2013年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復習資料(4)


第五章 諸子散文
諸子散文:諸子,按字面上講,就是各位先生的意思;思想家、理論家才稱諸子;有理論、有主張的先生們的著作也稱為諸子。
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孔子,他的主要思想表現在《論語》一書中,其思想體系的核心是“禮”與“仁”;“禮”是強調等級;“仁”即“愛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仁”是調和人與人關系的一個重要準則。在政治上主張“德政”。《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言行,及孔子弟子言行的書,是其弟子及門人編寫。
孔子之后,戰國中期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孟子著重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仁”的思想,提出“仁政”。“仁政”說是以他的“性善論”為基礎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可實現“仁政”。
荀子著重發揮孔子的“禮”,主張禮、法并重,以禮治為主他的兩個學生――韓非和李斯成了法家的代表人物。他是從儒家轉向法家的過渡性思想家。在人性論問題上,荀子也與孟子的“性善論”相對抗,提出了“性惡論”。
墨子學說的中心思想是“兼愛”,政治主張“尚賢”、“尚同”“非攻”。
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莊子。老子即老耽,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又稱《道德經》,主張“自然無為”,道家是以“道”的學說為中心的學術派別。相對主義是莊子哲學的主要特征。《莊子》(后人又稱《南華經》)共33篇,全書分為“內篇”、“外篇”“雜篇”三部分。
先秦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韓非,是先秦法家集大成者。他繼承“法”“術”“勢”等思想和理論,建立了完整的法治思想體系。
《論語》:“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這可以說是我國古代最早的關于文學價值的論述。
在《孟子》一書中,主張“知人論世”、“以意逆志”“知言”“養氣”
荀子的《樂論》是現存的先秦時期第一篇系統論述音樂的專著,對音樂的特點、作用、任務等,都有比較全面的論述。
《論語》是語錄體,第一篇是《學而》,沒標題。散文特色是:首先表現在對孔子及其學生形象的生動刻畫;其次是生動精練、富有哲理的語言,語言口語化。
《孟子》是對話體,散文特點是論辯性很強,關于運用寓言和比喻。
先秦論說散文,到了荀子,已經基本定型。它打破了對話體的框架,體系統一,結構完整,論說嚴密,形成了專題的議論文。《荀子》的論說文篇幅宏大,立意鮮明;善于運用比喻,所用的比喻不僅數量多,而且精彩貼切,在用比方面,堪稱諸子之冠;多用排偶句法。
《莊子》的第一篇是《逍遙游》,有標題。莊子的文章是先秦諸子中最有文學價值的。《莊子》幾乎全書都由寓言構成;寓言想象豐富,夸張非凡,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不少寓言獨立成篇,結構完整;寓言構思奇特,變化莫測。
《莊子》寓言與其他寓言也有所不同。《莊子》的寓言多是采自民間故事,《韓非子》的寓言多采自歷史傳說,而《莊子》寓言多是自己有意識虛構的。
《韓非子》文章的風格是嚴峻峭拔。
先秦諸子在散文的寫作上成績是巨大的,在中國散文乃至整個文學的發展上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1、推動了散文由簡單的語錄到專題論文的發展。春秋戰國之交散文有形式主要的語錄體,由卜辭那種“神”與人對話的語錄轉變為《論語》那樣的人與人對話的語錄。舊中國中期已由簡單的語錄體發展成為對話體,以《孟子》為代表,運用論辯式的對答,圍繞著一定的中心展開,多帶駁論的性質,篇幅也逐漸增大。到了《莊子》的內篇,已經用題目標示文章的中心,并已由對話體過渡到論點集中的專題論文。《荀子》《韓非子》代表了先秦論說文的最高成就,標志著論說文的成熟。
2、在文體上,多有首創之功。諸子散文中多用寓言,善用寓言,直接影響了后代寓言文和小說的產生和發展。
3、先秦諸子在中國文化思想上起了奠基的作用,歷代作家與作品都明顯地受到他們的思想的影響。
4、諸子以其各自獨特的個性,影響了后代作者。
最新資訊
- 歷年匯總!2025年10月《馬原》高頻考點及備考資料2025-09-23
- 重點!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常考簡答題匯總2025-09-22
- 臨考沖刺!2025年10月自考考試題型、評分標準確定,速領沖刺資料包2025-09-22
- 常考!2025年10月自考《英語二》高頻考點+必背知識點2025-09-22
- 2025年10月自考開考科目清單公布!新版教材這樣買才不會錯2025-09-21
- 倒計時!2025年10月自考考前沖刺,這些資料必須有2025-09-20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時間點梳理2025-09-19
- 考生必看!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必背考點2025-09-19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歷年高頻簡答題匯總2025-09-19
- 2025年10月自考報名全結束!后續備考要點、資源合集、考試須知一文看全202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