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自考預防醫學名詞解釋復習(2)


1.11.一次污染物: 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環境后,由于物理、化學或生物學作用,或與其他物質發生反映形成的、與原來污染物的理化性狀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1.12.物質蓄積:是指化學物質在體內某些組織或器官中的量隨接觸時間的延長而不斷增多可蓄積到引起機體中毒的濃度水平。
1.13.功能蓄積:是指化學物質對機體的某一器官或組織的損害作用,隨機體與化學物質接觸時間的延長而逐漸加重,但化學物質在該組織或器官中的含量并無明顯增加。
1.14.生物轉化: 指進入體內的生產性毒物,在肝腎等組織中一系列酶的作用下,經氧化還原水解結合等復雜的生化過程,使其化學結構和性質等發生改變成為其衍生物的過程。
1.15.代謝活化作用:是指化學污染物經體內代謝轉化后其毒性反而增加的過程,如對硫磷在體內氧化后形成對氧磷,其毒性增加。
1.16.代謝解毒作用:是指化學污染物在體內酶系統的作用下,其毒性結構破壞、降解、毒性減低或消失,或形成水溶性較強易排出體外的代謝產物的過程。
1.17.劑量-效應關系: 表示化學物質進入機體的計量與某個集體所呈現出的生物效應強度間的關系。
1.18.劑量-反應關系: 它是指隨著化學物質計量增加,產生某種特定生物學小櫻的個體數增加,通常以出現特定生物學效應的個體占總測試個體的百分數來表示,如發生率、反應率等。
1.19.化學物的聯合作用:同時接觸兩種或兩種以上化學物對機體的交互作用稱為聯合作用
1.20.相加作用:指多種化學毒物同時存在時的毒效應等于各化學 毒物單獨作用時毒效應總和。
1.21.協同作用:指多種化學毒物同時存在時的毒效 應大于各化學毒物單獨作用時的毒效應的總和,即增毒作用。
1.22.加強作用:一 種化學物質對某器官或系統本身并無毒性, 但與另一種化學毒物同時或先后進入 機體時,使其化學物毒性增強,稱加強作用。
1.23.拮抗作用:指多種化學毒 物同時存在時的毒效應小于各化學毒物單獨作用時毒效應之和。
1.24.獨立作用: 由于各個化學毒物的毒作用機制不同或毒作用靶不同或其毒效應終點不同, 所引 發的毒效應也互不干擾,表現為各自的毒效應,此種聯合作用為獨立作用。
1.25.公害病:是環境污染造成的地區性中毒性疾病
1.26.職業病:有廣義和狹義之分。職業人群在生產勞動等職業活動中有職業性有害因素直接引起的特定疾病統稱為職業病,即醫學上廣義的職業病。凡由政府主管部門用法令的形式明文規定的職業病,成為法定職業病,即立法意義上的狹義職業病。
最新資訊
- 歷年整理!2025年10月自考《毛概》簡答題常考重點,附考前預測100題2025-09-24
- 歷年匯總!2025年10月《馬原》高頻考點及備考資料2025-09-23
- 重點!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常考簡答題匯總2025-09-22
- 臨考沖刺!2025年10月自考考試題型、評分標準確定,速領沖刺資料包2025-09-22
- 常考!2025年10月自考《英語二》高頻考點+必背知識點2025-09-22
- 2025年10月自考開考科目清單公布!新版教材這樣買才不會錯2025-09-21
- 倒計時!2025年10月自考考前沖刺,這些資料必須有2025-09-20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時間點梳理2025-09-19
- 考生必看!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必背考點2025-09-19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歷年高頻簡答題匯總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