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自考公共政策復習資料(2)


第三節 公共政策學的產生(第一階段、50年代)
1、學科形成的時間和歷史條件時間-誕生于20世紀50年代。歷史條件-(1)系統論、信息論、控制論的產生,奠定了公共政策學的理論和方法論基礎。(三論提供的思維方法的特點是系統性、動態性和最優化。它提供的基本方法是:系統的方法;信息的方法;反饋的方法;功能模擬的方法)(2)決策科學的形成。其取得的成果直接成為公共政策學的內容。(3)行為科學的形成和行為主義政治學的進展,是公共政策學產生的催化劑。(4)凱恩斯主義的出臺和政府政策領域的擴大,使得公共政策學研究的必要性迅速增加。
2、學科誕生過程(代表人物和著作)勒納和拉斯韋爾:《政策科學:視野和方法的近期發展》(1951)――公共政策學的開山之作。拉斯韋爾(公共政策學的創立者)對公共政策學的界定:(1)以民主政治體制為前提;(2)哲學基礎是邏輯實證主義;(3)對于時間和空間都極其敏感;(4)具有跨學科的特點;(5)須和政府官員共同研究;(6)以社會變遷和發展為對象,以動態模型為核心。
第四節 公共政策學的發展(第二階段、60年代)
1、德洛爾對拉斯韋爾的批判:(1)偏重于方法論和忽視政策內容的研究;(2)片面強調運用純科學的方法,而忽視了政策過程與自然過程的差別,以及各種政策問題在性質上的相互差別;(3)片面追求理性化和計量方法,而實際上有大量政策問題包含著價值判斷,或者無法進行定量分析。
2、德洛爾對公共政策學的貢獻:(1)分析了行為科學和管理科學在學科建設上存在的誤區;(2)肯定了管理科學和決策科學研究中使用的系統群研究方法,并主張將其引入公共政策學;(3)提出并界定了“總體政策”、“超政策”和“政策系統”的概念;(4)強調公共政策學的跨學科性和實踐性。
3、公共政策學在其發展的第二個階段取得了哪些成就?(1)方法論的多樣化――行為主義一統天下的局面結束;自然科學研究方法在公共政策學中的運用繼續受到關注;公共選擇方法論嶄露頭角;博弈論成為公共政策分析中的重要方法;個案研究受到重視。(2)對政策過程研究的重點轉變――重點由原來的政策制定轉向政策執行、評估和終結。(3)對政策過程中的價值因素和倫理因素的作用給予了重視。(4)公共政策比較研究開始起步。
4、公共選擇理論(35)創始人是布坎南。該理論假定理性人為經濟人,并以此為起點研究集體決策;其研究范圍包括國家、政府、教育、環保等政治和政策問題。
5、公共政策學的近期發展(第三階段、90年以來)(1)課題選擇的新取向――倫理取向;管理取向;政府改革取向。(2)方法論的非科學化――以主觀的研究方法(研究決策者主觀的思維方式或傾向的)取代客觀的研究方法(尋求客觀真理)。(3)公共政策學的建制化――學會、專業研究機構以及專業和課程的建立。
6、公共政策學在中國的發展情況――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公共政策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在中國應運而生。
7、1983年孟繁森在《理論研討》雜志第七期上呼吁“建立一門研究黨和國家生命的科學-政策學。
8、1984年李鐵映在《哲學研究》第四期發表《決策研究論文》指出決策須由硬結構和軟結構組成。
9、1997年初北京大學建立公共政策研究所,寧騷教授任所長,這是全國高校系統中第一個公共政策研究所。
最新資訊
- 重點!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常考簡答題匯總2025-09-22
- 臨考沖刺!2025年10月自考考試題型、評分標準確定,速領沖刺資料包2025-09-22
- 常考!2025年10月自考《英語二》高頻考點+必背知識點2025-09-22
- 2025年10月自考開考科目清單公布!新版教材這樣買才不會錯2025-09-21
- 倒計時!2025年10月自考考前沖刺,這些資料必須有2025-09-20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時間點梳理2025-09-19
- 考生必看!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必背考點2025-09-19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歷年高頻簡答題匯總2025-09-19
- 2025年10月自考報名全結束!后續備考要點、資源合集、考試須知一文看全2025-09-18
- 江蘇2025年10月自考時間敲定!10月25-26日,考前真題資源整理速領202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