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復習:論述(十一)


51、《紅樓夢》是古代小說的藝術巔峰。
第一,寫實題材的成熟認識。《紅樓夢》對世情小說寫實精神的重要貢獻,就在于它認真總結了《金瓶梅》和后來猥褻小說、才子佳人小說的失誤教訓,提出了超越男女肉欲描寫的“意淫”說和超越才子佳人公式化描寫的“情理”說,使世情小說的寫實精神達到了最高境界。在曹雪芹看來,男女之間感情的最高境界在于精神境界的溝通與契合,這顯然是對愛情文學的重大貢獻;曹雪芹既繼承了《金瓶梅》的寫實傳統而又突破了它那自然主義的寫法,并自覺避免才子佳人小說的公式化、概念化的失真寫法,努力按照生活自身的邏輯和規律,以生活中可能有和實際有的方式去描寫。這些符合生活自身邏輯的平實事件為其人物塑造和主題表達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典型化人物的最終完成。《金瓶梅》完成了小說題材向市井凡人的過渡,也完成了小說人物從類型化逐漸向性格化人物的過度,但它并沒有達到人物個性與共性高度統一的典型高度。這一重要任務是由《紅樓夢》最終完成的。從小說藝術的角度看,除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之外,最為成功的人物典型就是王熙鳳。這個玲瓏灑脫,機智權變,心狠手辣的鳳辣子對家族的衰敗看得比誰都清楚,然而卻將自己處于非常奇特的矛盾地位:一方面她竭力支撐賈府這座搖搖欲墜的腐朽大廈,一方面卻又挖空心思動搖它的基礎。不僅加速了賈府的滅亡,也由此淹沒了自己那美麗而邪惡,并富有才干的生命。王熙鳳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借鑒了《金瓶梅》中潘金蓮的形象,但二者相較,就可以發現王熙鳳的形象更為豐滿,立體,是完全可以與安娜卡列尼娜這樣的世界一流名著人物相提并論的典型人物。
第三,取得了敘事藝術的最高成就。檢驗小說敘事藝術進步可以說有兩層因素,一是限知敘事在整個小說敘事中所占的比重及其所達到的深度;而是如何處理好全知敘事與限知敘事的關系。這兩個方面,《紅樓夢》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就全書范圍而言,作者都最大可能地使用了限知敘事的方式。比如關于賈府的介紹,作者不是像全知全能的敘事方式那樣由自己灌輸給讀者,而是先借冷子興之口點出要害,再借寶釵、黛玉及劉姥姥等人的感官來層層鋪衍,讓讀者跟隨書中人物的感受,去一步步地走進賈府的大門深處。對于人物的交代介紹也采用了類似的方法。作者常常用幾個不同身份的角色來對同一人物進行不同側面的交代和介紹。作者已經十分熟練地將完成敘述和表現觀察者性格的雙重任務落在限知敘述的描寫這一支筆上,從而使限知敘事的發展達到了極高的層次。作者精彩地以局部的全知敘事與整體的限知敘事完美地統一起來。以心理描寫為例,一方面,作者嚴格地避免對書中人物做直接的心理描寫,另一方面,作者又以限知的然而又是精彩的傳神之筆廣泛地對書中各色人等進行人物神情心態的描繪,往往通過人物的言談舉止來揭示其復雜的內心世界。既體現了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區別,又展現出作者在心理描寫領域多方面的才能。全知敘事和限知敘事不再是相互抵觸的矛盾體,而是成了互通有無,水乳交融的藝術組合。
52、《長生殿》中愛情描寫與政治批判的關系?
答:作品中作者一方面歌頌了李,楊真摯的愛情,一方面又指責他們對國家民眾負有責任。這種描寫,不是藝術的敗筆,恰是匠心獨運之處。對于作者來說,作品中李,楊的矛盾只是他探索人生哲理的一個外顯層次。在承認李楊愛情與國家政治之間矛盾的問題上,作品與《長恨歌》《梧桐雨》并沒有什么區別。不同的是《長生殿》在此基礎上卻主張對這個永恒的遺憾用佛家出世的思想進行頓悟和超越。因此,作品的主題思想實際上包括互相聯系的兩個方面,一是通過李楊二人樂極生悲的故事,總結福禍互倚的人生哲理以垂誡來世;二是讓李楊二人在歷盡劫難的人生況味后大徹大悟,終于跳出愛河情海,以佛家色空觀念否定他們的情欲,后者是對前者的補充和深化。
53、《桃花扇》的思想內容和社會意義。
孔尚任自稱其寫作目的是“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桃花扇先聲》),抒發歷史興亡和人生空幻的感慨,為后人提供歷史與人生的借鑒。為此,他在充分尊重史實的基礎上,又加以點染虛構,將侯李二人的愛情悲歡離合置于南朝弘光王朝覆滅的社會環境中,從中揭示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的息息相關。作者從三個方面對這些禍國殃民的權奸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鞭撻:首先,他們出于自己的私利,大權獨攬,黨同伐異。其次,當清兵南下,國勢頹危之時,他們或跑或降,一副無恥嘴臉。再次,他們與侯李之間的關系始末則具體揭露了他們的“殃民”劣跡。然而作者并不想把對這伙權奸的指斥作為劇本的最終旨歸,該劇的立意深度遠遠超出了一般的歷史劇和愛情劇。作者并不滿足“惡有惡報”的平庸結局,而是以二人的徹悟出家來作為他們對劫后重逢之后最終的人生道路的選擇。現實上來看,《桃花扇》的思想旨歸,表現了清初文人在閱盡社會政治的滄桑巨變后對社會政治失去信心而產生的逃避心態,從文化傳統上看,它又是長期以來個體對社會的依附關系一旦失去平衡后,人們難以承受,因而恐慌失落心態的反映,從而揭示出清代文學感傷思潮內趨動力的一個重要側面,這就是作品的思想社會意義。
54、試論龔自珍詩歌的藝術風格
⑴龔自珍是才氣過人而又得風氣之先的文學家兼思想家。他敏感多情,哀樂過人,比當時其他詩人更為飽經憂患,更深切地感受著時代所給予他精神上、心靈上的震顫和痛苦。他將內心世界的種種矛盾:怨憤中夾雜著豪邁,感傷中包容著熱情,頹唐而又執著,郁悶的同時又憧憬著理想一一熔鑄于他的詩作中,使其作品成為那個時代士人情思的杰出表現者。⑵“少年”與“童心”是龔詩中引人注目的意象。這意象是他心目中青春生命和理想的象征,是與污濁的現實隔絕的純真世界;他對人才被壓抑的憤懣,對人才的贊美、強烈渴望和呼喚;對現實的批判鋒芒、激蕩的內心沖突、狂傲的性格等,都構成了他詩中最動人的內容,將歷史與文化轉折時期敏感士人的內心世界表現得聲情沉烈,悱惻動人。⑶龔詩多抒發主觀情感之作,想象豐富奇詭,語言璀璨瑰麗而又具有狂霸之氣,形成了“幽想雜奇悟”“哀艷雜雄奇”、“郁怒情深兩擅場”的迷人風格,受到清末民初眾多文學家的喜愛甚或迷戀,影響非常深廣。
55、試述詩界革命主要代表作家的總體詩風特點】
⑴詩界革命主要代表作家有黃遵憲、梁啟超、康有為、丘逢甲、蔣智由、黃宗仰等。他們自覺實踐詩界革命“以舊風格含新意境”的綱領,將兩個世紀之交、東西文明碰撞所產生的新思想、新事物、新知識融入創作中,在詩歌題材、意象、主題等方面開辟了一個全新的領域。⑵詩界革命作家的詩歌從總體上來說,就是充分表現了那個動亂的時代,抒發了他們在那個時代的激越的情感。他們明目張膽地采用前人詩中向來忌用的辭句、容納前人詩中不敢問津的新事新理,詩境壯闊,感情熾熱,語言曉暢,表現出英氣雄健的新詩風。盡管其間有些作品難免生硬粗糙,但詩界革命的主流仍不失為“時代的潮音”。
最新資訊
- 歷年整理!2025年10月自考《毛概》簡答題常考重點,附考前預測100題2025-09-24
- 歷年匯總!2025年10月《馬原》高頻考點及備考資料2025-09-23
- 重點!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常考簡答題匯總2025-09-22
- 臨考沖刺!2025年10月自考考試題型、評分標準確定,速領沖刺資料包2025-09-22
- 常考!2025年10月自考《英語二》高頻考點+必背知識點2025-09-22
- 2025年10月自考開考科目清單公布!新版教材這樣買才不會錯2025-09-21
- 倒計時!2025年10月自考考前沖刺,這些資料必須有2025-09-20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時間點梳理2025-09-19
- 考生必看!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必背考點2025-09-19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歷年高頻簡答題匯總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