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自考中藥學復習重點筆記:息風止痙藥(1)


息風止痙藥
概念:以平息肝風,制止痙攣為主要作用,常應用于治療肝風內動的藥稱為息風止痙藥。
功效:息風止痙, 主治:肝風內動 (肢體痙攣抽搐。常見:肝熱生風,熱極生風等。 陰虛風動:肝陰耗傷,不能潤養筋絡。)
性能特點:藥性:有一定規律性 寒性(一般) 藥味:甘(緩) 無規律 歸經:肝經 沉降性
配伍應用:寒熱虛實
使用注意:藥性要注意。
1、羚羊角 【性能】 咸,寒。歸肝、心經。 (止痙作用明顯,但又是典型的清熱藥。)(虛寒證不適合使用)
【功效】 平肝息風,清肝明目,散血解毒。
1. 肝風內動,驚癇抽搐。本品主入肝經,咸寒質重,善能清泄肝熱,平肝息風,鎮驚解痙。
2. 肝陽上亢,頭暈目眩。本品味咸質重主降,有平肝潛陽之功。
3. 肝火上炎,目赤頭痛。本品善清瀉肝火而明目。故用治肝火上炎之頭痛,目赤腫痛,羞明流淚等癥
4. 溫熱病壯熱神昏,熱毒發斑。本品入心肝二經,寒以勝熱,故能氣血兩清,清熱涼血散血,瀉火解毒
此外,本品有解熱,鎮痛之效,可用于風濕熱痹,肺熱咳喘,百日咳等。
2、牛黃 【性能】 甘,涼。歸心、肝經。(寒性比較明顯)
【功效】 息風止痙,化痰開竅,涼肝息風,清熱解毒。
1. 熱病神昏。本品性涼,其氣芳香,入心經,能清心,祛痰,開竅醒神。故用治溫熱病熱入心包及中風,驚風,癲癇等痰熱阻閉心竅所致神昏譫語,高熱煩躁,口噤,舌蹇,痰涎壅塞等癥
2. 小兒驚風,癲癇。本品入心、肝二經,有清心,涼肝,息風止痙之功。
3. 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牙痛,癰疽疔毒。本品性涼,為清熱解毒之良藥,用治火毒郁結之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牙痛
不做湯劑,一般做丸散。
3、鉤藤 【性能】 甘,涼。歸肝、心包經。(功效類似羚羊角,但沒有清熱解毒功效;藥性平和,非常適合小兒)
【功效】 清熱平肝,息風定驚。做湯劑 時間不宜久,煎煮15-20分鐘。
1. 頭痛,眩暈。本品性涼,主入肝經,既能清肝熱,又能平肝陽,故可用治肝火上攻或肝陽上亢之頭脹頭痛,眩暈等癥
2. 肝風內動,驚癇抽搐。本品入肝,心包二經,有和緩的息風止痙作用,又能清泄肝熱,故用于熱極生風,四肢抽搐及小兒高熱驚風癥,尤為相宜。
此外,本品具有輕清疏泄之性,能清熱透邪,故又可用于風熱外感,頭痛,目赤及斑疹透發不暢之證。與蟬蛻、薄荷同用,可治小兒驚啼、夜啼,有涼肝止驚之效。
4、地龍 【性能】 咸,寒。歸肝、脾、膀胱經。(廣地龍)(了解)
【功效】 清熱定驚,通絡,平喘,利尿。(息風止痙作用不強,清熱作用強。)(鮮品作用強)
1. 高熱驚癇,癲狂。本品性寒,既能息風止痙,又善于清熱定驚,故適用于熱極生風所致的神昏譫語、痙攣抽搐及小兒驚風,或癲癇、癲狂等癥。
2. 氣虛血滯,半身不遂。本品性走竄,善于通行經絡,常與黃芪、當歸、川芎等補氣活血藥配伍,治療中風后氣虛血滯,經絡不利,半身不遂,口眼?斜等癥
3. 痹證。本品長于通絡止痛,適用于多種原因導致的經絡阻滯、血脈不暢,肢節不利之癥。
4. 肺熱哮喘。本品性寒降泄,長于清肺平喘。
5. 小便不利,尿閉不通。本品咸寒走下入腎,能清熱結而利水道。
此外,本品有降壓作用,常用治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病。
上4 為典型的息風止痙藥,偏寒性
最新資訊
- 歷年整理!2025年10月自考《毛概》簡答題常考重點,附考前預測100題2025-09-24
- 歷年匯總!2025年10月《馬原》高頻考點及備考資料2025-09-23
- 重點!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常考簡答題匯總2025-09-22
- 臨考沖刺!2025年10月自考考試題型、評分標準確定,速領沖刺資料包2025-09-22
- 常考!2025年10月自考《英語二》高頻考點+必背知識點2025-09-22
- 2025年10月自考開考科目清單公布!新版教材這樣買才不會錯2025-09-21
- 倒計時!2025年10月自考考前沖刺,這些資料必須有2025-09-20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時間點梳理2025-09-19
- 考生必看!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必背考點2025-09-19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歷年高頻簡答題匯總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