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串講筆記(37)


第三節 產業資本的利潤和平均利潤
一、剩余價值轉化為利潤
1、 生產成本
注意理解,常以選擇題出現。
資本主義企業所生產的商品的價值(W)包括三個部分:W=c+v+m。
對資本家來說,生產單位商品所耗費的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總和,構成資本主義的生產成本。因而商品的價值構成就發生了形式上的變化,用k代表生產成本,k=c+v,則商品價值W=c+v+m,就變為W=k+m。
資本主義的生產成本,對資本家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第一, 生產成本是資本家盈虧的界限。
第二, 生產成本的補償是資本主義企業再生產的一個條件。
第三, 生產成本的高低是決定資本家在競爭中勝敗的關鍵。
生產成本范疇掩蓋了資本主義剝削。剩余價值表現為全部資本耗費的產物,可變資本是剩余價值源泉的真相就被抹煞掉了,從而掩蓋了資本主義剝削關系。
2、 剩余價值轉化為利潤
注意理解,常以選擇題出現。
當剩余價值被看作全部預付資本產物時,剩余價值就取得了利潤的形態。所以,利潤是剩余價值的轉化形式。
商品價值的公式就表示為:W=k+p。
利潤和剩余價值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利潤和剩余價值的聯系在于,利潤本質上就是剩余價值,它們同是雇傭工人的剩余勞動所創造的,數量也同樣大小。利潤和剩余價值的區別在于,剩余價值是利潤的本質,利潤是剩余價值的轉化形式;剩余價值是可變資本的產物,而利潤則表現為全部預付資本的產物。
剩余價值轉化為利潤后,更加掩蓋了剩余價值的真實來源。
二、剩余價值率轉化為利潤率
1、利潤率的形成
注意理解,常以選擇題出現。
剩余價值與預付總資本的比率就是利潤率。利潤率=剩余價值/預付總資本,p′=m/(c+v)利潤率是剩余價值率的轉化形式。
利潤率和剩余價值率有明顯區別:
第一, 二者表現不同的經濟關系。
第二, 二者數量不同。
第三,剩余價值率清楚地表明剩余價值的來源是可變資本,而利潤率則掩蓋了剩余價值的真實來源。
3、 影響利潤率的因素
影響利潤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第一,剩余價值率的高低。
第二,資本有機構成的高低。在其他條件既定的情況下,利潤率的高低同資本有機構成的高低按相反的方向發生變化。是就整個生產部門而言,不是指個別企業來說的。
第三,資本周轉速度的快慢。資本的年利潤率與資本周轉速度,按相同方向發生變化。
第四,不變資本節省的狀況。不變資本的節約程度與利潤率的高低按相同方向發生變化。
三、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
1、不同生產部門利潤率的差別
注意理解,常考,常以簡答、論述題出現。
資本主義社會的各個生產部門的資本有機構成和資本周轉速度存在著差別。
2、部門之間的競爭形成平均利潤
競爭的手段是資本在不同生產部門之間的轉移,即資本家把資本由利潤率較低的部門抽出,轉投入利潤率較高的部門。
部門之間的競爭和資本在不同部門之間的轉移,結果導致平均利潤的形成。這是因為,通過部門之間的競爭,資本向利潤率高的部門轉移,必然導致各部門利潤率的變化。形成平均利潤時,資本的轉移才會趨于停止。
這三個生產部門通過部門之間競爭而形成平均利潤率,可用圖表表示如下: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平均利潤率是全社會的剩余價值總量與社會預付總資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為:
平均利潤率=社會的剩余價值總額/社會預付總資本
平均利潤就是一定量預付資本按照平均利潤率所獲得的利潤,用公式表示為: 平均利潤=預付資本×平均利潤率
平均利潤率不是各個生產部門不同利潤率的絕對平均,平均利潤率規律是資本主義的客觀經濟規律。
3、 平均利潤率水平的決定
平均利潤率水平的高低取決于兩個因素:
第一,各個生產部門利潤率水平的高低。
第二,社會總資本在各生產部門之間分配的比例,即投入各生產部門的資本在社會總資本中所占的比重。平均利潤率并不是各個生產部門的不同利潤率的簡單平均。
4、 平均利潤的本質
平均利潤是不同生產部門的資本家,通過競爭重新瓜分剩余價值的結果。平均利潤的形成過程,實際上是全社會的剩余價值總額,在各個部門的資本家之間重新分配的過程。從社會整體來看,全社會的利潤總量和剩余價值總量是完全相等的。
所以,平均利潤本質上是全社會的剩余價值在各生產部門資本家之間的重新分配,體現著整個資產階級剝削整個工人階級的經濟關系。這就表明,整個工人階級和整個資產階級之間的利益是完全相對立的。
平均利潤進一步掩蓋了資本主義剝削關系。當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以后,利潤的多少,似乎完全取決于預付資本的數量,資本似乎是利潤的源泉。
四、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
1、生產價格是價值的轉化形式
注意理解,常以選擇題出現。
隨著平均利潤的形成,商品不再按價值銷售,而是按生產價格銷售,商品市場價格轉而以生產價格為基礎。生產價格是商品的生產成本和平均利潤之和,它是價值的轉化形式。用公式表示為:
生產價格=生產成本+平均利潤
生產價格的形成,可舉例表示如下:
生產價格形成以后,許多商品的生產價格經常與商品的價值不相一致。生產價格與價值之間雖然存在著差別,但并不意味著生產價格脫離了價值。實際上,生產價格是由價值轉化而來的,它是價值的轉化形式。這是因為:第一,生產價格是在價值基礎上形成的。第二,從全社會來看,平均利潤總額與剩余價值總額是完全相等的(如圖表中所示均為60),商品的生產價格總額和價值總額也是相等的(如圖表中所示均為360)。第三,生產價格的變動歸根到底是由價值的變動所引起的。
2、生產價格形成后價值規律作用形式的變化和超額利潤
注意理解,常考,常以簡答題出現。
生產價格形成以后,商品交換是以生產價格為基礎,市場價格的變動不再以價值為中心,而是以生產價格為中心,市場價格圍繞生產價格上下波動。價值規律作用的形式發生了變化,并沒有違背和否定價值規律。
平均利潤和生產價格的形成,并不排斥個別企業的資本家可以獲得超額利潤。個別企業的生產條件比較優越,勞動生產率比較高,其商品的個別生產價格低于社會生產價格,就能獲得超過平均利潤的利潤,即超額利潤。超額利潤就是商品的個別生產價格低于社會生產價格的差額。超額利潤是超額剩余價值的轉化形式。
平均利潤和超額利潤所反映的具體經濟關系不同。平均利潤反映的是不同生產部門之間的資本主義關系。而超額利潤反映的是同一部門內部不同企業之間的資本主義關系。
最新資訊
- 2025年10月自考開考科目清單公布!新版教材這樣買才不會錯2025-09-21
- 倒計時!2025年10月自考考前沖刺,這些資料必須有2025-09-20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時間點梳理2025-09-19
- 考生必看!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必背考點2025-09-19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歷年高頻簡答題匯總2025-09-19
- 2025年10月自考報名全結束!后續備考要點、資源合集、考試須知一文看全2025-09-18
- 江蘇2025年10月自考時間敲定!10月25-26日,考前真題資源整理速領2025-09-18
- 10月25日開考!2025年10月自考《習概》全書高頻考點10頁紙更新速領2025-09-17
- 最后一月!2025年10月自考如何復習高效提分?附高頻考點整理2025-09-15
- 2025年10月自考教材目錄更新!這些科目已調整,附購買指南202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