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串講筆記(31)


第二節 物質世界的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
一、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本質
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是以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有制為基礎,通過雇傭勞動制度剝削工人所創造的剩余價值的經濟制度。
1、貨幣轉化為資本和勞動力成為商品
注意理解,常以選擇題出現。
(1)貨幣轉化為資本
從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歷史和現實來看,資本最初都表現為一定數量的貨幣。作為貨幣的貨幣,只是在商品交換過程中起著媒介的作用,不會發生價值的增殖。而作為資本的貨幣,是由資本家先用貨幣購買一定數量的商品,然后再將商品賣出,換回更多的貨幣,實現了價值的增殖。二者有本質的區別。這個增殖額就是剩余價值(m)。正是發生了這種價值增殖,產生了剩余價值,從而使貨幣轉化為資本。所以,資本就是能夠帶來剩余價值的價值。
貨幣轉化為資本發生價值增殖其原因就在于,資本家在市場上購買到一種特殊的商品,這種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價值,通過對它的使用不僅能創造出價值,而且能創造出比它自身價值更大的價值,即創造出剩余價值。這種特殊商品就是勞動力。勞動力成為商品,是貨幣轉化為資本的前提。
(2)勞動力成為商品
注意理解,常以選擇題出現。
勞動力是指人的勞動能力,是人的體力和腦力的總和。勞動力成為商品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一是勞動者有人身自由。二是勞動者喪失了一切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除了自己的勞動力以外一無所有。
勞動力作為商品同樣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但是,勞動力是特殊商品,它的價值和使用價值也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點。
勞動力商品的價值也和其他商品的價值一樣,是由生產和再生產勞動力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而生產和再生產勞動力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可還原為生產出勞動者所消費的生活資料所需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勞動力商品的價值包括以下三部分生活資料的價值:一是維持勞動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用以再生產他的勞動力。二是勞動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用以延續勞動力的供給。三是勞動者接受教育和訓練所支出的費用,用以培訓適合資本主義再生產所需要的勞動力。
勞動力的價值決定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它包括歷史和道德的因素。
勞動力商品的使用價值也具有重要的特點。勞動力的使用價值是進行生產勞動的能力,它的消費或使用就是勞動。而勞動凝結在商品中則形成價值。因此,勞動力商品的使用價值的特殊性在于它不僅能創造出價值,而且能夠創造出比勞動力自身的價值更大的價值,從而能為它的購買者帶來剩余價值,這對于剩余價值的生產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因此,勞動力成為商品是貨幣轉化為資本的前提。
2、資本主義的生產過程
注意理解,常以選擇題出現。
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是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的統一。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勞動過程是價值增殖過程的手段。
(1)勞動過程
資本主義的勞動過程具有以下兩個重要特點:一是工人在資本家的監督下勞動。二是勞動產品歸資本家所有。
(2)價值增殖過程
假定一天勞動力的價值工人只需要4小時就能生產出來,生產對于資本家毫無意義。
資本家購買工人一天的勞動力,支付的是一天勞動力的價值,于是作為買者的資本家就取得勞動力一天的使用權。假定讓工人再繼續勞動4小時,這繼續勞動的4小時就是工人為資本家所提供的無償勞動,它為資本家創造出剩余價值。
剩余價值的產生是由于資本家把雇傭工人的勞動時間延長到補償勞動力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以上,從而勞動力所創造的全部價值,超過了勞動力的價值,價值增殖過程就實現了,這就是資本價值增殖的秘密。所以,剩余價值就是由雇傭工人創造的、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的價值。
工人一天的勞動時間實際上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勞動時間,用以再生產勞動力的價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勞動時間,為資本家生產剩余價值。
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相結合的形式采取了資本與雇傭勞動相結合的特殊形式,從而形成了資本主義雇傭勞動制度。通過這種雇傭勞動制度,資本家利用雇傭工人的剩余勞動,在生產過程中生產出大量剩余價值,實現了資本價值的增殖。
3、資本的本質及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
注意理解,常以選擇題出現。
(1) 資本的本質
在資本主義制度下,資本的本質不是物,而是體現在物上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即被物的外殼所掩蓋的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剝削和被剝削的生產關系。
(2) 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
資本在生產過程中以兩種形式存在:生產資料形式和勞動力形式。根據這兩部分資本在剩余價值生產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資本區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
由于以生產資料形式存在的資本,在生產過程中不發生價值量的變化,所以叫做不變資本(c)。以勞動力形式存在的這部分資本的價值,在生產過程中發生了量的變化,實現了價值增殖,所以叫做可變資本(v)。
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區分,是馬克思的重要理論貢獻,它的意義在于:第一,進一步揭露了剩余價值的源泉和資本主義的剝削實質。第二,它為揭示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提供了科學根據:剩余價值率。
(3) 剩余價值率
剩余價值率就是剩余價值和可變資本的比率。
用m′表示剩余價值率,則m′=m/v。
m′=剩余勞動時間/必要勞動時間。
用M代表剩余價值量,則M=m/v×v=m′×v。可見,資本家要獲得更多的剩余價值,可以通過兩條途徑,一是提高剩余價值率,即提高對工人的剝削程度,二是增加可變資本總量,以雇用更多工人,擴大剝削范圍。
最新資訊
- 2025年10月自考開考科目清單公布!新版教材這樣買才不會錯2025-09-21
- 倒計時!2025年10月自考考前沖刺,這些資料必須有2025-09-20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時間點梳理2025-09-19
- 考生必看!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必背考點2025-09-19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歷年高頻簡答題匯總2025-09-19
- 2025年10月自考報名全結束!后續備考要點、資源合集、考試須知一文看全2025-09-18
- 江蘇2025年10月自考時間敲定!10月25-26日,考前真題資源整理速領2025-09-18
- 10月25日開考!2025年10月自考《習概》全書高頻考點10頁紙更新速領2025-09-17
- 最后一月!2025年10月自考如何復習高效提分?附高頻考點整理2025-09-15
- 2025年10月自考教材目錄更新!這些科目已調整,附購買指南202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