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自考中國現代文學史筆記第五章(1)


第五章 茅盾
分析評價《蝕》三部曲的思想內容
《蝕》是茅盾的小說處女作,由三個系列中篇所作成:《幻滅》《動搖》《追求》。三部曲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整個作品以大革命前后一群小資產階級知識青年的生活經歷和心靈歷程為題材,深刻地揭示了革命中的各種矛盾和階級分化。作者試圖表現“現代青年在革命壯潮中所經過的個時期:幻滅、動搖、追求:
一、《幻滅》中,作者描寫了一個抱著美好幻想的參加革命的小資產階級女性的悲劇。主人公靜女士從小在恬靜的家庭中長大,把革命也看作是一件詩情畫意的事,但現實的社會帶給她精神世界的“幻滅”。“幻想破滅”成了她思想弊病。
從靜女士的生活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在踏入革命道路前后的思想境界,毫無準備的投入革命,革命動蕩中必然就回出現個人主義的悲觀幻滅心態。
二、《動搖》反映的是1927年春夏之交,“武漢政府”蛻變之前,湖北一個小縣城的風波。主人公方羅蘭是革命隊伍中思想極不穩定的知識分子典型,在激烈的階級斗爭面前,他表現得軟弱動搖,以致讓人有機可趁。他對反動勢力打擊不夠,立場也不分明。在對待愛情上也表現出“動搖”的本性。一方面是結發之妻的純情包圍;另一方面是時代女性的性感誘惑。
方羅蘭是屬于即保留著傳統道德,同時又呼吸時代新鮮空氣的知識分子,在兩者的選擇中,他永遠處在矛盾和動搖中。
三、《追求》是描寫在大革命失敗后,一群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在各自的追求中所遭受的不同悲劇命運。在上海悲觀、頹廢等是他們流行的通病,然而,不甘黑暗現實的壓迫,企圖作一次新的掙扎和追求。
通過對張曼青的描寫揭示教育救國夢的破滅;通過王仲昭揭示愛情至上主義的美夢破滅;通過史循揭示了“失敗主義者”的失敗;通過章秋柳揭示病態反抗者的悲哀。
《蝕》中的這些主人公,都難以擺脫精神上的枷鎖,只能用這種病態的反抗來宣告對黑暗社會的詛咒,他們不是不想有所作為,而是根本找不到前進的方向,所以才在黑暗中盲目地、消極地追求新的出路。
最新資訊
- 重點!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常考簡答題匯總2025-09-22
- 臨考沖刺!2025年10月自考考試題型、評分標準確定,速領沖刺資料包2025-09-22
- 常考!2025年10月自考《英語二》高頻考點+必背知識點2025-09-22
- 2025年10月自考開考科目清單公布!新版教材這樣買才不會錯2025-09-21
- 倒計時!2025年10月自考考前沖刺,這些資料必須有2025-09-20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時間點梳理2025-09-19
- 考生必看!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必背考點2025-09-19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歷年高頻簡答題匯總2025-09-19
- 2025年10月自考報名全結束!后續備考要點、資源合集、考試須知一文看全2025-09-18
- 江蘇2025年10月自考時間敲定!10月25-26日,考前真題資源整理速領202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