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自考政治經濟學復習重點內容(32)


二.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和平均利潤率的形成
1.不同生產部門的利潤率有差別。各個生產部門的資本有機構成不同和資本周轉速度不同從而使各部門的利潤率存在差別。
2.利潤率平均化是資本本性的要求。利潤既然表現為預付總資本的產物,它在數量上也就要同全部資本相聯系。等量資本要求獲得等量利潤,這是資本的必然要求。
3.利潤平均化是通過部門之間的競爭實現的。那些資本有機構成高和資本周轉速度慢,而而利潤率較低的部門的資本家,不會甘心于獲得較低的利潤率,于是同別的部門的資本家展開爭奪有利投資場所的競爭,這就是部門之間的競爭。競爭的手段是進行資本轉移,由利潤率低的部門轉向資本有機構成低和資本周轉快,并且利潤率高的部門。競爭的結果導致利潤的平均化。利潤率平均化的過程是:資本轉移引起資本在各部門分配比例的變化,從而各部門生產比例發生變化;生產比例的變化,導致各部門商品在市場上供求關系的變化,于是引起商品價格的變化,價格變化導致利潤率的變化。直到各部門的利潤率趨于平均,部門競爭才趨于停止,從而形成了平均利潤率。
4.平均利潤的形成過程,實際上是全社會的剩余價值總額在各部門資本家之間重新分配的過程。
5.平均利潤率的形成不是各個部門利潤率的簡單的和絕對的平均,而是一種利潤率平均化的總的發展趨勢。平均利潤率規律是資本主義的客觀經濟規律。
三.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
1.平均利潤形成后,價值就轉化為生產價格。生產價格等于生產成本加平均利潤,它是由于剩余價值在各部門資本家之間重新分配形成的。
2.生產價格和價值之間有一定的差別。在質上,價值是生產商品的抽象勞動創造的;生產價格則由生產成本和平均利潤構成,它只是同資本相聯系。在量上,商品價值與生產價格經常不一致。
3.生產價格沒有脫離價值,是由價值轉化而來的,這表現在:第一,生產價格是在價值的基礎上形成的,是價值的轉化形式,它的變動歸根結底要取決于價值的變動。第二,從整個社會來看,平均利潤總額和剩余價值總額是相等的。第三,從全社會看,生產價格總額和價值總額是相等的。
最新資訊
- 2025年10月自學考試《思修》簡答題高頻考點,附歷年真題2025-09-26
- 2025年10月自學考試考前沖刺資料包+歷年真題整理(9月26日更新)2025-09-26
- 歷年整理!2025年10月自考《毛概》簡答題常考重點,附考前預測100題2025-09-24
- 歷年匯總!2025年10月《馬原》高頻考點及備考資料2025-09-23
- 重點!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常考簡答題匯總2025-09-22
- 臨考沖刺!2025年10月自考考試題型、評分標準確定,速領沖刺資料包2025-09-22
- 常考!2025年10月自考《英語二》高頻考點+必背知識點2025-09-22
- 2025年10月自考開考科目清單公布!新版教材這樣買才不會錯2025-09-21
- 倒計時!2025年10月自考考前沖刺,這些資料必須有2025-09-20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時間點梳理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