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自考政治經濟學復習重點內容(17)


九.貨幣的起源
1.價值形式的涵義:就是商品價值的表現形式,也就是交換價值。
2.價值形式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
1第一階段是簡單的或偶然的價值形式,即一種商品的價值偶然地,簡單地表現在與它想交換的另一種商品上年。
2第二階段是總和的或擴大的價值形式,即一種商品的價值表現在與它想交換的一系列商品上。
3第三階段是一般價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價值,都統一地表現在從商品世界分離出來充當一般等價物的某一種商品上。
4第四階段是貨幣形式。即當一種商品固定地起一般等價物作用時,這種商品就成了貨幣商品,這種價值形式就是貨幣形式。
3.一般等價物的涵義:一般價值形式中起等價形式作用的商品,就是一般等價物。
4.貨幣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商品內在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
十.貨幣的本質和職能
1.貨幣的本質是固定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一般商品,體現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社會經濟關系。
2.貨幣的職能是指貨幣雜社會經濟生活中的作用,它是貨幣本質的具體體現。
1價值尺度。是指貨幣充當衡量商品所包含價值量大小的社會尺度
2流通手段。是指貨幣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
3貯藏手段。是指貨幣推出流通領域,當作獨立的價值形式和社會財富的一般代表而保存起來。
4支付手段。是指貨幣在商品賒購賒銷過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用語清償債務或支付賦稅,租金、工資等職能
5世界貨幣。是指貨幣越出國內流通領域,在世界市場上執行一般等價物作用的職能。
其中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貨幣最基本的職能
3.價格的涵義:價格是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
4.價格標準的涵義:包含一定重量貴金屬的貨幣計量單位及其等分,就叫價格標準。
5.紙幣是國家發行并強制流通的價值符號。
6.貨幣流通規律:(貨幣作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斷運動叫做貨幣流通)貨幣流通規律就是一定時期內商品流通中所需貨幣量的規律。
它取決于三個因素:一是參加流通的商品數量。二是商品價格水平。三是貨幣流通速度。(見課本60頁)
7.紙幣流通規律:紙幣本身沒有價值,只是代表金屬貨幣執行流通手段職能,因此,紙幣流通規律是以金屬貨幣流通規律為基礎。
8.通貨膨脹:紙幣的發行量限于貨幣流通規律所決定的金屬貨幣的需要量,紙幣發行量如果超過了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屬貨幣量,單位所代表的金屬含量就響應減少,紙幣就會貶值,物價隨之上漲,這種現象就是通貨膨脹。
最新資訊
- 2025年10月自學考試《思修》簡答題高頻考點,附歷年真題2025-09-26
- 2025年10月自學考試考前沖刺資料包+歷年真題整理(9月26日更新)2025-09-26
- 歷年整理!2025年10月自考《毛概》簡答題常考重點,附考前預測100題2025-09-24
- 歷年匯總!2025年10月《馬原》高頻考點及備考資料2025-09-23
- 重點!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常考簡答題匯總2025-09-22
- 臨考沖刺!2025年10月自考考試題型、評分標準確定,速領沖刺資料包2025-09-22
- 常考!2025年10月自考《英語二》高頻考點+必背知識點2025-09-22
- 2025年10月自考開考科目清單公布!新版教材這樣買才不會錯2025-09-21
- 倒計時!2025年10月自考考前沖刺,這些資料必須有2025-09-20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時間點梳理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