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自考政治經濟學復習重點內容(15)


四.體現在商品中的勞動二重性
1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決定的。勞動的二重性指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
2。涵義:具體勞動是生產不同使用價值的不同性質和不同形式的勞動。反映的是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
抽象勞動是指撇開勞動的具體形式的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 。體現著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經濟關系,是勞動的社會屬性,它是形成價值的實體。
3.二者關系:生產商品的具體勞動與抽象勞動的關系是:一方面二者是同意的。商品生產者在進行具體勞動的同時,也就支出了抽象勞動,二者不是兩種獨立存在的勞動或兩次勞動,無論在時間上還是空間上都是不可分割的,是同一勞動過程的兩個方面。另一方面,具體勞動與抽象勞動又是不同的,矛盾的。具體勞動反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勞動的永恒屬性,是一切社會形態都存在的永恒范疇;抽象勞動反映的是社會生產關系,是勞動的社會屬性,它是發達的商品經濟中表現得更充分,更發展,因而是歷史范疇。
五.商品價值的形成和創造活勞動和物化勞動。
1.商品價值由兩部分組成。形成商品價值的是生產商品時的具體勞動所轉移的生產資料原有價值和生產商品的抽象勞動所創造的新價值
2.活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
1形成商品價值的勞動分為活勞動和物化勞動。活勞動是指在生產過程中新加入到勞動對象中的抽象勞動。物化勞動是指以生產資料形式存在的過去的勞動。
2.活勞動與創造價值。在商品生產過程中,只有活勞動才呢功能創造新價值。物化勞動不創造新價值,只能將其原有的價值轉移到新生產的商品中。價值的創造就是指商品生產過程中由活勞動新增加到生產的商品中的價值,不是指轉移到商品中的物化勞動的原有價值。價值的唯一源泉是活的抽象勞動。
3.總體工人創造價值。作為價值唯一源泉的活勞動,既包括體力勞動,也包括腦力勞動;既包括生產商品的工人的活勞動,又包括生產商品的管理人員和科技人員的活勞動。也就是由“總體工人”或“結合勞動人員”的活勞動共同創造的價值
4.價值形成與價值創造的區別和聯系
1、價值的形成。價值的形成是指商品的價值是由兩部分價值所構成,一是生產商品的具體勞動所轉移的生產資料的原有價值,一是指生產商品的抽象勞動所創造的新價值。
2、價值的創造。價值的創造就是指商品生產過程中由活勞動新增加到生產的商品中的價值,不包括轉移到商品中的物化勞動的原有價值。
3、價值形成與價值創造的聯系在于,生產商品時新創造的價值是形成商品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的區別在于,形成商品價值的勞動,既有活勞動,又有物化勞動,而創造商品價值的勞動只有活勞動。
六.商品的價值量。
1.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在社會現有的社會正常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制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
2.生產商品的勞動有簡單勞動與復雜勞動的區別。簡單勞動是指不需要經過專門訓練和培養的一般勞動者都能勝任的勞動。復雜勞動是指需要經過專門訓練和培養,具有一定文化知識和技能的勞動者才能從事的勞動。
3.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不是由個別勞動時間決定的。
4.決定價值量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以簡單勞動為尺度計量的。因此,要把復雜勞動化為倍加的簡單勞動。
5.價值量的決定還與勞動生產率的變化相關。部門平均老毆打能夠生產率提高,一定勞動時間所生產的商品數量就增多,但所形成的價值總量不變,從而平均到單位商品的價值量就減少。反之,情況相反。所以,單位商品的價值量,同生產該商品的勞動生產率成反比,而與包含在商品中的社會必要勞動量成正比。
最新資訊
- 2025年10月自考開考科目清單公布!新版教材這樣買才不會錯2025-09-21
- 倒計時!2025年10月自考考前沖刺,這些資料必須有2025-09-20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時間點梳理2025-09-19
- 考生必看!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必背考點2025-09-19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歷年高頻簡答題匯總2025-09-19
- 2025年10月自考報名全結束!后續備考要點、資源合集、考試須知一文看全2025-09-18
- 江蘇2025年10月自考時間敲定!10月25-26日,考前真題資源整理速領2025-09-18
- 10月25日開考!2025年10月自考《習概》全書高頻考點10頁紙更新速領2025-09-17
- 最后一月!2025年10月自考如何復習高效提分?附高頻考點整理2025-09-15
- 2025年10月自考教材目錄更新!這些科目已調整,附購買指南202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