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自考內科護理學簡答題知識總結(43)


9.21簡述對鎮靜催眠藥中毒患者健康教育的內容。
答:(1)普及改善失眠的常識:介紹改善睡眠的方法,如睡前淋浴或熱水洗腳,飲牛奶等。 (2)對服用鎮靜催眠藥患者給予用藥指導: ①采取間斷用藥方法:向患者解釋幾乎所有的鎮靜催眠藥長期使用過程中都會產生耐受性和依賴性,只是程度不同??芍笇洳扇¢g斷服用鎮靜催眠藥的方法,即“按需”或非每晚服用沒有戒斷癥狀的新型催眠藥如唑吡坦(思諾思)。間斷用藥,:可減少患者產生心理性依賴,為在不服藥的時間進行行為治療提供了機會。 ②用藥后應嚴密觀察:一旦發生藥物過量反應及早采取救治措施。應用巴比妥類藥物應嚴格掌握劑量,防止過量而引起中毒反應。 ③防止藥物的依賴性:長期服用大量催眠藥的人。,包括長期服用苯巴比妥的癲癇患者,不能突然停藥,應逐漸減量、停藥。 (3)加強藥品的管理: ④鎮靜藥、催眠藥的處方、使用、保管應嚴加管理,有兒童、情緒不穩定或精神不正常的家庭對這類藥物應妥善保管。②醫生應嚴格掌握適應證,尤其對兒童和青少年以及有長期服用這類藥物歷史的患者,更應慎重。 (4)預后:輕度中毒無需治療即可恢復,中度中毒徑精心護理和適當治療,在24~48h內可恢復,重度中毒患者可能需要3~5d才能恢復意識,死亡率低于5%。
第十章 傳染病
10.1簡述感染過程的5種表現。
答:(i)病原體被清除。病原體侵入人體后,可被人體的非特異性免疫屏障所清除;亦可被人體的特異性被動免疫所中和,還可被由預防注射或感染后獲得的特異性主動免疫而清除,人體不產生病理變化,也無臨床癥狀。 (2)隱性感染.又稱亞臨床感染,是指病原體侵入人體后,僅引起機體發生特異性免疫應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輕微的組織損傷,因而無明顯癥狀、體征,甚至生化改變,只有通過免疫學檢查才能檢出特異性抗體。 (3)顯性感染,叉稱臨床感染,是指病原體侵入人體后,不但引起機體發生免疫應答,而且通過病原體本身的作用和/或機體的變態反應,導致組織損傷,引起病理改變,出現臨床表現而發病. (4)病原攜帶狀態。病原體在人體內生長、繁殖,并可排出體外,但人體并不出現疾病的臨床表現,。稱為病原攜帶狀態。 (5)潛伏性感染。病原體感染人體后,寄生在機體某些部位,由于機體的免疫功能足以將病原體局限化,擔不能將其從這些組織中進一步清除出去或消滅掉,病原體便長期潛伏在組織中。當人體免疫功能減低時,原已潛伏在人體內的病原體便乘機繁殖,弓1起發病。
10.2.簡述傳播途徑的定義及包括的內容
答:(1)定義:病原體由傳染源排出后,經過一定的方式或渠道到達另一個易感染者體內,這種方式或渠道稱為傳播途徑。 (2)內容主要有:①空氣、飛沫、塵埃;②水、食物、蒼蠅;③血液、體液、血制品傳播;④母嬰傳播,⑤接觸傳播;⑥蟲媒傳播;⑦土壤傳播。
10.3.簡述傳染病的分期及各期特點。
答:1、潛伏期:從病原體侵入人體起,至受感染者開始出現臨床癥狀止的時期,稱為潛伏期。通常相當與病原體在體內繁殖、轉移、定位、引起組織損傷和功能改變,導致臨床癥狀出現之前的整個過程。潛伏期是確定傳染病檢疫期及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期的重要依據,對一些傳染病的診斷也有一定參考意義。 (2)前驅期:從患者開始感到不適至出現該病的明顯癥狀時為止的一段時間,稱為前驅期。該期癥狀多無特異性,為許多傳染病所共有,可表現為發熱、頭痛、乏力、食欲不振及肌肉酸痛等,一般持續續-1―3日。 (3)癥狀明星期:不同種傳染病各自出現該病具有特征性的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檢查所見。病情由輕轉重,到達頂峰。 (4)恢復期:患者機體免疫力增長至一定程度,體內病理生理過程基本終止,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臨床是稱為恢復期。在此期間體內可能還有殘余病理改變(如傷寒)或生化改變、(如病毒性肝炎),病原體還未完全消除(如痢疾),許多患者的傳染性還要持續一段時間。
10.4.簡述傳染源的管理。
答:(1)對傳染病患者的管理:對傳染病患者應盡量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并應注意徹底治療患者,做好消毒、隔離工作。 (2)對傳染病接觸者的管理:指與傳染源密切接觸過的健康人,在該病的最長潛伏期內稱接觸者。接觸者可能受到感染而處于疾病的潛伏期,有可能是傳染源。對接觸者應根據具體情況采取檢疫措施、醫學觀察、預防接種或藥物預防。 (3)對病原攜帶者的管理:在人群中發現病原攜帶者,應對其采取管理、治療、隨訪觀察、調整工作崗位等措施,特別是對于服務行業及托幼機構工作人員應定期檢查,及時發現病原攜帶者。 (4)對動物傳染源的管理:如屬有經濟價值的家禽、家畜,應盡可能加以治療,必要時宰殺后加以消毒處理;如無經濟價值的則應予以殺滅。
10.5.簡述傳染病消毒的定義及種類。
答:(1)定義:消除或殺滅由傳染源排出到外環境中的病原體,從而切斷傳播途徑,控制傳染病的傳播 (2)消毒的種類: ①疫源地消毒:指對有傳染源存在或曾經有過傳染源的地點進行的消毒。a.隨時消毒:隨時對傳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物品進行消毒,以便及時殺滅從傳染源排出的病原體,防止傳播。如對病室的消毒及對患者的糞便、嘔吐物、痰液的消毒屬隨時消毒。b.終末消毒:是指傳染源已離開疫源地所進行的最后一次徹底的消毒措施,以便殺滅殘留在疫源地內各種物體上的病原體。如患者出院、轉科或死亡后,對其所住病室和用物等的消毒屬終末消毒。 (2)預防性消毒對可能受到病原體污染的物品和場所進行的消毒,以預防傳染病的發生,如病室的日常衛生處理、餐具消毒等。
最新資訊
- 歷年整理!2025年10月自考《毛概》簡答題常考重點,附考前預測100題2025-09-24
- 歷年匯總!2025年10月《馬原》高頻考點及備考資料2025-09-23
- 重點!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己喆痤}匯總2025-09-22
- 臨考沖刺!2025年10月自考考試題型、評分標準確定,速領沖刺資料包2025-09-22
- ??迹?025年10月自考《英語二》高頻考點+必背知識點2025-09-22
- 2025年10月自考開考科目清單公布!新版教材這樣買才不會錯2025-09-21
- 倒計時!2025年10月自考考前沖刺,這些資料必須有2025-09-20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時間點梳理2025-09-19
- 考生必看!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必背考點2025-09-19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歷年高頻簡答題匯總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