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知識點總結(21)


6.簡述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和根源。
答:(1)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實質上是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經濟危機的根本特點是商品生產過剩,是與勞動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即與勞動者的貨幣購買力相比的相對過剩。
(2)經濟危機產生的根源在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資本主義占有形式之間的矛盾。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有兩種主要表現形式。一種表現是個別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和整個社會生產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另一種表現是資本主義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和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
7.簡述利潤率與剩余價值率的聯系與區別。
答:(1)聯系:利潤率是剩余價值率的轉化形式。
(2)區別:第一,二者表現的經濟關系不同。剩余價值率表示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利潤率表示預付資本的增殖程度。第二,二者數量不同。利潤率是剩余價值與預付總資本的比率,剩余價值率是剩余價值與可變資本的比率,利潤率總是小于剩余價值率,它掩蓋了資本家的剝削程度。第三,剩余價值率表明剩余價值來源于可變資本;利潤率掩蓋了剩余價值的真正來源。
8.簡述影響利潤率高低的因素。
答:影響利潤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是:第一,剩余價值率的高低;第二,資本有機構成的高低;第三,資本周轉速度的快慢;第四,不變資本的節省狀況。
9.試述平均利潤的形成及本質。
答:(1)部門之間的競爭形成平均利潤。部門之間的競爭是以資本轉移為特征的,即資本向利潤率高的部門轉移。原來利潤率較高的部門,由于大量資本轉移進來,引起商品供求關系的變化,導致商品價格的變化,從而影響利潤率的變化。這樣,資本在不同部門之間的轉移,最終形成平均利潤率。
(2)平均利潤率=社會的剩余價值總額÷社會預付總資本
平均利潤=預付資本×平均利潤率
(3)平均利潤率本質上是全社會的剩余價值在各生產部門資本家之間的重新分配,體現著整個資產階級剝削整個工人階級的經濟關系。
10.為什么價值是生產價格的基礎,生產價格是價值的轉化形式?
答:價值是生產價格的基礎,生產價格是價值的轉化形式,因為:
(1)生產價格是在價值的基礎上形成的;
(2)從全社會來看,平均利潤總額與剩余價值總餓是完全相等的,商品的生產價格總額和價值總額也是相等的;
(3)生產價格的變動歸根到底是由價值的變動所引起的。
最新資訊
- 2025年10月自考開考科目清單公布!新版教材這樣買才不會錯2025-09-21
- 倒計時!2025年10月自考考前沖刺,這些資料必須有2025-09-20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時間點梳理2025-09-19
- 考生必看!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必背考點2025-09-19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歷年高頻簡答題匯總2025-09-19
- 2025年10月自考報名全結束!后續備考要點、資源合集、考試須知一文看全2025-09-18
- 江蘇2025年10月自考時間敲定!10月25-26日,考前真題資源整理速領2025-09-18
- 10月25日開考!2025年10月自考《習概》全書高頻考點10頁紙更新速領2025-09-17
- 最后一月!2025年10月自考如何復習高效提分?附高頻考點整理2025-09-15
- 2025年10月自考教材目錄更新!這些科目已調整,附購買指南202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