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知識點總結(16)


1.簡述商品經濟產生和存在的條件。
答:(1)商品經濟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產生、存在和發展的。
(2)商品經濟的產生和存在需要兩個基本經濟條件:一是社會分工,這是商品經濟產生和存在的一般條件和基礎;二是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屬于不同的所有者,這是商品經濟產生的存在的決定性條件。
2.簡述商品二因素及其相互關系。
答:(1)商品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因素或兩種屬性。
(2)使用價值是一種物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即物品的有用性。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
(3)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的凝結,形成商品的價值。價值反映商品生產者之間的關系,是商品的社會屬性。
(4)作為商品,必然同時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因素。沒有使用價值的物品,不可能有價值,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而價值則寓于使用價值之中。有使用價值但沒有價值的物品,也不是商品,價值是商品的最本質因素。
3.簡述勞動二重性及其相互關系。
答:(1)生產商品勞動二重性是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商品二因素是由生產商品勞動二重性決定的。
(2)生產一定使用價值具有特定性質、目的和形式的勞動就是具體勞動,具體勞動創造商品的使用價值。
(3)撇開一切具體形式的、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就是抽象勞動。抽象勞動創造商品的價值,是商品價值的實體。抽象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
(4)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是生產商品同一勞動過程的兩個不同方面,,它們在時間上和空間上是統一的,它們不是各自獨立的兩種勞動。具體勞動是勞動的自然屬性,抽象勞動是是勞動的社會屬性。
4.試述商品價值量的決定以及商品價值量同勞動生產率的關系。
答:(1)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制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
(2)簡單勞動是指不需要經過專門訓練和培養,一般勞動者都能從事的勞動。復雜勞動是指需要經過專門訓練和培養,具有一定文化知識和技術專長的勞動者所從事的勞動。形成商品價值的勞動,是以簡單勞動為尺度的。復雜勞動還原為倍加的簡單勞動。
(3)單位商品的價值量,與包含在商品中的社會必要勞動量成正比,而與生產該商品的勞動生產率成反比。決定商品價值量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取決于該部門的平均勞動生產率,而不取決于個別企業的勞動生產率。
5.簡述貨幣的本質及其貨幣的職能。
答:(1)貨幣的本質是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它體現著商品經濟條件下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社會經濟關系。
(2)貨幣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五種職能,其中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貨幣最基本的職能
最新資訊
- 歷年整理!2025年10月自考《毛概》簡答題常考重點,附考前預測100題2025-09-24
- 歷年匯總!2025年10月《馬原》高頻考點及備考資料2025-09-23
- 重點!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常考簡答題匯總2025-09-22
- 臨考沖刺!2025年10月自考考試題型、評分標準確定,速領沖刺資料包2025-09-22
- 常考!2025年10月自考《英語二》高頻考點+必背知識點2025-09-22
- 2025年10月自考開考科目清單公布!新版教材這樣買才不會錯2025-09-21
- 倒計時!2025年10月自考考前沖刺,這些資料必須有2025-09-20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時間點梳理2025-09-19
- 考生必看!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必背考點2025-09-19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歷年高頻簡答題匯總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