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自考西方經濟學重點知識(34)


三、計算與證明
1、假設某一經濟最初的通貨膨脹率為18%,如果衰退對通貨膨脹的影響系數為h=0.4,那么政府通過制造10%的衰退如何實現通貨膨脹率不超過4%的目標。
價格調整方程表示為:πt=πt-1-0.4Ut,πt-1為上一年的通貨膨脹率形成預期,Ut為衰退的程度=10%,調整系數h=0.4。最初的通貨膨脹率為18%,假定每年都以上一年為預期,那么第一年π1=π0-0.4Ut=18%-0.4*10%=14%;π2= 14%-0.4*10%=10%;π3=10%-0.4*10%=6%;π4= 6%-0.4*10%=2%。
第十五章、宏觀經濟學的意見分歧
一、名詞解釋
1、 貨幣主義:基本命題是貨幣最要緊,貨幣的推動力是說明產量、就業和價格變化的最主要的因素;幣供量的變動是貨幣推動力的最可靠的度量標準;幣當局的行為支配著幣量的變動,從而通脹、經蕭條或經增長都可以而且應當惟一地通過幣當局的對幣供量的控來加調節。
2、 自然率假說:自然率是指,在沒有貨幣因素干擾的情況下,當勞動市場在競爭條件下達到均衡時所決定的就業率。由于這一就業率與經濟中的市場結構、社會制度、生活習慣等因素有關,因而被冠以“自然率”的名稱。使用自然就業率的概念,貨幣主義說明經濟處于自然率水平,這就是所謂的自然率假說。
3、 菲利普斯曲線:58年提出,繪的是失業率與通脹率之間的交替關系。當通脹率為零時,失業率穩定在一個水平上。在經擴張階段,經活動增加,商品價格提高,廠商增加勞動使用量,從而就業增加,失業率降低。同時,伴隨著就業增加,工人工資上漲,從而通脹率提高。相反,經收縮,失業率增,而通脹率降。因此,失業率與通脹率呈反向變。根據凱義理論,總需增加,導致經活和就業增,工資率提,通脹率加劇。因此,菲線反應了需求增加對通脹的壓力。曲線揭示,低失業和低通脹二者不兼,如一個經濟愿意以較高的通脹率為代價,則可實現較低的失業率。
最新資訊
- 2025年10月自學考試《思修》簡答題高頻考點,附歷年真題2025-09-26
- 2025年10月自學考試考前沖刺資料包+歷年真題整理(9月26日更新)2025-09-26
- 歷年整理!2025年10月自考《毛概》簡答題常考重點,附考前預測100題2025-09-24
- 歷年匯總!2025年10月《馬原》高頻考點及備考資料2025-09-23
- 重點!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常考簡答題匯總2025-09-22
- 臨考沖刺!2025年10月自考考試題型、評分標準確定,速領沖刺資料包2025-09-22
- 常考!2025年10月自考《英語二》高頻考點+必背知識點2025-09-22
- 2025年10月自考開考科目清單公布!新版教材這樣買才不會錯2025-09-21
- 倒計時!2025年10月自考考前沖刺,這些資料必須有2025-09-20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時間點梳理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