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自考西方經濟學重點知識(31)


3、 簡要說明新經濟增長理論的基本思想和政策含義。
基本觀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經濟增長是經濟系統內部因素相互作用而不是外部力量推動的結果,這些內生因素也可以實現經濟的持續均衡增長;(2)在眾多的因素中,技術進步是經濟增長的決定因素。與其他推動經濟增長的內生因素一樣,技術進步是經濟中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經濟當事人自主最優選擇的結果,從而技術進步是由內生決定的;(3)技術、知識積累和人力資本投資等都具有外部效應,這種外部效應使得生產呈現出規模收益遞增的趨勢,而且正是這種的外部性構成了經濟實現持續增長所不可缺少的條件;(4)由于外部效應的作用,經濟在處于均衡增長狀態時,通常不能達到社會最優狀態,即經濟的均衡增長率通常低于社會最優增長率;(5)影響經濟當事人最優選擇行為的政策,例如稅收政策、產業政策等可以影響經濟的長期增長率。
最簡單的一種內生增長模型是AK模型。假設經濟中人口增長率和儲蓄率保持不變,沒有技術進步,并且不存在折舊。與新古典增長理論不同,這里的總量生產函數為AK形式,即Y=AK很顯然,在AK生產函數中,資本的邊際收益不再具有遞減特征。根據新古典增長理論的基本模型,經濟中人均資本隨著時間變動而變動的路徑為:k*=sAk-nk。另外,由于人均消費c=(1-s)y=A(1―s)k,因而人均消費的增長率等于人均資本的增長率,都等于(sA―n)。這就意味著,經濟中包括人均收入量在內的所有人均變量都以(sA―n)的速度增長。
AK模型說明,經濟中的增長率由s,A和n三個參數所決定(而不是像新古典增長模型那樣只取決于n這一個參數):較高的儲蓄率將導致較高的長期人均收入增長率;類似地,一旦技術水平得以促進并保持,那么長期增長率也會提高;同樣地,人口增長率也影響到經濟增長。這一模型的政策含義也是明顯的,由于經濟增長率不僅取決于人口增長率,而且也與儲蓄率和技術進步有關,因而政府采取促進積累和提高技術水平的政策對經濟增長也將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新經濟增長理論建議政府對物質資本、設備投資和基礎設施增加投資,同時鼓勵人力資本的積累,加大科技投入。例如,通過減少預算赤字對私人投資的擠出和提供稅收激勵來增加投資;鼓勵對人力資本的投資,即在教育和培訓上花費更多的資源;增加基礎設施的投資;為研究與開發支出提供稅收激勵等。
更多信息請訪問:自學考試頻道 自學考試論壇
最新資訊
- 歷年整理!2025年10月自考《毛概》簡答題常考重點,附考前預測100題2025-09-24
- 歷年匯總!2025年10月《馬原》高頻考點及備考資料2025-09-23
- 重點!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常考簡答題匯總2025-09-22
- 臨考沖刺!2025年10月自考考試題型、評分標準確定,速領沖刺資料包2025-09-22
- 常考!2025年10月自考《英語二》高頻考點+必背知識點2025-09-22
- 2025年10月自考開考科目清單公布!新版教材這樣買才不會錯2025-09-21
- 倒計時!2025年10月自考考前沖刺,這些資料必須有2025-09-20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時間點梳理2025-09-19
- 考生必看!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必背考點2025-09-19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歷年高頻簡答題匯總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