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自考外國文學史筆記(48)


艾略特
第一個創作階段(第一首詩歌到1922年發表《荒原》前):
《一位女士的畫像》、《普魯弗洛克的情歌》
第二創作階段(1922年《荒原》發表至1927年艾略特加入英國國教前,即“荒原”階段):
《荒原》、《空心人》
第三創作階段(即荒原后階段):《四個四重奏》
《荒原》(共五章):
第一章《死者的葬儀》:詩篇一開始便寫西方人雖死猶生的荒蕪景象。
第二章《弈棋》:詩人在歷史與現實的交融中以女性及其情欲為主體去展示西方文化墮落的景象。
第三章《火的布道》(又譯《火誡》):寫男性及其情欲。
第四章《水里的死亡》:以象征情欲泛濫與死亡的“水”為主題意象。
第五章《雷霆的話》
理解后簡答題
簡述《荒原》的思想內容。
20世紀象征主義作家艾略特創作的《荒原》是詩人把他對西方文化困境的感受上升到哲理的高度,經過意識融合所展示出的既有戲劇色彩又富于啟示錄式的內心獨白。
1它以深刻的危機與超越意識去沉思西方文化的困境與出路,展示出一個失去了神性之世界的本真狀態。在沒有神性的世界中,西方文明已全面墮落為干涸碎片,世界之夜已進入夜半,世界之夜彌漫著黑暗。
2作者把他對現實的思索擴展為對歷史的透視,因此他的荒原便具有普遍性與永恒性。詩人要以他的恐怖之詩來震撼荒原人這個上帝缺席的現實,詩人之詩為我們傳來了上帝回返的訊息,如此,《荒原》也才不是那種雖死猶生的絕望。荒原意識也就是危機意識,荒原之死是再生之死,即用皈依宗教來拯救荒原。
簡述《荒原》的藝術特征:
20世紀象征主義作家艾略特創作的《荒原》作為現代派詩歌的登峰造極之作,其藝術形式與表現特征有其獨到之處。
1內心獨白的運用。
2廣泛地運用自由聯想。
3把詩中的人物放到戲劇化的場景中。
4詩人通過感人的形象去暗示那些無法或者無需表達的思想。
5情感的場面化和具體化,這便是他那著名的“客觀對應物”效果。
6大量運用文學的與歷史的典故。《荒原》中的題辭和各章標題,或者取自古希臘神話和宗教儀式,或者指向文學作品的故事,抱涵著深刻的文化內涵。
更多信息請訪問:自學考試頻道 自學考試論壇
最新資訊
- 2025年10月自考開考科目清單公布!新版教材這樣買才不會錯2025-09-21
- 倒計時!2025年10月自考考前沖刺,這些資料必須有2025-09-20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時間點梳理2025-09-19
- 考生必看!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必背考點2025-09-19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歷年高頻簡答題匯總2025-09-19
- 2025年10月自考報名全結束!后續備考要點、資源合集、考試須知一文看全2025-09-18
- 江蘇2025年10月自考時間敲定!10月25-26日,考前真題資源整理速領2025-09-18
- 10月25日開考!2025年10月自考《習概》全書高頻考點10頁紙更新速領2025-09-17
- 最后一月!2025年10月自考如何復習高效提分?附高頻考點整理2025-09-15
- 2025年10月自考教材目錄更新!這些科目已調整,附購買指南202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