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知識點總結(6)
試述原因和結果關系的原理及其意義。 •
⑴原因和結果的關系是:第一,原因和結果相互依存。第二,原因和結果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在具體的因果聯系中,原因和結果的區別是確定的,但在事物的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中,二者的區別又是不確定的。同一現象在一種關系中是結果,在另一種關系中則是原因,反過來也是一樣。第三,原因和結果相互作用。原因引起一定的結果,結果又反過來作用于原因并引起原因的變化。
⑵掌握原因和結果辯證關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只有找出某一事物或現象產生的原因,才能認識其本質和規律,找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其次,正確把握因果聯系,有助于更好地總結經驗教訓,以便有效地指導今后的行動。
試述必然性和偶然性關系的原理及其意義。
⑴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對立的,它們是事物的聯系和發展中兩種不同的趨勢,二者產生的原因不同,在事物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同。
必然性產生于事物內部的根本矛盾,在事物發展過程中居于支配地位,決定事物發展的前途和方向。偶然性產生于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條件,在事物發展過程中居于從屬地位,加速或延緩事物的發展進程。
⑵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辯證統一的。第一,必然性通過大量的偶然性表現出來,由此為自己開辟道路,沒有脫離偶然性的純粹必然性。第二,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現形式和必要補充,偶然性背后隱藏著必然性并受其支配,沒有脫離必然性的純粹偶然性。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⑶掌握必然性和偶然性關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因為偶然性是受必然性支配的,必然性決定著事物發展的方向和前途,所以我們必須通過科學研究發現必然性,不要被偶然現象所迷惑。其次,因為必然性是通過大量偶然性表現出來的,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現形式和補充,所以在科學研究中,要抓住偶然性提供的機遇,揭示偶然性背后隱藏的必然性。在實際工作中,也要注意利用一切有利的偶然因素去推動工作,防止和消除不利的偶然因素的影響,做到有備無患,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
試述可能性和現實性關系的原理及其意義。
⑴可能性和現實性之間是有明顯區別的。可能性是目前尚不存在的,它還不是現實性;現實性則是已經存在的,它不再是可能性。不要把二者相等同。
⑵可能性和現實性又是統一的。一方面,二者緊密相聯、不可分割。現實性不能離開可能性,它是由可能性轉化而來的;可能性也不能離開現實性,它的內在根據存在于現實之中。另一方面,可能性和現實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客觀世界的發展,就是在可能性和現實性的相互轉化中實現的。
⑶掌握可能性和現實性辯證關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可能性不等于現實性,一切工作都要從現實出發,而不要從可能出發。其次,為了使好的可能性轉化為現實,必須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自覺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有利條件,改變不利條件,爭取使好的可能性變成現實,避免壞的可能性實現,從壞處著想,向好處努力。
試述內容和形式關系的原理及其意義。
⑴內容與形式是對立的統一。內容和形式是事物的內在要素和結構方式兩個不同的方面,二者是有區別的。同時,內容與形式又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任何事物的內容都有一定的形式,任何形式都有一定的內容。內容和形式可以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在某一種聯系中是形式的東西,在另一種聯系中可能成為內容,反過來也是一樣。
⑵內容和形式是相互作用的。第一,內容決定形式,形式依賴于內容;內容發生了變化,形式或遲或早總要發生相應的變化。第二,形式對內容有巨大的反作用。當形式適合于內容時,對內容的發展起積極的促進作用;當形式不適合于內容時,對內容的發展起消極的阻礙作用。第三,內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構成形式和內容之間由基本適合到基本不適合、再到新的基本適合的不斷循環的矛盾運動。
⑶內容與形式的相互作用和矛盾運動是錯綜復雜的。首先,內容決定形式是歸根到底意義上的決定,而不是僵化的決定。在一定條件下,同一內容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同一形式也可以表現不同的內容。其次,在一定條件下,新內容可以利用舊形式,舊內容也可以以新形式的面貌出現。
⑷掌握內容和形式辯證關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內容決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內容,所以我們要根據內容的需要創造新形式或利用舊形式。在觀察和處理問題時,首先要重視內容,反對忽略內容的形式主義;但也不能忽視形式對內容的反作用,要反對抹煞形式的形式虛無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