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自考政治學概論筆記(26)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政治發展理論
馬克思主義認為,政治發展問題不是孤立的,它是社會發展的一個組成部分。
社會發展:是指整個人類社會的向前運動過程。
從縱向來看,指人類社會由低級向高級的運動和發展過程。
從橫向來看,指在特定的社會發展階級中在政治、經濟、文化及各方面整體地運動和發展過程。
在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發展理論中,政治發展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
政治發展的性質是依據社會發展的性質而轉移的,隸屬于總的社會政治發展。政治發展性質本身又是社會發展性質的重要標志,當政治發展性質發生變化時,社會發展性質也會發生變化。
政治發展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社會發展階級的變化而變化的。這種變化表現在兩個方面:
(1)特定社會歷史階級內的量變過程,主要表現在統治階級的政治統治的鞏固和完善
(2)一種社會形態向另一種社會形態轉變過程中的質變。
政治發展的性質決定著一個社會政治發展的方向和道路。
從橫向來看,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社會是一個由各種社會要素和各種關系相互聯結、經作用所構成的有機整體。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根本動力,作為上層建筑的政治發展與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因素比較起來,在總體的社會發展中是居于次要地位的。
要看到政治發展在整個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時也要看到經濟因素對政治發展的支配和制約作用。
政治發展性質改變:指一種典型的政治發展向另一種典型的政治發展的過渡和變化。
政治的核心問題是國家政權,問題政治發展性質改變的實質是指國家政權性質的改變,表現為一種性質的國家政權向另一種性質的國家政權的改變。
政治制度的改變又成為政治發展性質改變的一種具體標志。
政治發展的量變過程就體現為政治改革。
政治改革:在政治發展性質不變的前提下對政治關系的調整過程。目的是根據變化的宏觀環境解決或緩解各種新出現的政治矛盾,政治發展性質改變與政治改革是政治發展中的一個互相聯結的過程。
馬克思主義認為,一個社會政治發展的動力來自于它的內部來自于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運動。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如何推動政治發展?
首先:生產力是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生產力是不斷發展變化的。
其次: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導致生產關系的發展和改變。
再次:生產關系的發展變化以及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導致上層建筑的發展變化推動政治。
總之: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也是推動政治發展的基本動力。
政治發展的方向問題:指政治發展的性質改變問題,特指一個國家在政治發展過程中由一種性質的政治發展向另一種性質的政治發展過渡問題。
總的發展趨勢來看,人類社會的政治發展是一個由低級向高級的發展過程。
在當代,政治發展特指一個國家民主政治發展方向、進程和實現的程度與結果。
縱觀當今世界各國的政治發展,其民主政治發展的方向不外乎兩種:
(1)是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發展;(2)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
馬克思主義認為,一個國家的政治發展方向,受制于各種因素,服從于總的社會發展規律和發展趨勢,這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
政治發展途徑:指一個國家采取什么樣的方式、手段來實現政治發展的目標問題。
政治發展既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又是人類在尊重客觀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有目的的政治實踐活動的必然結果。
政治發展的途徑主要是通過兩種方式實現的:
(1)政治革命。(2)政治改革。
革命:是指一定的階級或集團通過階級斗爭以暴力或和平方式推翻舊的反動階級的統治,建立起新的社會和政治制度,從而實現社會形態和政治形態質的變化的一種政治行動,而革命是階級斗爭的最高表現形式。
革命是以暴力方式來完成的,暴力是革命的標志。
歸納起來,革命具有如下特征:
首先,革命的目標指向是實現國家權力的更替,是奪取和掌握政權。
再次,革命是實現以政治制度變革為核心的整個社會關系的根本改變。
最后,革命是一種持續時間較短的變革,常以暴力的方式表現出來,大規模、疾風暴雨式的斗爭。
社會基本矛盾運動是產生革命的深刻的社會根源。
社會基本矛盾是革命產生的內在必然性,至于革命的發生,取決于特定的條件:
(1)統治階級已經不可能照舊不變地維持自己的統治。
(2)被壓迫階級的貧困和苦難超乎尋常地加劇。
(3)由于上述原因,群眾積極性大提高。
所謂革命形勢,就是指導致革命爆發的客觀條件的變化,再加上革命階級能夠發動足以摧毀(或打垮)舊政治的強大的革命群眾行動。
革命的發生必須具備客觀和主觀兩個條件:
客觀條件就是統治階級不能照舊經濟下去,被統治階級由于受到殘酷的剝削和壓迫而不能照舊生存下去,廣大群眾積極性的普遍提高;主觀條件就是革命階級發動強大的革命行動,即根據客觀條件成熟情況采取實際的革命行動。
革命“是人類社會歷史中最有生氣、最重要、最本質、最有決定性的關頭”。
革命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革命是解決社會基本矛盾沖突,促進社會整體進步和發展的根本途徑。
其次,革命又是改變政治環境,更治體系,促進整體政治發展的強大推動力。
再次,革命又是改變舊的傳統道德規范。
除革命外,改革也是促進政治發展的一種重要方式和手段。
所謂改革,就是指一定統治階級中的政治領導集團通過和平的方式,有步驟、有計劃地調整政治關系和社會關系,從而達到政治和社會制度完善的一種過程。
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通過政治關系的,調整完善政治制度或體制,維護有利于統治階級政治統治的政治秩序,從而實現政治穩定。
政治改革具有如下特征:
首先,政治改革的發動者通常是統治階級中的政治領導集團。
其次,政治改革是有計劃有步驟進行的,體現在政治發展上表現為一種漸進性和連續性過程。
再次,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進行。
最后,政治改革以維護現有的政治統治秩序為基礎,并不改變政治發展的性質。
產生政治改革的根據和條件是
(1)政治改革根源于社會基本矛盾運動。
(2)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是引起政治改革的根本原因。
(3)政治制度、經濟制度及社會制度出現結構性弊端,引起社會沖突,就必須進行改革。
改革中要遵循基本原則:
(1)自上而下。(2)經濟改革為先導。(3)一項系統的工程。
最新資訊
- 歷年匯總!2025年10月《馬原》高頻考點及備考資料2025-09-23
- 重點!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常考簡答題匯總2025-09-22
- 臨考沖刺!2025年10月自考考試題型、評分標準確定,速領沖刺資料包2025-09-22
- 常考!2025年10月自考《英語二》高頻考點+必背知識點2025-09-22
- 2025年10月自考開考科目清單公布!新版教材這樣買才不會錯2025-09-21
- 倒計時!2025年10月自考考前沖刺,這些資料必須有2025-09-20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時間點梳理2025-09-19
- 考生必看!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必背考點2025-09-19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歷年高頻簡答題匯總2025-09-19
- 2025年10月自考報名全結束!后續備考要點、資源合集、考試須知一文看全202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