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大學語文(專)復習材料第三部分


七、自學成才要有文史知識(議論文)
1.周培源:著名物理學家 竺可楨:氣象學家、物候學家、地理學家
2.在《人民日報》發表主法修辭文章的著名語言學家是:A、呂叔湘 B、朱德熙
3.A、引用古代詩句證明物候學(如李白《塞下曲》) B、把自然科學引入版本校勘學(如考證“黃河上白云間”應為“黃河直上白云間”的是:竺可楨;論證方法是:例證法。
4.“盡信書,不如無書”出自《孟子》 《涼洲詞》的作者是:王之渙
5.本文主要論證方法是:歸納法 主要修辭手法是:設問
6.本文提到20世紀兩個自學成才的青年典范是:A 、魯迅 B郭沫若
7.本文提到兩位著名自然科學家是:蘇步青 竺可楨
8.文中批評的不良風氣是:重理輕文 提出“文理并重”的觀點
9.文理兩科關系:相互支持、相互為用
10.“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一句出自:王之渙《涼洲詞》
11.鍥而舍(比喻堅持不懈) 造詣(學業技術達到的水平)
八、咬文嚼字(文藝專論)1. 朱光潛:現當然著名美學家、文藝專論家;
代表作:《悲劇心理學》《文藝心理家》《西方美學史》,理論讀物:《談美書簡》《談文學》
2. 咬文嚼字:
A、原意指過分地推敲字句,
B、文中的意思是,無論閱讀或寫作(文章中心論點)必須有一定不肯放松的謹嚴。
3. A、舉“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例子證明的論點是:更動了文字,就同時更動了思想感情;
B、舉:煙,一川煙水,楊柳萬條煙、煙光凝而暮山紫、藍田日暖玉生煙;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作者:蘇軾)等例子證明的論點文學有直接意義和聯想意義(“有如月輪,明顯而確實”比喻文字的直接意義:“有如輪外圓暈,暈霞光”是比喻:文字的聯想為時已晚義。
論證方法是:類比法
本文主要的論證方法:類比法。
4. 創作主張“惟陳言之務去”的人是:韓愈。 “李廣射虎”出自《史記》
5. “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的作者是:賈島。
“推敲”故事說的是兩位詩人是:賈島、韓愈。
6. 文中舉“推敲”(韓愈認為用敲好,朱光潛認為有推好)為例證明的論點是:斟酌文字是為了調整思想感情。
7. 索然(沒有興趣的樣子)無味
蘊藉(含蘊而不顯露)
九、散文創作談(文藝專論)
1.秦牧:當代著名散文家;散文集《花城》《潮汐和船》文藝理論專著《藝海拾貝》《語輪林采英》
2.中心論點:寫好散文必須在A、思想 B、生活知識 C、表現手段(語方的技巧)三方面提高作者的素養。(即:如何搞好散文創作)
3.唐宋八大家:“兩唐”(韓愈、柳宗元):“三蘇”(蘇洵、蘇軾、蘇轍); “三江”(即兩個江西人):歐陽修、王安石、曾鞏。
4.舉魯迅關于荔枝和瞎子摸象的例子證明論點:直接知識是間接知識的基礎。
5.“筍尖比尖身好吃,菜心比菜梗好吃”證明論點:先材對定好散文十分重要。
6.舉畫家和刺繡藝人注重“畫眼睛”例子證明論點:節骨眼上的加要十分重要。
7.本文主要的修辭手法是:A、比喻、(最主要) B、排比
8.文中“有了線(指思想),有了珍珠(指生活知識)還必須有一雙巧手把它們穿起來這才成其為珠串(指表現手法)”一段:運用修辭手法:比喻, 論證方法:類比法。
9.文中提到:A、大山、大樹比喻:長篇小說,B、小小園林比喻:短篇文章 , C、亂石、枯枝比喻:敗筆, D、這里運用的論證方法是:類比法
10.詰屈(曲折)聱牙(乖忤):指文章讀起來不平易、不順口。鞭辟入里(能透徹說明問題,切中要害)
最新資訊
- 2025年10月自考開考科目清單公布!新版教材這樣買才不會錯2025-09-21
- 倒計時!2025年10月自考考前沖刺,這些資料必須有2025-09-20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時間點梳理2025-09-19
- 考生必看!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必背考點2025-09-19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歷年高頻簡答題匯總2025-09-19
- 2025年10月自考報名全結束!后續備考要點、資源合集、考試須知一文看全2025-09-18
- 江蘇2025年10月自考時間敲定!10月25-26日,考前真題資源整理速領2025-09-18
- 10月25日開考!2025年10月自考《習概》全書高頻考點10頁紙更新速領2025-09-17
- 最后一月!2025年10月自考如何復習高效提分?附高頻考點整理2025-09-15
- 2025年10月自考教材目錄更新!這些科目已調整,附購買指南202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