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妇人XXXX-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97SE亚洲国产综合在线-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自學考試 > 自學考試備考資料 > 自考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重點知識(4)

自考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重點知識(4)

更新時間:2013-03-12 17:07:22 來源:|0 瀏覽0收藏0

自學考試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地區

獲取驗證 立即預約

請填寫圖片驗證碼后獲取短信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張圖片

免費獲取短信驗證碼

摘要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中共土地革命、中共與中間勢力等知識點

  16.民主革命時期中共的土地革命路線、方針、政策

  路線:堅定地依靠貧農、雇農,聯合中農,限制富農,保護中小工商業者,消滅地主階級。

  方針:以鄉為單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礎上,實行抽多補少,抽肥補瘦。

  具體過程:1928年12月,毛澤東在井岡山主持制定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廣大農民以革命的手段獲得土地的權利。1929年4月,毛澤東在興國主持制訂第二個土地法,將“沒收一切土地”改為“沒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階級的土地”,保護了中農的利益使之不受侵犯。1931年2月,毛澤東進一步總結根據地土地革命的經驗,要求各地各級工農民主政府發布公告,明確規定農民已經分得的田地歸農民個人私有,可以自主租借買賣,別人不得侵犯;生產的產品,除向政府繳納土地稅外,均歸農民個人私有,任憑自由買賣。

  17.抗戰中中共對中間勢力的策略

  中間勢力主要是指民族資產階級、開明紳士和地方實力派。中共對地方實力派采取爭取的策略。具體的方式是:(1)發展壯大共產黨,使之有充足的力量;(2)尊重他們的利益;(3)要同頑固派作堅決的斗爭,并能一步一步取得勝利。

  18.國民黨軍隊在對日抗戰中的積極作用

  從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到1938年10月武漢失守,中國抗日戰爭處于戰略防御階段。在此階段,以國民黨軍隊為主體的正面戰場,擔負了抗擊日軍戰略進攻的主要任務,先后組織了淞滬、忻口、徐州、武漢會戰等一系列大戰役。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抗戰是比較積極的,對日寇造成了一定的消耗。

  在戰略相持階段,也進行過幾次較大的戰役,大體上保住了西南、西北大后方地區。

  19.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在全國抗日救亡運動高漲之際,中國共產黨及時提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1936年上半年,中國共產黨對駐扎在西北地區的以張學良為首的東北軍和以楊虎城為首的國民黨第十七路軍的統一戰線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雙方停止敵對性行動。1936年5月,中共中央發布《停戰議和一致抗日》通電,放棄了反蔣抗日的口號,第一次公開把蔣介石作為聯合的對象。9月日,中共中央發出黨內指示,明確提出黨的總方針是“逼蔣抗日”。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后,蔣介石發表實際承認共產黨合法地位的談話。以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進而全國各界民眾以不同形式參加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投入了全民族抗戰。

  中國共產黨確信,只有動員和依靠群眾,才能堅持抗戰,并使抗戰的勝利成為人民的勝利,所以一開始就主張實行人民戰爭的全面抗戰路線,并強調必須堅持統一戰線中無產階級的領導權。

  在統一戰線中中國共產黨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既統一,又獨立。這樣做的目的,實質上就是力爭中國共產黨對抗日戰爭的領導權,使自己成為團結全民族抗戰的中堅力量。這是把抗日戰爭引向勝利的中心一環。

  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堅持、擴大和鞏固,中國共產黨總結反“摩擦”斗爭的經驗,制定了“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的策略總方針。

  中國共產黨上述原則和方針的提出和貫徹實施,對于堅持全民族抗戰到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2013年高教自考網絡輔導課程招生簡章

?2013年4月自考考試時間安排匯總

更多信息請訪問:自學考試頻道    自學考試論壇

分享到: 編輯:環球網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自學考試資格查詢

自學考試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自學考試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環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