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變態心理學知識:心理異常的生物學因素


第二章 心理異常的生物、心理與社會因素
第一節 心理異常的生物學因素
一、遺傳學基本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1、在病因學探討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遺傳問題。最早進行研究的是高爾登。他認為,人在物質和能力方面的差異,受遺傳和環境兩方面的影響。他所提出的,用同卵和異卵雙生子,研究遺傳和環境因素在決定心理特點中的相對作用的方法,直到現在仍被沿用。
二、大腦機能狀態與腦損傷
1、關于大腦機能狀態與心理異常的關系,巴甫洛夫的學說和研究最有說服力。他的條件反射學說,包括催眠時相理論、孤立病灶的解釋和實驗神經癥的研究。
(1)所謂“催眠時相”是指大腦皮層從覺醒到睡眠,或從睡眠到覺醒過渡的機能狀態,包括四種不同的時相。
1)正常相,即反應是由外部刺激的性質和數量決定的,并存在對應的關系;
2)均等相,即強弱刺激引起相同的反應;
3)反常相,即強刺激引起弱反應,弱刺激引起強反應。
4)超反常相,即陽性刺激引起陰性反應,陰性刺激引起陽性反應。
(2)孤立病灶又稱病理惰性,是指高級神經活動機能出現個別的病變點,但其他的高級神經機能仍很正常。這種病灶可能是過去經受的精神創傷遺留下來而成為產生心理異常的原因。
(3)實驗性神經癥的研究,興奮和抑制是高級神經活動的基本過程,但如果興奮和抑制不能協調,就會造成大腦機能的混亂,從而產生行為的混亂。
三、神經生化基礎
1、心理異常的癥狀與幾種中樞神經遞質有關,主要有乙酰膽堿(Ach)、去甲腎上腺素(NA)、多巴胺(DA)、5-羥色胺(5-HT)、氨基丁酸(GABA)和腦啡呔等到。
2、如,血液內的5-HT具有保持情緒穩定的作用,如果5-HT減少,個體就容易出同情緒波動。
3、如果NA系統活動增強,就會出現躁狂癥狀,反之就會出現抑郁癥狀。
四、變態心理學的醫學模式
1、醫學模式強調精神障礙的生物學因素,認為心理異常的發生,主要與機體的生理變化有關。
2、克雷佩林最早、最系統地應用醫學模式對心理異常進行分類。他本人也成為公認的現代精神病學的奠基人。
3、醫學模式的缺陷:醫學模式只看到疾病而沒有看到病人,忽視了人是生物、心理、社會的有機整合體,忽視了人的整體性。這種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觀點是片面的和機械的。
編輯推薦復習資料:
最新資訊
- 重點!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常考簡答題匯總2025-09-22
- 臨考沖刺!2025年10月自考考試題型、評分標準確定,速領沖刺資料包2025-09-22
- 常考!2025年10月自考《英語二》高頻考點+必背知識點2025-09-22
- 2025年10月自考開考科目清單公布!新版教材這樣買才不會錯2025-09-21
- 倒計時!2025年10月自考考前沖刺,這些資料必須有2025-09-20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時間點梳理2025-09-19
- 考生必看!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必背考點2025-09-19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歷年高頻簡答題匯總2025-09-19
- 2025年10月自考報名全結束!后續備考要點、資源合集、考試須知一文看全2025-09-18
- 江蘇2025年10月自考時間敲定!10月25-26日,考前真題資源整理速領202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