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復習筆記(3)


點擊進入>>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復習筆記匯總
第二章 詩經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1、《詩三百》:即《詩經》。《詩經》在先秦時不稱“經”,而是稱“詩”或“詩三百”,如《論語》引《詩》評《詩》即是如此。《詩經》本有305篇,舉其整數,故稱“詩三百”。西漢初成為官學,被尊為經,始稱《詩經》,后世也有沿稱“詩三百”的。
2、風雅頌:是《詩經》的三個組成部分,也是根據地域和音樂的不同對《詩經》的分類。風也叫國風,是帶有諸侯各國地方特色的樂歌,共有十五國風,160篇,多是民歌,少數是貴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區的樂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會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個人抒情之作。雅詩中也有部分民歌。頌是王室宗廟祭祀或舉行重大典禮時的樂歌,分周頌、魯頌、商頌三頌,共40篇。
3、四家詩:指漢初出現的傳授《詩經》的齊、魯、韓、毛四家詩。前三家屬“今文詩”,西漢時立于學官,分別亡于三國、西晉和宋時。《毛詩》屬“古文詩”,東漢時立于學官,訓詁多用《爾雅》,事實多本《左傳》,流傳至今。
4、毛傳鄭箋:漢代毛亨、毛萇為《詩經》所作的注解名為《毛詩故訓傳》,簡稱“毛詩”。東漢鄭玄又為“毛詩”作箋注,名為《毛詩傳箋》,簡稱“鄭箋”。
5、賦比興:《詩經》常用的三種藝術表現手法。賦指的是鋪陳直敘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擬。興即托物起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
《詩經》分為風、雅、頌三類的依據及其各自的含義是什么?
一、是依據音樂的不同來分類。
二、“風”是指各地不同的音樂。“雅”是雅正之聲,指周王朝京畿地區的音樂。雅又分為小雅、大雅,也是緣于音樂的不同。“頌”是宗廟祭祀用的舞曲。
簡述《七月》的內容梗概。
一、《七月》這首詩敘說農夫一年四季無休無止的辛苦勞作。
二、全詩八章,大體依照春耕、蠶桑、收割、打獵、修繕房屋和年關祭祀的次第,按月歌唱,平鋪直敘一年四季適應不同節候的各種勞作,也反映了農夫在衣、食、住等方面的情況,有較大的史料價值。
試述《詩經》最具影響的兩類作品――情愛詩和社會政治詩的內容。
社會政治詩的內容:
A.下層人民抨擊政治的詩:
一、表達下層人民對統治者的諷刺和對治國政策的批評,形象生動,情感濃郁。
1、揭露宮闈丑行,如《邶風•新臺》
2、對于貴族統治者的荒淫無恥,人民極度憤慨,予以嚴厲批評,如《墉風•相鼠》
二、反映當時繁重的徭役給人民帶來苦難,抒發憤怨情緒。如《邶風•擊鼓》、《王風•君子于役》
三、對剝削現象表示不滿。如《魏風•伐檀》《魏風•碩鼠》
B.官吏對政治表達不滿的詩如《邶風•北門》
C.抒發生活郁懣和人生憂傷的詩。如《王風•黍離》
D.稱頌執政者的詩
情愛詩的內容:
A. 歌詠美麗的愛情,反映出周人生活的一個側面。如《鄭風•溱洧》寫男女自由表達愛情;《邶風•靜女》詩風溫文典雅。
B. 《詩經》中還有許多抒寫婚姻生活的詩。如《周南•桃夭》。
C. 還有一些詩,在歌唱婚戀愛情的同時,也反映著某些相關的社會問題。如《鄭風•將仲子》
分析《詩經》史詩重要篇章的藝術特色。(即《大雅》五篇史詩的主要內容)
《大雅》五篇史詩包括:《生民》、《公劉》、《綿》、《皇矣》、《大明》
一、敘述了周人之始祖后稷出世直到武王滅商的一些史跡和傳說。
二、有選擇地描繪具體的事件,從而歌頌先祖的功勛,抒發了周民對先王的崇敬和愛戴之情。
三、周人史詩還有先祖神話的記述,如《生民》寫始祖后稷的出生。
四、總結歷史教訓,提出了治國思想,也是周人史詩的主要內容。
編輯推薦復習資料:
最新資訊
- 歷年整理!2025年10月自考《毛概》簡答題常考重點,附考前預測100題2025-09-24
- 歷年匯總!2025年10月《馬原》高頻考點及備考資料2025-09-23
- 重點!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常考簡答題匯總2025-09-22
- 臨考沖刺!2025年10月自考考試題型、評分標準確定,速領沖刺資料包2025-09-22
- 常考!2025年10月自考《英語二》高頻考點+必背知識點2025-09-22
- 2025年10月自考開考科目清單公布!新版教材這樣買才不會錯2025-09-21
- 倒計時!2025年10月自考考前沖刺,這些資料必須有2025-09-20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時間點梳理2025-09-19
- 考生必看!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必背考點2025-09-19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歷年高頻簡答題匯總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