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自考《大學語文》沖刺復習資料(16)


前赤壁賦 蘇軾 文賦
作為一篇典型的文賦,本文將駢句和散句交錯使用,用韻時疏時密,極盡變化之能事,而終歸于行云流水般的平易自然。
以作者感情變化為貫穿全文的內在線索;樂――悲――樂的感情變化。
一、文章主旨
宋神宗元豐二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捕入獄,經胞弟蘇轍及一些大臣的營救,方才得免死罪。獲釋后被貶謫到黃州,為團練副使,生活艱難,行動也受到監視。在如此重大的打擊面前,蘇軾感到沉重的苦悶,想從山水之樂及佛老思想中尋求精神解脫。寫于元豐五年的這篇《前赤壁賦》,就反映了作者的這種心理狀態。文章通過泛游赤壁的所見所感以及主客之間的相互辯駁,反映了作者由故作曠達到陷于苦悶,又由苦悶到解脫的思想過程,表現了他身處逆境仍適意自然、熱愛生活的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一個封建社會的知識分子在極端失意時能忘懷得失,處之坦然,是很難得的。
文章以作者感情的變化為貫串全文的內在線索,先寫因泛舟江上而生遺世獨立之樂,再寫聽到簫聲嗚咽而興人生無常之悲,最后經過相互辯駁,認識歸于一致,終于“喜而笑”,精神得到了解脫。
二、文章表現手法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文中繼承并發展了賦體的傳統表現手法――主客對話,抑客伸主(貶抑客人的主張,伸張主人的見解)。文中的主客對話,實則代表了作者思想中兩個不同側面的矛盾斗爭。作者把政治失意的苦悶通過“客”來宣泄,把樂觀曠達的情懷通過“主”來表現,“主”終于說服“客”,反映了其思想中積極的一面戰勝了消極的一面,從而肯定了積極樂觀的人生觀。其次,作者力求寫景、抒情、說理三者的融會統一,借江水、明月、清風等自然景物,來抒發遺世獨立的曠達之情,闡明事物具有變與不變兩重性的哲理,宣泄適意自然的審美化人生哲學,極富理趣之美。此外,文中關于洞簫聲的描寫,也頗見藝術功力。
更多科目復習資料:
最新資訊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時間點梳理2025-09-19
- 考生必看!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必背考點2025-09-19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歷年高頻簡答題匯總2025-09-19
- 2025年10月自考報名全結束!后續備考要點、資源合集、考試須知一文看全2025-09-18
- 江蘇2025年10月自考時間敲定!10月25-26日,考前真題資源整理速領2025-09-18
- 10月25日開考!2025年10月自考《習概》全書高頻考點10頁紙更新速領2025-09-17
- 最后一月!2025年10月自考如何復習高效提分?附高頻考點整理2025-09-15
- 2025年10月自考教材目錄更新!這些科目已調整,附購買指南2025-09-11
- 2025年10月自考備考資料包上線!真題匯總+必背10頁紙+高頻100題2025-09-05
- 來領資料!2025年10月自學考試備考資源包更新上線2025-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