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自考《政治學概論》串講筆記(第二章)


第二章 國家與階級
第一節 國家的起源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闡明兩個觀點:
第一, 國家不是從來就有的,它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時間問題。
第二, 產生是社會內部發展的結果。是生產的發展、私有制的出現、階級的形成、階級矛盾不可調 和的產物。
人類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庭形式是群婚,血緣家庭。其后發展為普那路亞家庭。氏族就是普那路亞家庭直接引起的。
氏族:是具有血緣親屬關系、同族內部禁止結婚的人們的集團。原始公社的社會經濟單位,是原始社會血緣親屬集團,是社會的生產單位,基本單位。共同名稱、宗教信仰和墓地。
氏族社會的歷史可以分為產生、發展、繁榮、解體四個階段。
原始氏族制度的特點:
第一, 以血緣親屬關系為紐帶聯系社會成員是氏族制度的本質。
第二, 氏族是實行原始民主制的全體氏族成員的管理組織。組織機構――議事會。
第三, 在氏族組織內部,所有成員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都有互相幫助和保護的義務。
生產力發展,出現私有制和階級,氏族組織也隨之解體。
第一次社會大分工是畜牧業與農業的分工。給社會帶來三個結果和變化:
(1) 畜牧業和農業分工提高勞動生產率,部落有了剩余產品。
(2) 生產的增長,剩余產品日益增多,私有制出現。
(3) 父權制代替了母權制和家長制家庭的出現。
家長制家庭,是以一個男子為首的大家庭公社,包括家長,晚輩及奴隸。
家長制家庭特點:(1)把非自由人包括在家庭內(2)父權
第二次社會大分工是手工業與農業的分離。給社會帶來三個主要結果:
(1) 奴隸制的鞏固與發展。
(2) 個體家庭開始成為社會的經濟單位,耕地成為私有財產。
(3) 部落聯盟的出現。
第三次社會大分工是商業從手工業分離出來。(有決定意義的生要分工)給社會帶來的二個結果:
(1) 由于商品交換的發展,出現金屬貨幣。
(2) 由于商業活動、土地的買賣與變化,人們為謀生而流動,原來氏族與部落居民雜居起來恩格斯對國家的產生論斷說明三點:
(1) 歷史現象,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表明國家產生的時間。
(2) 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
(3) 國家的作用是緩和沖突,把沖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圍以內。
秩序的實質:是統治階級根本利益的集中表現。不允許被統治階級破壞,也不許統治階級內部個別人或者集團破壞。
國家在氏族制度上產生的三種形式:
(1) 雅典國家的形式。(2)羅馬國家產生的形式。(3)德意志國家的形式。
國家產生的根源是一致的,社會內部經濟發展,私有制和階級的結果,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
國家區別于氏族組織的主要特征如下兩點:
(1) 國家是按地區劃分居民,氏族組織是血緣關系劃分居民。
(2) 國家公共權力的設立。氏族組織沒有公共權力。
劃分:指對一定地域上的居民以什么為基礎進行管理。
公共權力:指武裝的人-軍隊、上海自考和物質的附屬物-監獄和強制機關。
只有公共權力的強制力機關才能維持社會的存在。
剝削階級思想家關于國家起源的理論:
1. 神權論:亦稱君權神授論。國家源于神,根據神的意志建立的,國家的權力來源于神。
2. 契約論:國家的產生是人們相互之間或人民同統治者相互訂立契約的結果,國家是共同協議的產物。
3. 暴力論:國家起源于掠奪和征服,人對人使用暴力的結果。
第二節 國家的本質與職能
國家的本質問題,也成為政治學中的核心問題。
國家:是維護一個階級對另一個階級的統治的機器,是一個階級壓迫另一個階級的機器,是迫使一切從屬的階級服從于一個階級的機器。
三層含義:(1)有階級社會的組織。(2)階級統治。(3)是個機器。
國家權力:是指反映統治階級意志的、并作為社會整體的代表,以強制力保障實施的、管理社會公共事物的權力。
國家權力與社會相分離的表現有三方面:
第一, 管理者的常任化和管理機構的專門化。
第二, 職業性的常備軍的建立。
第三, 賦稅制度的確立。
階級權力通過一定形式上升為國家權力的結果。公共權力的產生是人類社會由原始狀態進入文明狀態的必要條件。
國家權力特性主要表現:
第一, 強制力的壟斷性。第二,普遍的約束力。第三,主權性。國家主權:是統治階級專政的全權在政治、法律上的表現。
國家三要素:主權、領土、居民。
國度:按政治地理位置劃分的。
國家職能:是國家本質的內在要求和具體體現,是國家活動的總方向、基本使命、基本目的,兩種職能的關系:內部職能和外部職能。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辯證統一關系。加強內部職能,增強綜合國力,才能有效地實現國家的外部職能;有效地發揮外部職能,鞏固和社會發展會起到重要作用。
內部職能,從國家活動性質和方式的角度分:政治職能和社會職能。
政治職能:又叫鎮壓職能,是國家的階級統治職能,是國家運用暴力、法制等特殊的強制力,控制被統治階級,鎮壓被統治階級及一切破壞現在的政治法律秩序、社會秩序的分子的反抗的政治管理職能。
社會職能:統治階級運用國家權力執行對社會公共事務的社會管理職能。
政治職能和社會職能的關系:
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社會管理職能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必須依靠國家權力,所以它又與政治密切地聯系在一起。政治職能是社會職能的前提;政治職能又必須以社會職能為基礎。國家有效地實現了社會管理職能,政治統治才能夠得以持續。
第三節 國家的消亡
國家消亡的前提:是階級的消亡,隨著階級的消亡,作為解決階級矛盾的工具的國家,由于失去了作用,逐漸走向消亡。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
國家是階級斗爭的工具。國家消亡是社會主義革命的結果。
國家消亡的條件:消滅階級,消滅剝削階級,消滅一切階級,消滅一切階級差別,徹底鏟除階級產生和存在的一切根源,使階級及其差別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再產生。
最高級的人類社會――共產主義社會。
工農之間、城鄉之間、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之間的已經消除了,階級的差別也就不存在了。共產主義社會,才是國家消亡的條件。
必須消滅階級差別,國家才會消亡。
從經濟方面看,社會主義社會雖然解決了所有制,消除了國家存在的社會條件,但由于社會生產力水平還達不到使物質極大豐富的程度。因此,在分配領域只能實行“按勞分配”的原則。只要是按勞分配就必然存在著事實上的不平等。
從政治方面看,在社會主義社會,剝削階級雖然被消滅了,但由于國內國際各方面的因素,階級斗爭還在一定范圍內長期存在。只要有階級斗爭存在國家就不會消亡。
其中主要是存在事實上的不平等,還需要法律規范來調整人們之間的關系。只要有法,就需要有保證法律實現的具有強制性的國家機關。
階級對立和階級差別的完全消滅,是國家消亡的政治條件;舊社會分工和腦力勞動同體力勞動差別的消除,是國家消亡的社會條件;全體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是國家消亡的精神條件;在全世界消滅一切剝削制度,使全人類獲得解放,是國家消亡的國際條件;而社會生產力的高度發展,是國家消亡的最根本條件。
國家的消亡的途徑也是有一定的規律的。表明了過程的漸進性:是指國家消亡也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過程。使國家消亡的經濟條件和精神條件的逐漸完備、人們之間關系的逐漸改變,作為強制性的暴力機器的國家,才逐漸地成為社會上所不需要的東西。
最新資訊
- 重點!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常考簡答題匯總2025-09-22
- 臨考沖刺!2025年10月自考考試題型、評分標準確定,速領沖刺資料包2025-09-22
- 常考!2025年10月自考《英語二》高頻考點+必背知識點2025-09-22
- 2025年10月自考開考科目清單公布!新版教材這樣買才不會錯2025-09-21
- 倒計時!2025年10月自考考前沖刺,這些資料必須有2025-09-20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時間點梳理2025-09-19
- 考生必看!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必背考點2025-09-19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歷年高頻簡答題匯總2025-09-19
- 2025年10月自考報名全結束!后續備考要點、資源合集、考試須知一文看全2025-09-18
- 江蘇2025年10月自考時間敲定!10月25-26日,考前真題資源整理速領202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