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妇人XXXX-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97SE亚洲国产综合在线-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自學考試 > 自學考試備考資料 > 2012年自考法學概論課程考前串講筆記六

2012年自考法學概論課程考前串講筆記六

更新時間:2012-05-04 08:55:25 來源:|0 瀏覽0收藏0

自學考試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地區

獲取驗證 立即預約

請填寫圖片驗證碼后獲取短信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張圖片

免費獲取短信驗證碼

第六章 民法

  第一節 民法的概念、任務和基本原則

  1、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以及公民與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2、民法調整的財產關系的基本特征:1)當事人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2)在經濟利益上是等價、有償的;

  3)在意思表示上是自覺自愿的。

  3、民法調整的人身關系的基本特征:1)在民法所調整的人身關系中,當事人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

  2)在人身關系中,當事人之間的許多權利和義務是同人身或特定身份不能分離的;

  3)這些權利和義務雖然一般不具有直接的財產內容,但是它們又可以成為一定財產關系發生的根據或前提。

  4、民法的基本原則:1)民事主體地位平等原則;

  2)自愿、公平、等價有償和誠實信用原則:

  3)保護合法民事權益的原則:

  4)遵守法律和政策的原則:

  5)國家和社會利益原則:

  第二節 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

  1、民事法律關系:是民事主體之間就一定的物或其他對象而發生的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現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

  三要素:1)主體: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自然人或法人。

  2)客體:主體之間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

  3)內容:民事主體之間就一定的客體所發生的權利義務關系。

  2、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指法律賦予他能夠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

  出生至死亡時止。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公民的民事行為能力:拽公民能通過自己的行為取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能力,即公民能獨立為發生法律上的效果的行為的資格。

  民事行為能力與民事權利能力的關系:后者指法律賦予的能成為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的資格,而前者指能以自己的行為獨立地取得權利和承擔義務的資格。公民雖一律具有權利能力,卻并不一定具有行為能力。

  3、宣告失蹤:公民下落不明滿2年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他為失蹤人。

  宣告死亡:公民下落不明滿4年的,或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滿2年的,或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經有關機關證明其不可能生存的,均可經利害關系人的申請,由人民法院宣告他死亡。

  3、監護:指為了無行為能力和限制行為能力人的人身和財產等方面的合法權益而設置的一種對他們的行為和權益進行監督和保護的法律制度。

  4、我國公民的住所:是其戶籍所在地。經常居住地與住所不一致的,經常居住地視為住所。

  5、法人:指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

  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自其成立到終止時,一直享有。

  成立條件:1)法人必須依法成立。

  2)有必要的財產或經費。

  3)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

  4)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法定代表人:依照法律或法人組織章程的規定,不需另行特別授權(指定)能全權以法人的名義進行民事活動的人。

  第三節 民事法律行為和代理

  1、民事法律行為:指民事主體實施的以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為目的的合法行為。

  特征:1)民事法律行為乃行為人設立、變更或終止特定權利義務關系所為的行為。

  2)它以行為人的意思表示為基本構成要素,即凡無意思表示,即無民事法律行為。

  3)依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它還是一種合法行為。

  2、有效民事法律行為的實質要件:

  1)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實。

  3)不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

  3、無效的民事法律行為:指不具備有效成立的要件因法律上不允許發生行為人預期的民事法律后果的行為。

  4、可撤銷的民事行為:行為人對行為內容有重大誤解以及顯失公平的行為。

  5、代理:指代理人在代理權限的范圍內,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對第三人為意思表示或接受意思表示,使法律行為的后果(包括民事責任)直接由被代理人承受的一種制度。

  特征:1)代理必須是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并為了被代理人的利益而進行的法律行為。

  2)代理人雖以被代理人的名義為法律行為,但為意思表示或接受意思表示的卻是代理人而非被代理人。

  3)代理所產生的權利和義務直接歸被代理人承受。

  種類:1)委托代理2)法定代理3)指定代理。

  6、委托代理的終止:1)代理期限屆滿或代理事務完成;

  2)被代理人取消委托或代理人辭去代理;

  3)代理人死亡或喪失行為能力;

  4)作為被代理人或代理人的法人終止。

  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的終止:1)被代理人取得或恢復行為能力;

  2)被代理人或代理人死亡;

  3)代理人喪失行為能力;

  4)人民法院或其他指定單位取消指定;

  5)由其他原因引起的被代理人與代理人之間監護關系消滅。

  第四節 財產所有權

  1、財產所有權:指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法律特征:1)它是一種絕對權。

  2)它是一種對世權。

  3)它是一種排他權。

  4)它是一種完全的無期限的物權。

  內容:1)占有:指所有人對財產的事實上的控制或管領。

  2)使用:指依財產的性質或用途作營利的或非營利的經營或利用。

  3)收益:指就該財產收取天然的或法定的孳息。

  4)處分:指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決定財產的事實上和法律上的命運。

  2、財產所有權的取得:1)原始取得:凡對原無所有權的取得,或某物雖原有所有權,但與原所有人的意志無關的取得。

  2)傳來取得:凡對原有所有權的物,根據原所有人的意志而取得所有權的。

  3、財產所有權的保護方法:1)確認所有權

  2)恢復原狀或返還原物

  3)排隊妨礙或停止侵害

  4)賠償損失或返還不當得利。

  公民個人財產所有權:指法律賦予公民個人對自己的財產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4、共有:指對同一項財產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主體共同享有所有權的制度。

  5、按份共有:指多數人各按其應有的份額或比例,對同一項財產擁有所有權的情況。

  分割:1)實物分割2)變賣分割3)作價補償。

  6、共同共有:指兩人或兩人以上對共有財產不分份額或在共有關系解除前不能確定各人應有份額的一種共有關系。

  7、相鄰關系:指土地、土地上的自然物或建筑物的相鄰所有人在使用或經營這些相鄰的不動產時,相互發生的權利義務關系。

  相鄰權:不動產的相鄰人在相鄰關系中所享有的權利。

  法律特征:1)相鄰權的主體雖是相互毗鄰不動產的所有人,客體卻不是相鄰的不動產,而是不動產相鄰人在行使相鄰的不動產所有權時彼此應享有的權益。

  2)相鄰權的內容表現為不動產所有權權能上的限制或擴大。

  第五節 知識產權

  1、知識產權:指自然人或法人對其創造性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權利。

  種類:1)著作權2)專利權3)商標權。

  特征:1)知識產權主要是一種財產權。

  2)知識產權具有專有性。

  3)知識產權具有地域性。

  4)知識產權具有時間性。

  2、著作權:稱版權,作者或其他主體對文學、藝術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技術等作品,依照法律所享有的權利。

  3、專利權:指對某面發明創造成果享有一種獨占的利益。

  4、商標權:指商標注冊人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對其注冊商標所享有的專有權。

  第六節 債權

  1、債:按照合同的約定或依照法律的規定,在當事人之間產生的一方享有請示他方為或不為特定行為的權利義務關系。

  法律特征:1)債的主體是兩方特定的當事人,即債權人和債務人。

  2)債的內容表現為請求為一定的給付或者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和實現權利人請求的義務的結合。

  3)債的客體,即債權人的權利和債務人的義務的共同指向的對象,可以是物,可以是智力成果,也可以是特定的行為。

  2、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法律特征:1)合同是一種法律行為,是由雙方或多方當事人設立、變更或終止彼此之間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行為。

  2)合同必須是一種協議,即必須以相互間意思表示的一致為條件。

  3)合同雙方當事人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

  3、合同的訂立:1)要約:指一方向對方提議訂約,并且提出了合同的主要條款,以供對方考慮,如同意接受即表示合同已經成立的確定的意思表示。

  2)承諾:指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

  4、合同的履行:

  不安抗辯權:指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后履行順序的,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履行。先履行一方當事人,如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1)經營狀況嚴重惡化2)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3)喪失商業信譽4)有喪失或可能喪失履行能力的其他情形。

  5、合同的擔保:保證、定金、抵押權、質權、留置。

  6、違約責任: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即構成違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7、侵權行為之債:行為人不法侵害他人的財產權或人身權利而使他人遭受損害時,行為人依法應對受害人承擔的責任。

  侵權行為構成要件:1)行為的違法性。

  2)有損害事實的存在。

  3)侵權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

  4)行為人有過錯。

  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返還財產、恢復原狀、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

  8、不當得利:凡無法律上的根據致他人損害而自己獲得利益的,稱為不當得利。

  無因管理:又稱無委托的事務管理,指既無約定,又無法律上的義務而為他人管理財產或事務,其支出的費用及勞務,得請求受益人支付所構成的債權債務關系。

  管理所得的利益應交付給本人。但因管理的付出,管理人有權要求受益人支付。

  第七節 家庭婚姻法

  1、婚姻家庭法:調整婚姻家庭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基本原則:1)婚姻自由2)一夫一妻3)男女平等4)保護婦女、兒童與老人的合法權益5)實行計劃生育。

  2、結婚:男女雙方依法自愿結為夫妻的法律行為。

  必備條件:1)符合一夫一妻制度;

  2)男女雙方必須完全自愿;

  3)結婚必須達到法定婚齡。

  3、父母子女關系:簡稱親子關系。

  4、收養:凡公民(自然人)依照法律規定領養他人子女的民事法律行為。

  5、繼父母子女關系:因生父或生母再婚從而使子女對后婚配偶所形成的關系。

  6、撫養:根據身份關系,在一定的親屬間有經濟能力的人對于無生活能力者給予扶助以維持其生活的一種法律制度。

  法律特征:1)撫養只在法律規定的一定親屬之間成立,法律規定以外的親屬或他人之間,即使在生活上提供了生活扶助,也只具有慈善和友誼的性質,而不是一種法律上的義務。

  2)撫養關系只發生于一方有扶助能力而他方有受撫養之必要的一定親屬之間。

  第八節 繼承權

  1、繼承權:指公民依法享有的承受被繼承人死亡后留下的遺產的權利。

  法律特征:1)是一種財產權。

  2)是一種物權取得權。

  3)繼承權在繼承開始前,只是一種期待權,在繼承開始后,才成為一種既得權。

  2、我國處理遺產繼承權的基本原則:1)男女平等原則。

  2)養老育幼,保護老人和兒童合法權益的原則。

  3)權利與義務相一致的原則。

  4)互諒互讓,和睦團結,協商處理遺產繼承問題的原則。

  5)遺囑繼承優先于法定繼承的原則。

  可剝奪繼承人繼承權的情況:1)故意殺害被繼承人的;

  2)為爭奪遺產而殺害其他繼承人的;

  3)遺棄被繼承人或有虐待被繼承人的行為且情節嚴重的;

  4)偽造、篡改或銷毀遺囑且情節嚴重的。

  3、法定繼承:指按照法律規定的繼承人的范圍和順序進行繼承。

  4、代位繼承:指被繼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繼承人死亡,被繼承人子女的晚輩直系血親,有權繼承其父或母應繼承的財產份額的一種制度。

  5、特留份:是法律為了保護某些繼承人的利益,規定被繼承人不能通過自己的遺囑加以取消或減少的法定應繼份額。

  6、遺囑:是被繼承人生前所成立的處理其死亡后遺產的單方法律行為。

  有效遺囑成立的條件:1)遺囑人應具有行為能力。

  2)遺囑應自愿和真實,而不能強迫或偽造。

  3)遺囑的內容不得違反現行法律、政策,不得取消或減少法定繼承人中的未成年人和無勞動能力的人應繼承財產的份額。

  7、遺囑繼承:因被繼承人的遺囑而發生的繼承。

  第九節 人身權

  1、人身權:指與人身不可分離或相聯系而無直接財產內容的各種權利。

  分為人格權和身份權。

  2、人格權:是民事主體固有的,亦即法律直接賦予民事主體的必須享有的各種人身權利。

  種類: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和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公民的婚姻自主權。

  3、身份權:指民事主體因具有某一特定的身份而產生的權利。

  訴訟時效:指民事權利人經過法定期限不行使自己的請求權,法律規定消滅其勝訴權的制度。

?2012年高教自考網絡輔導課程招生簡章

?2012年4月自學考試成績查詢匯總

更多信息請訪問:自學考試頻道    自學考試論壇

分享到: 編輯:環球網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自學考試資格查詢

自學考試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自學考試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環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