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串講筆記(2)


?、菍α⒔y一規律提供了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lesson$
12、矛盾:反映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對立統一關系的哲學范疇。
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性質和趨勢。
矛盾的涵義:⑴矛盾著的對立面相互依存,互為存在的前提,并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
?、泼苤膶α⒚嬷g相互貫通,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換。
矛盾的斗爭形勢:對抗性和非對抗性
(論)矛盾的兩種基本屬性:對立(斗爭性)、統一(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爭性兩者關系:
?、艃烧呤窍嗷ヂ摻Y、相輔相成的。
?、茮]有斗爭性就沒有同一性,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沒有同一性也沒有斗爭性。
⑶無條件的絕對斗爭性與有條件的相對同一性相結合構成事物矛盾運動推動事物。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
?、磐恍允鞘挛锎嬖诤桶l展的前提,在矛盾雙方中一方的發展以另一方的發展為條件。發展是在矛盾統一體中的發展。
?、仆恍允姑茈p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發展。
?、峭恍砸幎ㄖ挛镛D化的可能和發展的趨勢。
矛盾的斗爭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
⑴矛盾雙方的斗爭促進矛盾雙方力量的變化,競長爭高、此消彼長,造成雙方力量發展不平衡,為對立面的轉化,事物的質變創造條件。
?、泼茈p方的斗爭,是一種矛盾統一體向另一種矛盾統一體過渡的決定力量。
13、(選)矛盾群中存在著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性質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向決定的。只有如實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方能認清事物的本質和發展規律,才能采取正確的方法和辦法去解決矛盾。
14、(選)事物的聯系和發展都采取量變和質變兩種狀態和形式。
量變是事物數量的增減和次序的變動,是保持事物的質的相對穩定性的不顯著變化,質變是事物性質的根本變化。
15、(簡)量變和質變的辨證關系:
?、帕孔兪琴|變的必要準備。沒有量變的積累,質變就不會發生。
?、瀑|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⑶量變和質變是相互滲透的。
?、攘孔兒唾|變是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量變引起質變,在新質的基礎上,事物又開始新的量變,如此交替循環,形成事物質量互變的規律性。
16、(選)事物的辨證發展就是經過兩次否定,三個階段,形成一個周期。
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17、(多選/簡)辨證唯物主義在堅持物質決定意識,意識依賴于物質的同時,又承認意識對物質有能動作用。
意識的能動作用是人的意識所特有的積極反映世界與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動,其主要表現在:
?、乓庾R是能動的,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
⑵意識活動具有創造性。
⑶意識具有指導實踐改造客觀世界的作用。
?、纫庾R還具有指導、控制人的行為和生理活動的作用。
18、(多選/簡)實踐在認識中的決定作用:⑴實踐產生了認識的需要。
?、茖嵺`為認識提供了可能。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菍嵺`使認識得以產生和發展。
?、葘嵺`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19、(論)闡述辨證唯物主義認識論:⑴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⑵這種能動反映具有兩方面特點:
1)反映具有摹寫性,即人的認識作為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必然要以客觀事物為原型,它總是力圖在思維中再現客觀事物的狀態、屬性、關系、本質和規律。反映的摹寫性決定了反映的客觀性。
2)反映具有創造性,如果把人的對于對象的反映過程看做是一種信息活動過程,那么,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有對于認識對象信息的接受,而且有對于認識對象信息的分析、選擇、運用、重組、整合、建構和虛擬。
3)因此,人不僅能夠反映事物的現象,而且能進一步揭示事物的內在本質和規律。
人不僅能夠反映事物的現在,而且能進一步揭示事物的過去和未來。
人不僅能夠反映現實中的事物,而且能夠塑造出現實中并不存在的事物。
4)總之,反映具有創造性的特點,創造性是反映的能動性的基本標志。
20、(選)認識運動是一個辨證發展過程,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認識運動不斷反復和無限發展。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復習資料(二)2008年04月07日 19:4021、(選)真理:人們對于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認識。
真理的客觀性表現:
?、耪胬淼膬热菔强陀^的,真理作為一種主觀的思想形式,是把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外部客觀世界作為認識對象的。
?、茩z驗真理的標準也是客觀的。
*真理最根本特征: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正確揭示,在于思想與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一致性。
*唯物主義之所以承認真理是客觀的,是因為它堅持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意識是對物質的反映這最基本哲學前提。
22、(選)真理的絕對性:具有絕對性的真理,指真理的無條件性,無限性。
真理的相對性:具有相對性的真理,指真理的有條件性,有限性。
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是辨證統一的:
?、啪哂薪^對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對性的真理是相互滲透相互包含的。
⑵具有相對性的真理和具有絕對性的真理又是辨證轉化的。
23、(選)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實踐的特點決定的。
?、艔恼胬肀拘钥?,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正確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觀和客觀相符合。
?、茝膶嵺`的特點看,實踐是人們改造世界的客觀的物質性活動。
24、(選)實踐作為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的確定性,即絕對性,是指實踐作為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的唯一性。
實踐作為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的不確定性,即相對性,則是指實踐對認識真理性的檢驗的條件性。25、(選)社會存在也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是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主要是指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及生產方式,也包括地理環境和人口因素。
社會意識是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會存在的反映。
屬于上層建筑的社會意識形式稱為社會意識形態,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藝術、宗教、哲學等。
26、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是辨證統一的,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會存在。
?、派鐣嬖谑巧鐣庾R內容的客觀來源,社會意識是社會物質生活過程及其條件的主觀反映。
?、粕鐣庾R是人們社會物質交往的產物。
⑶隨著社會存在的發展,社會意識也相應低或遲或早地發生變化和發展。
⑷總之,社會意識以理論、觀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會存在。
社會意識有其相對獨立性。主要表現在:
?、派鐣庾R與社會存在發展的不平衡性。
?、粕鐣庾R內部各種形式之間的相互影響及各自具有的歷史繼承性。
⑶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能動的反作用。這是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的突出表現。
*社會意識產生的最切近的基礎是人類的社會實踐,實踐的能動性決定了意識反映的能動性。
27、(選)生產力:人類在生產實踐中形成的改造和影響自然以使其適合社會需要的物質力量,它具有客觀現實性和社會歷史性。
生產力的基本要素:勞動資料(即勞動手段)、勞動對象、勞動者
生產關系:人們在物質生產過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經濟關系,它是社會關系中最基本的關系。
*在生產關系中生產資料的所有制關系是最基本的,它是進行物質資料生產的前提。
28、(選)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是社會生產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在社會生產中,生產力是生產的物質內容,生產關系是生產的社會形式,二者的有機結合和統一,構成社會的生產方式。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關系: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而生產關系又反作用于生產力。
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其表現:
⑴當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推動作用。
⑵當生產關系不適合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時,它就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
29、(選)經濟基礎:由社會一定發展階段的生產力所決定的生產關系的總和。
上層建筑: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意識形態以及相應制度、組織和設施。
*經濟基礎的實質:社會一定發展階段上的基本經濟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質社會關系,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
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是辯證統一的。
?、沤洕A決定上層建筑。經濟基礎是上層建筑賴以產生、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基礎。
⑵經濟基礎的性質決定上層建筑的性質。
?、墙洕ㄖ淖兏厝灰鹕蠈咏ㄖ淖兏铩?/P>
30、(論)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能動的反作用。集中表現在:
為自己的經濟基礎的形成和鞏固服務,確立或維護其在社會中的統治地位。上層建筑的反作用可能是積極的進步的,也可能是消極的衰退的,當它為適合生產力發展要求的經濟基礎服務時,就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進步力量,反之,就會成為阻礙社會發展的消極力量。
“一定要適合”表明:經濟基礎狀況決定上層建筑的發展方向,決定上層建筑相應的調整或變革,而不允許上層建筑長時間落后于不適應自己的發展;上層建筑的反作用,也必須取決于和服從于經濟基礎的性質和客觀要求,而不允許上層建筑脫離自己的發展狀況和水平。
31、(選)社會形態的內涵:社會形態是關于社會運動的具體形式,發展階段和不同質態的范疇,是同生產力發展一定階段相適應的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統一體。
社會形態包括社會的經濟形態、政治形態和意識形態。
*社會的根本性變革和進步是通過社會形態的更替實現的。
32、(選)社會形態更替具有統一性,多樣性,必然性,人們的歷史選擇性,前進性與曲折性。
社會歷史的五種形態:原始社會,奴隸制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
社會形態更替歸根結底是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結果,生產力的發展具有最終決定意義,人民群眾是社會形態變革的決定力量。
革命對社會發展的巨大作用:革命是歷史的火車頭,改革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實現社會的自我調整和局部改善。
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33、(簡)社會基本矛盾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⑴生產力是社會基本矛盾運動中最基本的動力因素,是人類社會發展和進步的最終決定力量。
?、粕鐣久芴貏e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是“一切歷史沖突的根源”,決定著社會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發展。
?、巧鐣久芫哂胁煌谋憩F形式和解決方式,并從根本上影響和促進社會形態的變化和發展。
34、(選)資本原始積累:生產者與生產資料相分離,貨幣資本迅速集中于少數人手中的歷史過程。
進行資本原始積累的兩個途徑:用暴力手段剝奪農民的土地;用暴力手段掠奪貨幣財富。
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
社會必要勞動實踐是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制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
生產剩余價值的基本方法:
?、沤^對剩余價值的生產,即在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的條件下,由于延長工作日的長度而生產的剩余價值。
?、葡鄬κS鄡r值的生產,即在工作日長度不變的條件下,通過縮短必要勞動實踐而相對延長剩余勞動時間生產的剩余價值。
35、(選)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是商品的價格圍繞商品價值自發波動。
36、(論)價值規律是在市場配置資源的過程中體現它的客觀要求和作用的。
價值規律的作用(積極性):⑴自發地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社會各生產部門之間的分配比例。⑵自發地刺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⑶自發地調節社會收入的分配。
價值規律的后果(消極性):⑴可能導致壟斷的發生,阻礙技術的進步。⑵可能引起商品生產者的兩極分化。⑶價值規律自發調節社會資源在社會生產各個部門的配置,可能出現比例失調狀況,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
最新資訊
- 重點!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己喆痤}匯總2025-09-22
- 臨考沖刺!2025年10月自考考試題型、評分標準確定,速領沖刺資料包2025-09-22
- 常考!2025年10月自考《英語二》高頻考點+必背知識點2025-09-22
- 2025年10月自考開考科目清單公布!新版教材這樣買才不會錯2025-09-21
- 倒計時!2025年10月自考考前沖刺,這些資料必須有2025-09-20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時間點梳理2025-09-19
- 考生必看!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必背考點2025-09-19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歷年高頻簡答題匯總2025-09-19
- 2025年10月自考報名全結束!后續備考要點、資源合集、考試須知一文看全2025-09-18
- 江蘇2025年10月自考時間敲定!10月25-26日,考前真題資源整理速領202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