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自考生理學串講筆記:感覺(2)


除了神經節細胞之外,視網膜上的其他細胞對光刺激的反應均類似光感受細胞,根據光的相對強度變化給出級量反應,這種級量反應是緩慢的電變化,不能形成可傳導的 動作電位,但可與鄰近細胞的慢變化發生時間和空間總和效應。水平細胞和無足細胞對視覺信息橫向聯系的作用正是以慢電位變化的總和效應為基礎的。在視網膜上 對光刺激的編碼,只有神經節細胞才類似于腦內其他神經元,產生單位發放,對刺激強度按調頻的方式給出神經編碼。視網膜的橫向聯系中,水平細胞和無足細胞對 信息的處理和從光感受細胞至雙極細胞間的信息傳遞都是以級量反應為基礎的模擬過程,只有神經節細胞的信息傳遞才是全或無的數字化過程。
視覺的傳導 通路:始于視網膜上的神經節細胞,其細胞軸突構成視神經,末梢止于外側膝狀體。來自兩眼鼻側的視神經左右交叉到對側外側膝狀體;而來自兩眼顳側的視神經, 不發生交叉投射到同側外側膝狀體。外側膝狀體細胞發出的纖維經視放射投射至大腦皮層的初級視皮層(V1),繼而與二級(V2)、三級(V3)和四級 (V4)。等次級視皮層發生聯系。V1區與簡單視感覺有關,V2區與圖形或客體的輪廓或運動感知有關,V4區主要與顏色覺有關。
神經節細胞、外側膝狀體、皮層神經元感受野有什么不同?
視網膜神經節細胞的感受野呈現同心圓式,其中心區和周邊區之間總是拮抗的。
外側膝狀體神經元的感受野與神經節細胞基本相似,形成中心區和周邊區相互拮抗的同心圓式的感受野。
皮層神經元的感受野分三種類型:簡單型、復雜型、超復雜型。
簡單型感受野面積較小,引起開反應和閉反應的區均呈直線型,兩者分離形成平行直線,但兩者可以存在空間總和效應;
復雜型感受野較簡單型大,呈長方形且不能區分出開反應與閉反應區,可以看成是由直線型簡單感受野平行移動而成,也可以看成是大量簡單型皮層細胞同時興奮而造成的;
超復雜型感受野的反應特性與復雜型相似,但有明顯的終端抑制,即長方形的長度超過一定限度則有抑制效應。
總之,簡單型的細胞感受野是直線形,與圖形邊界線的覺察有關;復雜型和超復雜型細胞為長方形感受野,與對圖形的邊角或運動感知覺有關。
功能柱:具有相同感受野并具有相同功能的視皮層神經元,在垂直于皮層表面的方向上呈柱狀分布,只對某一種視覺特征發生反應,從而形成了該種視覺特征的基本功能單位。
聽覺
人能聽到頻譜大約為20―16000赫茲的各種聲波,對400―1000赫茲的聲波最敏感。
物理聲學分析聲音的頻率、振幅或聲壓以及復合聲的頻譜;心理聲學考慮到這些參數與人類主觀聽覺間的關系,則提出相應的參數是音高、音強和音色。
聽覺通路:耳蝸核-內側膝狀體,由內側膝狀體將聽覺信息傳送到顳葉的初級聽皮層(41區)和次級聽皮層(21區,22區,42區)
聽覺信息的神經編碼(理論):德國黑爾姆霍茲聽覺共振假說;位置理論;頻率理論;美國貝克西行波學說。
關于內耳音高編碼問題的兩種方式為細胞分工編碼和頻率編碼。
在外周和中樞內對音強編碼的機制較為復雜,可分為極量反應式編碼、調頻式編碼、細胞分工編碼。
生源空間定位的神經編碼有兩種基本方式:鎖相-時差編碼,強度差編碼。
味覺通路:舌的味覺傳入沖動均達腦干孤束核,在這里交換神經元后上行至橋腦味覺區,最后達大腦皮質的前島葉,這里是最高級味覺中樞。
最新資訊
- 歷年匯總!2025年10月《馬原》高頻考點及備考資料2025-09-23
- 重點!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常考簡答題匯總2025-09-22
- 臨考沖刺!2025年10月自考考試題型、評分標準確定,速領沖刺資料包2025-09-22
- 常考!2025年10月自考《英語二》高頻考點+必背知識點2025-09-22
- 2025年10月自考開考科目清單公布!新版教材這樣買才不會錯2025-09-21
- 倒計時!2025年10月自考考前沖刺,這些資料必須有2025-09-20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時間點梳理2025-09-19
- 考生必看!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必背考點2025-09-19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歷年高頻簡答題匯總2025-09-19
- 2025年10月自考報名全結束!后續備考要點、資源合集、考試須知一文看全202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