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妇人XXXX-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97SE亚洲国产综合在线-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自學考試 > 自學考試備考資料 > 2011年10月自考勞動經濟學備考復習第三章

2011年10月自考勞動經濟學備考復習第三章

更新時間:2011-07-15 09:55:16 來源:|0 瀏覽0收藏0

自學考試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地區

獲取驗證 立即預約

請填寫圖片驗證碼后獲取短信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張圖片

免費獲取短信驗證碼

  第三章 勞動力市場的均衡與內部勞動力市場

  一.名詞解釋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1.均衡――相互對立中的任何一種力量在各種條件制約下不再具有改變現狀的動機或能力,對立的行為主體的利益共同達到了最大化,即達到了均衡狀態。

  2.勞動力市場的均衡――在勞動力市場,勞動力供給和勞動力需求相互作用,當供給等于需求時,即實現了勞動力市場的均衡。

  3.U-V分析――從失業與職業空位,也就是勞動力過剩和勞動力短缺的關系出發,研究勞動力市場資源分配功能效率問題的分析方法。

  4.內部勞動力市場――內部勞動力市場是作為外部勞動力市場的對立概念出現的,內部是指企業組織的內部。

  5.雇傭調整――指如何使現有的雇用量接近最佳目標雇用量的調整活動。

  二.單項選擇

  1.勞動力市場均衡包含兩方面的含義:變量均等和(B)

  A.選擇最優B.行為最優C.效用最大D.產量最高

  2.在勞動力市場動態均衡的三種模型中,勞動力供給彈性小于勞動力需求彈性的情況稱為(C)

  A.發散型蛛網B.封閉型蛛網

  C.收斂型蛛網D.開放型蛛網

  3.以效用最大化為目標的經濟行為人在市場供求可以相等的狀態下,根據市場價格形成的需求稱為(B)

  A.凱恩斯需求B.瓦爾拉需求

  C.馬歇爾需求D.斯密需求

  4.“蛛網中立條件”是指(A)

  A.勞動力供給彈性等于需求彈性

  B.勞動力供給彈性小于需求彈性

  C.勞動力供給彈性大于需求彈性

  D.勞動力供給彈性與需求彈性無關

  5.“失業均衡”是由(C)提出來的。

  A.亞當斯密B.蒙代爾C.凱恩斯D.庇古

  三.判斷改錯

  1.勞動力市場均衡的第二個意義表現在即使是同質的勞動力,在不同的地區和行業也會有工資差異。×(不存在工資差異)

  2.一個國家或地區勞動力供求均衡的標志就是勞動力供給被社會全部吸收。×(還有一個標志是社會對勞動力的需求能夠得到全部滿足)

  3.在完全競爭的勞動力市場上,勞動力的供給者和需求者都是現行市場工資率的接受者,同時也是制定者。×(不是制定者,只是接受者)

  4.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勞動力短缺是一種常見的現象。√

  5.勞動力滯存若發生在企業內部,稱為顯性失業。×(應為隱性失業)

  四.簡答題

  (1)如何理解古典均衡的概念?

  答:“均衡”這一概念是從物理學中借用來的,古典經濟學認為,在均衡狀態下,相互對立中的任何一種力量在各種條件制約下不再具有改變現狀的動機或能力。在均衡狀態下,對立的行為主體的利益共同達到了最大化。

  (2)如何理解現代均衡的含義?

  答:現代經濟學對均衡的概念進行了兩次擴充。第一次擴充是將市場均衡的概念應用于對各種經濟形態分析,將市場均衡條件一般化,用其來概括包括非市場經濟的各種狀態,即一般意義上的“經濟均衡”。第二次擴充是把只滿足古典均衡兩個條件當中的一個條件的經濟狀態也認定為均衡,如凱恩斯提出的失業均衡的概念。

  (3)為什么說勞動力市場是比較典型的非均衡市場?

  答:主要有三個原因:

  1)工資率作為勞動力的價格,具有相當大的剛性。工資剛性使價格機制往往不能在勞動力市場上充分發揮作用。

  2)由于勞動力需求是派生需求,所以勞動力需求的數量除受工資調節外,還要受產品市場需求的調節。

  3)由于勞動是人的謀生手段,勞動力供給的數量除受工資調節外,還受人的主觀偏好、財富總量和社會心理等因素的調節。

  除此之外,在勞動力供求既定的前提下,還有一些原因使得勞動力供求處于非均衡狀態,如信息的傳遞、經濟制度與勞動體制、經濟政策與社會政策等因素。

  五.論述題

  1.分析勞動力市場靜態均衡形成的原因。

  答:勞動力市場靜態均衡的形成,也就是均衡工資和均衡就業量的決定。所謂均衡工資就是在此工資水平上勞動力的供給與需求處于量的相等狀態,高于這一工資水平,勞動力的供給欲望會變得十分強烈,市場的勞動力供給量會有明顯的增加。但勞動力需求則與之相反,需求極度降低,這時市場的均衡就會被打破,市場會向新的均衡點運動,均衡工資條件下的就業水平就是均衡就業量。勞動力市場靜態均衡的形成是通過勞動力供給與勞動力需求雙方自發地相互作用形成的。

  2.試分析勞動力短缺和勞動力過剩現象。

  答:當勞動力市場處于供大于求狀態時,表現為勞動力過剩;當勞動力市場處于求大于供的狀態時,表現為勞動力短缺。但是勞動力市場資源分配的實際情況不完全如此,由于摩擦性失業的存在,勞動力短缺與勞動力過剩的現象通常是并存的,在這種情況下,失業稱為充分就業下的失業或均衡失業。均衡失業并不是由需求不足造成的,而是所謂的摩擦性失業。如果摩擦性失業很多,表明勞動力市場資源配置的效率低。

?2011年4月自學考試成績查詢時間及方式匯總

?2011年下半年各地自學考試報名匯總

更多信息請訪問:自學考試頻道    自學考試論壇    自學考試博客

分享到: 編輯:環球網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自學考試資格查詢

自學考試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自學考試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環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