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筆記第八章


第八章 共產主義社會是人類最崇高的社會理想
本章引言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共產主義是人類最崇高最理想的社會制度,本章的基本內容就是對共產主義社會進行全面的考察和分析。學習本章首先應通過馬克思主義對共產主義社會的展望,了解馬克主義所科學預見的共產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征。其次應通過對共產主義社會形成發展所經歷的兩個階段的分析,認識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為共產主義社會的必然性,了解實現共產主義偉大事業,要經歷一個不斷實踐的長期過程。第三要認識社會主義是走向共產主義的必經階段。只有通過社會主義歷史階段的長期發展過程,才能在將來進入共產主義社會。第四要認識必須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并將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相互結合,積極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創新與發展,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對共產主義社會的展望
在共產主義社會高級階段,在迫使個人奴隸般地服從分工的情形已經消失,從而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對立也隨之消失之后;在勞動已經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隨著個人的全面發展,他們的生產力也增長起來,而集體財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個時候,才能完全超出資產階級權利的狹隘眼界,社會才能在自己的旗幟上寫上:各盡所能,按需分配!
――馬克思
共產主義社會是人類最進步、最美好的社會制度,是人類最崇高的社會理想。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進行革命斗爭的歷史使命和奮斗目標,就是建立共產主義社會,實現金人類的徹底解放。
馬克思主義依據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規律。通過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內在矛盾的深刻分析,總結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實踐經驗,對共產主義社會作出了前瞻性的展望??茖W地預見了共產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征,向全世界勞動人民展示了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美好前景。
一、社會生產力高度發展和物質財富極大豐富
任何一種社會制度。都必須建立在一定的物質基礎之上,即必須具備一定的物質條件和技術條件,這就是該社會的生產力。共產主義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高社會形態,它的物質基礎,是遠遠高于以往一切社會的高度發達的社會生產力。社會生產力是社會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最終決定力量,是全部社會歷史的物質基礎。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只有在社會生產力高度發展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建立起共產主義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從而人類社會才能進入共產主義社會。所以,社會生產力的高度發展,是實現共產主義社會的根本條件和基礎。恩格斯在分析高度發展的社會生產力是實現共產主義社會的前提時強調指出:“唯有借助于這些生產力,才有可能實現這樣一種社會狀態,在這里不再有任何階級差別,不再有任何對個人生活資料的憂慮,并且第一次能夠談到真正的人的自由,談到那種同已被認識的自然規律和諧一致的生活?!?/P>
一共產主義社會的社會生產力的高度發展,是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高度發展和人們的科技水平極大提高而實現的,從而創造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勞動生產率,這是共產主義社會制度具有巨大優越性的根本保證。一種新的社會制度具有巨大優越性的集中表現,就在于新社會制度能夠創造出比以往社會更高的勞動生產率。列寧曾明確指出:“勞動生產率,歸根到底是使新社會制度取得勝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東西。”“共產主義就是利用先進技術的、自愿自覺的。聯合起來的工人所創造出來的較資本主義更高的勞動生產率?!雹俟伯a生義社會的勞動生產率的極大提高,表明人們在單位勞動時問內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大大增長,整個社會可以用較少的勞動時間創造出滿足社會各種需要的巨大的財富,實現了集體財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
共產主義社會在社會生產力高度發展的基礎上,實現了社會財富的極大豐富,這就為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成員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需求提供了可靠的物質保證,無論是人們的物質生活,或是人們的精神生活,都能得到充分的滿足。不僅充分滿足人們的生存需要,更加突出的是充分滿足人們的享受需要和發展需要,使全體社會成員都能充分享受到高度發展的社會生產力和極大豐富的社會物質財富所提供的促進人們體力和智力全面發展的各種需要。
二、實行社會公有制和按需分配
共產主義社會的生產資料所有制關系和分配方式是怎樣的?
共產主義社會高度社會化的生產,要求由社會占有全部生產資料。實行生產資料社會公有制。在共產主義社會,隨著“社會生產資料變為公共財產”,全部“生產資料由社會占有”,④這就使全體社會成員成為生產資料的共同所有者,真正體現出人們在生產資料面前的完全平等關系,從而徹底鏟除以往私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中階級不平等的經濟根源,同時也不再存在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的多種公有制形式,公有制經濟單位之間的利益差別也隨之消除。共產主義社會中由全體社會成員組成的聯合體,共同占有并共同使用生產資料,生產的成果也歸全體社會成員共同所有,為滿足他們的物質文化需要和全面發展服務。
隨著共產主義社會的社會生產力的高度發展和物質財富的極大豐富,以及共產主義社會公有制的建立,個人消費品相應地實行“按需分配”原則,即根據各個社會成員的實際需要分配個人消費品,以充分滿足人的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發展_需要。按需分配不僅徹底消除了以往私有制社會中“勞者不獲,獲者不勞”的分配方面的階級不平等,也打破了社會主義社會由于實行“按勞分配”原則所存在的人們在生活富裕程度上的差別;實現了個人消費品分配方面的真正完全平等。
馬克思十分強調“各盡所能,按需分配”是共產主義社會的顯著特征,把它作為共產主義社會的一面旗幟加以突出論述,明確指出:“在共產主義社會高級階段,……社會才能在自己的旗幟上寫上:各盡所能,按需分配!”①這里所說的共產主義條件下的“各盡所能”,既體現著每個社會成員把向社會貢獻自己的能力作為一種自覺自愿的應盡的社會義務,又體現著每個社會成員都擺脫了舊式分工的束縛,勞動不再僅僅是謀生或生存發展的手段,而是成為人們生活的第一需要,從而都能充分地施展和全面發揮自己的一切才能。所以,“各盡所能,按需分配”不只是一個個人消費品分配方式,而且是一個集中體現著共產主義社會主要特征和本質要求的原則標志。
三、經濟的計劃調節管理和商品經濟的消失
在共產主義社會,由于實現生產資料的單一社會公有制,既不存在公有制的多種形式,更不存在非公有制經濟形式,而且社會各經濟單位不具有由生產資料占有關系上的差別所引起的經濟利益關系的差別。這種生產資料。占有關系的統一性和社會經濟利益關系的統一性,使人們之間的勞動交換無須遵循對等的原則,人們的勞動具有直接的社會性,個人勞動不必通過價值交換的方式轉化為社會勞動,從而使商品經濟存在的條件歸于消失。馬克思指出:“在一個集體的、以生產資料公有為基礎的社會中,生產者不交換自己的產品;用在產品上的勞動,在這里也不表現為這些產品的價值,不表現為這些產品所具有的某種物的屬性,因為這時,同資本主義社會相反,個人的勞動不再經過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作為總勞動的組成部分存在著。恩格斯也指出:”社會一旦占有生產資料并且以直接社會化的形式把它們應用于生產,每一個人的勞動,無論其特殊的有用性質是如何的不同,從一開始就直接成為社會勞動。那時,一個產品中所包含的社會勞動量,可以不必首先采用迂回的途徑加以確定;日常的經驗就直接顯示出這個產品平均需要多少數量的社會勞動,⑦由于實踐中的社會主義與馬克思和恩格斯設想的生產力高度發展的社會主義的具體條件不同,社會主義國家還需要發展商品經濟。但在共產主義社會,馬克思、恩格斯的上述理論推斷將會實現。
共產主義社會的經濟調節和管理的特點是什么?
隨著共產主義生產資料社會公有制的建立和商品經濟的消失,在共產主義的社會生產中,將直接依據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要求和按比例分配社會勞動的必要性,合理分配社會資源,優化產業結構,將社會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有計劃按比例地分配到社會生產各個部門和各個環節,對整個社會經濟實行計劃調節和管理。恩格斯明確指出:“一旦社會占有了生產資料,商品生產就將被消除,而產品對生產者的統治也將隨之消除。社會生產內部的無政府狀態將為有計劃的自覺的組織所代替?!雹邸八羞@些生產部門由整個社會來經營,就是說,為了共同的利益、按照共同的計劃、在社會全體成員的參加下來經營。”
四、階級的消滅和國家自行消亡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所說的消滅階級,首先是指消滅剝削和被剝削階級的差別與對立,同時也包括工人和農民作為階級的差別。實踐證明,徹底消滅階級,只能在共產主義社會實現。
在人類歷史上,隨著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產生,私有者利用私有制為自己謀利,把沉重的生產勞動負擔加到勞動群眾肩上,自己不勞而獲,成為統治和剝削廣大勞動群眾的剝削者,從而形成了剝削階級同被剝削階級的對立。而共產主義社會在生產力高度發展基礎上,隨著世界范圍內徹底消滅了私有制,從而鏟除了階級對立存在的深刻經濟根源,依靠生產資料私有制所形成的剝削階級將歸于消失,一切階級差別和階級矛盾也將不復存在。恩格斯深刻指出:“社會階級的消滅是以生產高度發展的階段為前提的,在這個階段上,某一特殊的社會階級對生產資料和產品的占有,從而對政治統治、教育壟斷和精神領導的占有,不僅成為多余的,而且成為經濟、政治和精神發展的障礙?!?/P>
為什么國家在共產主義社會將自行消亡?
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是一個階級壓迫另一個階級的統治工具。在共產主義社會里,隨著一切剝削制度和剝削階級的徹底消滅,全體社會成員都將融合成為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勞動者,因而作為階級統治工具的社會強制力量的國家機關也隨之退出歷史舞臺而自行消亡。恩格斯指出:“隨著階級的消失,國家也不可避免地要消失。”⑦“國家不是‘被廢除’的,它是自行消亡的。”③所謂國家自行消亡,表明只有在階級被徹底消滅的條件下,國家才能隨著階級的消失而失去其存在的必要,從而自然而然地自行消亡。所以列寧強調說:“我們只能談國家消亡的必然性,同時著重指出這個過程是長期的?!雹堋啊畤蚁觥@個說法選得非常恰當,因為它既表明了過程的漸進性,又表明了過程的自發性?!雹莓斎?,共產主義社會仍需要一定的社會組織機構對社會進行管理。
在共產主義社會,階級的消滅和國家的消亡,意味著實現了世界的和諧。
五、精神境界極大提高
什么是共產主義的精神境界?
在共產主義社會,全體社會成員都具有高度的思想覺悟和道德品質,人們的精神境界極大提高,完全超越了“資產階級權利的狹隘眼界,”①成為具有高尚情操和優秀品德的新人。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曾強調指出:“共產主義革命就是同傳統的所有制關系實行最徹底的決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發展進程中要同傳統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P>
共產主義社會中人們精神境界的極大提高,表現在多方面:人們樹立了高度自覺的勞動態度,遵守社會紀律,團結互助,誠實友愛,完全從社會公共利益出發進行勞作和參加社會活動,人人都習慣于遵守社會公共生活的基本準則。人們既擺脫了封建的、保守的思想觀念的束縛,又摒棄了以利己主義為核心的資產階級思想意識,樹立了以集體主義為核心的共產主義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列寧在論述共產主義社會的思想道德品質時曾指出:“共產主義,是指這樣一種制度,在這種制度下,人們習慣于履行社會義務,而不需要特殊的強制機構,不拿報酬地為公共利益工作成為普遍現象?!?/P>
共產主義社會的思想道德和精神境界,是在人們長期的集體主義生活實踐中,特別是伴隨著社會生產力巨大發展基礎上的共產主義新型社會經濟關系的建立而逐漸形成的。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共產主義思想意識和精神境界的形成,歸根結底是由社會生產力的高度發展,尤其是由共產主義社會經濟基礎的形成所決定的。
六、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
馬克思主義對共產主義社會的展望,總是把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作為共產主義社會的本質因素而加以描述,十分強調與共產主義社會制度相適應的社會成員,必將是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新人。馬克思甚至還強調指出:共產主義社會是“以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④恩格斯也明確指出:“根據共產主義原則組織起來的社會,將使自己的成員能夠全面發揮他們的得到全面發展的才能。”①馬克思主義所說的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一般是指每個社會成員的體力智力獲得全面發展和自由運用,個人的全部智慧、力量和潛能素質都能全面自由地盡量發揮,每個社會成員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意愿以及社會的需要自由地選擇職業和變換工作,把從事不同社會職業作為相互交替的活動方式。
共產主義社會之所以能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是由于共產主義社會在生產力和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基礎上,具備了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必要條件:
第一,人們完全擺脫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和階級壓迫的束縛。在資本主義私有制條件下,勞動者雖然擺脫了人身依附關系,具有了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出賣勞動力。但是,資本主義私有制卻使勞動者失去基本生產資料,不得不依靠向資本家出賣勞動力為生,他們的勞動是處于資本家監督下的強制勞動。從這個意義上說,勞動者仍是資本家的奴隸,不是自由的人。正如恩格斯所說:“他們不僅僅是資產階級的、資產階級國家的奴隸,他們每日每時都受機器、受監工,首先是受各個經營工廠的資產者本人的奴役。”②而在共產主義的生產資料社會公有制條件下,全體勞動者都成為生產資料的所有者,勞動成果也屬勞動者所有,勞動者完全從私有制和階級剝削的桎梏下解放出來,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生產過程的主人,從而為每個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提供了經濟前提。正如恩格斯指出:“無產者只有廢除一切私有制才能解放自己。”
第二,人們完全擺脫了舊式分工的束縛。舊式分工是指每個勞動者長期及至終生被固定在由分工所形成的某一種崗位上,始終從事一種職業,從而使勞動片面化的分工。這種舊式分工,在人類歷史上突出表現為由工農分工、城鄉分工、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分工所形成的“三大差別”,即工農差別、城鄉差別、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差別。舊式分工也存在于體力勞動內部和腦力勞動內部。這種舊式分工的存在,使得每個社會成員受其束縛,不得不“奴隸般地服從”這種分工,得不到自由和全面的發展。而在共產主義社會中,舊式分工完全消失,人們從它的束縛下解放出來,可以根據個人的意愿和社會需要來自由選擇職業和變換工作,為個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
第三,人們完全擺脫了僅僅是謀生手段的勞動的束縛。在共產主義社會,隨著勞動生產率的極大提高和按需分配的實行,勞動不僅擺脫了強制性,而且擺脫了繁重的、單一的體力勞動,人們的勞動時間也大為縮短,參加勞動成為一種為社會公共利益服務的自覺要求,成為使自身體力智力健康發展的自然習慣,成為人們全面發展的內在因素。這樣就導致勞動性質發生根本變化,勞動不再僅僅是一種謀生的手段,而同時成為生活的第一需要,勞動變為一種快樂,從而為人們自由而全面發展創造了條件。正如恩格斯所說,共產主義社會的“生產勞動給每一個人提供全面發展和表現自己全部的即體力和腦力的能力的機會,這樣,生產勞動就不再是奴役人的手段,而成了解放人的手段,因此,生產勞動就從一種負擔變成一種快樂。”
第四,人們完全擺脫了接受教育和訓練的限制。在共產主義社會,全民教育的高度普及,使人們擺脫了接受教育和訓練方面的差別和限制,人們的潛在才能和各種愛好,都有了通過學習培訓和深度教育而得到發揮和提升的機會。而且隨著人們自由支配時間的延長,使人們接受教育和培訓的時間大為增加。這些都為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恩格斯指出:共產主義社會的“教育將使年輕人能夠很快熟悉整個生產系統,將使他們能夠根據社會需要或者他們自己的愛好,輪流從一個生產部門轉到另一個生產部門。因此,教育將使他們擺脫現在這種分工給每個人造成的片面性,……全面發揮他們的得到全面發展的才能?!?/P>
共產主義社會所實現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使人自身個性的發展達到了一個極高的境界,人不僅完全擺脫了自然界的奴役,創造出高度發達的社會生產力,成為自然界的主義,而且成為社會的主人和自身的主人,實現了真正的自由發展。正如恩格斯所指出:“人終于成為自己的社會結合的主人,從而也就成為自然界的主人,成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
怎樣才能才能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
共產主義社會中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全面發展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只有在社會集體中才能實現,要以社會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發展為支撐。馬克思、恩格斯說:“只有在集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說,只有在集體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雹诹硪环矫妫说淖杂扇姘l展,又能促進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創造出更加璀璨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有力地推動社會全面發展。馬克思和恩格斯曾指出:“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P>
七、全人類的徹底解放
全人類徹底解放包含著深刻和豐富的內容。一是人類從自然界的奴役下解放出來,擺脫盲目自然力的支配,成為自然界的主人;二是人類從舊的社會關系束縛下解放出來,擺脫一切剝削壓迫和舊式分工的束縛,成為社會關系的主人;三是人類從剝削‘階級的思想觀念下解放出來,擺脫傳統觀念和傳統思維方式的束縛,成為社會意識的主人。全人類的徹底解放是一個長過程,以往社會的每一步發展,人類總是或多或少從自然界、社會關系和社會意識方面獲得一定解放。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生產社會化的形成和科學技術的大發展,封建專制制度和人身依附關系被資本主義社會關系所取代,傳統的封建保守思想被突破,以及商品經濟、自由貿易的長足發展和世界市場的形成,表明人類的解放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但是,人類尚未獲得真正的解放,因為以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有制為基礎的資本主義剝削制度,不僅束縛了社會化生產的進一步發展,而且資本對勞動者的奴役,以及1日韻社會分工,仍然制約著人的徹底解放,而封建意識的殘余、資產階級的利己主義思想和小資產階級的習慣勢力,更是奴役人們的精神枷鎖。然而,資本主義社會也為自身被新的社會制度所取代準備了主客觀條件,即物質條件――社會化大生產,社會條件――現代無產階級,精神條件二馬克思主義理論。
無產階級所要建立的共產主義社會,就是一個實現了全人類徹底解放的社會制度。共產主義社會的社會生產力的極大提高,科學技術的高度發展,階級和階級差別的徹底消滅,舊式分工的消失,精神境界的極大提高,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意味著全人類獲得真正的徹底解放。
共產主義事業是全世界無產階級追求并為之獻身的共同事業。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是要徹底戰勝資本主義,取得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并在將來最終進入共產主義社會,徹底解放全人類。這個偉大的歷史使命,沒有全世界勞動者階級的共同奮斗是不可能實現的。全世界勞動者階級必須聯合起來,共同奮斗,在世界范圍內取得革命勝利,才能徹底戰勝資本主文,在地球上完全消滅剝削制度和剝削階級,并經過相當長時期的社會主義建設過程,創造出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條件,才能最終進入共產主義社會,實現全人類的徹底解放。所以,無產階級爭取解放的事業,不僅僅是為了解放無產階級自己,而且是要解放全人類,在全世界實現共產主義。無產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終解放無產階級自己。
共產主義社會是一個實現了全人類徹底解放和社會全面進步的社會。當然,人類社會的發展是無止境的,社會進步是一個世代相繼、川流不息的過程。共產主義社會也是一個不斷發展不斷進步的社會。隨著共產主義社會自身的日益完善和發展,人類解放和社會進步的前景,將更加燦爛輝煌。
第二節 共產主義是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
人類從資本主義只能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必然會逐漸成長為共產主義。
――列寧
一、共產主義是歷史發展規律的必然要求
1.共產主義社會的兩個階段
馬克思主義科學地預見到,共產主義社會形態在其發展進程中,將經歷低級和高級兩個成熟程度不同的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或低級階段為社會主義社會,第二階段或高級階段為共產主義社會。所以,廣義的共產主義社會包括共產主義社會的兩個階段,狹義的共產主義社會則專指共產主義社會的高級階段。我們現在一般所說的共產主義社會,就是狹義的共產主義社會,即共產主義社會的高級階段。
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同屬于共產主義社會形態,并不是各自獨立的兩個社會形態,它們具有如下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
?。?)二者都是以生產資料公有制作為社會經濟制度的基礎,在公有制范圍內的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都屬勞動者共同所有,并為社會公共的利益服務和使用。
?。?)二者的生產目的都是為了滿足勞動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實現勞動人民的共同富裕。
?。?)二者在公有制范圍內的產品分配,都按照有利于社會發展和實現勞動人民利益的原則進行。
?。?)二者都要消滅剝削制度,勞動人民成為社會的主人,他們之間的本質關系是平等和諧、互助合作的關系。
?。?)二者都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以集體主義為意識形態的核心。 .
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作為共產主義社會形態的兩個成熟程度不同的發展階段,二者之間又存在著重大差別:
(1)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雖有了較大發展,但生產力水平仍義社會的長期發展才能最終實現。
2.人類社會歷史必然發展到共產主義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矛盾運動的必然結果。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決定了以資本主義私有制為基礎的資本主義社會,一定要被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基礎韻社會主義社會所代替。由資本主義社會形態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形態的第。階段――社會主義社會,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關于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必然性,已在本書第六章第三節詳述。
依據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社會主義社會也是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中不斷向前發展的。在資本主義社會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以后,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關系同生產力基本相適合,上層建筑同經濟基礎基本相適合,但又存在某些不相適合的方面。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不斷調整和完善,推動著社會主義社會逐步向前發展。
人類社會為什么必然發展到共產主義社會?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為生產力的發展開辟了廣闊道路。在社會主義社會,生產規模日益擴大,科學技術不斷進步,勞動生產率逐步提高,促使社會生產力迅速發展,從而為實現共產主義創造1出堅實的物質條件。只要沿著正確的道路發展,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那么,隨著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的發展,社會主義生產關系會在不斷擴大的規模上被再生產出來,社會主義公有制會逐步鞏固和加強,社會主義分配關系和人與人的平等和諧、互助合作關系會逐漸調整和完善,推動著社會主義生產關系日益發展和成熟,從而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將逐漸成長為共產主義生產關系。隨著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不斷增長和生產關系的不斷發展,必然促使整個社會上層建筑發生相應的變化,逐步實現人們精神境界的極大提高,階級和階級差別的消滅,以及國家自行消亡,從而社會主義的上層建筑也將發展為共產主義的上層建筑。因此,社會主義基本矛盾的運動,必將推動著社會主義社會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這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3.從禮會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的特點
從社會主義社會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周歷史上以往的不同性質的社會形態之間的過渡和更迭具有重大差別。
以往不同性質的社會形態的;過渡和更迭,如奴隸社會取代原始社會,封建社會取代奴隸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取代封建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取代資本主義社會,不是通過舊社會形態內部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在原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逐步調整和成熟中實現的,而是由新的、性質完全不同的生產美系和上層建筑取代舊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而實現的。伴隨著這種過渡和更迭,必然是尖銳的矛盾和激烈的斗爭,乃至通過武裝斗爭的形式來實現。
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是同一種社會形態的兩個成熟程度不同的發展階段,它們都是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制度,二者之間不存在對抗性矛盾。因而從社會主義社會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只是從不成熟的共產主義社會發展到成熟的共產主義社會,它表現為同一社會形態內部的過渡和變化。這個過渡可以在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不斷發展的基礎上,依靠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革新、調整、完善和發展,逐步對生產關系不適應生產力的方面和上層建筑不適應經濟基礎的方面進行改革,使共產主義因素日益孕育、壯大和成熟,為實現共產主義創造出必要條件,從而在將來逐步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
二、實現共產主義是人類最偉大的事業
怎樣理解共產主義事業是人類最偉大的事業?
1.共產主義事業是崇高理想與科學理想的統一
古往今來,人類對理想社會的追求,經歷了漫長的道路。馬克思主義創立以前的一些思想家、政治家和志士仁人,虔心提出過建立平等自由的大同社會的理想主張。我國近代社會的改良派思想家康有為在其所寫的《大同書》中,就描繪了一個“無邦國,無帝王,人人平等,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近代西方空想共產主義者,無情地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各種弊端,提出過一些關于共產主義社會的有價值的主張。他們的這些思想和主張,盡管包含許多美好的愿望和合理的因素,但由于受歷史條件和思想方法的限制,他們不了解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性,不認識人類擺脫階級壓迫、階級剝削和生活貧困的道路與進程,更沒有找到實現理想社會所依靠的社會力量,因而他們所追求的社會,不是建立在認識社會發展規律基礎上的科學理想,難免流于空幻。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們所創立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的基礎上,深刻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的運動趨勢,總結了國際工人運動的歷史經驗,批判地吸取了英法兩國的空想共產主義和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合理因素,繼承和發展了人類歷史上一切進步思想的優秀成果,從而深刻地揭示出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性,創立了科學共產主義學說,科學地預見了共產主義社會這一理想社會制度的基本特征,向全世界勞動群眾展示了人類社會終將進入共產主義的美好社會前景。同時他們明確指出,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就是徹底解放全人類,為在全世界實現共產主義偉大事業而奮斗。這是根據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無產階級的地位所得出的科學結論。這一科學結論,終于使人類對美好社會理想的追求,由空想變為科學。正如列寧所說:“究竟根據什么材料可以提出未來共產主義的未來發展問題呢?這里所根據的是:共產主義是從資本主義中產生出來的,它是歷史地從資本主義中發展出來的,它是資本主義所產生的那種社會力量發生作用的結果。馬克思絲毫不想制造烏托邦,不想憑空猜測無法知道的事情。馬克思提出共產主義的問題,正像一個自然科學家已經知道某一新的生物變種是怎樣產生以及朝著哪個方向演變才提出該生物變種的發展問題一樣?!雹?/P>
總之,共產主義之所以是人類最偉大的事業,就在于它是崇高理想與科學理想的統一,體現了人類對理想社會目標的追求與符合規律的科學社會實踐的有機結合。
2.共產主義偉大事業的實踐
共產主義是人類最偉大的事業,我們一定要胸懷共產主義理想,樹立共產主義事業必勝的信念,堅信偉大共產主義事業一定會在全世界得到實現。那種對共產主義事業失去信心,把共產主義事業視為“渺茫的幻想”的觀點,當然是錯誤的。
馬克思主義認為。共產主義既是一種理想的社會制度,又是一種社會運動。共產主義作為社會制度,在我國乃至全人類的實現,還要經過長期的奮斗。但是,共產主義作為一種社會運動,自從馬克思和恩格斯在一百多年前創立了科學共產主義學說以來,就已經在不斷實踐之中。共產主義運動的最終目的就是實現共產主義社會制度。世界各國無產階級爭取自身解放的斗爭,社會主義國家人民進行的社會主義建設,我國人民所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都是偉大共產主義事業具體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我國,共產主義思想的傳播,人們為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理想而進行的共產主義運動,早在20世紀初期,特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和它所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時候就開始了,現在這個運動在我國已經發展到社會主義社會的初級階段。我們所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所從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正是共產主義事業在現階段的實踐。所以,共產主義偉大事業的實踐,早已存在于我國的現實生活之中。應當明確,共產主義既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又存在于我們為之奮斗的現實生活的實踐之中。
縱觀人類歷史演變的長河,展望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實現共產主義是我們的遠大理想和奮斗目標,是人類崇高而又偉大的事業。
三、實現共產主義是一個不斷實踐的長期過程
1.實現共產主義要在實踐中長期探索
自從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紀40年代創立科學共產主義學說以來,無產階級所進行的共產主義運動已經歷了一百多年,國際無產階級和各國共產黨人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進行了長期斗爭,許多國家先后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一百多年的共產主義運動的實踐,充分證明了共產主義事業有著強大凝聚力和生命力。
然而,共產主義事業畢竟是人類歷史上完全嶄新的事業,無產階級在爭取解放、建設社會主義和實現共產主義的過程中,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循,不可能有事先設計好的完美藍圖,必須在實踐中去探索和創新。而人們對共產主義社會還存在許多未被認識的“必然王國”,實現共產主義所要經歷的具體階段,適合各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道路,所應采取的經濟和政治體制,以及向共產主義過渡的實施步驟,都要在反復的實踐中去探索和創造。在這個探索過程中,可能出現失誤,甚至遭受重大挫折。例如我國1958年開展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大刮“共產風”,把平均分配、無償調撥、吃大鍋飯當成了共產主義措施,企圖在短期內實現向共產主義過渡,使國民經濟遭到巨大破壞。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過程中,也會出現高潮和低潮相互交錯的局面。無產階級必須在共產主義的實踐中,善于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開辟道路,不斷進取。共產主義作為一個新生事物的成長道路,必然要在實踐中經歷長期的探索過程。
2.社會主義的充分發展和向共產主義的過渡要經歷長期的實踐過程
實現共產主義為什么是一個不斷實踐的長期過程?
任何一個國家實現共產主義,首先要經歷社會主義社會這個歷史階段,通過社會主義社會的充分發展,在社會主義社會高度發達的基礎上,才能在將來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每個社會主義國家在發展進程中,都面臨著完善、鞏固和進一步發展社會主義的歷史任務,逐步由不發達的社會主義走向發達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究竟要經歷哪些發展階段,應采取何種政治的經濟的體制,都取決于各國生產力發展狀況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取決于具體的國情。各個社會主義國家只有沿著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通過大力進行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提高經濟的社會化、現代化、國際化程度,促進生產力大幅度增長,才能走向比較發達的社會主義。然后經過發達社會主義的長期發展,逐步創造向共產主義過渡的主客觀條件,在具備了這些條件的時候,才能逐步實現向共產主義社會的過渡。社會主義的鞏固發展和創造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條件,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經歷長期的過程。所以,社會主義的充分發展和社會主義歷史階段的長期性,決定了向共產主義過渡必然是一個長期的實踐過程。 3.經濟落后國家實現共產主義需經更長的實踐過程 當今世界上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勝利的國家,一般經濟發展都相對比較落后,這些社會主義國家要經過更長的社會主義發展階段,才能在將來實現共產主義。我國原來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生產社會化和經濟商品化的程度很低,自然經濟占相當大比重,生產力發展水平遠遠落后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以后,必須經歷一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長期發展過程,以便實現工業化與經濟的社會化、市場化、現代化和國際化。這是不可逾越的歷史階段。這個初級階段至少需要上百年時間。將來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的較高發展階段,為了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為了創造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條件,則需經過更長的實踐過程。正如鄧小平所指出的:“我們搞社會主義才幾十年,還處在初級階段。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時期,需要我們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斗,決不能掉以輕心?!?/P>
4.共產主義在世界范圍的實現是長期、曲折、復雜的歷史過程。
共產主義事業本質上是國際性的,只在全世界范圍內主要的和多數的國家轉變為社會主義制度以后,人類在將來才有可能進入共產主義社會。因而實現共產主義,既要在已經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鞏固和發展其成果,又有待于現有資本主義國家轉向社會主義。就世界范圍來說,當今資本主義世界雖然其內在基本矛盾依然存在,但資產階級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所進行的局部調整,在一定程度上仍可使生產力有所發展,并使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激化程度有所緩解,從而延緩了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進程。而且在資本主義制度尚存的情況下,國際敵視社會主義的勢力對已經取得革命勝利的社會主義國家,總是竭力從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施加種種壓力,甚至進行“和平演變”乃至武力侵犯;社會主義國家內部也會出現反社會主義的陰謀活動。國際和國內的反社會主義勢力,還會相互勾結,彼此呼應。在這種情況下,社會主義事業有可能遭受損害,甚至發生像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這樣的重大挫折。國際階級矛盾斗爭的復雜性,決定社會主義在全世界的勝利絕非一帆風順。所以,社會主義在世界范圍內取代資本主義,進而在全世界實現共產主義,必然要經歷一個長期、曲折、復雜的歷史過程。
第三節 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進程中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
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罔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
――鄧小平
一、社會主義是走向共產主義的必由之路
社會主義社會是走向共產主義社會的必經階段 共產主義社會是人類歷史上最美好和最理想的社會制度,但是,實現共產主義的物質的和社會的條件,只能在社會主義階段的長期發展建設過程中逐漸形成。依據共產主義社會發展兩階段原理,人類社會的發展,只能從資本主義社會首先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而不能超越社會主義這個歷史階段。社會主義社會是共產主義社會的低級階段,是走向共產主義高級階段的必由之路。
列寧在分析共產主義社會發展的兩階段時曾指出:“通常所說的社會主義,馬克思把它稱作共產主義社會的‘第一’階段或低級階段。既然生產資料已成為公有財產,那么‘共產主義’這個名詞在這里也是可以用的,只要不忘記這還不是完全的共產主義。馬克思的這些解釋的偉大意義,就在于他在這里也徹底地運用了唯物主義辯證法,即發展學說,把共產主義看成是從資本主義中發展出來的?!雹偌热簧鐣髁x社會作為共產主義社會的低級階段,是剛剛從資本主義社會中產生出來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經濟、道德和精神方面都還帶著它脫胎出來的那個舊社會的痕跡?!雹谠谖覈鐣髁x初級階段,這種舊社會的痕跡就更多。馬克思明確指出,這些舊的社會痕跡,“在經過長久陣痛剛剮資本主義社會產生出來的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是不可避免的。”①在社會主義社會的一定發展階段上,舊社會痕跡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現象,在沒有建立起新的社會經濟文化條件時,不可能消失。只有經過社會主義社會的長期發展,在社會生產力高度發展的基礎上,隨著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及社會文化的長足發展,才能使舊的社會痕跡逐步消失,從而為實現共產主義鋪平道路。所以,社會主義是走向共產主義的必經階段和必由之路。
2.為實現共產主義創造條件
共產主義社會不會自行到來,必須通過社會主義歷史階段大力進行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創造出一系列主觀和客觀條件的基礎上,才能最終實現社會主義的全部發展過程,也就是為實現共產主義逐步創造條件的過程。
實現共產主義所需具備的基本條件,概括地說就是:(1)社會生產力的高度發展,為實現共產主義創造物質技術基礎;(2)全體社會成員的文化教育的普及和科學技術水平的極大提高;(3)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覺悟和道德品質的極大提高;(4)建立起同高度社會化生產相適應的生產資料社會公有制;(5)消滅舊的社會分工特別是三大差別,造就出體力和智力全面發展的新人;(6)在全世界消滅一切剝削制度和剝削階級,作為階級統治工具的國家自行消亡。
實現共產主義所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要在社會主義歷史階段經過長期的努力奮斗才能創造出來。熱心于共產主義,首先要熱心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不經過社會主義社會的長期發展,不具備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條件,實現高級階段的共產主義社會只是一句空話。企圖超越社會主義發展階段,“跑步進入共產主義”,更是一廂情愿的幻想。違背了社會發展客觀規律,必然會遭到客觀規律的懲罰,對社會經濟發展造成嚴重危害。
二、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積極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1.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為什么要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
理想是人生奮斗的目標。人們所追求的理想有社會理想、職業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中文2版,第3卷,305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理想、生活理想、道德理想等等。社會理想是人們對社會制度和社會面貌的預見和期望,它是人們的最根本的。起主要和決定作用的理想,貫穿于其他理想之中。社會理想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各階級都有自己的社會理想。工人階級是與社會化大生產相聯系的先進階級,它的歷史使命和社會理想就是徹底解放全人類,在全世界實現共產主義。共產主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體現了社會發展規律的客觀要求,是人類最美好最崇高的社會制度,因而我們要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社會理想。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樹立??梢詾槿藗儚氖赂鞣N社會實踐活動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柱和思想動力。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是我們實現人生價值的基礎和歸宿,是凝聚一切進步社會力量、推動社會不斷前進的精神航標。
我國當前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國人民的歷史使命和共同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創了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嶄新道路,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的產物。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富強中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以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為目標,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本國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國特色社會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確、之所以能夠引領中國發展進步,關鍵在于我們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征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建設,就是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多種分配方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建設,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人民當家作主的基礎上,依法治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中國特色會主義的文化建設,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育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I中凰特色社會主義的社會建設,就是要以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蕞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使經濟成果更多體現到改善民生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國進一步實現民族振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社會和諧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全國人民為之團結奮斗的旗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國人民為之奮斗的共同理想;我們一定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而繼續奮斗。
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怎樣的關系?
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有機聯系和統一。一方面,遠大理想是現階段共同理想的奮斗目標。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是為實現我國現階段的共同理想而奮斗,在這個奮斗過程中,必須堅持共產主義發展方向,以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為目標。立足當前,放眼未來,當前我們開創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各項事業,就是朝著實現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邁進。另一方面,現階段的共同理想是遠大理想的堅實基礎。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要經過社會主義歷史階段的長足發展,我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創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局面,就是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增磚添瓦,是為邁向共產主義社會逐步創造條件。所以。,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是為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而服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在我國的成功實踐,必然為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奠定堅實的基礎。
2.積極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緊密聯系和有機統一表明,我們追求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要體現在實際行動中,積極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當代中國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關鍵,在于堅定不移地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堅定不移地堅持改革開放的方針,堅定不移地促進科學發展與社會和諧,堅定不移地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而奮斗。我們要把為偉大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的崇高目標,落實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具體實踐之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把遠大理想與現階段共同理想緊密地結合起來,就要胸懷共產主義崇高理想目標,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不能只埋頭苦干而忘卻遠大理想,失去前進的動力和方向;又不能空談遠大理想而脫離現實,失去立足的根基。我們要腳踏實地,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增強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覺性,肩負起民族復興、振興中華的偉大歷史重任,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本章小結:
共產主義社會是人類最理想最美好的社會制度。馬克思主義依據社會發展規律、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內在矛盾的運動,闡明了由資本主義轉向社會主義的必然性,并對未來共產主義社會進行了展望,科學預見了共產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征。
共產主義社會形態包括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前后相互銜接的兩個階段,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趨勢,必然由資本主義社會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將來再由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為共產主義社會。實現共產主義是人類最偉大的事業,需經過一個不斷實踐的長期過程。
社會主義是走向共產主義的必由之路,只有經過社會主義歷史階段長期和充分發展,為實現共產主義創造出各種主客觀條件,才i?最終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
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是人們從事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的精神支柱和思想動力。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相互聯系和相互促進的。要積極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
最新資訊
- 2025年10月自考開考科目清單公布!新版教材這樣買才不會錯2025-09-21
- 倒計時!2025年10月自考考前沖刺,這些資料必須有2025-09-20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時間點梳理2025-09-19
- 考生必看!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必背考點2025-09-19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歷年高頻簡答題匯總2025-09-19
- 2025年10月自考報名全結束!后續備考要點、資源合集、考試須知一文看全2025-09-18
- 江蘇2025年10月自考時間敲定!10月25-26日,考前真題資源整理速領2025-09-18
- 10月25日開考!2025年10月自考《習概》全書高頻考點10頁紙更新速領2025-09-17
- 最后一月!2025年10月自考如何復習高效提分?附高頻考點整理2025-09-15
- 2025年10月自考教材目錄更新!這些科目已調整,附購買指南202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