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自考《政治經濟學》第十二章簡答論述題


第十二章 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建立和社會主義的本質
1、怎樣認識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建立的途徑?
(1)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代替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是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規律作用的必然結果。
(2)由資本主義經濟制度轉向社會主經濟制度的途徑,迄今為止,是通過工人階級革命斗爭取得過且得政權,依靠無產階級政權的力量,建立起社會主義經濟制度。
2、我國建國初期所經歷史潮流過渡時期的必要性、特征和任務是什么?
(1)我國在無產階級取得革命勝利后,要建立起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必須對資本主義經濟和其他私有制經濟通過不同途徑進行變革,使社會主義公有制占主體地位,這一任務的完成,需要經歷一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為社會主義社會過渡時期。
(2)過渡時期的特點是:經濟結構是多種經濟成分并存,主要矛盾是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社會主義道路同資本主義道路的矛盾。
(3)過渡時期的基本任務是把以生產資料私有制占統治地位的多種經濟成分改變為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經濟結構,從而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社會主義經濟制度。
3、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建立的途徑是怎樣的?
我國無產階級取得政權后,面臨兩種性質完全不同的私有制:資本主義私有制和農業、手工業中的個體私有制,這兩種私有制轉變為公有制的途徑是根本不同的。
(一)沒收大資本,建立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
(二)改造中小資本,壯大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
(三)改造個體私有制,建立社會主義集體所有制
4、什么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1)小平同志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社會主義的本質是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前提的,它集中反映了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根本要求,它既體現了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根本優越性,又是衡量是否真正搞社會主義的客觀標準。
(2)社會主義社會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3)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征是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和按勞分配,消滅剝削和消除兩極分化
(4)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是實現共同富裕
5、為什么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既要解放生產力又要發展生產力?
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既是解決社會主義主要矛盾的要求,又是建立社會主義物質基礎的要求。
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解決落后的社會生產問題。
要解決這主要矛盾,就要解決落后的社會生產,要發展和解放生產力。這里既提發展生產力,又提解放生產力,只提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生產力還是行。雖然我國通過民主革命和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解放了生產力。但是,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以后,還要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產力發展的傳統經濟體制,建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新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
6、建立社會主義物質基礎有什么作用和意義?
無產階級取得革命勝利后,通過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來建立社會主義的物質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一,它是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客觀要求;
第二,它是提高和改善勞動人民物質和文化生活的條件;
第三,它是從經濟上保證社會主義國家的獨立自主和鞏固國防的物質基礎;第四,它是消滅工農差別。城鄉差別、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差別的物質條件;
第五,只有生產力高度發展,才能為將來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創造物質條件。
7、為什么要防止和消除兩極分化?
社會主義經濟制度與以往一切以私有制為基礎的社會經濟制度的根本區別在于,它要建立生產資料公有制和實行按勞分配,消滅剝削和消除兩極分化。
兩極分化,是一切私有制社會的普遍現象,但隨著公有制的建立和按勞分配的實現,在公有制的范圍內也就消除了兩極分化的經濟根源。
當然,在我國目前存在多種所有制的情況下,也存在著兩極分化的可能性,我們必須通過宏觀調控,運用經濟、法律和行政等手段加以防止。
8、怎樣認識社會主義要實現共同富裕?
(1)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是社會主義生產的實質。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是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勞動人民用共同占有的生產資料進行聯合勞動,社會主義生產必然服從勞動人民的共同的根本的利益,社會主義的生產目的就是為了滿足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實現共同富裕。
(2)實現共同富裕不等于完全平均和同步富裕。因為我國經濟落后,經濟發展不平衡,所以不可能實現共同富裕,而是充許和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企業和一部分人,依靠誠實勞動與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并提倡先富幫助和帶動后富。
9、認識社會主義的本質有什么意義?
正確認識社會主義本質,對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具有重要意義:
(1)明確了判斷社會主義的客觀標準。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必須以實現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為目標。
(2)明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就可以依據社會主義本質的要求,堅持改革開放,吸收和借鑒人類所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探索和研究社會主義建設中出現的新問題,從而更好地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3)正確認識社會主義的本質,使我們更加自覺地、堅定地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緊緊地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早日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10、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含義及基本特征是什么?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包括兩個含義:(1)我國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我們必須堅持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
(2)我國的社會主義還處在初級階段。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畢竟是不成熟、不發達的社會主義,它必然具有自身的經濟特征,這些特征主要是:(1)以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為主導、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同時并存和共同發展。
(2)以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多種分配方式同時并存,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
(3)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水平還較低,必須大力發展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商品經濟。
(4)在共同富裕的目的下鼓勵一部分人通過誠實勞動與合法經營先富起來。
11、共產主義兩階段和實現共產主義的基本條件是什么?
共產主義社會的發展,經歷了自身成熟程度不同的兩個階段: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社會的低級階段,我們一般所講的共產主義是其高級階段。共產主義是人類社會最進步、最美好、最理想的社會制度,無產階級進行革命和建設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實現共產主義。這樣一個理想社會的實現,需要一系列基本條件:
實現共產主義的基本條件:
(1)生產力高度發展,社會物質財富極大豐富;
(2)全體社會成員的共產主義思想覺悟、道德品質極大地提高;
(3)全體社會成員的文化教育和科技水平極大提高,成為智力和體力全面發展的勞動者;
(4)建立起同高度發展的生產力相適應的單一共產主義社會所有制;
(5)“三大差別”消失,國家消亡。社會主義作為共產主義社會的低級階段,其任務就是大力進行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為實現共產主義創造必要的條件。
12、如何認識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必然性和長期性?
(1)必然性: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指在生產力落后、商品經濟不發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歷的特殊歷史階段。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是脫胎于商品化和社會化程度很低、自然經濟占相當大比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遠遠落后于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我國是在沒有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條件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的,這就決定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必須經歷一個長時期的初級階段,以完成社會主義經濟的工業化、社會化市場化和現代化。
(2)長期性: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所要完成任務的艱巨性,決定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長期性。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任務是要實現經濟的工業化、社會化、市場化和現代化。我國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社會主義建設,生產力雖然有了很大的發展,但仍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需要經歷一個較長的歷史時期。
13、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貫穿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所謂落后的社會生產,既是相對于發達國家的生產力發展狀況而言,又是相對于需要努力實現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生產而言。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工業化和經濟的社會化、市場化和現代化,把經濟建設作為全黨全國工作的中心。
14、為什么要堅持基本路線不動搖?
中國要擺脫貧窮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為指導的黨的基本路線。
第一,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關鍵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這是由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決定的。
第二,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必須把改革開放同四項基本原則統一起來。
第三,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必須鞏固和發展團結穩定的政治局面,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同穩定的關系,保持穩定的政治環境和社會秩序。
15、社會主義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重要意義。
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來建立社會主義的物質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一,它是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客觀要求;
第二,它是提高和改善勞動人民物質和文化生活的條件;
第三,它是從經濟上保證社會主義國家的獨立自主和鞏固國防的物質基礎;
第四,它是消滅工農差別。城鄉差別、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差別的物質條件;
第五,只有生產力高度發展,才能為將來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創造物質條件。
15、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的基本綱領包括哪些內容?
黨的十五大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其內容是:
(1)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就是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2)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人民當家作主的基礎上,依法治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3)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4)上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有機統一,不可分割,構成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
17、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什么?
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形成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兩個基本點,”是這條基本路線的主要內容和簡要概括。
社會主義要求建立在社會化大生產的基礎上,它的物質基礎應當是高度社會化的現代化工業、農業和科學技術。生產力水平比較低的國家,在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后,必須用極大的努力來發展社會生產力,才能建立起社會主義物質基礎。
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也是區別其他社會制度的根本標志。
所以,在多種所有所有制并存的條件下,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一個重要經濟特征是實行按勞分配。生產資料公有制,決定了社會主義條件下必須實行按勞分配。
社會主義生產目的是由社會主義公有制所決定的,具有客觀必然性,體現著社會主義生產的實質是滿足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這也就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的客觀要求。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一個歷史階段,必然具有社會主義制度的一般經濟特征,如建立了作為經濟主體的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實行了作為分配主體的按勞分配原則,生產目的是為了滿足整個社會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最新資訊
- 重點!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常考簡答題匯總2025-09-22
- 臨考沖刺!2025年10月自考考試題型、評分標準確定,速領沖刺資料包2025-09-22
- 常考!2025年10月自考《英語二》高頻考點+必背知識點2025-09-22
- 2025年10月自考開考科目清單公布!新版教材這樣買才不會錯2025-09-21
- 倒計時!2025年10月自考考前沖刺,這些資料必須有2025-09-20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時間點梳理2025-09-19
- 考生必看!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必背考點2025-09-19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歷年高頻簡答題匯總2025-09-19
- 2025年10月自考報名全結束!后續備考要點、資源合集、考試須知一文看全2025-09-18
- 江蘇2025年10月自考時間敲定!10月25-26日,考前真題資源整理速領202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