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簡答匯總(2)


1.什么是產業資本?產業資本的功能是什么?
答:(1 )產業資本的內涵。在資本的循環運動中,依次采取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和商品資本形式,接著又放棄這些形式,并在每一種形式中完成著相應職能的資本,就是產業資本。
(2 )產業資本的功能。產業資本的功能有兩個,一是在生產過程中創造剩余價值,二是在流通過程中實現剩余價值。所以,產業資本決定著生產的資本主義性質。
2.產業資本的三種職能形式分別執行什么職能?
答:產業資本在循環過程中分別采取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和商品資本三種職能形式。
(1 )貨幣資本的職能是購買勞動力和生產資料,為生產剩余價值準備條件。
(2 )生產資本的職能是使勞動力和生產資料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相結合,在生產過程中生產出剩余價值。
(3 )商品資本的職能是通過商品的銷售,實現包含在商品中的價值和剩余價值。
3.怎樣理解產業資本循環是生產過程和流通過程的統一?
答:產業資本循環是生產過程和流通過程的統一。產業資本在其循環運動過程中,經歷了購買階段、生產階段和銷售階段三個階段,其中的第一階段和第三階段是資本的流通過程,第二階段是資本的生產過程。可見,產業資本的循環過程是生產過程和流通過程的統一。
4.什么是資本循環?什么是資本周轉?
答:(1 )資本循環的內涵。產業資本依次經過購買、生產、銷售三個階段,采取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商品資本三種職能形式,實現了價值的增殖,并回到原來出發點的全部運動過程,叫做資本循環。
資本循環的公式是:
/A
G ―W …P …W‘―G ’
\Pm
(2 )資本周轉的內涵。不斷重復、周而復始的資本循環過程,就是資本周轉。或者說,把資本循環作為一個連續不斷的周期性的運動過程來考察,就是資本周轉。
5.簡述資本循環與資本周轉的關系。
答:資本循環與資本周轉的關系。資本循環與資本周轉既有聯系,又有區別。二者的聯系是:
它們都是資本流通運動的形式,都包含著資本運動的三個階段(購買階段、生產階段、銷售階段)和三種職能形式(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商品資本)。二者的區別是:資本循環是指產業資本的一次循環運動,著重考察資本運動的連續性,說明剩余價值如何在資本的循環運動中生產出來,并揭示資本正常循環所需具備的條件;而資本周轉是連續不斷的資本循環過程,著重考察資本運動的速度,揭示資本周轉速度的快慢對剩余價值生產的影響。
6.固定資本與流動資本的劃分和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的劃分有哪些區別?
答:(1 )劃分的根據不同。前者劃分的根據是資本價值周轉方式的不同,后者劃分的根據則是資本不同部分在剩余價值生產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2 )劃分的內容不同。不變資本包括用于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的資本,而固定資本只包括用于勞動資料的資本;可變資本只包括用于勞動力的資本,而流動資本卻包括用于勞動對象和勞動力的資本。
(3 )劃分的目的不同。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劃分是為了揭示生產資本的不同部分對資本周轉速度從而對剩余價值生產的不同影響;而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劃分則是為了揭示可變資本是剩余價值的真正源泉,從而揭示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
7.怎樣考察預付資本的總周轉速度?
答:(1 )考察預付資本總周轉速度的方法。預付資本的總周轉,即預付資本的各個組成部分(即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平均周轉。在計算預付資本的平均周轉速度時,將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在一年中周轉的價值總額,除以預付資本總額,就可計算出預付資本的年平均周轉速度。
(2 )預付資本總周轉速度的計算公式是:預付資本一年中的總周轉次數= (一年中固定資本周轉總額 +一年中流動資本周轉價值總額)/ 預付資本總額
8.資本周轉速度對剩余價值生產有什么影響?
答:資本周轉速度的快慢,對剩余價值生產具有重要影響。
(1 )影響年剩余價值量。預付資本周轉速度的加快,一般來說其中的預付可變資本周轉速度也加快,也就是一年中實際發揮作用的可變資本越多,而剩余價值是由發揮作用的可變資確良本產生的,這樣,以年來計算的剩余價值的數量即年剩余價值量就會增加。
(2 )影響年剩余價值率。年剩余價值率是一年內生產的剩余價值總量同一年內預付可變資本的比率。預付資本周轉速度的加快,則一年中實際發揮作用的可變資本越多,從而年剩余價值率也就越高。
9.年剩余價值率和剩余價值率有什么區別?
答:年剩余價值率和剩余價值率有兩方面的區別:
(1 )二者所表示的含義不同。剩余價值率是在一次生產過程中,工人所創造的剩余價值和可變資本的比率,它表示資本家對雇傭工人的剝削程度。而年剩余價值率是年剩余價值總量同預付可變資本的比率,它表示預付可變資本在一年中的增殖程度。
(2 )二者的數量一般不相同。一般來說,年剩余價值率要高于剩余價值率,因為可變資本在一年中的周轉次數通常要大于一次。只有當可變資本每年周轉一次時,年剩余價值率才與剩余價值率相等。
10. 考察社會資本再生產為什么必須從社會總產品出發?
答:(1 )考察社會資本再生產必須從社會總產品出發的原因。社會資本再生產即社會資本的運動。社會資本運動一方面包括生產性消費,即在生產過程中消耗各種生產資料;另一方面又包括個人生活消費,即資本家和工人對生活消費品的消費。與此相適應,社會資本運動既包括與生產消費相適應的資本流通,又包括與個人生活消費相適應的一般商品流通。正因為社會資本的運動既包括生產消費,又包括個人生活消費,因而考察社會資本再生產必須以社會總產品為出發點,因為只有社會總產品才既包括用于生產消費的生產資料,又包括用于個人生活消費的生活資料。
(2 )社會總產品的內涵。社會總產品是指社會各個物質生產部門在一定時期內(通常以年為單位)所生產出來的全部物質資料的總和。
11. 簡述社會資本運動與單個資本運動的關系。
答:單個資本是各自獨立發揮職能的資本,社會資本則是互相聯系、互相依存的所有單個資本的總和。二者的運動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1 )二者的聯系。從運動的內容看,都要達到價值增殖的目的;從運動的形式看,都要采取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和商品資本三種職能形式,并完成各自的循環;從運動的過程看,都要經過購買、生產和銷售三個階段,都是生產過程與流通過程的統一。
(2 )二者的區別。主要表現在社會總資本運動的流通內容上。單個資本的運動只包括生產消費以及與此相適應的資本流通;而社會資本的運動既包括生產消費,又包括個人消費;既包括與生產消費相適應的資本流通,又包括與個人消費相適應的一般商品流通。
12. 資本主義再生產周期經歷哪些階段?
答:(1 )資本主義再生產周期。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周期性爆發,使資本主義再生產過程也具有了周期性。從一次危機爆發到下一次危機爆發,其間所經歷的時期就是資本主義再生產周期。
(2 )資本主義再生產周期的階段。資本主義再生產周期,一般包括危機、蕭條、復蘇、高漲四個階段。
13.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為什么是周期性地爆發?
答:(1 )經濟危機的周期性爆發。資本主義社會并非時刻都處在經濟危機之中,經濟危機是每隔若干年爆發一次,周期性地出現。
(2 )經濟危機周期性爆發的原因。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周期性爆發的原因,在于資本主義基本矛盾運動的階段性。當這一矛盾達到尖銳激化程度時,使社會生產結構嚴重失調,導致經濟危機爆發。
而經濟危機的爆發,使生產大大下降,企業紛紛倒閉,從而使供大于求的矛盾得到緩解,同時消費并不會停止,積壓商品會逐漸減少,這樣,便會逐步渡過經濟危機,社會生產又得以恢復和發展。但是;經濟危機只能暫時緩解而不能根除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因而隨著經濟的恢復和高漲,當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又重新激化時;必然導致經濟危機的再一次爆發。
14. 為什么說固定資本的大規模更新是資本主義周期性經濟危機的基礎?
答:(1 )固定資本大規模更新為擺脫危機、促進繁榮和高漲準備了物質條件。固定資本大規模更新會推動生產資料生產的恢復和發展,帶動消費資料生產的回升,從而增加社會需求,刺激生產發展。
(2 )固定資本的大規模更新又為下一次危機的到來準備了物質前提。固定資本更新會促進社會生產力急劇增長,技術水平和資本有機構成提高,其結果又加劇了生產迅速增長同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不足的矛盾,從而導致新的經濟危機。
15.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的再生產周期和經濟危機有哪些新特點?
答:(1 )再生產周期四個階段的交替進程和每個階段的特征已不如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明顯。
(2 )危機的程度及引起的社會震蕩不如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嚴重。
(3 )經濟危機的周期性和非周期性交錯出現。
(4 )經濟危機與通貨膨脹相結合,出現了所謂的“滯脹”。
1.為什么資本家是以其耗費的資本作為生產成本?
答:(1 )資本主義生產成本是生產單位商品所耗費的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之和。資本家之所以不以實際耗費的勞動來計算生產成本,而以他耗費的資本來作為生產成本,這是由資本主義生產的特殊性決定的。資本家將生產資料和勞動力作為資本投入生產過程,進行商品生產,他只花費自己的資本,而不花費自己的勞動。工人在進入生產過程后,只是被當作資本的一個要素發揮作用,他們的勞動耗費中有一部分,即形成m 的部分,是無酬勞動,無需資本家花費一文。所以,資本家就只按他耗費的資本,即c+v ,來計算商品生產上的耗費。在他們眼里,商品的生產成本就是商品生產的實際耗費。
(2 )生產成本范疇反映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生產成本范疇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反映,它表現了資本主義生產的特殊性。在資本主義生產條件下,商品生產的成本只能用資本的耗費來計算,而不能用勞動的實際耗費計算。
2.生產成本范疇對資本主義生產有何影響?
答:資本主義生產成本是生產單位商品所耗費的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之和,它對資本主義生產有重大影響,表現在:
(1 )它是資本家經營企業是賺錢還是虧本的一個標志。由于生產成本代表了商品中所包含的資本耗費,必須通過出賣商品收回這部分價值,才能重新購買生產要素,繼續進行生產。因此,生產成本是資本家售賣商品的最低界限。低于它,就意味著虧本;而高于它,就意味著賺錢。
(2 )它的高低是資本家在競爭中勝敗的關鍵。生產成本既然是商品價值的一部分,那么在商品價值與它的生產成本之間便有一個差額。生產同種商品的企業,生產成本是各不相同的,為了在競爭中取勝,生產成本低的企業就可以以高于生產成本而低于價值的價格出售商品,對其他生產成本高的企業形成威脅。正因為如此,每個資本家都會想方設法降低自己的生產成本。
3.資本主義生產成本怎樣掩蓋了資本主義剝削?
答:資本主義生產成本掩蓋了剩余價值的來源,從而掩蓋了資本主義剝削關系,這是因為:
(1 )生產成本掩蓋了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的區別。生產成本這個范疇只是代表商品價值中消耗的部分,這部分價值之所以存在,是由于它作為預付資本已經存在。至于商品價值的形成過程以及資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價值生產過程中的不同作用,則完全看不出來了,這就掩蓋了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區別,從而掩蓋了剩余價值的源泉。
(2 )在生產成本的形式上,只有固定資本與流動資本的區別明顯地表現出來。而在流動資本中;把轉化為原材料的不變資本和轉化為勞動力的可變資本等同起來,這就進一步掩蓋了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的區別,從而掩蓋了剩余價值的源泉。
4.利潤為什么會成為剩余價值的神秘化的虛假形式?
答:利潤是剩余價值的轉化形式,二者在本質上是相同的,但是當剩余價值轉化成利潤以后,它的來源變得神秘了,利潤成了它的神秘化的虛假形式。這不是根源于人們的錯覺,而是由一定的客觀經濟條件決定的。
(1 )由于資本家預付的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采取了生產成本的形態,使可變資本作為剩余價值惟一源泉的特殊作用被掩蓋了,剩余價值也就自然地被看成是全部資本的產物了。
(2 )由于勞動力的價值采取了工資形式,而工資又表現為勞動的報酬,因此剩余價值就不被看成是由勞動創造的,而成為資本乃至全部預付資本的產物,從而使剩余價值的真正來源變得模糊不清了。
(3 )利潤這個剩余價值的虛假神秘化形式源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本身,同時它又反過來掩蓋了資本主義的剝削關系。
5.剩余價值為什么會轉化為利潤?
答:剩余價值之所以會轉化為利潤,是由一定的客觀經濟條件決定的。
(1 )由于資本家預付的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采取了生產成本的形態,在生產成本形態上,可變資本的特殊作用,即作為剩余價值的惟一源泉被模糊了。剩余價值被看作是全部預付資本的產物。
(2 )由于勞動力的價值采取了工資形式。在工資形式上,工人的全部勞動似乎都得到了報酬。
這樣,剩余價值也就不再被認為是由勞動創造的,而是被看作由資本創造的,是全部預付資本的產物。
從而使得剩余價值的真正來源變得模糊不清了。
因此,當剩余價值被看作是全部預付資本的產物時,剩余價值就轉化為利潤形態。可見,利潤這個剩余價值的轉化形式源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本身,同時它又反過來掩蓋了資本主義的剝削關系。
6.剩余價值率是如何轉化為利潤率的?
答:剩余價值轉化為利潤,意味著剩余價值不再與可變資本相聯系,而被看成了全部預付資本的產物。這樣,利潤與全部預付資本之間便有一個比率,這個比率就是利潤率。由此,剩余價值率便轉化成了利潤率。利潤率是剩余價值率的轉化形式。剩余價值轉化為利潤與剩余價值率轉化為利潤率有密切聯系。如果用p ‘代表利潤率,以c 代表預付總資本,則利潤率的公式可表示為:p ’= m /c.
7.剩余價值率與利潤率的關系如何?
答:(1 )利潤率(p ‘)和剩余價值率(m ’)的計算公式分別為p ‘=m/c+v,m ’=m/v.因此二者只是同一個剩余價值的不同計算方法。
(2 )由于剩余價值率是剩余價值與可變資本的比率,利潤率是剩余價值(利潤)與總資本的比率,因此二者在量上必然會有差別,利潤率總是小于剩余價值率。
(3 )二者所表示的經濟關系也是不同的。剩余價值率表示的是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體現著資本主義的剝削關系;利潤率表示的是預付總資本的增殖程度,在這個范疇上,資本對雇傭勞動的榨取和剝削看不見了,表現為資本自身增殖的關系,剩余價值的來源被神秘化了。
8.影響平均利潤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平均利潤率是社會剩余價值總額與社會預付總資本的比率。平均利潤率的高低,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
(1 )各部門的利潤水平。各部門的利潤水平越高,平均利潤率就越高。
(2 )社會總資本在不同部門中所占的比重大小。社會資本投入到有機構成低的部門比重越大,平均利潤率越高;反之則越低。這表明,平均利潤率不是各部門不同利潤率的簡單平均,而同社會總資本在不同部門中所占比重大小有關系。
9.價值是如何轉化為生產價格的?
答:隨著平均利潤率的形成和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許多生產部門所得到的利潤。與本部門所生產的剩余價值在數量上出現了差別。有些部門獲得的利潤高于剩余價值,有些部門的利潤則低于剩余價值,這樣,這些部門的商品價格便與其價值不一致了,是以生產成本加上平均利潤所構成的價格出售的。這種由商品的生產成本和平均利潤所構成的價格,就是生產價格。因此,隨著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價值就轉化為生產價格。二者是同一個過程,都是通過部門之間競爭中的資本轉移而實現的。
10. 平均利潤形成后為什么還會有利潤率的差別?
答:生產價格形成以后,各部門之間的利潤率趨于平均化,但這并不排除各部門中各個企業之間利潤率的差別。這是因為,在實際生活中,各個企業的資本有機構成和資本周轉速度是有差別時,由于生產條件不同,它們生產的產品的個別生產價格也不同。但是,商品必須按照部門平均的生產條件所決定的社會生產價格出售,于是生產力水平高于部門平均水平,即個別生產價格低于社會生產價格的先進企業,就可以獲得超過平均利潤的超額利潤。其原因就在于,超額剩余價值不會被平均化,它轉化為超額利潤。因此,超額利潤反映的是同一部門內部各企業之間的關系,而平均利潤反映的是部門之間妁關系。所以,平均利潤和生產價格形成以后,并不排斥部門內部的先進企業仍然可以獲得超額利潤,資本家之間為了獲取超額利潤不斷地在部門內部進行著激烈的競爭。
1.什么是商業資本?簡述商品資本職能向商業資本職能的轉化。
答:(1 )商業資本是從產業資本的運動中分離、出來的,在流通領域中獨立發揮作用的資本形式。也就是專門從事商品買賣,以獲取商業利潤為目的的資本。
(2 )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流通過程中的商品資本數量逐漸增大,產業資本家繼續從事商品的銷售業務,就會相對地甚至絕對地減少生產資本的數量,從而引起產業資本家利潤率的降低。因此,產業資本家要求由專門的商業資本家為其推銷商品,商品資本的職能就逐漸從產業資本中分離出來,成為由商業資本專門執行的職能。
(3 )商品資本職能轉化為商業資本職能的可能性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在產業資本的循環過程中,商品資本的職能本來就不同于生產資本和貨幣資本的職能,這就為各種職能資本家之間的分工創造了條件;其次,產業資本家為了持續地獲得剩余價值,必須把一部分資本經常留在流通過程中執行商品資本的職能,商品資本的這種相對獨立性,也為轉化創造了可能性。
(4 )商品資本能轉化為商業資本職能的條件。第一,在產業資本家和商人之間形成特殊分工,商品銷售成為商人的獨立業務,不再由產業資本家來兼任。第二,專門從事商品買賣的商人必須有自己獨立的投資。
2.簡述資本主義商業資本家與店員的關系。
答:(1 )商業店員和產業工人一樣也是勞動力的出賣者,他們雖然不創造價值和剩余價值,卻為商業資本家實現商品的價值和剩余價值,他們也遭受著商業資本家的剝削。
(2 )商業店員的勞動時間也分為必要勞動時間和剩余勞動時間兩部分。在必要勞動時間內實現的剩余價值,用以補償商業資本家用來支付店員工資的可變資本;在剩余勞動時間內實現的剩余價值,除一部分用以補償工資以外的各種費用開支外,其余部分則被商業資本家作為商業利潤無償占有。商業資本家正是通過剝削店員的剩余勞動,來實現產業資本家所讓渡的那部分剩余價值的。可見,商業店員的剩余勞動是商業利潤的直接源泉。
3.商業流通費用如何得到補償?
答:商業資本家支出的各種流通費用,是預付商業資本的組成部分,要通過商品的銷售加以回收和得到補償,同時要獲得相應的平均利潤。
(1 )生產性流通費用的補償。生產性流通費用是與生產過程在流通領域的繼續有關的費用,它可以使商品的價值增加,因而通過商品的銷售,可以使這部分流通費用得到補償,并帶來相應的利潤。
(2 )純粹流通費用的補償。純粹流通費用是同買賣有關的費用,屬于非生產性開支,不能增加商品的價值。純粹流通費用作為商業資本家的預付資本廠需要得到補償。純粹流通費用從實物上補償,是從社會總產品中每年都要拿出一部分物質資料供商業部門使用。純粹流通費用從價值上補償,就是從每年的剩余價值總額中扣除相應的部分。
4.資本主義經濟中借貸資本的來源主要有哪些?
答:借貸資本是從職能資本運動中分離出來的獨立資本形式,它的形成與資本主義再生產過程中的資本循環有密切的關系。職能資本在再生產循環過程中暫時閑置的貨幣資本是借貸資本的主要來源。
這些暫時閑置的貨幣資本主要有:
(1 )暫時閑置的固定資本折舊費。固定資本在更新之前,會有一部分已經提取出來的固定資本折舊費暫時閑置起來。
(2 )暫時閑置的流動資本。資本家準備用于購買原材料和支付工資的流動資本,會暫時閑置起來。
(3 )暫時閑置的用于資本積累的剩余價值。用于積累的剩余價值要達到一定數量后才能作為追加資本使用,在此之前會形成暫時閑置的貨幣資本。
5.利息的本質是什么?它怎樣掩蓋了資本主義的本質?
答:(1 )利息就是職能資本家使用借貸資本而讓渡給借貸資本家的一部分剩余價值,歸根結底是生產部門的雇傭工人所創造的剩余價值的一部分。它既體現著借貸資本家和職能資本家共同剝削雇傭工人的經濟關系,又體現著借貸資本家和職能資本家之間共同瓜分剩余價值的經濟關系。
(2 )利息出現以后,平均利潤被分割為利息和企業利潤,使資本主義的本質關系被進一步掩蓋。利息表現為資本所有權的收入,似乎是資本自身的產物;企業利潤表現為職能資本家使用借貸資本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帶來的收入,似乎是監督或指揮勞動所獲得的報酬。因此,在利息和企業利潤形式上,它們本是剩余價值的轉化形態這個共同的規定性就被掩蓋了。
6.怎樣確定利息率?
答:(1 )利息率是一定時期內的利息量與借貸資本總額的比率。
利息率=一定時期的利息量/ 借貸資本總額。利息量:借貸資本總額X 利息率。
(2 )利息率的高低界限。利息率的最高界限不能等于而只能低于平均利潤,利息率高低界限不能等于零。
(3 )影響利息率高低的因素。利息率主要受兩個因素影響:一是平均利潤率的高低;二是平均利潤分割為利息和企業利潤的比例。此外,影響利息率的因素還有預期價格變動率、國家的財政貨幣政策政策、借貸資本風險的大小、借貸時間長短等。
(4 )利息率的決定。在一定的平均利潤率水平和借貸資本供求平衡時,利息率由一個國家的習慣和法律傳統所決定。不同國家的習慣和法律傳統不同,利息率的高低從而存在差異。
7.為什么說平均利潤分割為利息和企業利潤進一步掩蓋了資本主義剝削關系?
答:平均利潤分割為利息和企業利潤,使資本主義的剝削關系被進一步掩蓋,似乎利息和企業利潤都不是雇傭工人所創造的剩余價值。利息在現象上表現為資本所有權的收入,它似乎是由資本自身所產生的果實;企業利潤在現象上表現為職能資本家使用借貸資本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帶來的收入,它似乎是監督勞動或指揮勞動所獲得的報酬。這樣一來,利息和企業利潤本來都是剩余價值轉化形態的這個共同的本質規定,就被掩蓋了,從而進一步掩蓋了資本主義的本質關系。
8.資本主義銀行具有哪些職能?
答:資本主義銀行是專門經營貨幣資本的企業。資本主義社會中貨幣資本的借貸,主要是通過銀行來進行的。
(2 )資本主義銀行的主要職能有兩個:第一,吸收存款,即把社會上大量閑置的貨幣資本集中到銀行;第二,發放貸款,即把貨幣資本貸給職能資本家使用。總的來說,銀行是充當貨幣資本的所有者和使用者,即貸款人和借款人的信用中介,同時銀行也是資本家相互之間的支付中介。
9.怎樣認識銀行資本和銀行利潤的形成?
答:(1 )銀行資本的形成。資本主義銀行所掌握的資本即銀行資本,它由兩個部分構成:一是銀行資本自己投入的資本,即自有資本,它只占銀行資本的小部分;二是銀行吸收的存款,即借入資本,它占銀行資本的大部分;
(2 )銀行利潤的水平。銀行資本家所獲得的銀行利潤與其自有資本的比率,應相當于平均利潤率。
(3 )銀行利潤的形成。銀行向外貸款所收取的貸款利息大于吸收存款所支付的存款利息,兩者的差額再減去經營銀行的業務費用,就形成銀行利潤。
(4 )銀行利潤的來源。銀行利潤來源于生產部門的雇傭工人所創造的剩余價值,它是由向銀行借款的職能資本家,將其使用這部分資本剝削雇傭工人所獲得的剩余價值的一部分,作為利息付給銀行而形成的。
10. 股份公司是怎樣發展起來的?
答:股份公司是隨著資本主義生產社會化和信用制度的發展而產生的。
(1 )隨著生產社會化程度的提高,生產規模和企業規模不斷擴大,需要巨額資本才能興建大型企業,這是單個資本難以辦到的。所以,股份公司的出現,表明單個資本經營方式轉為聯合資本經營方式,它是在不改變資本主義企業的私有制性質的前提下,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進行的局部調整。
(2 )資本主義信用制度的發展,促進了股份公司的產生和發展。一方面,在股份公司條件下,資本在生產經營中的使用以資本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相分離為前提,因而是信用這種借貸活動的特殊形式。
另一方面,股份公司發行股票一般是通過作為信用機構的銀行來進行的,而且有時銀行也成為購買股票的投資者,或由銀行自己發行股票籌建股份公司。所以,沒有資本主義信用制度的發展,就不可能有股份公司的產生和發展。
11. 股票的價格是如何決定的?
答:(1 )股票沒有價值,但是由于它能定期取得股息收入,所以成為一種特殊商品,具有價格。
(2 )股票的價格實際上是股息收入的資本化。也就是說,股票價格等于這樣一筆貨幣資本,把這筆貨幣資本存入銀行獲得的利息與憑這張股票取得的股息相等。所以股票價格取決于股息和銀行存款利息率兩個因素,它與股息成正比,與存款利息率成反比,用公式表示為:股票價格= 股息/利息率。
(3 )除了股息和利息率和決定股票價格的基本因素外,股票價格還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響,如市場上股票的供求狀況、物價水平、政府的財政稅收和金融貨幣政策、經濟周期的變動,以及政治、心理、投機等因素。
12. 股票公司的股票有什么特征?
答:(1 )股票是向股份公司投資入股并有權取得股息收入的憑證。
(2 )股票的主要特點有三個:一是不返還性,即股票持有者不能向公司退股,不能從企業抽走投資。股東不能持股,只能出售股票。二是流通性,即股票可以買賣、抵押或轉讓。股票持有者通過股票價格的波動,可獲取買賣股票的價差以謀利。股票的流通性還有利于資本向效益好的部門和企業轉移,實現資源優化配置。三是風險性。股票的風險性來自兩個方面,一是來自公司企業的不良經營,二是來自股票市場的價格波動。購買股票實際上是一種風險性投資。
13. 資本主義土地私有制有什么特征?
答:資本主義土地私有制的特征有兩個:
(1 )土地所有權同農業的經營權相分離。在資本主義土地私有制條件下,大土地所有者手中掌握和集中了大量土地,他們一般不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經營,而是把土地租給農業資本家,建立起以租賃土地為基礎的資本主義農場。
(2 )土地所有權同勞動者人身依附于土地的關系相分離。資本主義農業中的雇傭工人,對土地所有者沒有人身依附關系,而是出賣勞動力的自由勞動者。農業資本家雇傭農業工人,采取雇傭勞動剝削方式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然后把剝削雇傭勞動者的剩余價值的一部分即超額利潤,以地租形式繳納給土地所有者。
14. 什么是資本主義農業中的租金?
答:(1 )資本主義農業的租金是指農業資本家在一定時期內,向地主繳納的全部貨幣額。
(2 )租金的內容。租金中除地租以外,還包括由其他原因所引起的各項費用,這些費用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土地上的固定資產折舊費和利息。土地上經常可能有一些附設的固定資產,如灌溉設備、排水系統、農用建筑等,它連同土地一起出租給農業資本家。所以,農業資本家租種土地時,不但要繳納地租,還要繳納使用這些固定資產的折舊費和與這些固定資產價值相應的利息。二是租金還可能包括農業資本家的一部分平均利潤以及農業工人的一部分工資。如果地主索要高額租金,而某些無力從事其他部門的經營活動的農業資本家,不得不將平均利潤的一部分作為租金交給地主,同時,農業資本家往往還克扣農業工人的一部分工資作為租金交給地主。
15. 級差地租兩種形態的形成條件是什么?
答:(1 )級差地租I 形成的條件。這個條件是不同地塊的肥沃程度不同和地理位置不同。農產品的社會生產價格是由劣等土地所生產的農產品的個別生產價格以及由距離交通線和市場最遠的土地所生產的農產品的個別生產價格所決定的,這樣,農產品的個別生產價格低于社會生產價格的超額利潤,就轉化為級差地租I.
(2 )級差地租Ⅱ形成的條件。這個條件是同一塊土地上連續追加投資的勞動生產率不同。在同一塊土地上追加更多的投資,一般是在優等土地上進行的。只要在優等土地上追加投資所形成的勞動生產率(即單位面積土地所生產的農產品數量)比劣等土地高,則追加投資所生產的農產品的個別生產價格,就會低于由劣等土地生產的農產品所決定的社會生產價格,這二者的差額所形成的超額利潤,就轉化為級差地租Ⅱ。
16. 如何認識當代資本主義絕對地租形成的條件?
答:(1 )形成絕對地租的一般條件仍起一定作用。當代資本主義世界的許多國家中,特別是不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中,農業的發展水平仍低于工業,農業資本有機構成低于社會平均資本有機構成仍是形成絕對地租的條件。
(2 )絕對地租形成條件的變化。有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農業資本有機構成已經出現趕上甚至超過工業資本有機構成的趨勢。但是,土地私有權壟斷決定了絕對地租必然存在,只是形成絕對地租的條件發生了變化,絕對地租不再是農產品的價值高于社會生產價格的超額利潤,而是農業資本家的一部分平均利潤的扣除,即把平均利潤的一部分轉化為絕對地租,有時農業資本家還會克扣農業工人的一部分工資作為絕對地租。
最新資訊
- 重點!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常考簡答題匯總2025-09-22
- 臨考沖刺!2025年10月自考考試題型、評分標準確定,速領沖刺資料包2025-09-22
- 常考!2025年10月自考《英語二》高頻考點+必背知識點2025-09-22
- 2025年10月自考開考科目清單公布!新版教材這樣買才不會錯2025-09-21
- 倒計時!2025年10月自考考前沖刺,這些資料必須有2025-09-20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時間點梳理2025-09-19
- 考生必看!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必背考點2025-09-19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歷年高頻簡答題匯總2025-09-19
- 2025年10月自考報名全結束!后續備考要點、資源合集、考試須知一文看全2025-09-18
- 江蘇2025年10月自考時間敲定!10月25-26日,考前真題資源整理速領202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