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1年4月自學考試公共管理學試題


浙江省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公共管理學試題
課程代碼:03335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1.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發端于英美等國進而在全球范圍內掀起的一場深刻而廣泛的公共行政改革浪潮的是( )
A.“新行政管理”運動 B.“新公共服務”運動
C.“新公共管理”運動 D.“新公共事務”運動
2.1887年美國學者威爾遜在《政治學季刊》上發表在《______》一文,這成為公共行政學誕生的象征性標志。( )
A.行政之研究 B.政治與行政
C.政治學原理 D.行政學原理
3.一般說來,公共管理的發展趨勢是政府公共政策化和公共管理的( )
A.職業化 B.技術化
C.社會化 D.規范化
4.英國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是主張______的代表人物之一。( )
A.政府不干預 B.政府干預
C.限制政府干預 D.政府應干預
5.建國以來,我國實行的計劃經濟是建立在“全能的政府”的理論預設之上的。就其性質來說,也可稱之為“______”。( )
A.命令經濟 B.政府經濟
C.制度經濟 D.社會經濟
6.公共選擇學派是20世紀60年代產生于美國的一個經濟學流派,它主張將政治因素納入經濟分析中,其基本觀點是對人的“______”假設,即認為人是自利的、理性的,都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
A.理性人 B.經濟人
C.社會人 D.倫理人
7.在政策規劃中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實事求是地認識影響政策規劃的環境因素,靈活客觀地選擇規劃方案。這一原則是( )
A.系統原則 B.權變原則
C.公正原則 D.優化原則
8.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及其法律化訴求,就是公共政策的( )
A.規范化 B.正當化
C.制度化 D.合法化
9.公共組織根據其外部環境的變化和內部情況的變動,主動對自己原有狀態加以改進,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從而能更好地實現組織目標的活動,是( )
A.公共組織變遷 B.公共組織學習
C.公共組織變革 D.公共組織調整
10.在行政組織的結構形式中,直線結構形式與職能結構形式相結合的結果是( )
A.網絡式結構 B.矩陣式結構
C.扁平式結構 D.直線―職能式結構
11.現代意義上的公務員制度形成于19世紀的______,后來在美國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
A.英國 B.德國
C.荷蘭 D.法國
12.作為一種資源,人力資源是一種______。它屬于人口的再生產和勞動力的再生產,通過人口總體內個體的不斷更替和勞動力耗費―勞動力生產―勞動力再耗費―勞動力再生產的過程得以實現。( )
A.非再生資源 B.再生性資源
C.社會性資源 D.非社會性資源
13.基數預算也稱______,是指新的財政年度的財政收支計劃指標,是在舊的財政年度實際收支數額的基礎上,結合新的財政年度經濟發展狀況和收支供求的變化,加以調整而確定的預算。( )
A.單式預算 B.復式預算
C.增量預算 D.零基預算
14.政府信息公開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政府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公開;二是( )
A.政府向社會和公民公開信息
B.政府有選擇性地向某一特定人群公開信息
C.政府向全體公民公開信息
D.政府向國內、國外公開信息
15.理論上,“尋租”是政府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所謂“尋租”是指一切利用______大發橫財的行為和活動。( )
A.行政資源 B.政治資源
C.行政權力 D.行政權利
二、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4分,共20分)
1.公共組織
2.國家預算
3.政策評估
4.公民知情權
5.公共管理倫理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6分,共18分)
1.簡述公共管理視角中績效管理的一般內容。
2.社會轉型時期我國的公共管理者的角色發生了怎樣的轉換?
3.公共組織的一般特征是什么?
四、論述題(本大題17分)
結合我國社會轉型實際,論述當代信息技術對公共管理的影響。
五、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15分)
請仔細閱讀下列材料,然后運用所學公共管理原理回答相關問題。答題時一定要結合該材料,當然也可作必要的延伸,但必須觀點正確、自圓其說。
當下中國處于社會矛盾和沖突的高發期。而諸多社會矛盾和沖突,顯然主要是一個社會治理問題,是一個政府“缺位”和“越位”的問題。正如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所指出的,“有些領導腦子里面就只有發展經濟,社會建設有什么問題以后再說!文化建設有什么問題以后再說!污染怎么樣以后再說!經濟上要干的事,千方百計!生活上有什么問題,也要先生產后生活。”把經濟建設為中心片面理解成唯經濟建設中心,政府強勢主導經濟增長,荒廢了社會治理的天職,社會問題叢生自是順理成章。
政府強勢主導的片面的經濟增長,必然伴生形形色色的社會問題,導致高昂的社會成本。為什么經濟對外依附性過強的局面難于改變?是因為內需沒有拉動。為什么內需不能拉動?是因為普通民眾長期的低工資低福利。如果說低工資是我們民族企業的一個國際競爭優勢,不宜于過早放棄這個優勢,那么,由此造成的普通民眾的實際收入的降低,本應由國家提供的普遍福利來彌補。而事實上,經濟高速增長創造了稅收和財政的高速增長,國家并不是沒有錢來提供普遍福利。但普遍福利一直缺位,本應是國家作為主要出資者的全民社會保障,卻主要靠商業性的社會保險來替代,普遍福利的負擔就這樣轉嫁給了企業和勞動者,使勞動者并沒有多少實際受益,也使企業更加不堪負荷。
進一步追問,為什么普遍福利難以實現?高昂的行政成本及腐敗成本當然是制約因素,但最重要的制約因素,還在于項目拉動、投資拉動的“政府主導型”的經濟增長模式沒有實質改變。在先生產、后生活的傳統觀念的主導下,不顧一切保增長,集中一切資源用于拉動增長,就成了政府的主導思維。
不顧一切,不惜一切代價的經濟增長,即唯經濟建設中心,所不顧的主要是基本權利,所不惜的代價主要是人的代價。只有自由的發展才會最終導向發展的自由,不自由的發展,最終不免導向發展的歧途,即人的負發展、社會的負發展。經濟的高速增長與提升普通民眾的生活品質沒有多少關系,與普通民眾的生活需要沒有多少關系,不能讓社會中的絕大多數人受益,那么受益的就只會是極少數。權利的倒金字塔結構,就帶來利益的倒金字塔結構,構成我們社會最大的不穩定因素。就出現這樣一個悖論:社會矛盾和沖突愈是增長,就愈是冀望經濟增長來解決;而高危運行的經濟愈是增長,所付出的社會代價就愈多,社會矛盾和沖突就愈是加劇。社會就這樣走入了惡性循環。
這樣的惡性循環是該到終結的時候了。經濟增長不能不顧一切,沖擊一切。只有愿意接受基本權利制衡的經濟增長,只有愿意與普遍自由和普遍幸福并進的經濟增長,只有這種人性化的經濟增長,友善的經濟增長,才是有生命力的增長,才是永續的增長。片面的經濟增長固然可持續一時,但這種社會成本尤其是人心成本巨高的增長,最終是要遭遇天花板的。趁著當下經濟態勢穩定,政府力量強大,及時推動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型,使經濟增長始終服從和服務于人的需要、社會發展的需要,猶為未晚。
(1)請分析“政府主導”經濟增長模式與政府職能的“缺位”、“越位”的關系。
(2)為克服經濟增長與社會矛盾加劇的“悖論”,你認為當下我國政府的基本職能是什么?
最新資訊
- 每日一練!2025年10月自學考試《習概》歷年真題及答案解析(8.17)2025-08-17
- 已更新!2025年10月自考備考真題庫+歷年真題匯總速領2025-07-20
- 2025年10月自考真題庫更新:含歷年真題匯總+答案解析2025-07-17
- 每日一練!自考《習概》簡答題歷年真題及答案解析匯總2025-07-13
- 每日一練!自學考試《社會學概論》歷年高頻真題及答案解析(7.11)2025-07-11
- 每日一練!自考《管理學原理》歷年真題及答案解析(7.8)2025-07-08
- 每日一練!自學考試《外國文學史》歷年真題及答案解析(7.6)2025-07-06
- 每日一練!自學考試《習概》簡答題歷年真題及答案解析(7.5)2025-07-05
- 湖北考生來領!2025年10月自考公共課:歷年真題+高頻考點2025-06-29
- 每日一練!自學考試《毛概》歷年真題及答案解析(6.28)2025-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