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妇人XXXX-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97SE亚洲国产综合在线-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自學考試 > 自學考試備考資料 > 自考“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原理”重點分析

自考“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原理”重點分析

更新時間:2011-03-16 10:10:33 來源:|0 瀏覽0收藏0

自學考試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地區

獲取驗證 立即預約

請填寫圖片驗證碼后獲取短信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張圖片

免費獲取短信驗證碼

  第一章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形成、發展及研究對象 $lesson$

  重點把握:1、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在馬克思批判地繼承了――古典政治經濟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實現了階級性和科學性的統一。

  2、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出發點是物質資料的生產。(1)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2)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

  3、物質資料的生產必須三個簡單要素:勞動者的勞動、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①勞動對象:勞動對象有2類:天然存在的自然物:原始森林、礦藏等;勞動的生產物:棉花、磚瓦等。②勞動資料:最主要的是――生產工具。③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的總和叫做生產資料。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4、生產力:人的因素(勞動者);物的因素(生產資料――最重要是生產工具,生產力水平的標志,

  5、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社會生產關系: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四個環節的相互關系。(1)社會生產總過程中有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四個環節之間存在著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辯證關系。其中直接生產過程是再生產過程的起點,起著決定作用。(2)生產對分配、交換和消費起著決定作用表現為:對象;水平與結構;具體形式;社會性質。(3)分配、交換和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具體表現在:一是適合生產力發展的分配方式,能夠調動生產者的積極性,促進生產的發展,反之則起阻礙作用,二是交換的發展能促進生產的發展,反之則阻礙生產的發展,三是消費使生產出來的產品最終得到實現,消費為生產的發展創造出動力,反之則阻礙生產力的發展。

  6、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的關系:(1)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是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二者的統一構成了社會的生產方式。(2)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表現在(01):第一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性質,第二生產力的發展和變化決定生產關系的發展和變化。(3)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的反作用表現在:第一適應生產力發展時的推動作用,不適應生產力發展時的阻礙作用。(4)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規律表明:第一舊的過時的生產關系必然適應生產力的變化而變化,第二新的生產關系只能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而建立。

  7、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任務:揭示經濟規律{經濟規律的客觀性}(1)任何經濟規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觀經濟條件基礎上產生和發生作用的,并隨著客觀經濟條件的變化而變化。(2)人們既不能消滅、廢除和改造經濟規律,也不能創造或制定經濟規律。{認識經濟規律的目的,在于利用規律能動地改造世界}經濟規律與自然規律。(1)自然規律是完全離開人們的活動而獨立存在和發生作用的,而經濟規律主要是人們的經濟活動和經濟關系運動的規律,離開了人們的經濟活動,也就不存在經濟規律。(2)自然規律大多是長久不變的,而絕大多數經濟規律只在一定的社會歷史階段發生作用。(3)在階級社會里認識和利用經濟規律都有階級背景。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8、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1)生產力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都同一定的科學技術密切相關,科學技術廣泛應用于生產,日益深入滲透到勞動力、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之中,使勞動者的生產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生產經驗日益豐富,引起勞動對象質量的提高和數量品種的增加,促進生產工具的不斷改進,從而極大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2)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因為在促進現代生產效率提高的各種生產要素中,科學技術的貢獻越來越大,成為占絕對支配地位的生產要素,其他生產要素效能的提高,越來越依靠科學技術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是振興我國經濟,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基礎。

  9、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1)它是在批判地繼承前人一切優秀成果的基礎上創立,揭示和社會經濟發展的規律,反映了時代的特點和客觀要求,深深植根于現實經濟活動的土壤中(2)它是一個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發展,隨著實踐的深入而不斷深入的體系,是一個不斷地與時俱進,隨同時代一并發展的體系。(3)它是實踐的、發展,而不是封閉的、靜止的、凝固的學說,也不是某種教義,它的創始人首先提供給我們的是研究經濟現象和經濟制度的科學方法,而不是某種不可改變的教義。

  10、學習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方法:(1)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2)從具體到抽象的和從抽象到具體的方法;(3)邏輯方法和歷史方法(4)對現代科學和經濟方法的借鑒。

  第二章 商品和貨幣

  重點的重點

  選擇1.商品價值→通過與其它商品的交換表現出來→用于交換的東西是交換價值→交換的東西用貨幣表現叫價格→交換價值和價格都是商品的價值形式。

  2.等價形式的特點:①使用價值成為價值的表現形式②具體勞動成為抽象勞動的表現形式③私人勞動成為社會勞動的表現形式。

  3.金屬貨幣的五種職能: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其中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基本職能。

  4.價值規律內容包括的兩個聯系的方面:價值量的決定,實行等價交換。

  問答:1.價值規律的作用形式是什么,在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中價值規律的作用是什么?答:1)價值規律的作用形式: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2)作用第一,自發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社會各生產部門的按比例分配,通過競爭、價格、供求關系的變動二實現。第二自發的刺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這一作用是在追求個別競爭低于社會價值的過程中實現的。第三引起和促進小商品生產者的兩極分化。

  2.為什么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是矛盾統一關系?答:1)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統一性表現在,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不是各自獨立存在的兩種勞動或兩次勞動,它們在時間上和空間上是統一的,是商品生產者的同一勞動過程的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2)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矛盾表現在:第一,生產各種商品的具體勞動在質上是不相同的,抽象勞動在質上是相同的,只存在量的差別。第二,具體勞動所反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勞動的自然屬性;而抽象勞動反映的是商品生產者的社會關系,是勞動的社會屬性。

  3.市場機制對資源配置的調節作用及其發揮作用的條件是什么?答:1)市場機制是市場的各種要素,包括價格、供求、競爭等要素之間,互相聯系,互相制約,各自發揮功能,又共同發揮功能的有機聯系。市場的各種要素,一般又稱之為市場的各種機制,如價格機制、供求機制、競爭機制等,它們的聯系和作用,構成統一的市場機制,其中價格機制是市場機制的核心。2)價格機制調節生產投資的方向及規模,即調節資源的配置。調節商品供求關系。調節消費需求方向和結構。調節收入分配。發揮作用的條件是價格與價值相背離又趨于一致,并且價格與價值相背離的時間、方向、程度應當是靈活而適當的。這是價格機制作用的實現形式。

  3)供求機制以調節商品的價格,調節商品的生產與消費的方向和規模;供求結構的變化能調節生產結構和消費結構的變化。供求機制起作用的條件是供求關系能夠靈活地變動。供求關系在不斷變動中取得相對的平衡是供求機制作用的實現形式。4)競爭機制能夠促進企業改進生產技術,加強經營管理,提高產品質量,改善消費服務;它有利于打破地區和部門分割,促進商品和生產要素的交流;有利于實行優勝劣汰,增強經濟活力,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競爭機制發揮作用的條件是企業必須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市場競爭主體,使企業在競爭中獲得相應的經濟利益和承擔各種風險。同時要有較為完善的市場體系、市場規則和價格體系,消除各種壟斷行為。5)市場調節就是市場機制的調節,在發揮價格機制、供求機制、競爭機制的基礎上,通過價格、供求、競爭等市場機制的相互制約與相互聯系,調節社會經濟的運行,從而最終調節社會資源的配置,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第三章剩余與剩余價值

  選擇1.G→W→G的資本總公式是同:價值規律相矛盾。P65/2.解決資本總公式矛盾的條件:a.剩余價值不能從流通領域中產生;b.剩余價值在生產領域中產生;c.剩余價值離開流通領域也不能發生增殖;d.價值增殖是在流通領域中實現。P65/3.貨幣轉化為資本的前提:勞動力成為商品。勞動力商品使用價值的特殊性:它是價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自身價值的源泉。/4.價值增殖過程:超過一定點而延長了的價值形成過程。P69/5.資本家能夠采取絕對剩余價值生產的方法是因為:工作日可以在一定界限內伸縮。工作日的低限:大于必要勞動時間。制約工作日的高限的兩個因素:生理因素,道德因素。P74/6.超額剩余價值的是:商品的個別價值低于社會價值。超額利潤是:個別生產價格低于社會生產價格。/7.資本主義工資的本質:勞動力的價格或價值的轉化形式。/8.資本積累的實質:資本家不斷無償占剩余價值,進行資本積累。擴大生產規模,來進一步無償占有更多剩余價值。資本積累:剩余價值的資本化,或者說剩余價值轉化為資本。擴大再生產的源泉:資本積累。資本積累的源泉:剩余價值。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的源泉:資本積累。/9.影響資本積累的因素:對勞動力的剝削程度,社會生產力水平,所用資本和所費資本之間的差額,預付資本量的大小。

  問答:1.什么勞動力成為商品是貨幣轉化為資本的前提?答:1)資本是能帶來剩余價值的價值。貨幣不是生來就是資本,當它能帶來剩余價值時才成為資本。2)流通中的等價交換和不等價交換都不能產生剩余價值,剩余價值之所以能產生,是因為資本家在流通中買到一種特殊商品勞動力,勞動力不僅能創造自身價值,而且能創造超過自身價值以上部分的價值。3)資本主義條件下勞動力是商品,它和其他商品一樣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勞動力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和再生產勞動力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勞動力商品的價值包括三部分:維持勞動者自身生存必須的生活資料的價值,用以再生產他的勞動力;勞動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用以延續勞動力的供給;勞動者接受教育和訓練所支出的費用,用以培訓適合資本主義再生產需要的勞動力。勞動力商品的價值還受歷史和道德因素的影響。4)勞動力商品的使用價值的特殊性在于它是價值的源泉,它不僅能創造自身價值,而且能創造比自身價值大的使用價值。資本家的貨幣只要和勞動力進行交換,就能使其帶來剩余價值。所以,勞動力成為商品是貨幣轉化為資本的前提。

  2.簡述資本總公式的矛盾及其解決條件?答:1)資本的總公式:G-W-G.2)資本總公式在形式上同價值規律相矛盾,按照等價交換的原則,商品交換過程的結果只能使價值形式在貨幣與商品之間轉換,不能引起價值量的變化,而資本總公式卻在流通過程中發生了價值增值。這是資本總公式的矛盾。3)解決資本總公式矛盾的條件:關鍵是說明剩余價值是在什么條件下從哪里產生的。對資本總公式的分析說明,在流通領域無論是等價交換還是不等價交換都不能發生價值的增殖,離開流通領域,也不能產生剩余價值。所以,從貨幣到資本家的轉化,既不能發生在流通領域,也不能離開流通領域,這就是解決資本總公式矛盾的條件。4)資本總公式矛盾的解決:價值增殖不能發生在G-W階段的貨幣上,不能發生在W-G階段上,而只能發生在G-W階段的商品上。貨幣所有者購買到這種特殊商品,通過對它的使用能創造價值,而且能創造出比這個商品自身價值更大的價值,這種特殊商品就是勞動力。因此,勞動力成為商品,是貨幣轉化為資本的前提,并使資本總公式難度得到解決。

  第四章資本的流通過程

  選擇1.產業資本,包括工業、農業、建筑業等各個物質生產部門的資本,是能夠實現價值增殖的資本。/2.產業資本循環是三種循環形式的統一。(生產資本、貨幣資本、商品資本的循環)/3.產業資本實現連續循環的兩個條件:必須保持產業資本三種職能形式在空間上的并存性,必須保持產業資本每一種職能形式在時間上的繼起性。P100/4.資本周轉速度與周轉時間成反比,與周轉速度成正比。P102/5.勞動時間是勞動者運用勞動資料作用于勞動對象生產出某種產品所需要的時間。/6.產業資本一個循環周期的時間包括:資本的生產時間和流通時間。生產時間的非勞動時間包括:a.生產資料儲備時間;b.自然力對勞動對象獨立發生作用的時間;c.停工時間P103/7.減少非勞動時間的主要途徑有:①盡量減少不必要的生產性庫存②采用新科技、新工藝,盡可能縮短勞動對象受自然力作用的時間③盡量減少停工時間,可實行一個工作日兩班制或三班制,提高勞動資料的利用率。/8.劃分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根據:生產資本不同部分在資本運動中的價值周轉方式不同。P104{固定資本的磨損分為:有形磨損(物質磨損),無形磨損(精神磨損)。P105}固定資本無形磨損的兩種情況:生產方法改進和勞動資料生產部門勞動生產率提高而引起的固定資本價值的貶值,由于出現新技術和新發明引起原有固定資本價值的貶值。(重點考點)P105/9.固定資本:指以機器、設備、廠房、工具等勞動資料形式存在的生產資本。流動資本:指以原料、燃料、輔助材料等勞動對象,以及勞動力形式存在的資本。/10.生產資本的構成對預付資本總周轉的影響來自兩個方面:①受固定資本與流動資本之間的比例的影響②受固定資本與流動資本各自周轉速度的影響。/11.年剩余價值率:一年內生產的剩余價值總量同一年內預付的可變資本的比率。/12.資本周轉速度影響:a年剩余價值率b年剩余價值(不影響c剩余價值d剩余價值率e利潤率)/13.社會資本運動與單個資本運動的區別:單個資本運動只包括生產消費以及與此相對應的資本流通。社會資本運動不僅包括生產消費和資本流通,而且包括個人生活消費以及與此相對應的一般商品流通。社會資本運動與單個資本運動的聯系:從運動內容看,都要實現價值增值的目的;從運動形式上看,都采取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商品資本三種職能形式,并完成各自循環;從運動過程看,都要經過購買、生產、銷售三個階段,都是生產過程和流通過程的統一。/14.研究社會總資本運動的出發點:社會總產品。/15.研究社會總資本運動的核心問題:社會總產品的實現,也就是社會總產品的補償問題。P110{社會總產品的補償分:價值補償和實物補償}./16.社會生產分為兩大部類:一類是制造生產資料的部類,用Ⅰ表示,二類是制造消費資料的部類,用Ⅱ表示。/17.社會總資本簡單再生產實現的條件:Ⅰ(v+m)=Ⅱc;Ⅰ(c+v+m)=Ⅰc+Ⅱc;Ⅱ(c+v+m)=Ⅰ(v+m)+Ⅱ(v+m)。(第一個為最基本)社會總資本擴大再生產的前提條件:Ⅰ(v+m)>Ⅱc;Ⅱ(c+v+m/x)>Ⅰ(v+m/x)。社會總資本擴大再生產實現的條件:Ⅰ(v+△v+m/x)=Ⅱ(c+△c);Ⅰ(c+v+m)=Ⅰ(c+△c)+Ⅱ(c+△c);Ⅱ(c+v+m)=Ⅰ(v+△v+m/x)+Ⅱ(v+△v+m/x)。(第一個為最基本實現條件)/18.列寧指出(生產資料生產優先增長規律):a增長最快的是制造生產資料的生產資料的生產b其次是制造消費資料的生產資料的生產c最慢的是消費資料的生產/19.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P120/20.資本主義再生產周期包括:危機,蕭條,復蘇,高漲四個階段。/21.戰后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和再生產周期的特點:再生產周期四個階段的交替進程和每個階段的特征不如戰前明顯,危機程度及引起的社會振蕩不如戰前嚴重,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危機的周期性和非同期性交替出現,經濟危機與通貨膨脹并存。

  問答:1.社會資本再生產的核心問題是什么?答:1)社會資本再生產的核心問題是社會總產品的實現問題,這里指的實現是社會總產品的價值補償和實物更新。2)社會總產品的價值補償是社會資本再生產正常進行的基礎。只有社會總產品能賣出去,才能補償預付資本的價值,才能重新購買生產資料和勞動力進行再生產。3)社會總產品的實物更新是保證社會資本再生產正常進行的關鍵,只有社會生產過程中消耗掉的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能夠得到補償,再生產才能正常進行。

  2.產業資本的三種職能形式分別執行什么職能?答:1)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商品資本是產業資本在循環過程中分別采取的三種職能形式。2)貨幣資本的職能是購買勞動力和生產資料,為生產剩余價值準備條件。3)生產資本的職能是使勞動力和生產資料以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相結合,在生產過程中生產出剩余價值。4)商品資本的職能是通過商品的銷售,實現包含在商品中的價值和剩余價值。

  3.為什么產業資本循環是三個循環形式的統一?答:1)產業資本依次經過三個階段,采取三種職能,實現價值增殖,并回到原來出發點的全部運動過程,叫產業資本循環。2)產業資本循環是三種循環形式的統一。因為產業資本在連續不斷的資本循環中,三種職能形式中的每一種職能形式都要經過循環的三個階段后回到原來的出發點,因而產業資本循環實際上是貨幣資本循環、生產資本循環、和商品資本循環。產業資本循環實際上是同時處在三種循環形式之中,所以,產業資本循環是三種循環形式的統一。

  4.產業資本循環的三個階段及其職能形式是什么?答:1)產業資本依次經過購買階段、生產階段和銷售階段三個階段,相應的采取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和商品資本三種職能形式。2)購買階段。產業資本在生產要素市場上用貨幣購買勞動力和生產資料,為剩余價值生產做準備。由于這一階段購買的是具有創造價值和剩余價值能力的生產資本,因而這一階段的貨幣轉化為商品的過程成了資本循環中的一個特定的階段。這一階段的貨幣即執行了貨幣職能,又執行了資本職能,所以這一階段產業資本中小的職能是貨幣資本職能。3)生產階段。資本家使用購買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進行生產,生產出包含剩余價值的商品。由于這一階段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結合采取的是資本與雇傭勞動相結合的方式,這種結合的成果成了包含有剩余價值的產品,同時也就成了商品形態的資本,即商品資本。由于這一階段生產了剩余價值,因而它是一個特殊的階段。4)銷售階段。把包含剩余價值的商品賣出去,實現價值和剩余價值。由于這一階段上銷售的商品是包含剩余價值的商品,因此,它不僅一般商品,而且是商品資本。商品資本的銷售過程,不僅是價值形式轉變的一般商品流通過程,而且也是商品資本的價值一極包含在其中的剩余價值的實現過程。這一階段能否順利實現,關系到資本循環能否正常進行和資本家的命運。5)由于產業資本的循環第一個和第三個階段是資本的流通過程,第二個階段是資本的生產過程。所以產業資本的循環過程是生產過程和流通過程的統一。

  5.為什么說固定資本大規模更新是資本主義周期性經濟危機的物質基礎?答:1)固定資本大規模更新,為擺脫經濟危機,促進復蘇和高漲階段準備了條件,對生產資料的大規模需求,推動了生產資料部門的恢復和發展,帶動消費資料和生產的回升,刺激了整個社會生產的恢復和發展。2)固定資本大規模更新,為下一次危機的到來準備了物質條件。因為這會促進技術水平和資本有機構成提高,會加劇生產迅速增長同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不足的矛盾,從而導致下一次危機的發生。

  6.如何理解生產資料生產的優先增長?答:1)生產資料生產優先增長規律:生產技術進步和資本有機構成不斷提高的條件下,擴大再生產的進行,要求生產資料的生產的增長快于消費資料生產的增長的趨勢。2)生產資料生產優先增長的原因:生產技術進步帶來的資本有機構成提高。在這個條件下進行擴大再生產,原有的預付資本以及由剩余價值轉化而來的追加資本中,轉化為不變資本的比重必然越來越大,轉化為可變資本的比重必然越來越小,因而對生產資料的需求的增長,必然快于對勞動力及對生活資料需求的增長。這樣,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就要求生產資料生產的增長快于消費資料生產的增長。3)生產資料生產的增長對消費資料生產的增長具有依賴關系。一是生產資料生產的增長過程中,追加勞動力所需要追加的消費資料,要依賴消費資料生產的增長來提供。二是生產資料生產的增長所提供的生產資料,都直接取決于消費資料生產增長的需要。三是生產資料生產部類給本部類生產的生產資料,最終也要受消費資料生產發展需要的制約。

  第五章平均利潤和生產價格

  選擇1.生產成本對資本主義生產的重大影響,它是資本家經營企業賺錢還是虧本的標志。{生產成本這一范疇還可以說明資本主義的競爭規律。/2.當剩余價值不是表現為可變資本的產物,而是表現為全部預付資本的產物時,它就取得了利潤形態,即轉化趁了利潤。{剩余價值是利潤的本質,利潤是剩余價值的轉化形式或形象形態,它在外表上表現為整個預付資本的產物。}/3.競爭的手段只要是把資本在部門之間進行轉換。/4.影響利潤率的因素:剩余價值率的高低,資本有機構成的高低,資本周轉速度的快慢,不變資本節省的狀況。/5.平均利潤率是:社會剩余價值總量與社會預付總資本的比率。P133{平均利潤的高低取決于:各部門的利潤水平;社會總資本在不同部門所占的比重大小。P134}/6.生產價格是由價值轉化而來的,是在價值的基礎上形成的,最終是以價值的變動為基礎的,商品的生產價格總額和總額是相同的。/7.超額利潤是個別生產價格低于社會生產價格的差額。/8.生產價格和平均利潤學說的意義:理論意義是發展了勞動價值論,解決了政治經濟學理論上的一個重大理論問題,即價值規律同等量資本獲得等量利潤在形式上的矛盾;革命意義是一方面揭示了各個資本家集團在基本利益上的一致性和特殊利益上的矛盾性,另一方面揭示了整個資產階級對整個無產階級的,闡明了兩個階級之間整體上的利益對抗性。

  問答:1.影響利潤率的因素?答:1)利潤率與剩余價值率成正比,因此,影響剩余價值率的因素都是影響利潤率的因素。如提高勞動強度、延長工作日、壓低工人工資等。2)利潤率的高低要受到資本有機構成的影響。但是要注意兩點,一是利潤率有資本有機構成并不是以相同的幅度安反比關系變化的。二是資本有機構成高技術先進的企業可以獲得超額利潤。3)資本的周轉速度快慢影響利潤率的高低。4)不變資本的節約會影響利潤率。5)原材料價格的變動會影響利潤率。

  2.平均利潤怎樣形成?答:1)不同的生產部門具有不同的資本有機構成和不同的資本周轉速度,因而等量資本投資于不同的生產部門,會得到高低不同的利潤率。2)由于資本的本質要求是等量資本獲取等量利潤,所以各部門的資本家為了追逐高利潤必然展開競爭,競爭的方式是把資本從有機結構高而利潤率低的部門轉向有機構成低而利潤率高的部門流動。資本的流動必然導致商品價格的變動,并由此進一步引起資本新的流動,資本的這種在部門之間流動直到不同部門的價格變動自發調整利潤率趨于均衡、形成各部門相等的平均利潤率時才會停止。3)所以,部門之間的競爭形成平均利潤率,平均利潤率等于剩余價值總額和預付資本總額的比率。平均利潤率決不是各部門利潤率的簡單和絕對平均,而是一種利潤平均化的總的發展趨勢。

  3.生產價格和平均利潤形成后,價值規律是否依然起作用?答:1)生產價格沒有脫離價值,它是價值的轉化形式。2)從生產價格的形成看,生產成本本來就是商品價值的一部分,平均利潤是剩余價值在各部門內重新分配形成的。因此,生產價格是以價值為基礎形成的。3)在數量上,雖然從一個部門看生產價格和價值不一致,但從整個社會看,生產價格總額等于價值總額。4)生產價格的變動歸根到底是由價值的變動引起的。商品價值中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變動,會引起生產成本的變動,剩余價值的變動會引起平均利潤的變動。

  4.生產價格形成后價值規律作用的形式有什么變化?答:1)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只要有商品的存在,它就發生作用。但是由于社會經濟條件的變化,其作用形式也會有所不同。2)生產價格的形成,使價值規律作用形式發生如下變化。生產價格形成以前,價值規律作用的形式是圍繞價值上下波動。生產價格形成以后,價值規律作用的形式是價格圍繞生產價格上下波動。這是因為,平均利潤率規律要求商品不是按價值而是按生產成本加平均利潤出售。3)生產價格成為市場價格變動的中心并沒有否認價值規律。生產價格不過是價值的轉化形式,它的形式和變化歸根到底是由價值決定的。因此,由價格以價值為中心變動到以生產價格為中心變動沒有否定價值規律,只是價值規律作用形式的變化。

  5.平均利潤形成后為什么還會有利潤率的差別?答:1)生產價格形成后,各部門之間的利潤趨于平均化,但這并不排除各部門中各個企業之間利潤率的差別。2)原因是現實中各個企業的資本有機構成和資本周轉速度是有差別的。由于生產條件的不同,生產的產品的個別生產價格也不同。但是商品必須按照部門平均的生產條件所決定的社會生產價格出售。于是,生產力水平高于部門平均水平即個別生產價格低于社會生產價格的先進企業,就可以獲得超過平均利潤率的超額利潤。超額剩余價值不會被社會平均化,它轉化為超額利潤。3)因此超額利潤反映的是同一部門內部各企業之間的關系,而平均利潤反映的是部門之間的關系。所以,平均利潤和生產價格形成后,并不排斥部門內部的先進企業仍然可以獲得超額利潤,資本家之間為了獲取超額利潤不斷的在部門內部進行著激烈競爭。

  第六章商業利潤、借貸利息和地租

  選擇1.商業資本是在資本主義社會的流通領域中發生作用的職能資本。/2.商業資本的流通費用分為:生產性流通費用,純粹流通費用。P147{生產性流通費用是用于商品的保管、包裝和運輸方面的流通費用,可以增加商品價值,隨著商品的銷售和價值的實現得到補償。}純粹流通費用是指只同商品買賣有關的流通費用,純粹流通費用通過從每年的剩余價值總額中扣除相應的部分得到補償。/3.商業利潤的真正來源:產業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的一部分。它的數量相當于平均利潤。而商品的出廠價格與商品的生產價格的差額,就是商業資本家獲得的商業利潤。/4.利息是職能資本家使用借貸資本而讓給借貸資本家的一部分剩余價值。/5.股票是向股份公司投資入股并有權取得股息收入的憑證。{股票的特點:不返還性、流動性、風險性。}/6.資本主義土地所有制建立的類型有兩種:普魯士式,美國式。P157/7.土地價格是地租收入的資本化,主要取決于地租和利息率/8.影響利息率高低的兩個因素:平均利潤率的高低,借貸資本的供求狀況。/9.資本主義地租的本質:是農業資本家租種地主的土地而向地主繳納的地租,它是農業工人所創造的超過平均利潤以上的那一部分剩余價值,即超額利潤。{資本主義地租的特征:資本主義地租是以資本主義土地私有制為前提,它建立在剝削具有人身自由的農業雇傭工人基礎之上,勞動者擺脫了對地主的人身依附關系,表現為一種純粹契約關系。資本主義地租只能是農業工人所創造的超過平均利潤以上的那一部分剩余價值,即由超額利潤所形成。資本主義地租體現了農業資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共同瓜分由農業雇傭工人所創造的剩余價值的經濟關系。}/10.地租與租金的區別:①土地上的固定資產折舊費和利息②租金還可以包括農業資本家的一部分平均利潤。/11.級差地租的源泉:是農產品的個別生產價格低于社會生產價格的超額利潤構成。{級差地租的形成條件:土地有肥沃程度、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差別,同一塊土地上,連續投資勞動生產率和產量收益也不相同。}級差地租形成的原因:對土地的資本主義經營壟斷。因為土地的資本主義經營壟斷,使得經營優等地和中等地的農業資本家都能過獲得超額利潤;土地的資本主義經營壟斷,使農業中獲得超額利潤可以長期穩定地存在。/12.資本主義絕對地租就是土地所有者憑借土地私有權壟斷所獲取的地租,它是由農產品的社會生產價格低于的超額利潤所構成的。/13.當代資本主義條件下的絕對地租是:a.平均利潤的一部分轉化為絕對地租;b.克扣農業工人的一部分工資作為絕對地租。

  問答:1.商業資本的作用?答:1)商業資本職能轉化為商品資本職能,商業資本變成一種獨立的資本形式,起著重要作用。2)商業資本的存在有利于產業資本家提高經濟效益;有利于節省流通資本,增加用于生產過程的資本;加速產業資本的周轉;加速商品流轉,縮短流通時間。

  2.絕對地租產生的條件、原因和源泉?答:1)絕對地租形成條件是農業的資本有機構成低于社會平均資本有機構成。它使得農產品的銷售價格高于社會生產價格而又不高于其價值,從而產生了超額使用價值形成絕對地租。2)絕對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土地私有權壟斷。土地私有權壟斷是農產品的價值高于社會生產價格的超額利潤,有可能留在農業部門形成絕對地租。土地私有權壟斷使農產品的價值高于社會生產價格的超額利潤,必須留在農業部門形成絕對地租。它使得農產品的價值高于社會生產價格的超額利潤,只能而且必須留在農業部門形成絕對地租,不能轉移到其他部門。3)絕對地租的源泉:是農業工人的創造的剩余價值的一部分,是農產品的價值高于社會生產價格的差額。

  3.資本主義地租與封建地租的區別?答:1)封建地租以封建土地所有制為前提,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人身依附關系和超經濟的強制。資本主義地租是以資本主義土地私有制為前提,表現為一種純粹契約關系。2)封建地租在數量上一般包括農民的全部剩余產品。資本主義地租則只是超過平均利潤以上的超額使用價值部分。3)封建地租體現了兩大階級關系,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關系。資本主義地租體現了三大階級關系,大土地所有者,農業資本家共同剝削農業雇傭工人的關系。

  4.利息率是如何確定的?答:1)利息率是一定時期內的利息量與借貸資本總額的比率。2)利息率變動的區間是零到平均利潤率,零為最低界限,平均利潤率為最高界限。3)一定時期的利息率主要受兩個因素影響,一是平均利潤率,而是借貸資本供求狀況或平均利潤分為利息和企業主收入的比例。4)由于利息率沒有一個經濟上的內在客觀依據,無從準確的界定它的數量。所以在平均利潤率水平一定和借貸資本供求平衡時利息率實際上只能由一個國家習慣和法律傳統決定。在不同國家,利息率會由于習慣和法律傳統的不同而存在差異。此外,影響利息率的因素還有預期價格變動率,國家的財政貨幣政策,借貸資本風險大小,借貸時間長短等。5)利息率的決定雖然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并經常變動,在一個國家的既定時期它又是確定的,每次借貸行為中,都預先確定利息率的高低。

  5.利息的本質是什么,它是如何掩蓋資本主義的本質?答:1)利息是職能資本家使用借貸資本而讓給借貸資本家的一部分剩余價值,它既體現著借貸資本家和職能資本家共同剝削雇傭工人的經濟關系,又體現著借貸資本家和職能資本家之間共同瓜分剩余價值的經濟關系。2)利息出現以后,平均利潤被分割為利息和企業主收入,是資本主義的本質關系進一步掩蓋。利息表現為資本所有權的收入,似乎是資本自身的產物。企業利潤表現為職能資本家使用借貸資本從事生產經營獲得的收入,似乎是監督或指揮勞動所獲得的報酬。因此在利息和企業利潤形式上,它們本是剩余價值的轉化形式這個共同的規定性被掩蓋了。

  第七章壟斷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選擇1.競爭是商品經濟存在和發展的核心機制和內在規律,有商品經濟就必然存在競爭;資本主義社會中還存在著未形成壟斷的部門及大量的非壟斷企業。/2.金融寡頭通過參與制實現經濟上的統治,通過個人聯合實現政治上的統治。/3.資本輸出的形式從資本形態看分為:借貸資本和生產資本輸出。從輸出主體看分國家資本和個人資本輸出。/4.20世紀壟斷組織形式:a.卡特爾(是通過生產或經營同類產品的一些大型壟斷企業之間通過協議形成的,在生產或流通的某個或某些環節實行壟斷的組織形式)b.辛迪加(是把一些在法律上和生產上還是獨立的大壟斷企業在流通環節上統一起來進行壟斷經營的組織形式)c.托拉斯(是壟斷了某種商品生產和經營全過程的獨立的大型壟斷企業)d.康采恩(是以一兩個特大壟斷企業為核心,聯合了各方面各領域一大批企業所形成的超大型壟斷集團)P170/5.銀行壟斷形成后其作用的根本性變化:由普通的中介人變為萬能的壟斷者。這時壟斷資本主義國家的一種新的資本形式:金融資本。P172/6.壟斷是生產社會化發展的結果。P175/7.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標志:政府干預經濟。P177/8.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經濟管理和調節的任務:促進市場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目標:保持經濟的穩定和一定程度的增長;保持幣值和物價的穩定;實現充分就業;保持國際國內收支的大體平衡。方式:直接調控,間接調控。手段:主要是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其次是計劃手段和行政手段。政策: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產業政策。對象:微觀經濟主體,整個國民經濟。目標的實現:主要是通過國家調節市場,市場引導企業這樣的經濟調節機制實現的,具體的說,主要是通過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實行國民經濟計劃實現的。

  /9.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三種形式:國家直接掌握的壟斷資本也就是資本主義國家中的國有經濟、國有企業。國有資本和私人資本在企業內部的結合。國家壟斷資本和私人資本在企業外部的結合。P179

  問答:1.壟斷與競爭的關系?答:1)壟斷作為競爭的對立面出現,但是壟斷的出現并沒有消滅競爭,而是與競爭并存,甚至加劇了競爭。2)競爭是商品經濟的必然產物,壟斷沒有消滅商品經濟,自然不能消滅競爭。3)壟斷時期,“局外企業”之間仍然存在著自由競爭。4)壟斷企業之間存在相互競爭。在壟斷資本主義時期,自由競爭屬于次要地位,由壟斷產生的競爭占重要地位。

  2.壟斷利潤的來源和壟斷價格是怎樣制定的?答:1)壟斷利潤的來源。壟斷利潤是壟斷資本憑借其在生產和流通中的壟斷地位制定壟斷價格實現的。但是,壟斷利潤的源泉其歸根結底是雇傭工人和其他勞動人民創造的剩余價值,甚至包括一部分必要勞動創造的價值。來源幾個方面:加強對本國無產階級和其他勞動人民的剝削;以壟斷低價購買非壟斷企業的產品,并以壟斷高價出售自己的產品;加強對國外人們的剝削;通過資產階級國家的財政和信貸,對國民收入進行有利于壟斷資本家的再分配。2)壟斷價格的制定。壟斷價格雖然由壟斷資本家憑借壟斷地位制定的,但是壟斷資本家不能任意規定壟斷價格。原因是壟斷條件下仍然存在競爭,如果壟斷資本家把壟斷價格定的過高,競爭對手就以較低的價格拋售商品,奪取市場。商品定價過高,其他企業也會增加生產同量產品,或者生產這種產品的替代品,從而使這類商品增多,結果是商品價格下降。商品壟斷價格過高超過消費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會使商品積壓,結果仍然是過高的壟斷價格下降。所以壟斷資本家在制定壟斷價格時,不能背離商品價值太遠,同時必須對市場容量進行估測,確定產量與價格的對比關系,不能任意定價。

  3.壟斷是怎樣產生的,為什么壟斷的生產是資本主義經濟關系的局部調整和部分質變?答:1)從根本上說,壟斷的產生是資本主義生產力發展的結果。原因是,自由競爭必然引起生產集中,信用制度的發展、股份公司和聯合企業的出現以及周期性經濟危機中企業破產和分化的加劇,推動了生產和資本的集中。其次當生產和資本集中到一定程度就會形成壟斷。當一個部門的大部分生產和流通被少數大資本所控制,就有了生產壟斷的可能性,少數大資本為了避免競爭中的兩敗俱傷,必然形成壟斷。當社會經濟生活中壟斷成為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時,自由資本主義就發展到壟斷資本主義。2)從自由競爭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資本主義是資本主義社會在其內部的一次局部調整。這種調整雖然沒有引起資本主義經濟關系本質上的變化,但是在許多地方發生了部分質變。表現在:自由競爭階段主要是個體私有制或個體資本占統治地位,壟斷階段是壟斷集團私有制或壟斷資本占統治地位。從發展趨勢看,自由競爭階段到壟斷階段的發展,使資本主義私有制進一步接近社會主義公有制,意味著資本主義所有權的自行揚棄,是從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結構向更高級的社會經濟結構的過渡。

  4.二戰后壟斷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的原因是什么?答:1)根本原因: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進一步加劇。2)具體原因:市場問題日益嚴重,要求利用國家的力量擴大國內外市場。社會化大生產以及一系列新型工業的建立需要巨額投資,新的科學技術革命對社會生產力發展提出了一系列需要解決的新問題也需要投入巨額資本,這些單靠私人壟斷資本是不能承擔的,需要有國家投資和資助。社會化大生產客觀要求有一個權利機構協調整個國民經濟發展,這就需要國家直接干預經濟生活??茖W技術開發和研究的社會化,使壟斷資本無力承擔開發與研究項目。3)上述種種矛盾問題的解決,是壟斷資本主義的需要,這些矛盾問題的解決,必須借助國家的力量,這就使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得到迅速、持續發展。

  5.怎樣理解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歷史局限性?答:1)它只是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范圍內對生產關系的部分調整,絲毫沒有改變壟斷資本主義性質,因而他只能在一定時期、一定范圍和一定程度上緩和資本主義的矛盾,從而有利于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不可能解決資本主義制度固有的矛盾。2)它的產生只是暫時使壟斷資本主義某些矛盾緩和,使矛盾被掩蓋起來或者向深處潛伏,因而隨著資本主義生產社會化發展,這些矛盾必將進一步尖銳化和復雜化。

  6.怎樣理解西方國家的“經濟計劃”?答:1)壟斷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計劃”是適應生產社會化要求而采取的經濟調節形式,對經濟的增長和產業結構調整起到了一定即積極作用,使社會生產無政府狀態得到了一定的緩解。表現在:第一使二次大戰后經濟得到較快恢復和發展;第二促進了科學技術的進步從而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第三促進了各部門經濟結構和地區經濟結構的調整。2)作為經濟調節手段,“經濟計劃”不具有社會屬性。但是壟斷資本主義的“經濟計劃”是在維護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基礎上為壟斷資產階級攫取高額利潤服務的,因而這種計劃手段不可能完全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要求,不可能通過計劃調節二實現整個社會經濟的穩定協調發展,更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由于資本主義私有制造成的生產無政府狀態。

  第八章資本主義的國際經濟關系

  選擇1.壟斷資本主義國家向外輸出資本,是為了獲取高額海外收益,并建立起金融資本在世界上的統治。/2.二戰后資本進一步國際化的突出特點是:生產資本的國際化。/3.資本輸出的形式:借貸資本輸出,生產資本輸出。P195/4.資本輸出的必要性:壟斷形成后,出現了大量過剩資本,這些資本缺少有利的投資場所;這些資本輸出到國外會賺大錢。資本輸出的可能性:自然經濟瓦解,商品經濟發展;勞動者的分化和廉價勞動力的供給;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壟斷資本主義國家的金融業、信用制度的發展是大規模輸出資本成為可能。/5.壟斷資本國際化的實質:謀求壟斷資本或國家壟斷資本的共同利益。/6.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內容: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資本全球化。P202{經濟全球化的實質:資源配置國際化。}/7.當今國際經濟調節的形式有:三大支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的調節;西方七國首腦會議;自由貿易區、關稅同盟、經濟聯盟和經濟政治聯合體等形式。P206/8.當今資本主義世界三足鼎立局面指的是:美國,日本,歐洲。他們的矛盾主要集中在:貿易,投資,金融三個方面。/9.發展中國家的特征:生產力水平低,科技教育比較落后;經濟結構的二元性,現代經濟與傳統經濟并存;經濟成分比較法,有資本主義經濟成分和前資本主義經濟成分;經濟發展的依附性。/10.造成發展中國家經濟落后的根本原因:經濟上的不獨立;新殖民主義的手法;窮國和富國的現實。/11.戰后資本輸出的新特點:資本流向發生變化,多方向輸出,特別是發達國家之間的輸出;私人資本增長的同時,國家資本輸出增長更快,日益成為占重要地位的資本輸出形式;發達國家的資本輸出多采取援助方式。/12.當今世界上存在富國和窮國的現實,很大程度上是由資本主義國家當年的海外擴張,殖民侵略和以后世代中繼續對世界進行經濟上的統治造成。/13.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經濟關系的實質仍然是一種控制與反控制、剝削與反剝削的關系。

  問答:1.當代世界經濟中的國際調節有哪些形式?答:1)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必然會產生對國際經濟調節和管理的要求。國際經濟一體化是實現對國際經濟調節和管理的制度安排和組織建設。具體形式包括各種國際經濟組織,國際經濟協議,地區性經濟組織和集團等。它們都在某些方面、某些地區內建立起國際經濟的某種秩序和進行某個方面某個領域的國際經濟協調。2)戰后世界經濟體系中逐漸形成三大支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開發銀行(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前身為關稅及貿易總協定),對國際經濟有較大的影響作用,起到一定的管理和協調作用。3)各國政府首腦或負責經濟事務的官員,通過國際性會議達成協議,參與國按照協議辦事,起到了對國際經濟的管理和調節作用。如西方“七國首腦”。4)某個地區、范圍內的自由貿易區、關稅同盟、經濟同盟、經濟政治聯合體也是管理和調節國際經濟的主要形式,如歐洲同盟。

  2.新殖民主義有哪些手段?答:1)通過直接投資,加強對發展中國家各產業部門的滲透,激烈維護舊的國際分工體系,使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結構上保持對它們的依附性。2)通過對現代科學技術的壟斷,在技術轉讓中實行種種限制,保持發展中國家在技術方面對它們的依附性。3)通過對世界市場和產品價格的壟斷,與發展中國家進行不等價交換,從中剝削掠奪,并使發展中國家在貿易上依附發達國家。4)通過對國際貨幣和金融的壟斷,借助政府和國際金融機構,保持發展中國家對發達國家在金融方面的依附關系。5)新殖民主義的種種統治手段,也是造成當今世界窮國越窮,富國越富的重要原因之一。

  3.什么是跨國公司,怎樣評價戰后迅速發展起來的跨國公司?答:1)跨國公司是壟斷資本主義國家中那些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在國外設立子公司和分支機構,從事生產、銷售、金融等經營活動,以獲取高額壟斷利潤的大壟斷企業。戰后跨國公司迅速發展,已成為國際壟斷組織的主要形式??鐕驹谑澜缟a和國際貿易中居支配地位。2)戰后跨國公司的迅速發展是生產全球化的必然要求,它的發展又推動了生產和資本的進一步全球化。3)跨國公司是壟斷資本對外擴張和掠奪的工具。它通過遍布國外的子公司,在經濟上控制所在國的銷售市場和原料來源,攫取高額壟斷利潤。在政治上干預所在國的內政,扶植為跨國公司服務的政治代理人,建立“國中之國”。

  4.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通過新殖民主義的方式?答:⑴通過直接投資,加強對發展中國家各產業部門的滲透,極力維持舊的國際分工體系,使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結構上保持對它們的依附性。⑵通過對現代化科學技術的壟斷,在技術轉讓中實行種種限制,以保持發展中國家在技術方面對它們依附關系。⑶通過對市場和產品價格的壟斷,對發展中國家進行不等價交換,從中剝削、掠奪、并使發展中國家在貿易上依附于發達國家。⑷通過對國際貨幣和金融的壟斷,并借助政府和國際金融機構,并保持發展中國家對發達國家在金融方面的依附性。

  第九章壟斷資本主義的歷史作用與歷史地位

  選擇1.戰后隨著壟斷資本主義矛盾的加深,70年代中期西方主要壟斷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出現了“滯脹”現象。/2.壟斷資本主義時期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規律的作用同自由競爭時期比,呈現出跳躍式的特點。/3.資本主義各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必然導致政治發展的不平衡。/4.資本主義制度必然被社會主義制度代替是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運動規律決定的。/5.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自我揚棄表現在:股份公司產生和發展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第一次自我“揚棄”;壟斷的產生和發展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又一次調整和自我“揚棄”;戰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又一次較大調整;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家壟斷資本和國際壟斷同盟的發展,說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還在進行自我調整。

  問答:1.如何正確認識壟斷資本主義的歷史作用?答:1)壟斷資本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高階段,它對經濟發展的作用具有雙重性。2)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時期內對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有促進作用,推動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生產的社會化,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3)另一個方面是使經濟發展出現停滯趨勢,并使壟斷資本主義所固有的矛盾被掩蓋和積累起來,由此對社會經濟、政治生活帶來許多方面的影響,表現為:第一,壟斷統治使食利者階層擴大和食利國形成,表現出壟斷資本主義的寄生性。第二,壟斷統治引起多種危機交織并存。第三,壟斷資本強化政治統治和推行改良主義。采取各種暴力手段加強政治統治的同時,采取改良主義手段收買本國工人階級中少數上層分子和工人領袖,以分裂和破壞工人運動。同時推行各種“福利政策”,借以緩和勞資矛盾。

  2.為什么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一個長期和曲折的歷史過程?答:在資本主義制度走向衰退的過程中,資產階級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所進行的部分調整,雖然不能消除資本主義的固有矛盾,但它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時期內對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有促進作用,這就使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激化達到頂點的積累時間有所延長。{社會主義應當比資本主義具有更高的勞動生產率,但迄今為止,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原來都是比較落后的國家,創造高于資本主義國家的勞動生產率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過程。}資本主義各國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使各國革命條件成熟不平衡,革命運動發展高低潮相互交替,使得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不僅是長期的,而且是一個曲折的歷史過程。

  3.為什么說壟斷資本主義是過渡的資本主義?答:壟斷資本主義是過渡的資本主義,就是指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各種條件日益成熟。{經濟上過渡到社會主義的客觀物質條件日益成熟表現在:壟斷統治使資本主義生產全面社會化;壟斷統治是生產管理和科學研究日益社會化;壟斷統治使資本本身日益采取社會化的形式。}過渡到社會主義的主觀條件也日益成熟表現在:壟斷資本主義國家內部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加劇;壟斷資本主義國家與殖民地、半殖民地,以及經濟落后國家之間的矛盾不斷加深;壟斷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日趨尖銳。

  第十章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的社會主義經濟思想

  選擇1.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解放和發展生產力。/2.資產階級創造的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是:社會化的生產力。/3.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是:社會化大生產。/4.按勞分配的對象是:消費資料。/5.社會主義社會與共產主義社會的區別:舊的分工依然存在,并且存在腦體力勞動的根本對立;勞動還只是謀生的手段,沒有成為生活的第一需要;實行按勞分配;生產力還沒有發展到極高水平,社會成員各方面的需求還不能得到充分滿足。

  問答:1.如何理解社會主義經濟運行和發展具有自覺性、計劃性和比例性?答:1)公有制和社會化大生產決定了社會主義國民經濟運行是一個自覺地、有計劃、按比例進行的過程。一般地說,任何社會的國民經濟的發展都需要也會有一定的比例,但是它的表現形式不同。在資本主義社會,這種比例是通過價值規律的自發調節實現的;而社會主義制度下的比例性,主要是通過自覺地、有計劃的調節實現的。2)國民經濟的比例關系,歸根到底是總供給與總需求以及供給結構與需求結果之間的比例關系??偭科胶庵荒苁窍鄬ζ胶猓侠淼幕蛘5纳a過剩仍然是社會主義社會實現社會再生產所必須的物質儲備。3)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市場要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就要求我們把計劃和市場調節結合起來,保持經濟運行的計劃性和比例性,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自學考試教材的第一章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形成、發展和研究對象。這章的主要內容是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問題,學習研究一門學科,首先要弄清楚其研究對象是什么,但對這門學科研究對象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則是在學習完全部課程內容后,才會有更深刻的領悟和體會。這章共三節,第二節是重點。}

  第一節 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產生和發展

  這一節介紹政治經濟學的產生和發展的基本知識,對什么是經濟、經濟學、政治經濟學做了解釋,學習者對這些知識性的內容應有所了解。較為重要的是教材中的第四、五兩個問題,即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不斷發展的經濟科學和其階級性與科學性相統一的問題。前一問題的要點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在批判地繼承前人的一切優秀成果的基礎上產生的,反映了當時的時代特點和要求:它深深的植根于現實經濟運行的土壤中;它不是封閉、凝固、靜止的學說,不是某種教條,而是一種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不能拘泥于前人的個別語句,要與時俱進,有所創新和發展。后一問題的要點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一門揭示社會經濟發展規律的科學,同時又是代表無產階級利益具有鮮明階級性的經濟科學,是階級性與科學性的統一。因為只有無產階級沒有狹隘階級私利的局限,沒有階級偏見妨礙他們如實地揭示客觀真理,只有無產階級能堅持以科學態度去探索、認識、反映客觀經濟規律。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這一節是本章重點,主要應掌握以下幾個個問題:

  一、物質資料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人類最基本的經濟活動即是物質資料的生產,只有生產出供人消費的生活資料人類才能生存和繁衍下去,只有生產不斷發展前進,人類社會才能進步。因此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人的生產活動也即人的有目的的勞動過程,勞動過程的簡單要素是:人的勞動、勞動資料的勞動對象。人的勞動是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的主觀因素,勞動對象即人的勞動加于其上的自然物或經人加工過的物質,后者稱為原料。勞動資料則是以生產工具為代表的人們用來從事勞動的各種物質手段和物質條件,其中生產工具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不同階段的重要標志。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統稱為生產資料,是勞動過程的客觀物質因素。

  二、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社會生產關系

  人們的生產活動總是在一定的生產方式下進行的,物質資料生產作為不斷發展變化的社會生產方式,包括兩個方面:社會生產力和社會生產關系。社會生產力是人類在生產過程中改造自然界和勞動對象,獲得滿足自己需要的物質資料的能力,它體現生產過程中人與自然的關系。生產力的構成要素是不斷發展的,總的說包括人的要素與物的要素兩方面,即有一定勞動能力的人或者說勞動者是生產力和主觀要素,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對勞動者的要求會越來越高;而生產力的客觀要素或物質條件則更是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不但是生產工具在發展,勞動對象在擴充,而且在現代生產力中科學、技術、運輸、能源、信息等也日益成為生產力體系中獨立的要素。

  科學技術在生產力,尤其是一個社會中先進生產力的發展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首先,生產力中包含科學技術,科技因素滲透到生產力的各個方面,能極大地提高生產力。其次,今天的科技已是一種與生產并列的人類基本社會實踐活動,科技已成為第一生產力,它的突破可以使生產力獲得跳躍式發展,從而成為推動國民經濟增長的首要因素。

  社會生產方式的另一方面是社會生關系,即人們在物質資料生產和再生產中結成的相互關系,也即經濟關系。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就是社會生產關系。

  生產關系的內容包括人們在一定生產資料所有制基礎上形成的,在社會生產總過程即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各環節中發生的各種經濟關系。生產資料所有制是社會生產進行的前提和基礎,從根本上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生產關系首先是直接生產過程中人們之間的關系,由于社會生產是接連不斷的進行的再生產過程,因此生產關系還包括社會再生產各個環節中人與人之間形成的經濟關系。生產與分配、交換、消費的關系簡單地說即是生產決定后三者,后三者對生產起反作用。

  三、政治經濟學的任務是揭示客觀經濟規律

  經濟運行和經濟關系都是按一定的規律發展變化的。經濟規律是經濟現象之間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它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客觀存在和發生作用的。其客觀性表現在:人不能消滅或改造經濟規律,不能任意創造和制定經濟規律,無論人認識經濟規律與否,它都在起作用,人若違反了經濟規律則會受到客觀規律的懲罰。

  但是,人們在經濟規律面前能發揮主觀能動性。說經濟規律有客觀性,并不是說人在客觀經濟規律面前就無能為力了,人可以在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認識經濟規律、利用經濟規律,從而促進經濟的發展。

  與自然規律相比,經濟規律有如下特點:絕大多數經濟規律是在一定經濟條件下產生和發生作用的,一旦這種經濟條件消失,這個經濟規律也就退出了歷史舞臺。經濟規律雖然沒有階級性,但經濟活動是人的活動,而人是有階級性的,由于經濟活動涉及人們的利益關系,在認識和利用經濟規律的問題上就會有階級和社會利益集團的影響。

  四、研究生產關系必須重視生產力的狀況

  政治經濟學要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相互關系中研究生產關系和經濟規律。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是對立統一關系。首先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力的性質和狀況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和狀況,生產力的發展變化決定生產關系的發展變化。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又有反作用,這表現在它適合生產力發展要求時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而它不適合 生產力發展要求時對生產力的發展則起阻礙甚至破壞作用。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一個社會中占主導地位的生產關系總和,構成該社會的經濟基礎,在其上建立起與之相適應的上層建筑。經濟基礎對上層建筑起決定作用,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有反作用。政治經濟學要聯系生產力和上層建筑來研究生產關系。

  第三節 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和學習意義

  這一節的兩個問題,前者可簡要把握以下幾點: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方法;科學的抽象法是研究經濟問題的最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要了解從具體到抽象和從抽象到具體的研究方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方法還是歷史與邏輯的統一;在不斷發展、與時俱進中,還要借鑒一切人類優秀科研成果,借鑒自然科學、經濟科學、社會科學的一切新方法新手段來發展創新豐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后者可簡要把握如下三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強大思想武器,是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的理論基礎;是改造世界觀的指導思想。

?2011年1月自學考試成績查詢時間及方式匯總

?2011年全國各地4月自學考試報名匯總

更多信息請訪問:自學考試頻道    自學考試論壇    自學考試博客

分享到: 編輯:環球網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自學考試資格查詢

自學考試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自學考試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環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