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自考“對外經濟管理概論”學習方法


《對外經濟管理概論》是一門涉外的管理類課程。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心得,并根據自身對《對外經濟管理概論》課程內容的理解,撰此文以供廣大考生參考。目的是為了使考生在自學過程中能夠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采取適宜的學習方法。
一、針對本課程的特殊性,采取適宜的學習方法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是對自學者進行的以學歷為主的高等教育國家考試,是個人自學、社會助學和國家考試相結合的高等教育形式。其性質決定了考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要以自學為主。既然是自學,那么采取什么樣的學習方法就顯得至關重要。
《對外經濟管理概論》內容多,覆蓋面廣。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地學完整個課程內容,順利通過考試,這就要求考生在學習之初對整個學程有一個全盤的考慮,制定出有效可行的學習計劃,同時必須有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由于每個考生的具體情況不同,學習計劃的制定和學習方法的采納,應因人而異。不過,根據以注考生的考試情況,結合本課程內容的特點,筆者認為以下幾點是所有考生都應注意的,也可以把它們當作幾種學習的方法。
1.科學地掌握學習的步驟及先后次序。對每一部分的學習,應遵循思維的一般規律,自上而下,由大到小,從整體到局部地對內容進行剖析,明確整體及各部分的知識結構。以這樣的方式學習,一個是不致于將重要的知識點遺漏,再一個也可在內容劃分的基礎上,結合考試要求,更清楚地辨別出內容的重點和難點,有目的地進行反復學習。《對外經濟管理概論》內容雖然較多,表面看起來又比較零碎,但只要認真分析,就會發現每一個知識板塊、單元細部都不是任意雜亂地堆砌在一起的,而是依據知識的內在邏輯性有機地安排在一起。
考生應善于抓住各部分的前后聯系性,認清每一部分內容在整個知識體系中所承擔的任務,系統地而不是割裂地學習各個部分的內容。這樣,可以使考生每時每刻都明確自己在學習進程中的位置,以便使其時刻把握學習進度和內容結構。此外,在學習過程中,考生應掌握并熟練地運用概括和分析的學習思維方式,將教材內容融會貫通。概括是吸取和記億知識的手段,而分析的目的在于深入理解教材內容,搞清楚每一個知識點的涵義。
考生應能夠通過概括把教材“變薄”,理清教材內容的脈絡;也要能夠通過分析把教材“變厚”,豐富對教材內容的理解。概括的最大作用是使考生能夠對學科內容統攬全局,加強對學科內容的整體性認識,也便于考生對知識要素加以記憶。概括能力來自考生對教材內容的認真閱讀初理解。—般而言,達到這—步并不準。相比之下,學會分析問題就不是那么輕而易舉了。分析是概括的逆過程,其基本前提是對所涉及的問題要有透徹的理解,這就需要考生熟知有關的經濟理論知識和相關的管理知識。當然,許多考生在接觸該課程之前,可能不具備任何有關涉外經濟理論及其管理方面的知識,因此對這方面的能力深感不濟。對此考生不必過于擔心,因為在設計《對外經濟管理概論》教材的內容時,已充分考慮到自學考試的特點,確保了教材內容的完整性和適宜的深度。
教材上對各部分內容的分析程度和該課程對考生分析問題能力的要求是一致的。所以,考生只要認真領會教材內容的實質,把握教材對各個問題分析的方式和力度,就可以達到課程學習對考生分析技能的要求。另外,在實際學習中,考生可以把課程內容看做是許多問題的答案,帶著問題去學習。對于每一個問題,考生應首先明確它覆蓋了哪些知識要點,即首先要把握住問題答案的大結構,然后再由點及面逐漸深入地學習。
例如,在學習利用外資這一單元中,要求考生掌握利用外資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由于利用外資對我國意義重大,其作用也很多,但概括起來不外乎四個方面:一是彌補建設資金的不足,二是加快產業技術的進步,三是增加出口創匯,促進外向型經濟的發展,四是外資運轉過程可帶來勞動就業的提高和稅源的擴大。對于每個問題,如此這番地抓住問題的各個基點,就不致于失去方向,以偏概全。此外,對于每個問題還應在分析的基礎上提煉出問題的重點。
例如在國際金融單元和國際貨幣制度單元中,教材談到了國際資金本位制度、布雷頓森林體系和牙買加體系等三種貨幣體系。雖然這三個貨幣體系之間的區別很多,但最主要的區別應是匯率安排、儲備安排和對國際收支調節的不同。抓住了這些要點,三種不同體系的主體差異也就顯現出來了。
2.把概念作為每一部分學習的起點和重點。概念是最基本的知識單元,深刻理解概念對課程的學習是非常必要的。對概念掌握的標志有兩個。一個是能深刻理解其涵義,再一個是要力求會表達。考生應在理解的基礎上加以記憶,并做到能正確地表達。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可以將概念分為兩類,一類是較為簡單的,可以“望文生義”。如“關稅壁壘”、“非關稅壁壘”等;—類是較為復雜,需要考生憑意志力去記憶。
如“商品檢驗”、“信用證”等。對于這類概念,考生應在反復閱讀教材,不斷深入學習的基礎上逐漸掌握。需要注意的是,不少考生認為理解概念僅僅是為了應付名詞解釋。實際上,概念是理解答部分內容的鑰匙,概念的不清或混淆將會導致對課程內容的誤解。不認真掌握概念,就不可能對問題進行正確的分析。從往年歷次考試來看,有不少考生在問答題上失分明顯是由概念不清或理解有誤造成的。
3.積極利用知識間的聯系性。考生對各單元進行學習時,應根據各單元及各部分內容的內在聯系,聯系性地進行學習。《對外經濟管理概論》各部分內容所反映的管理知識無論在實踐上還是在理論上都存在著相互聯系性。考生應善于利用這—特點。如,在國際貿易單元中的政策措施是該單元的重點內容。其中,外匯管制是一種常規的非關稅壁壘。從原理上看,主要有成本性外匯管制和數量性外匯管制等具體手段。而在國際金融單元中,匯率是一個重要的概念和知識點,匯率的影響因素和效應分析是該部分的重要內容。結合這兩個單元的內容分析,會發現匯率對國際收支中貿易收支的影響正是成本性外匯管制作為一種非關稅壁壘發生作用的原因。這兩個單元的內容是直接聯系在一起的,一些具體問題更是相互作用;密不可分。
仍以上述內容為例,匯率變動因素及匯率變動影響兩個學習環節中,國際收支中的貿易收支與資本收支就是聯系兩部分內容的關鍵,它們與匯率的關系都屬于系統內關系,彼此相互影響,互為因果。像這樣的關聯內容還有很多,考生若能在學習中捕捉到這種不同層次的聯系性,前后對照地加以學習,對自學質量的提高將會大有稗益。另外,在學習過程中,考生還應抓住學科之間的關聯性,巧妙地安排自己的學習,提高綜合效果。《對外經濟管理概論》的綜合性使得它也與其他若干學科課程之間有著內容上的聯系。考生可根據個人所學專業對此加以充分利用。
例如國際貿易專業的考生可依據國際貿易課程的知識更好地把握《對外經濟管理概論》中的國際貿易部分。同樣,金融專業的考生要面對應試科目——國際金融,而《對外經濟管理概論》的國際金融部分的知識正是從國際金融中濃縮而成的。所以考生可在這種學科知識的相關聯系性中尋找學習的捷徑。
4.充分應用對比分析法。本課程有不少內容都是并列出現的,對它們采用比較分析的方法來加以學習,既快捷又有效。例如,第二章的主體內容是對外貿易政策措施;它可分為關稅措施和非關稅措施兩大類。雖然二者皆可起到阻止外國商品進口的作用,但其間在力度、性質和特點上各有不同。把兩類貿易壁壘加以對比分析,不僅使二者的差異凸現出來,而且也因此使考生對各種貿易壁壘的認識更加深刻。又如,在談到國際信貸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貸款不能不提。兩個不同的國際金融機構具有各自的宗旨,在組織貸款方面各有特點。
只有對二者在期限、目的、資格等各個方面加以比較分析,才能使二者的不同得到強化,才能使考生對這兩種宗旨迥異的國際機構貸款的認識更加具體、清晰、深入,使兩部分內容的學習相得益彰。本課程可利用這種方法學習的內容非常多。例如主動配額管理和被動配額管理,各種匯率制度,三種主要的國際結算方式,外匯管理中的直接外匯管理和間接外匯管理,歐洲貨幣市場與傳統國際金融市場,世界銀行集團三個機構貸款的特點,技術貿易和商品貿易的特點,不同的國際貨幣制度,專利技術與專有技術,補償貿易的種類等等。對比法是—種科學的學習方法,有比較才有鑒別,明確對象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既有助于對問題的理解,更有助于對知識的記憶。
5.正確對待各種參考資料。在學習過程中,選擇一些適宜的參考書作為對教材的補充是必要的。但在選擇和應用參考書時要明確幾點:
首先,參考書的意義只在于參考。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參考書的地位只能居于從屬地位。自學考試是一種特殊的教育和學習方式,自學考試專用教材內容的深淺、范圍和結構安排等都是在對專業需要、考試性質、考生狀況進行充分分析基礎上形成的,而自學考試的命題又是嚴格依據專用教材產生的。所以省自學考試委員會所指定的專用教材在學習和應試過程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具體到《對外經濟管理概論》這門課程,強調專用教材有其更大的必要性。
該課程綜合了許多分支課程的內容,教材中的一些章節在社會普招專業中是一門完整的課程,對此考生必須認真對待。一些考生在學習過程中,涉獵了許多專業性較強的參考書,而卻忽視了對指定教材的學習,結果由于對每一部分內容的深淺及各部分內容的聯系性不能很好地把握,造成考試成績并不理想。這一點應引起考生的足夠重視。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其次,參考其他教材和書籍的目的,應以解決理解性問題為主。考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了一些難以理解的問題,查一些參考書以糾正和加深對問題的理解,這應作為參考材料價值的最主要體現。但需注意的是,社會學科中的一些內容帶有一定的主觀性,一些觀點和看法在學術領域中并不統一。理解各種觀點對學習、認識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但不能以此任意取代指定教材的觀點。
第三,參考書的種類不宜過多。由于《對外經濟管理概論》涉及內容繁多,有關的參考書多不勝舉。盲目選擇大量參考書,在考生精力、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反而會對應試內容的學習起到不良的影響。
二、把握課程內容結構,層層深入
《對外經濟管理概論》這門課程內容幾乎囊括了所有涉外經濟類專業課程,涉及最多的是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國際投資及國際經濟技術合作等領域的知識。由此可以看出,該課程的確涉及內容非常廣泛,綜合性很強。這也是其難學的主要原因之一。課程內容雖然繁雜,但并不是簡單地將各門學科內容進行拼湊。考生在學習該課程時,應統攬全局,從大處著眼,然后再層層深入。所謂從大處著眼即對課程內容要有一個總體的認識,從宏觀層面上把握這門學科的內容體系,這樣可以對所學內容在整個知識體系中所居的位置和地位始終保持清晰的認識。下面來具體分析一下該課程的內容體系。
本課程的內容和布局是與國家間經濟關聯的各種渠道相對應的,國與國之間的經濟聯系復雜多樣,但歸結起來不夕呼是商品貿易聯系、資本聯系及勞務和技術合作等。據此,可將本課程的內容分為4個基本單元,即國際貿易(由第1、2、3章構成);國際金融(由第4、5、6章組成);國際經濟技術合作(由第7、8、11章構成);國際投資(由第9、10章構成)。各個單元內部又根據知識的內在聯系性分成不同的章節。幾大單元的劃分有助于考生對本課程總體結構體系的認識,同時,這也是一種學習單元的劃分,它也將有助于考生根據本身的情況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計劃。
由于每一個單元來源于不同的課程,所以其知識有較強的獨立性,考生可以以其為基準,針對自己的不足,有針對性地強化某一單元的學習。當然,對于初次接觸涉外經濟知識的考生來講,每一單元都應認真對待,考生可以按照知識的大結構,來安排自己的學習計劃。為了使考生能更好地以單元為基準對本課程的具體內容進行認識和學習,下面簡要介紹一下各個單元的內容和一般要求。
1.國際貿易。該單元用三章分別介紹了國際貿易的基本概念、國際貿易政策和各種政策措施,以及我國對外貿易及其管理建立和發展的一般過程。貿易是我國與其他各國進行經濟聯系的主要方式,因而該部分是《對外經濟管理概論》的主要內容之一。其知識范圍廣,知識點多,應是考生特別關心的重點內容。本單元由一般到具體,由基礎到應用地概括了國際貿易最一般的內容。考生在學習過程中應能夠把握各部分內容的相互關系,循序漸進地加以學習。
具體來講,通過第1章的學習,要求考生了解和掌握國際貿易的基本概念、國際貿易產生和發展的一般過程、國際分工的變化規律和世界市場的發展概況,以及國際貿易政策,尤其是兩大基本貿易政策的實質等。國際貿易政策是整個國際貿易知識的核心內容,也是貫穿國際貿易單元的一條主線。在第1章對國際貿易政策的實質進行揭示的基礎上,第2章全面概括地介紹了國際貿易政策的各種具體措施。國際貿易政策措施既是對一國國際貿易宏觀政策的體現,也是管理一國對外貿易的具體手段;了解各種措施的概念和作用是對國際貿易政策認識的深入。
從這一點看,第2章的內容在此單元中應居于重心部位。對這一章的學習,考生應把重點放在各種具體的貿易管理措施上,尤其要熟練掌握與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相連的一系列概念及各種出口管理方式,對它們不僅要能夠加以記憶,而且要能夠綜合運用。第3章主要介紹我國對外貿易的產生、對外貿易管理的發展變化及措施。考生一方面應把這一部分的內容作為國際貿易知識在我國對外貿易領域中的具體運用,以國際貿易的普遍知識為基礎來認識我國對外貿易管理的具體實踐;另一方面也應把它看成是對第2章內容的補充,來驗證前面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加深對基本知識的理解。
通過本章的學習,考生要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建立過程有一個大致了解,掌握我國對外貿易管理發展變化過程中的—些重大轉折和意義顯著的改革,明確海關和商檢管理的各種方式和措施。在此基礎上,對我國對外貿易政策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由國際貿易基礎知識到本章中國對外貿易具體實踐是從一般到具體的過程。因此,本單元的學習應前后貫通起來進行。該部分知識點分布多,試題可選擇的余地也很大,但由于難點不多,所以極易受到考生的忽視而失分,這應引起考生的重視。
2.國際金融。國際金融構成了該課程內容的第二個重要部分。它由三章構成,分別介紹了外匯、匯率、國際結算、國際金融市場、國際金融機構及國際貨幣制度的基本內容,并在此基礎上介紹了我國的國際收支、人民幣匯率及我國對外匯和國際儲備的管理。與國際貿易單元相比,該單元是重點,知識點較多,又存在不少難點,知識的專業化程度較高。因此要求考生對該部分的學習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尤其要認真掌握這一部分出現的各個基本概念。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具體來講,首先要求考生對外匯、匯率、國際收支、國際結算等各個基本概念,以及由此所派生出來的靜態外匯、動態外匯、匯率的標價方式、國際收支構成部分、國際結算的各種方式等概念進行識記。并在此基礎上,要求考生對不同貨幣制度下匯率的決定、匯率的一般影響因素,匯率制度,國際收支不平衡的產生及其調節,以信用證方式為核心的國際結算方式的作用及意義等內容與國際貿易部分中的部分內容有著內在的聯系,考生可以充分地利用這種知識點的相互交叉來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在國際金融市場和外匯交易環節中,考生應在全面認識的基礎上,抓住基本點、重點和難點進行有的放矢的學習。基本點主要指各種基礎概念,如廣義和狹義金融市場等;重點是指在國際上比較重要和普及的金融市場及交易方式,如歐洲貨幣市場等;而難點則是指一般考生較難理解的概念,如外匯的期權交易等。
對于基本點要強調記億,重點則要求反復學習、熟練掌握,而對難點來講重在理解。對國際金融機構和國際金融制度部分的學習,要求考生采取對比分析的方法,了解和掌握國際上主要金融組織設立宗旨的的異同點,尤其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集團兩大金融機構之間的差異,以及資金本位制度、布雷頓森林體系及牙買加體系等不同金融制度的主要差異等。作為這一單元最后一部分的中國對外金融管理,是國際金融基礎知識在我國外匯實踐中的具體運用。對此考生應前后穿插地學習,通過這一章的學習,考生要對我國國際收支、人民幣匯率制度以及我國目前對外匯管理的主要內容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3.國際經濟技術合作。該單元由第7章、第8章和第11章構成。其中,第7章和第8章介紹的是國際技術貿易的基本內容,第11章介紹了國際勞力合同的有關內容。技術作為生產力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在國際上的轉移愈來愈普及,國際技術貿易的發展非常迅速,它已成為國際間經濟效益的主要內容之一。第7章的主體內容是技術貿易的標的、國際技術貿易方式和國際技術貿易合同條款。要求考生掌握專利權、商標權和專用技術三個主要技術貿易標的特征及其它們之間的不同點,國際技術貿易種類,尤其是國際許可證貿易合同的主要條款等。第8章介紹了我國技術貿易的基本情況,包括我國技術貿易的基本概況、我國對技術引進的管理、技術引進的可行性研究、技術引進的涉外稅務管理和我國對技術輸出的管理等內容。
由于我國尚處于發展階段,在國際技術貿易領域以技術引進為主,所以這一部分的主體內容應是我國對技術引進管理的基本原則和內容以及在技術引進過程中的涉外稅務管理。該單元的最后一部分是國際勞務合作和工程承包。這一部分介紹了國際勞務合作的基本概念、意義和作用;發展以及國際勞務合作方式等。在此基礎上著重介紹了國際工程承包這一國際勞務合作的主要方式和我國對外工程承包的基本概況。通過學習,要求考生重點掌握國際工程承包過程中的承包方式、招投標方式及程序以及國際承包合同中關于業主與承包商職責權力劃分、爭議與仲裁、違約與索賠等方向的國際慣例等。
4.國際資本移動。國際資本移動目前成為國際間與商品貿易并列的經濟聯系方式,它賦予了本課程第4單元的重要性。該單元由第9章、第10章構成。其中第9章是第10章的基礎,它介紹了國際投資的基礎知識,包括國際投資的概念、國際投資的歷史發展、國際籌資結構與主要方式、國際投資方式分析。在此基礎上對國際投資的主要方式——國際直接投資進行了較為詳細的介紹。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資本移動中占有重妄的地位。從要素角度看,我國屬于資本稀缺國家,因此以引資為主。第10章著重介紹我國對利用外資的管理。
從教材內容安排及課程宗旨的高度看,第10章的內容應作為這一單元的重點部分。通過這一章的學習,幸生應明確我國利用外資的意義和作用所在,掌握我國利用外資政策的主要體現、我國利用外資宏觀管理得內容以及我國利用國外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的各種具體方式。
除以上四大單元外,另有國際發展援助一章對國際發展援助的方式、機構、實施以及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發展概況等進行了介紹。本章內容與國際金融及技術合作等單元的內容有內在聯系;考生百聯系地加以學習。
最新資訊
- 2025年10月自學考試《思修》簡答題高頻考點,附歷年真題2025-09-26
- 2025年10月自學考試考前沖刺資料包+歷年真題整理(9月26日更新)2025-09-26
- 歷年整理!2025年10月自考《毛概》簡答題常考重點,附考前預測100題2025-09-24
- 歷年匯總!2025年10月《馬原》高頻考點及備考資料2025-09-23
- 重點!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常考簡答題匯總2025-09-22
- 臨考沖刺!2025年10月自考考試題型、評分標準確定,速領沖刺資料包2025-09-22
- 常考!2025年10月自考《英語二》高頻考點+必背知識點2025-09-22
- 2025年10月自考開考科目清單公布!新版教材這樣買才不會錯2025-09-21
- 倒計時!2025年10月自考考前沖刺,這些資料必須有2025-09-20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時間點梳理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