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單選題集


1、馬克思主義理論從狹義上說是(C)。
A、無產階級爭取自身解放和整個人類解放得學說體系
B、關于無產階級的斗爭得性質、目的和解放條件的學說
C、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構成的科學體系
D、關于資本主義發展和轉變為社會主義以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發展的普遍規律的學說
2、整個馬克思主義學說的理論基礎是(A)。?
A、馬克思主義哲學
B、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C、科學社會主義學說
D、階級和階級斗爭學說?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3、馬克思主義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A、以實踐性為基礎的科學性與革命性的統一
B、與時俱進
C、科學性與階級性的統一
D、科學性
4、學習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方法是(D)。?
A、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
B、辯證思維的方法?
C、實用主義的方法
D、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
5、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是(C)。
A、只堅持不發展
B、只發展不堅持
C、既堅持又發展
D、要記住馬克思和恩格斯說過的每一句話
6、馬克思主義產生的經濟根源是(C)。
A、工業革命
B、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C、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
D、階級斗爭
7、馬克思主義理論最根本的本質屬性是(C)。
A、科學性
B、革命性C、實踐性
D、與時俱進
8、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理論品質是(D)。
A、吐故納新
B、科學嚴謹C、博大精深
D、與時俱進
9、馬克思主義最崇高的社會理想是(A)。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A、實現共產主義
B、消滅階級、消滅國家C、實現個人的絕對自由
D、實現人權
10、列寧對辯證唯物主義物質范疇的定義是通過(A)。?
A、物質和意識的關系界定的
B、一般和個別的關系界定的?
C、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界定的
D、認識與實踐的關系界定的
11、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它的(D)。?
A、運動的絕對性
B、本質的可知性?
C、發展的規律性
D、客觀實在性?
12、只承認絕對運動,不承認相對靜止的觀點是(B)。?
A、主觀唯心主義
B、相對主義和詭辯論?C、形而上學
D、客觀唯心主義?
13、“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兩種說法:(B)。
A、都是辯證法的觀點
B、前者是辯證法觀點,后者是詭辯論觀點?
C、都是詭辯論觀點
D、前者是詭辯論觀點,后者是辯證法觀點?
14、古詩“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幾千年”,這是用神化形式說明時間具有(D)。
A、客觀性
B、有限性C、可知性
D、相對性?
15、把思維歸結為只是人腦的生理過程的觀點是(A)。?
A、庸俗唯物主義
B、二元論C、客觀唯心主義
D、相對主義?
16、唯物辯證法的核心和實質是(A)。?
A、對立統一規律
B、質量互變規律?C、否定之否定規
D、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
17、區分事物發展過程中量變和質變的根本標志是(C)。?
A、事物的變化是否迅速
B、事物的變化過程是否有部分質變?
C、事物的變化是否超過度的范圍
D、事物的變化是否顯著?
18、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根本對立在于是否承認(C)。?
A、事物的普遍聯系
B、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
C、事物發展的動力是內部矛盾
D、經過量變過渡到質變?
19、認識的本質是主體對(C)?
A、人的心靈活動的反省
B、客觀事物的直觀反映?
C、客觀事物的能動反映
D、客體的選擇和重構?
20、“從物到感覺和思想”與從“思想和感覺到物”是(D)。?
A、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對立
B、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的對立?
C、經驗論與唯理論的對立
D、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對立
21、真理的相對性應理解為(D)。?
A、真理和謬誤之間沒有確定的界限
B、對同一對象不同的乃至對立的認識都是真理
C、真理的標準是多重的
D、真理有待擴展和深化?
22、列寧說,“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這句話應理解為(D)。?
A、革命運動是由革命理論派生的
B、革命理論是革命運動的基礎?
C、革命理論對革命實踐具有最終決定作用
D、革命理論對革命實踐具有重要指導作用?
23、實踐是認識的來源,這表明(A)。?
A、一切知識歸根到底來自實踐
B、個人知識都來自直接實踐?
C、沒有必要學習間接經驗
D、只有通過直接經驗才能學到知識?
24、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首要的基本的觀點是(D)。?
A、對立統一的觀點
B、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的觀點?
C、世界統一于物質的觀點
D、實踐觀點?
25、真理是(C)。?
A、絕大多數人普遍同意的意見
B、客觀事物發展的規律?
C、客觀事物及其規律在人們意識中的正確反映
D、對人們有用的一切理論?
26、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實踐具有(D)。?
A、客觀物質性
B、社會歷史性
C、自覺能動性
D、直接現實性?
27、“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這一古訓蘊含的哲理是(D)。
A、人的經驗是判斷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經驗比間接經驗更重要
C、感性認識高于理性認識
D、人民群眾的直接經驗即實踐是認識的重要基礎
28、未來學家尼葛洛龐蒂說:“預測未來的最好辦法就是把它創造出來。”從認識與實踐的關系看,這句活對我們的啟示是(B)
A、認識總是滯后于實戰
B、實踐是認識的先導
C、實踐高于認識
D、實踐與認識是合一的
29、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是(D)。
A、是否承認階級和階級斗爭的問題
B、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關系問題
C、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關系問題
D、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
30、歷史唯物論的根本出發點是(D)。
A、階級和階級斗爭史
B、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
C、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D、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31、人類社會的歷史,首先是一部(A)。
A、物質生產發展史
B、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發展史
C、理性思維發展史
D、思想關系發展史
32、決定社會的性質和面貌的是(D)。
A、社會的上層建筑
B、人口因素
C、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
D、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
33、社會形態是(D)。
A、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統一
B、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統一
C、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統一
D、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統一
34、經濟基礎是(D)。
A、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B、一切經濟關系的總和
C、所有生產關系的總和
D、一定社會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的總和
35、“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活動而已”,這句話表明(B)。
A、人是研究社會歷史的出發點
B、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
C、歷史發展方面是由人自己決定的
D、人的自我保存和歷史的原動力
36、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最突出地表現為(C)。
A、社會意識的發展具有歷史繼承性
B、社會意識的發展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C、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能動反作用
D、社會意識諸形式之間的相互作用
37、階級社會向前發展的根本動力是(B)。
A、階級斗爭
B、社會基本矛盾
C、科學技術
D、精神文明
38、人民群眾之所以是歷史的創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B)。
A、人民群眾占人口的大多數
B、人民群眾是社會生產力的體現者
C、人民群眾具有先進的思想
D、人民群眾通曉歷史發展規律
39、商品二因素是由生產商品的(C)。
A、復雜勞動決定的
B、具體勞動決定的
C、勞動二重性決定的
D、抽象勞動決定的
40、生產商品的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是指(B)。
A、兩個并列的勞動過程
B、同一勞動過程的兩個不同方面
C、先后出現的兩次勞動
D、兩種不同的勞動
41、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B)。
A、個別勞動時間來決定
B、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來決定
C、必要勞動時間來決定
D、生產某種使用價值的時間來決定
42、價值規律作用的表現形式是(D)。
A、等價交換
B、價格與價值經常相符合
C、價格與價值完全一致
D、價格與價值背離,并圍繞價值波動
43、勞動力商品使用價值的特點在于它能(D)。
A、創造出新的使用價值
B、把勞動力自身價值轉移到產品中
C、保存生產資料價值
D、創造比自身價值更大的價值
44、在資本主義生產中,工人新創造的全部價值,是(D)。
A、商品價值
B、剩余價值
C、勞動力自身的價值
D、勞動力價值和剩余價值
45、區分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依據是(B)。
A、資本各部分的流通形式不同
B、資本各部分在價值增殖過程中不同的作用
C、資本各部分價值轉移的方式不同
D、資本各部分有不同的實物形式
46、資本積累的唯一源泉是( D )。
A、資本
B、社會勞動
C、貨幣
D、剩余價值
47、平均利潤形成以后,商品的市場價格是(B)。
A、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B、圍繞生產價格上下波動
C、圍繞成本價格上下波動
D、圍繞壟斷價格上下波動
48、壟斷的形成是(B)。
A、生產集中發展到—定階段的產物
B、自由競爭發展到—定階段的產物
C、資本集中發展到—定階段的產物
D、資本集聚發展到—定階段的產物
49、壟斷利潤是(C)。
A、壟斷組織通過壟斷地位獲得的平均利潤
B、壟斷組織通過壟斷地位獲得的全部利潤
C、壟斷組織通過壟斷地位獲得的超過平均利潤的那部分利潤
D、壟斷組織通過壟斷地位獲得的平均利潤的一部分
50、壟斷價格是指(D)。
A、按商品價值制定的價格
B、按商品生產價格制定的價格
C、壟斷組織制定以保證平均利潤的價格
D、壟斷組織制定以保證壟斷利潤的價格
51、金融資本是(D)。
A、壟斷的銀行資本
B、壟斷的工業資本;
C、壟斷的產業資本
D、壟斷的工業資本和壟斷的銀行資本相互融合或混合生長而形成的資本
52、金融寡頭在經濟上對國民經濟統治的基本方式是(D)。
A、人事參與
B、人事進入
C、進入制
D、參與制
53、二次世界大戰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的根本原因是(A)。
A、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發展的結果
B、凱恩斯理論被廣泛理解和運用的結果
C、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政府作用加強的結果
D、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的結果
54、當代主要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政治聯合體的典型形式是(C)。
A、經濟與合作組織
B、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C、歐洲聯盟
D、北美自由貿易區
55、科學社會主義的直接理論來源是(D)。
A、空想社會主義的學說
B、空想平均主義的學說
C、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
D、19世紀三大空想社會主義
56、科學社會主義創立的理論依據是(C)。
A、空想社會主義學說
B、德國古典哲學
C、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
D、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
57、科學社會主義的核心內容是(A)。
A、無產階級專政和社會主義民主
B、唯物史觀
C、無產階級專政
D、國家政權
58、無產階級政黨的組織原則是(D)。
A、集體領導
B、理論聯系實際
C、實事求是
D、民主集中制
59、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的主要依據是(D)。
A、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斗爭的尖銳化
B、個別企業有組織的生產與整個社會生產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
C、現代無產階級的日益壯大
D、生產的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制之間的矛盾
60、實現了人的“自由個性”的發展是(D)。
A、資本主義社會以前的人的生存狀態
B、資本主義社會之中的人的生存狀態
C、社會主義社會之中的人的生存狀態
D、共產主義社會之中的人的生存狀態
61、“兩個必然”和“兩個絕不會”(C)。
A、是矛盾的
B、是兩回事
C、是有著內在聯系的
D、是內容和形式的關系
62、馬克思主義認為,消滅“三大差別”的關鍵在于(D)。
A、消滅工業和農業的差別
B、消滅城市和鄉村的差別
C、消滅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差別
D、消滅利益差別
63、在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關系問題上,馬克思主義認為(D)。
A、前者是個人的理想,后者是社會的目標
B、前者體現了個人價值,后在聯合體現了社會價值
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獨立的歷史發展過程
D、前者和后者互為前提和基礎
64、自由王國是指人們(D)。
A、處于絕對自由的原始社會狀態
B、不再受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支配的狀態
C、允許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狀態
D、擺脫了自然和社會關系奴役,成為自己社會關系主人的狀態
最新資訊
- 備考資料:2024年自考《英語二》閱讀判斷模擬試題2024-04-05
- 2024年4月自學考試《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模擬題——簡答題2024-03-23
- 2024年4月自學考試《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模擬題——論述題2024-03-21
- 2021年10月自考《思修》考前2天沖刺卷2021-10-14
- 2021年10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考前2天沖刺卷!2021-10-14
- 2021年10月自考《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模擬題(五)2021-08-01
- 2021年10月自考《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模擬題(四)2021-07-31
- 2021年10月自考《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模擬題(六)2021-07-30
- 2021年10月自考《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模擬題(三)2021-07-30
- 2021年10月自考《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模擬題(二)2021-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