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護理管理學復習筆記第二章


第二章 管理理論和原理
管理理論的發展共分為三個發展階段:古典管理理論階段(20世紀初-20世紀30年代)、行為科學理論階段(20世紀30年代-20世紀60年代)、現代管理理論階段(20世紀60年代至今)。
一、古典管理理論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一)古典管理理論的代表
古典管理理論的代表有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法約爾的管理過程理論、韋伯的行政組織理論。
(二)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
美國的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W.Taylor)(1856—1915年)是科學管理學派奠基人。19世紀末20世紀初,針對美國工廠中管理落后、工人勞動生產率低下的狀況,泰勒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研究。泰勒的研究和理論側重于管理的生產過程方面,主要解決兩個問題:(1)如何提高工人的勞動生產率;(2)如何提高組織的管理效率。他的研究主要反映在3個最有名的實驗中:“搬運鐵塊”實驗,“鐵砂和煤炭的挖掘實驗”和“金屬切削實驗”。通過實驗研究,他提出了提高勞動生產率、改進管理制度和方法的一整套管理措施和方法。1911年,在這些研究的基礎上,泰勒出版了《科學管理原理》一書,該書的出版,成為管理科學正式產生的標志,泰勒也因此被稱為“科學管理之父”。
(三)法約爾的管理過程理論
其主要內容為:
1、管理的基本職能:管理活動包含五項基本職能,即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
2、管理的六項活動:法約爾認為,就一般企業而言,其主要活動有六項,即技術活動、商業活動、財務活動、安全活動、會計活動和管理活動,其中管理活動處于核心地位。
3、管理的一般原則:圍繞著管理活動和職能,法約爾提出了管理的14項原則:
(四)韋伯行政組織理論
其組織管理方面的思想主要有: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一)權力與權威是組織形成的基礎。認為組織中存在三種純粹形式的權力與權威:一是法定權力與權威,是以組織內部各級領導職位所具有的正式權力為依據的;二是傳統的權力,是以古老傳統的不可侵犯性和執行這種權力的人的地位的正統性為依據的;三是超凡的權力,是以對別人的特殊的、神圣英雄主義或模范品德的崇拜為依據的,即個人魅力型權力。韋伯強調,組織必須以法定的權力與權威作為組織體系的基礎。
(二)理想行政組織體系的特點:
明確的分工;自上而下的等級系統;人員的考評和教育;職業管理人員;遵守規則和紀律;組織中的人際關系以理性準則為指導。
二、行為科學理論
其研究內容包括:人的本性和需要、人的行為動機、工作中的人際關系等。
主要理論有:人際關系學說、人類需要層次理論、人性管理理論、群體行為理論、領導行為理論。
(一)人際關系學說
管理的行為科學產生于對人的本性的關注,在管理中關注人的本性問題始于1924~1932年的“霍桑實驗 ”。霍桑實驗引人注目之處就是提出了-人是社會人的管理觀點,由美國行為科學家喬治?梅奧主持,是在西方電器公司所屬的霍桑工廠為測量各種因素對生產效率的影響程度而進行的一系列實驗,包括照明實驗(--)、福利實驗(--)、訪談實驗(+)和群體實驗(--)。根據歷時8年的霍桑實驗,梅奧等人得出結論(略,見簡答題)
(二)人類需要層次理論
1、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亞伯拉罕?馬斯洛(A.H.Maslow)代表作《人類動機的理論》和《激勵與個人》,指出人的動機是由需要決定的,這些需要按照人的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性可以劃分為5個層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馬斯洛認為,人們在滿足了低層次的需要后才會追求更高層次的需要,注意需要的層次性。
2.奧爾德弗的ERG理論 1973年,克萊頓?奧爾德弗(Clayton Alderfer)提出一種關于需要和激勵的理論,也是對馬斯洛理論的修正,被稱為“ERG”理論。認為人的需要有3種:生存(Existence)的、相互關系(Relatedness)的需要、成長發展(Growth)的需要。
3.赫茨伯格 Hertzberg的雙因素理論 Two factor theory
在馬斯洛的人類基本需要層次論基礎上,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赫茨伯格 (Frederick Hertzberg)提出了“雙因素理論”。即保健因素 hygiene factors和激勵因素motivation factors。他認為保健因素得到滿足能平息不滿,激勵因素能激發積極性,提高效率。
(三)人性管理理論
人性管理和人類的需要層次理論一樣,都側重于對個體行為的研究。人性管理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有麥格雷戈的X—Y理論和沙因的4種人性假設。
三、現代管理理論
現代管理理論叢林包括:管理過程學派、社會系統學派、管理科學學派、系統管理學派、決策理論學派、權變管理學派。
四、管理原理
現代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系統原理、人本原理、動態原理、效益原理等,每項原理又包含若干原則。
【重點提示】
掌握泰羅、法約爾、韋伯的管理學代表作及其管理理論,霍桑實驗及梅奧的結論、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各管理原理和原則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熟悉ERG理論、麥格雷戈的“X一Y理論”;了解沙因的4種人性假設,熟悉孔茨劃分的11個管理學派。
配套試題及答案
一、名詞解釋
1.保健因素 hygiene factors;
2.激勵因素motivation factors;
3.管理原理(theory of management);
4.管理原則(principle of management);
5.系統(system);
6.能級原則(capability principle)。
二、填空題
1.奧爾德弗認為人的需要有3種:______、______、______。
2.赫茨伯格雙因素理論中的雙因素包括______、______。
3.法國的亨利.法約爾認為,管理活動包含五項基本職能,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韋伯認為組織中存在三種純粹形式的權力與權威:______、______、______。
5.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組織中人的行為動力主要有3種類型:______、______、______。
7.動態原理對應的原則有______、______。
8.系統的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選擇題
(一)A型題(1~7題)
1.管理的14項原則是由誰提出的( )
A.泰勒
B.韋伯
C.法約爾
D.沙因
E.梅奧
2.企業活動中,處于核心地位的是( )
A.技術活動
B.商業活動
C.財務活動
D.管理活動
E.安全活動
3.行為科學把人視為( )
A.工具人
B.機器人
C.經驗人
D.社會人
E.經濟人
4.“科學管理之父”是( )
A.法約爾
B.西蒙
C.泰勒
D.韋伯
E.梅奧
5.下列哪些因素不是保健因素( )
A.工資
B.福利
C.成就感
D.工作環境
E.工作條件
6.馬斯洛需求理論中,第三層次為( )
A.安全
B.自尊
C.生理需要
D.自我實現
E.愛和歸屬感
7.美國心理學家赫茨伯格認為,地位、安全、工作環境、人際關系等因素被稱為( )
A.保健因素
B.生理因素
C.激勵因素
D.心理因素
E.社會因素
(二)X型題(8~12題)
8.下列屬于泰勒科學管理理論內容的是( )
A.效率至上
B.實行標準化管理
C.提出例外原則
D.實行計劃職能和執行職能的分離
E.提出非正式組織
9.在護理管理中應用的古典管理理論有( )
A.華生的行為科學管理理論
B.戴明的管理循環理論
C.法約爾的管理過程理論
D.泰羅的科學管理理論
E.韋伯的行政組織理論
10.理想行政組織體系的特點( )
A.明確的分工
B.自上而下的等級系統
C.職業管理人員
D.人員的考評和教育
E.遵守規則和紀律
11.下列屬于行為科學理論的是( )
A.人際關系學說
B.人類需要層次理論
C.人性管理理論
D.群體行為理論
E.韋伯行政組織理論
12.系統原理對應的原則有( )
A.彈性原則
B.整分合原則
C.反饋原則
D.隨機制宜原則
E.動力原則
四、簡答題
1.泰勒科學管理理論的主要內容。
2.古典管理理論的特點。
3.根據歷時8年的霍桑實驗,梅奧等人得出結論:
4.梅奧等人的“霍桑試驗”的貢獻。
5.簡述沙因的4種人性假設。
6.人本管理原理的含義。
7.人本管理思想。
8.人本管理戰略。
9.人本管理原理對應的原則。
10.人本原理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
11.動態管理對應的管理原則。
12.動態原理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
13.系統原理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
【參考答案】
一、名次解釋
1.保健因素 hygiene factors:引起職工不滿的因素。主要有金錢、地位、安全、工作環境、人際關系、管理監督等。
2.激勵因素motivation factors:激勵積極性的因素。包括工作成就感、高水平的要求、工作上的責任感、晉升和發展。
3.管理原理(theory of management):是對管理工作的本質及其基本規律的科學分析和概括。
4.管理原則(principle of management):是根據對管理原理的認識和理解而引申出的管理活動中所必須遵循的行為規范。
5.系統(system):由若干個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組成的,在一定環境中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
6.能級原則(capability principle):指管理者在組織系統中建立一定的管理層次,設置各管理層次的職責和工作要求,然后按照組織成員的自身特點、能力和素質情況安排崗位,人盡其才。
二、填空
1.生存的需要 相互關系的需要 成長發展的需要
2.保健因素 激勵因素
3.計劃 組織 指揮 協調 控制
4.法定權力與權威 傳統的權力 超凡的權力
5.生理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社交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自我實現的需要
6.物質動力 精神動力 信息動力
7.彈性原則 隨機制宜原則
8. 整體性 相關性 層次性 動態平衡性 目的性 環境適應性
三、選擇題
(一)A型題(1~7題)
1.C 2.D 3.D 4.C 5.C 6.E 7.A
(二)X型題(8~13題)
8. ABCD 9. CDE 10. ABCDE 11.ABCD 12.BC
四、簡答題
1.泰勒科學管理理論的主要內容。
(1)效率至上。(2)挑選一流的人員。(3)實行標準化管理。(4)實行獎勵性的報酬制度,采用差別工資制。(5)勞資雙方共同協作。(6)實行計劃職能和執行職能的分離。(7)實行“職能工長制”。(8)提出例外原則,即高級管理人員把例行事務授權給下屬管理人員,自己只處理例外事務。
2.古典管理理論的特點。
(1)古典管理理論階段的管理學觀點注重管理的科學性、精確性、法理性和紀律性。
(2)“以任務為中心”,把管理的對象視為被動的支配者和理性經濟人、機器的附屬物。
(3)古典管理理論的代表有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法約爾的管理過程理論、韋伯的行政組織理論。
3.根據歷時8年的霍桑實驗,梅奧等人得出結論:
(1)人是“社會人”,受社會和心理因素影響。
(2)組織中存在非正式組織。
(3)新型領導重視提高工人的滿足度。善于傾聽和溝通工人的意見,使人們的情感與需求發生轉變。
4.梅奧等人的“霍桑試驗”的貢獻。
(1)提出人是社會人的管理觀點。
(2)奠定了管理的行為科學的基礎。實驗結論構成了管理中的人際關系學說。
5.簡述沙因的4種人性假設。
(1)理性經濟人 Economic man –科學管理
(2)社會人Social man –行為科學
(3)自我實現人Self-actualising man –Y理論
(4)復雜人Complex man--超Y理論。
6.人本管理原理的含義。
管理作為一種社會活動,其主體和客體都是人,人是管理過程的關鍵和根本。人本管理觀點認為:在管理中應當把人看作最主要的管理對象和最重要的資源,一切管理活動都要圍繞調動人的工作積極性、自主性和創造性進行,在實現組織目標的同時,最大限度實現組織成員的自我價值。
7.人本管理思想。
(1)管理活動堅持以人為本,注重滿足人的需要,強調尊重人,充分信任員工,依靠員工實現組織發展;(2)分析和理解人的行為基礎,做好人與工作崗位的最佳匹配是調動員工積極性的根本途徑;(3)滿足人的發展需要,主張人和組織的共同發展。
8.人本管理戰略。
主要表現為全面開發人力資源的戰略,主要任務包括:(1)組織成員的識別;(2)人員的合理安排和有效使用;(3)人員培訓和職業生涯規劃;(4)優秀人才的保留和專門人才儲備。
9.人本管理原理對應的原則。
(1)能級原則:核心是人員的優勢和特點與崗位要求的有機結合與匹配,做到能級對應。實現能級原則的措施:1)必須按層次進行能級管理。2)同一能級的職、責、權、利要一致。3)各類能級必須動態對應,人盡其才。
(2)動力原則:管理者在從事管理活動時,必須正確認知和掌握組織成員的行為動機,運用有效的管理動力機制,激發組織成員的行為向組織整體目標努力。組織中人的行為動力主要有3種類型:1)物質動力;2)精神動力;3)信息動力。
10.人本原理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
(1)加強護理文化建設:通過組織文化的綜合功能,提高護理人員對所在組織的認同程度,在遵循人本管理原理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中的主觀能動性,提高部門護理工作效率。同時,讓護理人員在良好護理文化氛圍中感受更多的人本關懷。
(2)能級原則應用:準確全面掌握下屬的能力結構和特長;對各種工作崗位進行科學的職位分析;員工能力和崗位匹配及能力與崗位的動態變化調整;不同的崗位層級承擔不同的責任,并賦予相應的權力和利益。
(3)動力原則應用:分析不同護理人員的行為基礎和工作動機,了解下屬的個人和職業發展需求,掌握3種不同的行為動機對護理人員產生的不同作用,建立有效的護理人員激勵機制。
11.動態管理對應的管理原則。
(1)彈性原則:管理彈性指現代組織系統能夠對外界變化作出能動反應,并最終有效實現組織目標的能力。
(2)隨機制宜原則:要求在管理活動中應從具體實際情況出發,因時、因地、因人、因事不同而采取最適宜最有效的處理方法。
12.動態原理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
主要措施:具備動態管理觀念,用動態管理原理指導實踐,增強組織和部門的適應能力。管理者在制定計劃、作決策、配置人力、改革等方面時應用彈性和隨機原則,保持組織的穩定和發展活力。
13.系統原理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
(1)具有全局觀念:擁有全局觀念是充分發揮護理管理系統整體功能、實現整體效應的前提條件,也是衡量護理管理者能否做好管理工作的基本標準之一。
(2)關注護理系統結構的狀況:護理管理工作必須根據面臨的不同環境、不同任務、不同內部條件,適時、適當地進行結構調整,這是保證護理管理系統整體性能優化的重要條件之一。
(3)處理好管理寬度和管理層次之間的關系:護理管理要有合理、適度的管理層次和寬度。
最新資訊
- 歷年匯總!2025年10月《馬原》高頻考點及備考資料2025-09-23
- 重點!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常考簡答題匯總2025-09-22
- 臨考沖刺!2025年10月自考考試題型、評分標準確定,速領沖刺資料包2025-09-22
- 常考!2025年10月自考《英語二》高頻考點+必背知識點2025-09-22
- 2025年10月自考開考科目清單公布!新版教材這樣買才不會錯2025-09-21
- 倒計時!2025年10月自考考前沖刺,這些資料必須有2025-09-20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時間點梳理2025-09-19
- 考生必看!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必背考點2025-09-19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歷年高頻簡答題匯總2025-09-19
- 2025年10月自考報名全結束!后續備考要點、資源合集、考試須知一文看全202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