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串講資料(七)


61、生命周期法將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過程劃分為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實施三個階段。
62、發展面向對象方法的目的是提高軟件系統的可重用性,擴充性和可維護性,使軟件系統向通用性方向發展。
63、數據表征了對象的狀態,操作則是在外界激發下使數據的狀態改變。
64、系統開發項目組成員由三類人員組成,即系統分析師、程序設計員和企業管理人員。
65、一個企業的信息系統規劃可劃分為戰略性規劃和執行性規劃兩大部分。
66、諾蘭模型六個階段是:初始階段,普及階段,控制階段,集成階段,數據管理階段,成熟階段。在第1階段到第3階段人們主要關注的是信息技術的應用本身,在第4階段到第6階段人們關注的重點是信息資源的管理和有效應用。
67、信息系統規劃的主要方法有:戰略集合轉移法,關鍵成功要素法,企業系統規劃法。
68、人們借助關鍵成功要素法,可以對企業成功的重點因素進行辨識,確定企業的信息需求,了解信息系統在企業中的位置。
69、系統規劃方案的可行性應從經濟方面、技術方面、系統運行方面進行分析和評價。
70、系統生命周期第一階段的工作是系統分析。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71、系統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對現行系統進行詳細調查,以充分掌握現行系統全面和真實的情況,分析用戶信息需求,在此基礎上提出新系統的邏輯模型。
72、現狀調查應“自頂向下”、由抽象到具體地進行,調查內容有企業組織結構和信息關聯狀況、系統業務流程、系統數據調查等幾個方面。
73、現狀調查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企業組織結構的現狀及各組成部分之間的聯系,并用組織結構圖將它描繪出來。
74、企業管理的依據是企業內部和外部隨時發生的生產經營活動的信息,這些信息是企業決策,控制,協調的基礎。
75、為了準確地表達原系統的業務處理流程和便于以后各工作階段能有效地研究和使用這些調查成果,一般采用業務流程圖作為描述原系統業務的工具。
76、數據流用一根箭線表示,箭頭指向數據流動的方向,箭尾連接數據產生的地方,它可以產生于或流向外部實體,處理功能,也可以產生于或流向數據存儲。
77、用分層次的數據流程圖來描述原系統,把系統看作一個統一的整體,進行綜合的邏輯描述。首先要劃定系統的邊界,然后逐步求精,逐層深入分析。
78、一般一個功能至多分解為10個下層功能。
79、擴展的數據流程圖其繪制過程就是在原系統邏輯模型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和擴展,形成計算機化的信息系統邏輯模型的過程。
80、最終確定的數據流程圖,是新系統的綜合邏輯描述,著重反映系統的全貌。
81、數據分析的任務,是將數據流程圖中所出現的各組成部分的內容、特征用數據字典的形式做出明確的定義和說明。
82、數據字典的作用是對數據流程圖中的各種成分,包括數據項、數據結構、數據流、數據存儲、處理功能、外部項等的邏輯內容與特征予以詳細說明。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83、數據字典中的條目有六種形式:數據項,數據結構,數據流,數據存儲,處理功能,外部實體。
84、從邏輯上進行分析,處理功能可歸納為三類,即數據的輸入和輸出處理、算術運算、邏輯判斷。常采用決策樹、決策表及結構化語言等作為描述功能分析的工具。
85、用結構化語言任何處理邏輯都可以表達為順序、選擇判斷、循環三種結構。
86、系統設計階段的主要目的是根據已批準的系統分析報告,考慮實際的技術,經濟和運行環境等條件,確定新系統的物理實施方案。
87、系統設計階段的主要活動有:系統總體設計,系統詳細設計,編寫系統設計報告。
88、系統總體結構設計的任務,是根據系統分析的邏輯模型設計應用軟件系統的物理結構。
89、系統物理模型必須符合邏輯模型,能夠完成邏輯模型所規定的信息處理功能,這是物理設計的基本要求。
90、系統應具有可修改性,即易讀,易于進行查錯、改錯、可以根據環境的變化和用戶的要求進行各種改變和改進。系統是否具有可修改性,對于系統開發和維護影響極大。
91、在系統生命周期中各階段的應用軟件費用及人力投入大體分布如下:系統開發:20%,系統維護:80% .
92、在機構化總體結構設計中,整個應用軟件系統由多個功能模塊組成,通過合理的劃分和組織模塊,正確處理模塊之間與模塊內部的聯系,達到使整個系統有良好的可用性,可讀性,可修改性,易于調試和維護的目的。
93、系統是否具有可修改性與其結構有著密切的關系。
94、必須設計一種合理的物理結構,將波動效應降低到最低限度,才能提高系統的可修改性。
95、1974年美國的w.stenvens等首先提出了“結構化設計”的構想。
96、具體操作由下層模塊去完成,上層模塊主要起到判斷,控制和傳遞信息的功能。
97、模塊分解的規則是:模塊獨立性,模塊凝聚,模塊耦合。
98、模塊獨立程度可以由兩個定性指標衡量,即:為保證模塊相對獨立,應使模塊內部自身聯系緊密,而模塊外部相互之間的信息聯系要盡可能減少,這是設計物理模型的兩項重要原則。
99、要衡量模塊自身聯系是否緊密、與外部的聯系是否合理,需引入模塊凝聚、模塊耦合的概念。
100、模塊凝聚是用以衡量一個模塊內部自身功能的內在聯系是否緊密的指標,也是衡量模塊質量好壞的重要標準。
最新資訊
- 歷年匯總!2025年10月《馬原》高頻考點及備考資料2025-09-23
- 重點!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己喆痤}匯總2025-09-22
- 臨考沖刺!2025年10月自考考試題型、評分標準確定,速領沖刺資料包2025-09-22
- ???!2025年10月自考《英語二》高頻考點+必背知識點2025-09-22
- 2025年10月自考開考科目清單公布!新版教材這樣買才不會錯2025-09-21
- 倒計時!2025年10月自考考前沖刺,這些資料必須有2025-09-20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時間點梳理2025-09-19
- 考生必看!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必背考點2025-09-19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歷年高頻簡答題匯總2025-09-19
- 2025年10月自考報名全結束!后續備考要點、資源合集、考試須知一文看全202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