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復習筆記(五)
第六章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第一節 日本發動滅亡中國的侵略戰爭
一、日本滅亡中國的計劃及其實施
(一)從九一八事變到華北事變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二)盧溝橋事變與日本的全面侵華戰爭
1937年7月7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進入全民族抗戰的新階段。
日本的"大東亞共榮圈"
二、殘暴的殖民統治和中華民族的深重災難
(一)殘暴的殖民統治
1932年3月,在日本關東軍的導演下,偽"滿洲國"發表"建國"宣言,年號"大同"
(二)日本侵略者給中華民族帶來的深重災難
1、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
2、瘋狂掠奪中國的資源與財富。
3、強制推行奴化教育。
第二節 從局部抗戰到全國性抗戰
一、中國共產黨舉起武裝抗日的旗幟
1932年4月15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宣布對日作戰。
二、局部抗戰與救亡運動的興起
(一)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九一八事變后)
(二)共產黨人與部分國民黨人合作抗日
三、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實現和全國性抗戰的開始
(一)一二·九運動和共產黨提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策
一二·九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并吞華北的計劃,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1936年9月1日,中共中央發出黨內指示,明確提出黨的總方針是"逼蔣抗日".
(二)西安事變及其和平解決
(三)第二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全國性抗戰的開始
1937 年,改組軍隊,發表《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
第三節 國民黨的正面戰場與大后方的抗日民主運動
一、戰略防御階段的正面戰場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始終存在兩個戰場,即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和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
二、戰備相持階段的正面戰場
1938年11月,日本政府提出"善鄰友好、共同防共、經濟提攜"的對華三原則,對國民政府采取政治誘降為主、軍事打擊為輔的方針。
三、大后方的抗日民主運動及抗日文化工作
(一)大后方的抗日民主運動
中國共產黨積極團結國統區抗日民主力量,推進國統區民主改革。
(二)大后方的抗戰文化工作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文化界提出"抗戰、團結、民主"為文藝創作的三大目標。
第四節 中國共產黨成為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一、全面抗戰的路線和持久戰的方針
(一)制定全面抗戰路線
《抗日救國十大綱領》
(二)闡述持久抗戰的理論
1938年5月至6月間,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
二、開辟敵后戰場,建立抗日根據地
(一)敵后戰場的開辟和敵后根據地的建立
(二)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地位和作用
在戰略防御階段,從全局看,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正規戰是主要的,敵后的游擊戰是輔助的。
在戰略相持階段,敵后游擊戰爭成為主要的抗日作戰方式。
三、擊退國民黨的反共磨擦,鞏固和壯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一)擊退國民黨的反共磨擦,堅持團結抗日
(二)堅持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
中國共產黨強調,必須在統一戰線中堅持獨立自主原則,既統一,又獨立。
(三)鞏固和發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1939年7月,中國共產黨提出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三大政治口號。
制定了"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的策略總方針。
四、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建設
(一)抗日根據地的政權建設
加強政權建設,是抗日根據地建設的首要的、根本的任務。
在政權機關工作人員的名額分配上實行"三三制"原則。
(二)開展大生產運動,克服經濟困難
(三)發展抗日文化事業,培養抗日骨干
五、延安整風運動和毛澤東思想指導地位的確立
(一)新民主主義理論的系統闡明(毛澤東)
1、分析了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主要矛盾。
2、闡明了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基本綱領。
3、總結了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經驗,指出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的三個基本問題,是戰勝敵人的三個法寶。
(二)延安整風運動,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在全黨確立
1941年5月,整風運動首先在高級干部中進行。《改造我們的學習》
主要內容: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
第五節 抗日戰爭的勝利及其意義
一、抗日戰爭的勝利及其基本經驗
(一)抗日戰爭的勝利
1945年8月15日
(二)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及原因
意義:
1、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捍衛了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使中華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運。
2、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使中國人民在精神上、組織上的進步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
4、對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維護世界和平的偉大事業產生巨大影響。
原因:
1、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中國人民巨大的民族覺醒、空前的民族團結和英勇的民族抗爭,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
3、同世界所有愛好和平和正義的國家和人民、國際組織以及各種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開的。
(三)抗日戰爭勝利的基本經驗
1、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是中國人民戰勝一切艱難困苦、實現抗戰勝利的力量源泉。
2、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團結奮進的精神動力。
3、中國人民熱愛和平、反對侵略戰爭,同時又不懼怕戰爭。
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
最新資訊
- 備考2026年4月自學考試!這些真題及題庫早早收藏【免費領取】2025-11-07
- 考前看!2025年10月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歷年高頻考點2025-10-24
- 抓緊背!2025年10月自學考試《習概》名詞解釋、簡答題高頻考點匯總2025-10-20
- 考前背誦!2025年10月自學考試沖分資料,速領2025-10-14
- 速領!2025年10月自學考試全專業【沖刺必刷100題】,高頻考點覆蓋2025-10-13
- 2025年10月自學考試題型發布!各專業簡答題、論述題考什么?2025-10-12
- 備考重點!2025年10月自學考試各專業高頻考點+必刷100題2025-10-10
- 2025年10月自考《美學》高頻考點匯總:名詞解釋+簡答題2025-10-09
- 考前復習:2025年10月自學考試《馬原》高頻考點+歷年真題2025-10-07
- 提前發布!2025年10月自學考試答題卡樣式2025-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