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自學考試計算機網絡技術串講資料(5)


19、面向比特的同步控制協議HDLC:①特點:A、不依賴于任何字符編碼集;B、數據報文可透明傳輸;C、全雙工通信;D、傳輸可靠性高(均采用CRC校驗碼);E、傳輸控制功能與處理功能分離。
②HDLC的操作方式是某站點是以主站方式操作還是以從站方式操作,或者二者兼備。鏈路上用于控制目的的站稱為主站,其他受主站控制的站稱為從站。由主站發往從站的幀稱為命令幀,由從站返回主站的幀稱為響應幀。
HDLC中常用的操作方式有正常響應方式NRM、異步響應方式ARM、異步平衡方式ABM.③正常響應方式NRM是一種非平衡數據鏈路操作方式,在這種操作方式中,傳輸過程由主站啟動,從站只有收到主站某個命令幀后,才能作為響應向主站傳輸信息,該操作方式適用于面向終端的點-點和一點到多點的鏈路。附:平衡操作:站可以兼備主站和從站的功能;非平衡操作:操作時有主站、從站之分的而且各自功能不同的站。
④異步響應方式ARM:也是一種非平衡數據鏈路操作方式,與正常響應方式NRM不同的是,ARM下的傳輸過程由從站啟動,并控制超時和重發。該操作方式適用于采用輪詢方式的多站鏈路。
⑤異步平衡方式ABM:它是一種允許任何節點來啟動傳輸的操作方式。
⑦HDLC的幀類型:信息幀(I幀)、監控幀(S幀 00-接收就緒、01-拒絕、10-接收未就緒、11-選擇拒絕)、和無編號幀(U幀)三種類型。
20、網絡層是OSI參考模型中的第三層,是面向數據通信的低三層中最復雜、最關鍵的一層,網絡層的主要功能是實現兩個端系統之間的數據透明傳輸,具體功能包括路由選擇、阻塞控制、網際互連等。
21、在分組交換方式中,通信子網向端系統提供虛電路和數據報兩種網絡服務,而通信子網內部的操作也有虛電路和數據報兩種方式。
1)虛電路:在這種操作方式中,網絡的源節點和目的節點間先要建立一條邏輯通路,稱之為虛電路。虛電路的實際路徑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虛電路服務是網絡層向運輸層提供的一種使所有分組按順序到達目的端系統的可靠的數據傳送方式,它是一種面向連接的服務。
2)數據報服務:在這種操作方式中,每個分組被稱為一個數據報,若干個數據報構成一次要傳送的報文和數據塊。數據報的傳送是被單獨處理的,在傳送過程中,網絡結點要為每個數據報做路由選擇,數據報服務是指端系統的網絡層與網絡結點中的網絡之間一致地按照數據報操作方式交換數據,數據報服務是無連接的服務。
3)虛電路服務。即通信子網內部節點按數據報方式交換數據,而與端系統相連的網絡節點則向端系統提供虛電路服務。
22、路由選擇:是網絡結點在收到一個分組后,要確定向下一節點傳送的路徑。即根據一定的原則和算法在傳輸通路中選出一條通向目的節點的最佳路由。路由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網絡的性能,如網絡吞吐量、平均延遲時間等。
23、確定路由選擇的策略稱為路由算法,設置路由算法時的參考以下技術要素:①選擇最短路由還是最佳路由;②通信子網是采用虛電路操作方式還是采用數據報的操作方式;③采用分布式路由算法還是采用集中式路由算法;④考慮關于網絡拓撲、流量和延遲等網絡信息的來源;⑤確定采用靜態路由還是動態路由。
靜態路由選擇策略不用測量,也不需利用網絡信息。這種策略按某種固定規則進行路由選擇,包括泛射路由選擇、固定路由選擇算法。
24、動態路由選擇策略:這種方法依靠網絡當前的狀態信息來決定路由,包括距離矢量路由算法和鏈路狀態路由算法。
25、擁塞現象是指到達通信子網中某一部分的分組數量過多,使得該部分網絡來不及處理,以致引起這部分及至整個網絡性能下降的現象,嚴重時會出現死鎖。
阻塞控制不同于流量控制,流量控制是基于平均值的控制,是指對一條通路上的通信量進行控制,主要解決一條通路上各接收節點接收能力不足的問題,阻塞多是由于某處峰值流量過高而發生,它與通信子網傳送的分組總量有關。
擁塞控制問題的解決方案可以分為開環的和閉環的,一旦出現擁塞,有兩種解決方法:增加資源或降低負載。
26、X.25協議描述了主機(DTE)與分組交換網(PSV)之間的接口標準,X.25包括物理層、數據鏈路層和分組層三個層次。(分組層相當于OSI參考模型中的網絡層)其主要功能是向主機提供多信道的虛電路服務。
X.25分組級的功能是將鏈路層所提供的連接DTE-DCE的一條或多條物理鏈路復用成數條邏輯信道,并且對每一條邏輯信道所建立的虛電路執行與鏈路層單鏈路協議類似的鏈路建立、數據傳輸、流量控制、順序和差錯檢測、電路的拆除等操作。
X.25提供虛呼叫和永久虛電路兩種虛電路服務,規定的虛電路服務屬于面向連接的服務。
在X.25的分組級上,所有信息都以分組為基本單位進行傳輸和處理,分組級包括RR、RNR、REJ三個分組,稱為流量控制分組。
X.25確認分組用作呼叫建立和清除、數據和中斷、流量控制和復位、重啟動等。
27、網際互聯的目的是使一個網絡上的用戶能訪問其它網絡上的資源,使不同網絡上的用戶相互通信和交換信息,網際互連不僅有利于資源共享,也可以從整體上提高網絡的可靠性。實現網際互連的條件:A、在網絡之間至少提供一條物理上連接的鏈路,并具有對這條鏈路的控制規程;B、在不同網絡的進程之間提供合適的路由實現數據交換;C、有一個始終記錄不同網絡使用情況并維護該狀態信息的統一的記費服務;C、在提供以上的服務時,盡可能不對互連在一起的網絡的體系結構作任何修改。
局域網、廣域網的網際互連有“LAN-LAN、LAN-WAN、WAN-WAN、LAN-WAN-LAN”四種形式。
28、網間連接器是指用于網絡之間互連的中繼設備,它可分為轉發器、網橋、路由器和網關。
①轉發器:在物理層間實現透明的二進制比特復制,以補償信號衰減;②網橋:提供鏈路層間的協議轉換,在局域網之間存儲和轉發幀;③路由器:提供網絡層間的協議轉換,在不同的網絡之間存儲和轉發分組;④網關:提供運輸層及運輸層以上各層間的協議轉換。
29、運輸層是OSI七層模型中的第四層,運輸層是OSI七層模型中最重要、最關鍵的一層,是唯一負責總體數據傳輸和控制的一層。
運輸層的兩個主要目的是:①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通信;②向會話層提供獨立于網絡的運輸服務。
運輸層的主要功能是:對一個進行的對話和連接提供可靠的運輸服務,在通向網絡的單一物理連接上實現該連接的復用,在單一連接上提供端到端的信號與流量控制、端到端的差錯控制以及恢復等服務。
運輸層的服務包括的內容有:①服務類型:兩大類,面向連接的服務和無連接的服務。②服務等級;③數據傳輸:一般采用全雙工服務;④用戶接口;⑤連接管理;⑥狀態報告;⑦安全保密。
30、服務質量(QOS)是指在運輸連接點之間看到的某些運輸連接的特征,是運輸層性能的度量,反映了傳輸質量及服務的可用性。根據用戶要求和差錯性質,網絡服務按質量可劃分為三種類型:①A型網絡服務:具有可接受的殘留差錯率和故障通知率;②B型網絡服務:具有可接受的殘留差錯率和不可接受的故障通知率;③C型網絡服務:具有不可接受的殘留差錯率。
用戶要求比較高,則一個網絡可能歸于C型。丟失數據對于電子郵件來說算是A型,而對于銀行系統來說就是C型了。A型的服務質量最高。服務質量劃分得較高的網絡,僅需要較簡單的協議級別,即:Aà0級協議(簡單級)。
31、傳輸服務原語分為請求、指示、響應、確認四種類型。
32、在TCP/IP協議體系中,進程間的相互作用主要采用客戶/服務器模式(原因是網絡資源分布不均和網絡環境中進程通信的異步性),客戶/服務器模式采用“請求驅動”方式工作。
33、TCP協議的特點是面向連接服務、高可靠性、全雙工通信、支持流傳輸、傳輸連接的可靠建立和釋放、提供流量控制和擁塞控制。
34、會話層在傳輸層提供的服務上,加強了會話管理、同步和活動管理等功能。
會話層管理方法包括令牌與對話管理、活動與對話單元以及同步與重新同步等。
35、表示層的主要功能有:①語法轉換:數據表示、數據壓縮、網絡安全和保密等;②語法協商;③連接管理。
36、應用層也成為應用實體(AE),它由若干個特定應用服務元素(SASE)和一個或多個公用應用服務元素(CASE)組成,每個SASE提供特定的應用服務,CASE提供一組公用的應用服務。
37、應用層常用的協議有:文件傳送、訪問和管理、虛擬終端(非對稱模型和對稱模型)、電子郵件和其他應用功能(目錄服務、遠程作業錄入、圖形、信息通信)。
38、TCP/IP協議是美國國防部高級計劃研究局DARPA為實現ARPANET互聯網而開發的,TCP/IP已成為一個事實上的工業標準,TCP/IP分層模型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層次結構、二是各層功能的描述。TCP/IP參考模型可分為應用層、傳輸層、互連層、主機-網絡層。
39、TCP/IP在傳輸層提供兩個主要協議:傳輸控制協議(TCP)和用戶數據報協議(UDP)。
TCP提供的是一種可靠的數據流(虛電路)服務,TCP采用“帶重傳的肯定確認”技術來實現傳輸的可靠性。TCP采用“滑動窗口”的流量控制機制提高網絡的吞吐量。
UDP是對IP協議簇的補充,發送方通過它可以區分一臺計算機上的多個連接者。UDP是依靠IP協議來傳送報文,因而它的服務和IP的一樣是不可靠的。
40、TCP/IP應用層包括下列四種協議:①文件傳輸協議FTP:它是網際提供的用于訪問遠程機器的一個協議,它使用戶可以在本地機與遠程機之間進行有關文件的操作。工作時建立兩條TCP連接,一條用于傳送文件,一條用于傳送控制。
②遠程終端訪問TELNET③域名服務DNS④簡單郵件傳送協議STMP:它是一個簡單的基于文本的協議,用于可靠、有效的數據傳輸。
第四章 局域網
1、局域網是一種在有限的地理范圍內將大量PC機及各種設備互連在一起實現數據傳輸和資源共享的計算機網絡。如NOVELL網、IBM TOKEN RING網、3COM ETHER網、WINDOWS NT等。
相對于廣域網,局域網的特點:①地理范圍小;②數據傳輸速率高;③傳輸時延小、誤碼率低;4)以PC機為主體;⑤只涉及通信子網的內容,⑥協議簡單、結構靈活、建網成本低、周期短、便于管理和擴充。
局域網可分為三類:①平時的局域網(LAN)
②計算機交換機CBX(采用電路交換技術的局域網)
③高速局域網(HSLN)。
2、局域網的特性主要取決于拓撲結構、傳輸媒體、媒體訪問控制三類,其中最重要的是媒體訪問控制方法。
3、網絡拓撲結構對網絡性能影響很大,選擇網絡的拓撲結構時,首先要考慮采用何種媒體訪問控制方法,其次是性能、可靠性、成本、擴充靈活性、實現的難易程度以及傳輸媒體的長度等因素。
4、局域網采用的拓撲結構有總線、環形、星型三種。
總線網:采用分布式媒體訪問控制方法。總線網的缺點:主干故障會造成全網癱瘓,站點較多時,數據沖突增多造成低效率。總線網是用來實現局域網的最常用的拓撲結構,以太網就是它的最典型實例。總線拓撲網可采用兩種協議,一種是以太網采用的CSMA/CD,另一種是總線拓撲網與令牌環相結合的變形,在物理上是總線拓撲,邏輯上采用令牌環,兼有總線網和令牌環的優點。
環形網:采用分布式媒體訪問控制方法。優點:控制簡單、信道利用率高、通信電纜長度短、不存在數據沖突(相比較于總線網)、局域網應用比較廣泛。缺點是對節點接口和傳輸線路的要求比較高。典型實例:IBM令牌環網和劍橋環網,還有一種FDDI結構(采用光纖的高速令牌環網)。
星型網:采用集中式媒體訪問控制方法。優點:結構簡單、實現容易、信息延遲確定。缺點:通信電纜長、傳輸媒體不能共享。典型實例是計算機交換機CBX.
5、LAN中使用的傳輸方式有基帶和寬帶兩種。基帶用于數字信號傳輸,常用傳輸介質是雙絞線和同軸電纜。寬帶用于無線電頻率范圍內的模擬信號傳輸,常用同軸電纜。
?09年4月全國各省市自學考試成績查詢時間匯總
?環球網校2009年自考課程查看
最新資訊
- 2025年10月自考開考科目清單公布!新版教材這樣買才不會錯2025-09-21
- 倒計時!2025年10月自考考前沖刺,這些資料必須有2025-09-20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時間點梳理2025-09-19
- 考生必看!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必背考點2025-09-19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歷年高頻簡答題匯總2025-09-19
- 2025年10月自考報名全結束!后續備考要點、資源合集、考試須知一文看全2025-09-18
- 江蘇2025年10月自考時間敲定!10月25-26日,考前真題資源整理速領2025-09-18
- 10月25日開考!2025年10月自考《習概》全書高頻考點10頁紙更新速領2025-09-17
- 最后一月!2025年10月自考如何復習高效提分?附高頻考點整理2025-09-15
- 2025年10月自考教材目錄更新!這些科目已調整,附購買指南202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