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自考“心理治療”串講筆記(4)
第四章 以人為中心療法
一、以人為中心療法:是20世紀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創立,是人本主義心理治療中最有影響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它最初稱為“非指導性治療”,后稱為“來訪者為中心治療”,20世紀70年代起稱為“以人為中心治療”。以人為中心療法:被稱為心里治療理論的“第三種勢力”(第一種勢力――經典精神分析;第二種勢力――行為主義)。
二、以人為中心療法的發展:①第一階段:20世紀40年代,以羅杰斯的《咨詢和心理治療》一書的出版為標志。羅杰斯提出了“非指導性治療”。他的理論強調治療者應當創設一個自由的、不具指導色彩的治療氣氛。強調的重點是治療者應當接納來訪者所表達出來的任何感受,核心技術是澄清這些感受。②第二階段:20世紀50年代,以《來訪者中心療法》一書出版為標志。在這一階段中,羅杰斯強調來訪者主觀世界的重要性。
③第三階段:20世紀60年代,以羅杰斯的《成為一個人》一書的出版為標志。這一階段取向的重點放在“成為一個忠于自我的人”。羅杰斯認為,一個人越是接近自己的經驗,信任自己的經驗,并由自己的內心來評估以及樂于接受自己的成長是一個過程。研究治療關系對于改變來訪者人格的催化作用。④第四階段:1970年至1980年。羅杰斯的影響日益擴大,他的理論改變為“以人為中心取向”。
三、以人為中心療法的基本理論:⑴人性論:①人有自我實現的傾向:羅杰斯認為,人天生就有一種基本的動機性的驅動力, 他稱之為“實現傾向”。這種實現傾向是人類有機體的一個中心能源,它控制著人的生命活動。它不但維持著人的有機體,而且還要不斷地增長與發展。
②人擁有機體的評價過程:羅杰期認為,個體在其成長過程中,不斷地與現實發生著互動,個體不斷地對互動中的經驗進行評價,這種評價不依賴于某種外部的標準,也不借助于人們在意識水平上的理性,而是根據自身機體上產生的滿足感來評價,并由此產生對這種經驗及相聯系的事件的趨近或是回避的態度。他還認為,個體自身的滿足感是與自我實現傾向相一致的。有機體的評價標準是自我實現傾向。凡是符合于自我實現傾向的經驗,就被個體所喜歡所接受,成為個體成長發展的有利因素,而那些與自我實現傾向不一致的經驗,就被個體所回避和拒絕。他認為,有機體的評價過程不是固定的,不可改變的,它隨個體當時的需要狀態而不同。有機體的評價過程把個體的經驗與自我實現有機的協調配合,使人不斷邁向自我實現。
③人是可以信任的:他相信每個人都是理發的、自立和自我負責的,每個人都有積極的人生趨向,因此人可以不斷地成長與發展,邁向自我實現。以人為治療中心認為每個人都是有價值的,是可以信任的,是可以改變的。心理治療的關鍵是:治療者對來訪者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建立一種有助于來訪者發揮個人潛能,促其自我改變的合作關系。
⑵自我理論:自我理論實際就是人格理論。羅杰斯的人格理論是一種現象學的理論,自我理論強調自我實現是人格結構中的唯一的動機。
①經驗。在以人為中心治療中,羅杰斯所使用的經驗概念是指,來訪者在某一時刻所具有的主觀精神世界。其中既包括有意識的心理內容,也包括那些還沒有意識到的心理內容。②自我概念。自我概念主要是指來訪者如何看待自己,是對自己總體的知覺和認識,是自我知覺和自我評價的統一體。包括:①對自己身份的界定,②對自我能力的認識,③對自己的人際關系及自己與環境關系的認識等。自我概念并不總是與一個人自己的經驗或肌體的真實的自我相一致的。③價值的條件化:指個體為了滿足得到他人積極評價的需要,將生活中重要他人的價值觀念內化,變成自我觀念的一部分。
(3)心理失調的實質及治療。①心理失調的實質:自我概念與經驗之間的不協調是心理失調產生的原因。個體的經驗與自我觀念之間存在著三種情況:一種是符合個體的需要,被個體直接體驗、知覺到,被納入到自我概念之中;另一種是由于經驗和自我感覺不一致而被忽略;第三種是經驗和體驗被歪曲或被否認,用于解決自我概念和體驗的矛盾。②心理治療的實質:以人為中心的心理治療的實質是重建個體在自我概念與經驗之間的和諧,或者是說達到個體人格的重建。
四、非指導性治療的特點:以人為中心療法是一種非指導性的心理治療。非指導性心理治療的基礎是羅杰斯對人性的看法。他相信人有自我指導的能力。他認為治療者并不是全知全能的,他對來訪者的問題并沒有現成的答案。他認為只有來訪者最知道他的問題,只有來訪者自己能解決自己的問題,治療者不過起著如同化學反應中的催化劑的作用,協助來訪者了解自己的問題,促進他的轉變。在治療過程中,治療者的態度最為重要。
五、非指導性治療與指導性治療的區別:
1.在選擇權力上:指導性治療認為,來訪者沒有能力自己選擇治療目標,所以要由治療者為來訪者確定心理治療的目標;非指導性治療認為,來訪者擁有自我選擇治療目標的權利和能力。
2.在治療者與來訪者的地位上:指導性的治療認為,治療者是權威,擁有優越的地位,具有控制和操縱治療過程的權力,而來訪者則處于被動、服從的地位;非指導性治療認為,來訪者是“主角”,來訪者擁有治療過程的主動權。治療者是“配角”,治療者不會分析來訪者的談話,只是跟著來訪者的感覺走,讓來訪者充分表達。
3.在治療所重視的問題上:指導性治療重視社會的規范;非指導性治療重視個體心理上的獨立性和保持完整心理狀態的權利。
4.對于治療的結果:指導性治療注重問題的解決;非指導性治療重視的是問題背后的來訪者這個人的改變與成長。
六、以人為中心療法最主要的特點是強調治療關系。羅杰斯認為,良好的治療關系是心理治療的基本條件。助人成長是治療關系的本質特征。
七、以人為中心療法治療關系的基本特征:①治療者與來訪者兩個人有心理上的接觸。②來訪者大多都陷入一種無助、焦慮與混亂的心理狀態。③治療者處于一種真誠、和諧的狀態之中。在治療關系中,治療者既是一個真實的個人,又是一個專業的治療者,治療者作為一個真誠和諧的個人投入治療過程,本身就為來訪者提供了一種人生示范作用,具有治療的功能。④治療者對來訪者產生一種無條件的尊重與接納,當治療者對來訪者產生這種無條件的尊重與接納時,治療的效果就會隨之出現。⑤治療者對來訪者產生共情,不再從自己的立場和觀念看待對方。⑥來訪者能夠體會到治療者對自己的尊重和共情。
八、促進人格改變的基本條件:1.真誠:是指治療者在治療關系中是一個表里一致、真誠、統合的人。真誠是羅杰斯以人為中心療法的一個最重要的條件。治療者適時地自我坦露,是一種真誠的表達。
2.無條件的尊重:是指治療對來訪者絲毫不抱任何企圖和要求,對對方表示溫暖和接納。無條件的尊重是心理咨詢者對來訪者的態度,也是心理治療的前提。尊重有以下內涵:①尊重來訪者是獨特的個體。②尊重來訪者的個體價值。③一切為了他人。尊重來訪者是為了幫助他們改變那些不適應的行為,一切為了來訪者的利益。④開啟來訪者的內部資源。⑤尊重來訪者的自我決定。
3.共情:共情是指體驗別人內心世界的能力。體會來訪者的內心世界有如自己的內心世界一般,可是卻永遠不能失掉“有如”這個特質就是共情。
共情包含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①治療者首先要放下自己的主觀參照標準,進行有效的聆聽,設身處地的從來訪者的角度去感受他。②共情的重點在于感受來訪者的情緒感受,而不是來訪者的認識。③共情并不是完全認同來訪者的認知和感受。如同羅杰斯在“共情”的定義中所講的,不能失去“有如”的本質。④共情還包括治療者能夠通過語言把自己對來訪者的感受有效地傳達給對方。
九、以人為中心治療的實質:是幫助來訪者去掉那些由于價值條件作用,而使人用來應付生活的面具或角色,把別人的自我當成自我的成分,使其恢復成真正的自我的過程。
十、以人為中心治療過程中來訪者所發生的變化:1.來訪者的自我變得較為開放。2.來訪者的自我變得較為協調。3.來訪者更加信任自己。4.來訪者變得更適應了。5.來訪者原意使其生命過程成為一個變化的過程。
十一、以人為中心治療過程的七個階段(了解一下):⑴ 第一階段:來訪者對個人經驗持僵化和疏遠態度階段,不愿主動尋求治療和幫助。
⑵ 第二階段:來訪者開始“有所動”階段。⑶ 第三階段:來訪者能夠較為流暢地、自由地表達客觀的自我。⑷ 第四階段:來訪者能更自由地表達個人情感,但在表達當前情感時還有顧慮。⑸ 第五階段:來訪者能自由表達當時的個人情感,接受自己的感受,但仍帶有一些遲疑。⑹ 第六階段:來訪者能夠完全接受過去那些被阻礙、被否認的情感,他的自我與情感變得協調一致。⑺ 第七階段:由于上一個階段的變化是不可逆轉的,因此在此階,段來訪者對治療條件的作用不再看的那么重要。
?09年4月全國各省市自學考試成績查詢時間匯總
?環球網校2009年自考課程查看
最新資訊
- 備考2026年4月自學考試!這些真題及題庫早早收藏【免費領取】2025-11-07
- 考前看!2025年10月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歷年高頻考點2025-10-24
- 抓緊背!2025年10月自學考試《習概》名詞解釋、簡答題高頻考點匯總2025-10-20
- 考前背誦!2025年10月自學考試沖分資料,速領2025-10-14
- 速領!2025年10月自學考試全專業【沖刺必刷100題】,高頻考點覆蓋2025-10-13
- 2025年10月自學考試題型發布!各專業簡答題、論述題考什么?2025-10-12
- 備考重點!2025年10月自學考試各專業高頻考點+必刷100題2025-10-10
- 2025年10月自考《美學》高頻考點匯總:名詞解釋+簡答題2025-10-09
- 考前復習:2025年10月自學考試《馬原》高頻考點+歷年真題2025-10-07
- 提前發布!2025年10月自學考試答題卡樣式2025-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