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北京自考外國文學史復習總結


1、簡述《俄狄浦斯王》中的命運觀。
《俄狄浦斯王》展示的是人與命運的沖突。在索??死账箍磥?,俄狄浦斯為躲避殺父娶母的厄運四處奔走,力圖自己來掌握自己的命運,這是值得肯定和歌頌的。然而,他的抗爭卻歸于失敗,命運使這樣一個優秀人物成了罪人。因此,他對命運的正義性和合理性提出了懷疑。這種對與命運抗爭的英雄的肯定 和在客觀上對命運合理性的懷疑,正是雅典奴隸主政治由盛及衰時期民主派意識的特點。面對尖銳的社會矛盾,雅典的自由民一方面相信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又對社會危機感到惶惑與無能為力,表現出強烈的 悲憤情緒。
2、簡析《堂?吉訶德》的思想意義。
《堂?吉訶德》是一部反封建的杰作。它以深刻的內容、典型的人物和辛辣的諷刺,抨擊嘲笑了腐朽荒唐的騎士制度和流行的騎士小說,生動地表現出騎士的長矛、甲胄已進了歷史陳列館,逆時代車輪而行必將碰得頭破血流。事實上,小說問世后,騎士小說在西班牙就銷聲匿跡了。
小說為后人提供了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西班牙社會的政治、經濟、道德生活的廣闊畫面,揭露了封建貴族的驕奢淫逸,官僚衙門的貪污納賄,反映了封建統治下人民的苦難生活。小說在典型人物的塑造上為后人提供了很多借鑒。全書中雖然只寫了兩個主要人物:堂?吉訶德和桑丘,但以他們的游俠經歷為線索,反映了廣闊的社會生活。堂?吉訶德以其脫離實際、盲目蠻干的性格特征而成為這類人物的代名詞,但是他的人文主義理想和他為實現理想勇往直前的精神,又令人感動,有值得肯定的可貴品質。他和桑丘都不是類型化的人物。
3、簡析海明威的思想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海明威是一位具有民主思想的資產階級作家,“迷惘的一代”的代表。海明威的思想與戰爭有著密切的關系。青年時期,他懷著滿腔熱情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但戰爭給他的身體、心理、精神和感情留下了嚴重的創傷,使他感到理想的幻滅。他厭惡戰爭,卻又無力制止戰爭,看不見希望,卻又不愿放棄希望。這便是他創作“迷惘的一代”文學作品的思想基礎。 《太陽照樣升起》、《永別了,武器》就表現出他的“迷惘”。20世紀30年代西班牙內戰時期,海明威重新煥發戰斗精神奔赴反法西斯斗爭第一線。前期的憂郁、迷惘有所克服。他分清了戰爭的性質,以勇敢的態度面對死亡。《喪鐘為誰而鳴》正是這種轉變在文學上的反映。在緊接著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仍然保持著旺盛的戰斗意志。但他看不見人民群眾的力量,而信奉個人英雄主義,因而對世界前途和人類命運持悲觀看法。到50年代,海明威遭受多種疾病折磨,精神抑郁。他把人生看做。一場孤獨的、精神的決斗,認為決斗的結果雖然免不了失敗,但應該勇敢地面對失敗。他的思想情緒直接反映在他晚年的杰作《老人與?!分?。
4、簡析《十日談》作為歐洲第一部現實主義作品所反映的思想內容。
薄伽丘的《十日談》故事來源不一,有的取材于歷史事件,有的取材于民間文學,有的借鑒東方故事,有的是作家的創造。作家以人文主義思想對這些故事進行再創造,從而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被認為是歐洲第一部現實主義文學作品。其思想內容主要表現在:第一,歌頌愛情,反對禁欲主義。作者把愛情看作是人的一種重要而自然的高尚情感,人人都有權利享受愛情。他歌頌愛情的力量,能使愚者變得聰明;他贊美至死不渝的愛,真正的愛情能夠沖破一切封建的羅網;他反對門當戶對和包辦婚姻,認為“只有品德才是區分人類的標準”。特別是《第四天故事第一》中的男女主人公紀斯卡和騎思夢達的愛情故事更是感人至深,具有強烈的反封建意義。第二,諷刺、揭露和批判了教會與封建君臣的虛偽、狡詐和愚蠢。作者以辛辣的筆調大膽地揭露了教會的腐敗和墮落,撕破了教會神圣的外衣,把它們的種種罪惡暴露在了光天化日之下。第三,贊美婦女才能,宣傳男女平等。作者認為婦女既不是圣母,也不是魔鬼,而是與男人一樣有個性、有能力、有智慧的活人,體現了對婦女人格的尊重。
5、簡述列夫?托爾斯泰的創作特征。
托爾斯泰的創作有鮮明的特征:第一,主題思想嚴肅深沉。多用自傳體手法表現作者對道德、宗教、社會、人生歸宿問題的探索。第二,對現實主義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在更高的水平上更充分地挖掘了文學的真實性。他從一開始就把真實奉為自己的創作原則。他在創作中摒棄一切偶然的和幻想的因素,一切都是嚴格按照生活的本來面目、不加粉飾地、如實地反映出來。第三,對現實主義的另一重大貢獻,是他大大地發展了對人物內心世界的挖掘。他始終注意通過心理變化反映人的性格思想的變化。他最感興趣的是“心理過程的本身,是這種過程的形態和規律,用一個特定的術語來表達,這就是心靈的辯證法。第四,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他注意寫具有多方面性格的人物,而不寫單一化性格的人物。在他的作品中,沒有絕對的好人和絕對的壞人,即使是他最喜愛的主人公,他也不美化他們,而是從生活實際出發,寫出他們身上的某種缺點,從不把人物性格絕對化。第五,善于運用對比、諷刺、隱喻手法;注意細節描寫與人物肖像的刻畫;重視語言的鮮明、準確,尤其是樸素;他筆下的自然風景真實、準確、富有生命力,是影響人物思想感情變化和性格發展的重要因素。
6、簡析薩特《墻》的藝術特征。
薩特的《墻》最主要的藝術特征是冷峻真實的心理描寫。采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把主人公伊比埃塔從被捕到面臨死亡到最后“不死”的整個心理過程細致入微地表現出來。開始是灰心喪氣、萬念俱灰,后來是充滿恐懼,但真的面對死亡時,又充滿凜然正氣。最后“我”無意中“出賣”了戰友,被免除了死刑時,感到的并不是解脫,而是世界的荒謬。整個過程如噩夢一般,細膩逼真,感染力極強。
7、簡述古典主義的基本特征。
古典主義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幾個方面:(1)政治上擁護中央王權,主張國家統一。 (2)思想上崇尚理性。(3)藝術上提倡模仿古代,重視規則。
8、簡析對左拉創作產生深刻影響的三大因素。
對左拉創作產生深刻影響的因素,一是巴爾扎克的“環境決定論”和反映整個時代的構思,二是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三是泰納的“種族、環境和時代”的三要素論。
9、為什么說《套中人》充分體現了契訶夫短篇小說的特色?
《套中人》充分體現了契訶夫短篇小說的特色。第一,小說結構精巧,采用了故事套故事的結構方式。第二,夸張和諷刺的妙用。第三,語言簡潔生動,富于個性化。
10、簡述浪漫主義文學的背景。
?、儆I革命;②法國大革命;③思想領域的浪漫主義思潮;④18世紀文學傳統;⑤對古典主義的反抗。
11、簡述現代派文學的藝術特征。
11.現代派文學的藝術特征是:①象征性?,F代派作家為探求人物的內心真實,著重表現難以直接描述的復雜多變的內心活動,借助意象,用暗喻、烘托、渲染等手法,把思想還原為知覺,使抽象的思想外化。
②荒誕性?,F代派作家通過非理性的極度夸張的形式,將現實與非現實糅合在一起,寓嚴肅于荒誕?;恼Q形象具有一種特殊的概括力,
?、垡庾R流?,F代派作家熱衷于挖掘人的潛意識,大量采用“內心獨白”、“自由聯想”的手法,表現人物意識“自然”流動狀態,力求開掘人物心理的復雜性,擴大了心理描寫的范圍。
12、什么是哥特式小說?
哥特式小說是18世紀末在英國出現的一種兇殺小說。這種小說多以中世紀陰森神秘的城堡為背景,寫其中因戀情或因財產而弓I起的兇殺復仇,充滿神秘、怪誕、恐怖和刺激,代表作是瓦爾蒲的《奧特朗圖堡》和拉德克力芙的《渥多爾弗的秘密》。
13、簡述莎士比亞的創作分期及其特點。
莎士比亞共創作了37部劇本、兩首長詩、154首十四行詩。根據他的作品思想和藝術上的發展情況,一般把他的創作分為3個時期。第一時期(1590―1600)一般稱為歷史劇、喜劇時期;第二時期
(1601―1607)是莎士比亞創作的全盛時期。這時期的創作以悲劇為主,一般稱為悲劇時期;第三時期
(1608―1613)是莎士比亞創作的晚期,一般稱為傳奇劇時期,共寫出《暴風雨》等傳奇劇4部和《亨利八世》歷史劇1部。
14、簡析18世紀文學的背景。
?、佼a業革命;②啟蒙運動;③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包括洛克重視感覺和經驗的唯物主義哲學及社會政治理論,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瓦特的蒸汽機以及當時的光學理論等;④古希臘文學傳統。
15、簡述“卡夫卡式”的藝術特色的主要表現。
①荒誕框架下的細節真實;②怪誕;③象征;④濃烈的自傳色彩。
16、簡述17世紀文學的背景。
①英國資產階級革命;②法國專制王權的興隆;③唯物主義和唯理主義思潮的出現;④對人文主義文學的繼承和反撥
17、簡述18世紀文學的特征。
(1)古典主義仍占有重要地位,啟蒙文學成就最高,兩種主要創作方法在該時期都有質的飛躍,直接為19世紀兩種主要思潮的出現打下了基礎。繼英(16世紀)、法(17世紀)后,德國在1S世紀形成廠自 己的民族文學。(2)有鮮明的傾向性,要求文學為現實服務,它與17世紀古典主義同屬資產階級性質的文學思潮,但古典主義擁護國王,啟蒙主義反對國王,宣傳啟蒙思想。(3)啟蒙文學自覺地把第三等級的資產階級和平民作為主人公來正面歌頌,寫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普通情感,這在文學的人民性方面前進丁一大步。(4)創造性地運用了多種形式的文體。如正劇、哲理小說等等。
18、簡述日本自然主義文學的特點。
日本自然主義文學有自己的特點。第一,在理論上主張“破理顯實”,即主張作家要排除一切理想,不帶任何功利目的地按照事物原樣子去描寫“真實”。第二,在實踐上主張遵循絕對客觀主義的創作方法。自然主義者要求作家冷靜地、客觀地、不帶任何傾向性地去描寫事物。第三,在方式上要求作家。9我懺悔和自我暴露。
19、簡述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基本特征。
?、倏陀^、真實地描繪現實生活;②批判性、暴露性、改良性;③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
20、為什么說《罪與罰》是一部藝術成就很高的現實主義小說?
《罪與罰》是一部藝術成就很高的現實主義作品。作品描寫細致,人物性格飽滿,結構完整,感情真摯深沉,催人淚下。首先,情節結構完整,充滿戲劇性。其次,深刻的心理描寫。這部作品被譽為“一份犯 罪的心理報告”。另外,作品的“復調小說”結構特征也極為明顯。
21、《圣經》中的《舊約》和《新約》為什么叫“約”?
“約”指上帝與人類訂立的盟約。 《舊約》記載,上帝與猶太民族訂約三次,故猶太教將其稱為“約書”?;浇汤^承了猶太教的“約書”,但認為基督從他流血受死以后在上帝與人之間又一次訂下了盟約,并以此形成了新的“約書”。為了區別,遂將前者稱為“舊約”,后者稱為“新約”。
22、簡述《神曲》的主題思想。
《神曲》寫的是詩人神游地獄、煉獄、天堂三界的故事,但通篇充滿了象征的寓意。黑暗的森林象征意大利的社會現實;豹、狼、獅象征當時阻礙社會前進的邪惡勢力;森林迷路象征人類的迷惘;維吉爾象征理性;貝雅特麗齊象征信仰。但丁通過這些具有象征意義的人物表現了作品的主題思想:意大利和人類只有在理性的指引下,經過各種苦難的考驗,滌除各種罪惡,在道德上得到凈化,再經過信仰的引導,才能走出迷惘,達到至善至美的崇高境界,從而得到永恒的幸福。
23、為什么席勒的《陰謀與愛情》被稱為“德國第一部有政治傾向性的戲劇”?
①劇本勇敢地把當時德國的黑暗現實搬上了歷史舞臺;②作者公開地站在平民一邊,維護平民尊嚴,譴責達官貴人。
24、簡析《安娜?卡列尼娜》在藝術上的突出成就。
第一,人物的心理描寫生動地展現了人物內心世界的豐富和辯證過程。托爾斯泰把安娜內心的愛與恨、 信任與猜疑、絕望與期待、自尊與妥協等種種矛盾而復雜的思想感情寫得惟妙惟肖。第二,肖像描寫富有
獨創性。托爾斯泰在這部小說中的肖像描寫不僅展示了人物一般性格特征,而且還展示了人物性格的發展過程。對安娜肖像的描寫,貫穿安娜活動的始終。第三,結構完整統一,拱形銜接天衣無縫,兩條平行的線索互相呼應,具有深刻的內在聯系。
25、萊辛是德國民族戲劇、民族文學的奠基人,他的主要貢獻有哪些?
萊辛是德國民族戲劇、民族文學的奠基人,他“完成了德國文學的轉變”。其主要貢獻有三:一是美學理論?!独瓓W孑L》(1766)探討的是詩與畫的界限。二是戲劇理論?!稘h堡劇評》(1767―1769)強調戲劇的社會教育作用和民族特性,要求反映市民階級的生活、愿望和情感。三是戲劇貢獻。其喜劇代表作是《明娜?封?巴爾赫姆》(1767)、市民悲劇代表作是《薩拉?薩姆遜》(1755)和《愛米莉婭?迦洛蒂》(1772)。
26、簡述狄更斯的創作特色。
狄更斯是英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的創作繼承了菲爾丁的現實主義傳統,作品既富有揭露性、批判性,又常常塑造虛幻的“正面人物”,制造大團圓的結局。由此他反對暴力斗爭,期望以情感教育調和社會矛盾;竭力塑造善良人物,表現生活理想;善于用兒童眼光觀察世界,賦予平凡事物以奇異色彩。作品帶有不少浪漫主義成分,用夸張、對比、象征,渲染某種氣氛;幽默與感傷的情調交替出現,人物描寫 喜歡用夸張手法,善于抓住人物特點,情節富有戲劇性。
27、簡析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創作特點。
加西亞?馬爾克斯在繼承拉丁美洲古印地安文學、前后期浪漫主義文學和現實主義文學的基礎上,吸收 了歐洲現代派創作‘經驗,將神奇的現實與魔幻的手法融為一體,反映出拉丁美洲深刻的社會現實的歷史變動。他的代表作品《百年孤獨》把魔幻現實主義文學推向了高峰。
28、簡析薩特《墻》的藝術特征。
薩特的《墻》,最主要的藝術特征是冷峻真實的心理描寫。采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把主人公伊比埃塔從被捕到面臨死亡到最后“不死”的整個心理過程細致人微地表現出來。開始是灰心喪氣、萬念俱灰,后來是充滿恐懼,但真的面對死亡時,又充滿凜然正氣。最后“我”無意中“出賣”了戰友,被判處死刑時,感到的并不是解脫,而是世界的荒謬。整個過程如噩夢一般,細膩逼真,感染力極強。
29、簡述自然主義文學的特征。
?、購娬{寫真實,再現自然;②強調客觀性;③突出科學性。
30、簡述20世紀后半期文學的特征。
①更加徹底地反傳統性;②荒誕性;③意義的不確定性。
31、為什么說度勒的《陰謀與愛情》是德國第一部有政治傾向性的戲劇。
席勒的《陰謀與愛情》之所以被稱為“德國第一部有政治傾向性的戲劇”,是因為①劇本勇敢地把當時德國的黑暗現實搬上了歷史舞臺;②作者公開地站在平民一邊,維護平民尊嚴,譴責達官貴人;③劇本除“愛情”外,還有一條“陰謀”的線索,通過宰相瓦爾特和小人伍爾牧的線索,為“愛情”悲劇提供了真實可信的背景基礎。
32、簡談“美丑對照原則”在《巴黎圣母院》中的運用。
從外表看,伽西莫多是個令人恐怖和滑稽的人物。出身不明和外貌奇丑這兩重災難,使他在唾罵、嘲笑中長大。伽西莫多是個富于正義感、富于感情的人。愛斯梅拉爾達在他受刑口渴難耐之時,送水給他喝 這一行動,成為他人性覺醒的契機。從此以后,他變成她忠實的保護人。他劫持法場,將她救至圣母院避難,悉心照料她。就在女郎被絞死的深夜,他找到她的尸體,并頭躺下,直到一同化為灰塵。伽西莫多是作者根據“丑”就在美的旁邊,畸形靠近著優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惡與善并存“的美學原則創造出來的人物形象。
33、簡述《一個人的遭遇》在蘇聯衛國戰爭題材文學中的地位。
肖洛霍夫的《一個人的遭遇》高舉人道主義旗幟,不僅暴露法西斯侵略的罪惡,還描寫了戰爭給普通人帶來的悲劇,在蘇聯當代文學中具有開拓意義。此后,這類作品紛至沓來,它們在藝術上震憾人心,催人淚下。
?09年1月全國各省市自學考試成績查詢時間匯總
?環球網校2009年自考課程查看
最新資訊
- 歷年匯總!2025年10月《馬原》高頻考點及備考資料2025-09-23
- 重點!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己喆痤}匯總2025-09-22
- 臨考沖刺!2025年10月自考考試題型、評分標準確定,速領沖刺資料包2025-09-22
- ???!2025年10月自考《英語二》高頻考點+必背知識點2025-09-22
- 2025年10月自考開考科目清單公布!新版教材這樣買才不會錯2025-09-21
- 倒計時!2025年10月自考考前沖刺,這些資料必須有2025-09-20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時間點梳理2025-09-19
- 考生必看!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必背考點2025-09-19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歷年高頻簡答題匯總2025-09-19
- 2025年10月自考報名全結束!后續備考要點、資源合集、考試須知一文看全202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