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公務員考試社會熱點:銀行理財要謹慎


課程推薦:2014年公務員課程7天免費學 :基礎精講 高效強化 高效押題 專項特訓
個性課程:2014年公務員個性輔導:申論批改 技巧專講 沖刺密卷 個性定制
超三成消費者遭遇銀行銷售誤導,30%理財產品未獲風險提示,虧損及糾紛頻發……種種亂象使部分投資者面臨本息難保的困境。記者調查發現,理財產品誤導銷售屢禁不絕,而產品設計缺陷、層層轉手分成、維權困難重重,使投資者面臨巨大風險。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句廣告語現在已經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選擇投資銀行理財產品的人,無不抱著兩種期望:一是財產保值;二是財產增值。但是對于相當一部分銀行的理財客戶來說,銀行的理財產品幾乎淪為蝕財陷阱,資產不但無法保值增值,反而越理越少。
正如股市人人都熟知的那句話: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同樣有風險,同樣需要謹慎,但為什么還有那么多的理財者在不能獲得預期收益甚至是財產貶值后選擇和銀行“秋后算賬”,甚至對簿公堂呢?這其中銀行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現在銀行推出的各類理財產品,其投資和收益的計算方式都很繁瑣復雜,再加上各種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一般的理財者根本就看不明白,只能聽從銀行工作人員的建議。而部分銀行工作人員或者是為了完成銷售任務,或者是為了多賣理財產品拿提成和獎金,總是故意夸大理財產品的收益,對其中存在的風險往往避重就輕,甚至避而不談,給理財者一種只要買了就穩賺不賠甚至是能發大財的錯覺。這種信息上的不對稱,導致很多消費者在購買理財產品時被嚴重誤導。
當然,作為投資者也應該清楚理財產品是有風險的,出現“零收益”甚至“負收益”也是正?,F象。購買理財產品之前要有心理準備,不能抱有只賺不賠的想法,更不能用“一夜暴富”的心理去理財。
即便有了消費者的理性,也還是不夠的。很多銀行之所以為了銷售理財產品不擇手段,就是因為缺乏嚴格的市場監管和處罰機制。因此,監管機構要切實加強監管力度,確保理財產品的規范銷售,對于違法違規,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給予嚴厲的處罰和問責,讓銀行不敢為了自己的利益忽視甚至犧牲消費者的利益,真正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最新資訊
- 2026年國考申論答題紙模板:6類萬能框架+50個主題金句庫(附格式避坑指南)2025-04-03
- 2025年國考備考資料免費下載:高頻成語辨析早讀講義助你突破語言關2024-12-12
- 2025國考申論范文下載:以創新為翼,翱翔制造強國藍天2024-11-15
- 2025年國考申論范文:教養之光,文明社會的金鑰匙2024-11-14
- 2025國考申論寫作范文:以“中國精神”為筆,繪就民族脊梁新篇章2024-11-14
- 2025年國考行測答題技巧:片段積累小技巧,彎路走的少之疑問句2024-11-02
- 【國考必贏】2025國考申論備考:講解稿的滿分秘籍2024-10-23
- 2025國考常識備考之中國山脈2024-10-10
- 2025年國考申論范文:創新引領未來,奮斗鑄就輝煌2024-09-20
- 2025年國考申論范文:守護綠水青山,共繪金山銀山新畫卷2024-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