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時政熱點:把群眾利益放首位


課程推薦:2014年公務員課程7天免費學 :基礎精講 高效強化 高效押題 專項特訓
個性課程:2014年公務員個性輔導:申論批改 技巧專講 沖刺密卷 個性定制
近年來,一些地方因決策不當引發的群體性事件時有發生。究其原因,許多是由于在決策過程中違背群眾意愿引起的。如今,群眾的民主意識、參與意識在不斷增強,對一些事件不僅關注結果,也關注細節和過程。因此,只有把好科學民主決策關,問政于民、問計于民,才能抓住預防化解各種社會矛盾的源頭。
站穩群眾立場,學會換位思考
成都市二環路改造就是聽取群眾意見、兼顧各方利益、科學民主決策的一個范例,它真正把民生工程做成了民心工程,被譽為黨群、干群共同繪就的“同心環”。
如今,越來越多的地方領導意識到,發展的最終目的是造福百姓,如果無法讓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GDP增長速度再高,也是“自拉自唱”。把抽象的“數字曲線”轉化為老百姓的“微笑曲線”,“關注群眾利益、注重群眾感受”,正在融入各級黨委政府的決策。
拆遷很難,可去年江西南昌市在地鐵工程施工時,短短3個月就完成了南昌歷史上拆遷量最大、情況最為復雜的征遷工作,并實現了影響社會穩定的群體性事件、極端個人事件、影響工程的惡性阻工事件的三個“零發生”。探尋其成功秘訣,就在于堅持不與民爭利,實行陽光動遷,做好群眾工作。
“有利于群眾的就干,不利于群眾的就不干。”無數事實證明,在定政策、作決策、上項目、抓工作時,如果站穩群眾立場,學會換位思考,用群眾的眼光、群眾的視角來想問題、看問題、處理問題,充分考慮不同群眾的利益和承受能力,就會得到群眾的支持與配合。
決策要維護群眾的最大利益,就必須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特別是利害關系人的意見。如今,群眾意見征集會、老師論證會、聽證會……不管是立法決策,還是重大事項決策,政府信息空前公開。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得到滿足,有序政治參與得以實現。
“以前憑經驗決策,結果不少決策脫離實際,出力不得好。”像南昌一樣,現在每到歲末年終,各級政府都會公布來年擬“為民辦實事”項目,目的就在于聽聽群眾意見,看看哪些該辦,哪些可以緩緩。
從“為民做主”,到“讓民做主”
隨著國家公務員考試時間日益臨近,針對申論的復習,除了勤加練習,多多練筆之外,還應時刻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對時政熱點具有敏銳的觀察能力與評議能力。在2014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與行測備考過程中,對于時事熱點問題的關注與整理是重要一環。特別是在申論考試中,對于申論材料的理解,是公考取得高分的關鍵。
PX,又稱二甲苯。老師不斷解釋:“PX低毒,在嚴格控制下,對人體無害”,但是仍有很多人選擇質疑和抵制:“誰來檢測?有沒有環評?企業安全生產如何保障?政府監管能否到位?”
“項目決策程序不夠透明,容易相信網絡不實傳言。”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教授何艷玲分析,PX項目決策程序透明度有限,所以公眾有被蒙在鼓里的感覺。
看似與科技常識有關的簡單問題,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一個道理:社會治理、公共參與、政府決策透明極端重要。群眾的民主意識、參與意識不斷增強,對一些事件不僅關注結果,更希望了解細節和過程。過去“為民做主”的思路已經不再行得通,現在“讓民做主”的呼聲越來越高。
近年來,不少地方在城市改造過程中,請市民參與城市規劃,“把城市建在民意上”,廣泛聽取群眾意見,積極回應群眾訴求,將決策過程公開,避免了城鎮化過程中經常發生的摩擦和困境,讓政府決策獲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在政法綜治領域,以民意為導向的政法綜治工作機制更為搶眼。開門評警、執法辦案回訪、群眾安全感調查等,把對政法綜治工作的“表決器”交到群眾手中。回應人民群眾對公共安全、司法公正、權益保障的新期待、新要求,政法綜治系統的廣大黨員干部正在努力。
既看要不要干,又看能不能干
不久前,四川遂寧市預計總投資16.1億元的唐家渡電站被叫停。沒有讓唐家渡順利“渡險”的,是一個叫“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機制。這項發端于四川,已在全國普遍推廣的機制,在唐家渡電站規劃中發揮了“一票否決”的作用。工程叫停后,原本正在醞釀群體性事件的人改變了態度,潛在的矛盾風險得到了及時化解。
當前,我國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如果決策稍有不當,就極易引發信訪問題和群體性事件。為此,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應運而生,凡直接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工程建設項目、重大政策制定以及其他對群眾生產生活有較大影響的決策事項,都要將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作為“前置程序”和“剛性門檻”,既看要不要干,又看能不能干,做到風險評估先行、防范化解聯動、發展穩定統籌。
為防止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走過場,各地還結合實際出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在廣東,開展風險評估工作被納入黨政領導干部階段考核、年終考核的重要內容,考核結果作為領導干部晉級升職、評先受獎的重要依據之一。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讓各級黨委政府嘗到甜頭,為決策系上了“安全帶”。
實踐證明,只要科學民主決策,就能從源頭上杜絕和預防很多矛盾的產生。如今,公眾參與、老師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是重大決策的必經程序,也是各級黨委政府決策的自覺行動。
最新資訊
- 2026年國考申論答題紙模板:6類萬能框架+50個主題金句庫(附格式避坑指南)2025-04-03
- 2025年國考備考資料免費下載:高頻成語辨析早讀講義助你突破語言關2024-12-12
- 2025國考申論范文下載:以創新為翼,翱翔制造強國藍天2024-11-15
- 2025年國考申論范文:教養之光,文明社會的金鑰匙2024-11-14
- 2025國考申論寫作范文:以“中國精神”為筆,繪就民族脊梁新篇章2024-11-14
- 2025年國考行測答題技巧:片段積累小技巧,彎路走的少之疑問句2024-11-02
- 【國考必贏】2025國考申論備考:講解稿的滿分秘籍2024-10-23
- 2025國考常識備考之中國山脈2024-10-10
- 2025年國考申論范文:創新引領未來,奮斗鑄就輝煌2024-09-20
- 2025年國考申論范文:守護綠水青山,共繪金山銀山新畫卷2024-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