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我國經濟步入穩中求進的新征程


課程推薦:2014年公務員課程7天免費學 :基礎精講 高效強化 高效押題 專項特訓
個性課程:2014年公務員個性輔導:申論批改 技巧專講 沖刺密卷 個性定制
“穩中求進”是當前和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我國經濟發展最突出的特征之一。不僅從經濟運行狀況和增長態勢看我國經濟增長已顯現減速趨穩的特征,而且政府的經濟政策取向也從主要追求高速增長或“保增長”轉向“穩增長、調結構”。這深刻地顯示,我國經濟發展正進入一個新階段,經濟增長的態勢、經濟體制機制、制定經濟政策的理念等都在發生重大變化。
我國經濟增長減速趨穩的態勢基本形成
在應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時,我國采取經濟刺激政策,連續保持了8%以上的經濟增長速度。但是,我國經濟增長并未回到國際金融危機之前的高速增長態勢,而是進入了減速趨穩通道,經濟增長率從2011年的9.2%下降到2012年的7.8%,今年上半年穩定在7.6%。面對這樣的現實,大多數經濟學家和研究機構得出了我國經濟潛在增長率下移的結論。例如有學者估計,我國GDP潛在增長率將從2006―2010年的10.5%下降到2011―2015年的7.2%,進而下降到2016―2020年的6.1%。也就是說,我國經濟增長率必然歷史性地下一個臺階。
不過,我國經濟增長并未“硬著陸”,而是表現出減速趨穩的態勢,同時我國仍是世界上經濟增長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我國仍然處于工業化中期階段,面臨繼續完成工業化的歷史任務。工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和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產業,如果要保持經濟較快增長的基本走勢,就必須保持較高的工業增長速度。現實情況也是這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率2012年為10.0%,今年4月和5月分別為9.3%和9.2%,均高于GDP增長率。因此,從可能性上說,我國經濟仍然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和升級空間。從必要性上說,如果沒有發達的工業,我國面臨的幾乎所有重大的經濟、社會、環境和安全問題都無法解決。所以,我國經濟發展尤其是工業發展不僅要“穩”,而且要“進”。中央確定的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戰略,更將使我國經濟增長獲得新的動力。
何以為穩,進向何方
“穩增長”決不僅僅是避免經濟增長“硬著陸”,而是要推動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在這樣的階段,“穩”的含義不只是將經濟增長率調控在一個可以接受的目標區間,還包括穩心態、穩政策、穩預期。
穩心態,就是力戒急于求成、貪大求快、不惜代價等社會心理,以更為穩健、更關注長遠目標和更符合客觀規律的理念和行為,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
穩政策,就是力戒倉促多動、過度刺激和無序補貼的政策調控方式,以慎重和可預見的政策調整、適度的經濟政策干預和不破壞公平競爭秩序的政策優惠,發揮政府對經濟發展的有效促進作用。近20年來,我國宏觀調控水平和能力不斷提高,有效避免了經濟的大幅波動。今后,應繼續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前瞻性,著力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著力營造有利于實體經濟發展的經營環境。
穩預期,就是力戒優惠競爭、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以穩健的心態和經營方式、更大的耐心和力度,扎扎實實進行技術創新,增強長久的國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如果由于焦躁的社會心理和一些地方不穩定的政策措施導致企業和居民預期紊亂,就會出現經濟主體行為扭曲。例如,在一些地方,企業投資主要不是考慮自身條件和實際能力,而是以獲取優惠政策特別是圈占土地為目標,“服從”和“響應”政府鼓勵政策;很多企業沒有耐心進行實實在在的技術創新,滿足和停留于粗放發展。這些問題是我國企業技術創新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來比較突出的問題是,對于政府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包括高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例如光伏產業,企業在優惠政策激勵和地方政府直接推動下,完全缺乏對未來的合理預期,以高增長時代的亢奮心態和不切實際的樂觀預期,爆發式擴張產能,忽視風險,結果往往導致惡性競爭,產能嚴重過剩,產品價格暴跌,企業虧損甚至破產。縱觀世界上的優秀企業,它們大都具有穩健的經營心態和經營方式,特別是堅持財務穩健和法律穩健。前者表現為避免投機和過高負債,保持健康的現金流等;后者表現為依法經營和規避法律風險,減少對政府和政策的依賴,以保持穩定的經營環境。這樣的素質正是我國大多數企業所缺乏的。
穩中求進,“進”向何方呢?簡而言之,更高素質、更平衡協調、更綠色環保是基本方向。所謂“更高素質”,就是要通過經濟結構調整實現產業體系全方位的精致化、信息化和高端化。無論勞動密集型產業還是資本密集型產業,無論技術密集度低還是技術密集度高的產業,都必須提高質量,增強國際競爭力。所謂“更平衡協調”,就是實現產業結構和空間分布的合理化。我國大多數產業的技術水平仍然處于中低端,而且空間分布很不平衡。目前,我國工業化推進的空間態勢總體上處于從先發地區向更廣闊的經濟腹地加速擴散的過程。因勢利導、積極有序地推進這一過程,是我國經濟發展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的主要戰略方向。所謂“更綠色環保”,就是使工業生產以及工業品的使用更清潔、更具有環境友好的性質。實踐證明,人類不可能以停止經濟增長的方式和不發展工業的方式解決資源環境問題,也不可能以無視資源環境約束的方式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從根本上說,要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就要以更先進的生產技術、更高的綠色環保標準,徹底消除或最大限度減少生產過程的環境風險。
推進改革是實現穩中求進的根本保證
保持穩中求進的健康發展態勢,必須繼續推進改革。我國經濟從亢奮的高增長軌道轉向穩中求進的持續健康發展軌道,需要相應的體制機制作保障。穩中求進需要的不是一時的爆發,而是持久的耐力。完善的經濟體制機制必定是排斥“爆發”、支持“耐力”的。當前,應著力改變一些地方政府過度干預經濟運行、壓抑微觀經濟主體活力以及出臺不利于公平競爭政策措施的做法,因為這些做法既不利于經濟平穩增長,也不利于促進創新。人們期待進一步釋放“改革紅利”,就是期待以完善的體制機制獲得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
科學有效的宏觀調控是保證我國經濟步入穩中求進軌道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應進一步增強宏觀調控的科學性、預見性和針對性,既深入研究戰略性、規律性問題,又敏銳捕捉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把握好、運用好宏觀經濟政策,保持政策和發展的連續性穩定性,使市場主體有穩定的預期;把綜合運用多種政策工具和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有機結合起來,注重創新驅動,既穩當前、又利長遠,更顯著地增強市場活力和經濟增長內生動力。
總之,我國經濟發展和工業化進程正在步入穩中求進的新征程。在這一時期,“穩”是基礎,“進”是方向。實現穩中求進,需要根本轉變傳統發展觀念和做法,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應認識到,經濟體系是一個循序漸進發展的有機體,其活力來自無數微觀經濟主體的自主行為和公平競爭。也可以說,經濟發展是一個具有內在規律的“生長”和“演進”過程,而不是一個可以由行政力量主觀“設計”和“部署”的過程,一些地方的政策多變和干預失度往往會導致其偏離正常軌道。以此而論,穩中求進是更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發展路徑。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公務員頻道及論壇,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2026年國考申論答題紙模板:6類萬能框架+50個主題金句庫(附格式避坑指南)2025-04-03
- 2025年國考備考資料免費下載:高頻成語辨析早讀講義助你突破語言關2024-12-12
- 2025國考申論范文下載:以創新為翼,翱翔制造強國藍天2024-11-15
- 2025年國考申論范文:教養之光,文明社會的金鑰匙2024-11-14
- 2025國考申論寫作范文:以“中國精神”為筆,繪就民族脊梁新篇章2024-11-14
- 2025年國考行測答題技巧:片段積累小技巧,彎路走的少之疑問句2024-11-02
- 【國考必贏】2025國考申論備考:講解稿的滿分秘籍2024-10-23
- 2025國考常識備考之中國山脈2024-10-10
- 2025年國考申論范文:創新引領未來,奮斗鑄就輝煌2024-09-20
- 2025年國考申論范文:守護綠水青山,共繪金山銀山新畫卷2024-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