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四川公務員考試:常識判斷36要點(一)


一、哲學的基本問題
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又可以表述為意識與物質的關系問題,或精神與物質的關系問題。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個是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誰為第一性,誰為第二性。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第二個是思維與存在、精神與物質是否具有同一性。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標準。
二、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式
一種是客觀唯心主義,一種是主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把某種獨立于人類與自然界之外的“客觀精神”作為世界萬物的本原,世界萬物都是這種客觀精神本體的派生物;主觀唯心主義把人的主觀意識當作世界萬物的本原,世界萬物都是人的主觀意識的產物。
三、物質和意識
列寧關于物質的定義:“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于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復寫、攝影、反映。”意識是物質世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意識是人腦對客觀物質世界的主觀反映,正確的意識是客觀世界的反映,錯誤的甚至荒誕的意識是對客觀世界的歪曲反映。
四、質量互變規律
質是事物成為自身并區別于他事物的內在規定性。量是事物本質所固有的可以用數量形式表示的規定性,包括事物的規模、程度、速度以及構成事物諸要素在空間上的排列組合方式等。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質的量的限度、幅度、范圍,是和事物的質相統一的量的區間。量變是事物的量的規定性在度的范圍內發生的微小的、不顯著的變化,是事物原有發展過程的延續和漸進。質變是事物由一種質態向另一種質態的飛躍,是事物延續和漸進過程的中斷。事物的變化有沒有超出度的范圍,是區分量變與質變的根本標志。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事物的不斷地經過“量變―質變―新的量變―新的質變”,兩種狀態循環往復,永不停息地向前發展。
五、對立統一規律
矛盾是指事物內部各方面之間及各事物之間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唯物辯證法認為,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矛盾著的雙方既對立又統一。推動了事物運動、變化、發展。事物的變化、發展,既離不開事物的內部矛盾,也離不開事物的外部矛盾。
六、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
社會存在是指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即社會物質生活過程及其條件,包括自然環境、人口因素和物質資料生產方式,其中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主要的和決定性的因素。社會意識是指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即人的精神活動及其產品,它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包括藝術、道德、政治法律思想、宗教、哲學和科學等社會意識形式和情感、風俗、習慣、傳統等社會心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并且能動地反作用于社會存在。
七、毛澤東思想
黨的七大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毛澤東在1939年寫的《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文中,對中國社會的性質作了全面系統的論述。抗日戰爭爆發后,毛澤東在《戰爭和戰略問題》等文章中,科學地論證了中國革命為什么必須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形成了完整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理論。
八、鄧小平理論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和活的靈魂,它貫穿于鄧小平理論形成和發展的全過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九、三個代表
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鍵在堅持與時俱進,核心在堅持黨的先進性,本質在堅持執政為民。這是“三個代表”的根本要求。是否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衡量有沒有真正學懂、是不是真心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標志。
十、科學發展觀
所謂科學發展觀就是“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推動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著力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努力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不斷保護和增強發展的可持續性。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把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貫穿于各方面的工作。
十一、法的制定
根據我國現行憲法與有關組織法的規定,我國現行立法體制的權限劃分制度和結構具體表現如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修改憲法,制定與修改刑法、民法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最新資訊
- 2026年國考申論答題紙模板:6類萬能框架+50個主題金句庫(附格式避坑指南)2025-04-03
- 2025年國考備考資料免費下載:高頻成語辨析早讀講義助你突破語言關2024-12-12
- 2025國考申論范文下載:以創新為翼,翱翔制造強國藍天2024-11-15
- 2025年國考申論范文:教養之光,文明社會的金鑰匙2024-11-14
- 2025國考申論寫作范文:以“中國精神”為筆,繪就民族脊梁新篇章2024-11-14
- 2025年國考行測答題技巧:片段積累小技巧,彎路走的少之疑問句2024-11-02
- 【國考必贏】2025國考申論備考:講解稿的滿分秘籍2024-10-23
- 2025國考常識備考之中國山脈2024-10-10
- 2025年國考申論范文:創新引領未來,奮斗鑄就輝煌2024-09-20
- 2025年國考申論范文:守護綠水青山,共繪金山銀山新畫卷2024-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