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福建選調生面試熱點:“注水”運動會


考試動態|報考指南|備考資料|歷年試題|在線答疑|在線模考|備考經驗|考試用書|公務員論壇
【背景鏈接】
近兩年,在國內舉行的綜合性運動會可謂摩肩接踵,先后進行的包頭全國中學生運動會、深圳世界大學生運動會、貴州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杭州全國殘疾人運動會、南昌全國城市運動會等國際、國內大型賽會,將下半年的日歷填得滿滿當當,少則“一月一會”、多則“一月兩會”(殘運會與城運會就重疊舉行),賽事的密集程度令人目不暇接。
如此眾多的運動會“扎堆兒”,的確有辦賽節奏上的巧合。目前國內按期召開的綜合性運動會已超過10個,基本上4年一個周期,因此至少會有兩三個運動會將在同一年進行,再加上近年來一大批國際性運動會的進入,使得中國“會”多的事實更為凸顯。放眼全球,亞洲是擁有最多綜合性運動會的地區,若論國家,則以中國為最。
自2008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后,一股巨大的辦賽熱潮席卷全國,大有一浪高過一浪之勢。各地爭做東道主,國際綜合性運動會當是首選,廣州和深圳已分別舉辦了2010年亞運會和2011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天津和南京則正在積極籌備2013年東亞運動會和2014年青奧會。
【預測】
近幾年,國內城市出現了一股熱衷于爭辦體育賽事的現象,并且有進一步擴大和升級之勢。然而,很多城市在舉辦體育賽事時存在明顯的盲目性。你對這一現象有何看法?
【解析】
近年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攀升,大型綜合性體育運動會、大型活動也不斷增多。客觀來看,各類大型綜合性體育運動會有助于展示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成就、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高我國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增強全民族身體素質。但是,如果大型運動會“扎堆”舉辦,其背后的隱藏的本質以及造成的影響必須引起我們高度的重視。
一、規模膨脹,辦賽成本驚人。大型體育賽事持續時間長、工程建設量大、資金流量密集、涉及范圍廣、參與人數多,而為數不少的東道主好大喜功、求全責備,以承辦一屆“歷史之最”的賽會為榮,這就注入了很多“水分”,不僅大大增加了辦賽成本,而且給交通、接待、環保、安保等各項籌備工作帶來極大壓力。
二、鋪張浪費,資源無法利用。大體量的運動會勢必需要大批量的場館設施,而在硬件建設上競相攀比、追求奢華之風也在各地愈演愈烈。但是大賽落幕后,很多場館都關門閑置,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
千會一面,觀眾審美疲勞。如今,很多賽會給人似曾相識之感,辦賽思路趨同、辦賽模式單一,缺少獨特的風格和魅力,缺少自己的文化內涵。如出一轍的開幕式、水平不高的競技場,必然造成觀眾的審美疲勞,削弱了賽會的傳播力與影響力。
貪污腐敗,創造可乘之機。大型體育賽事從征地拆遷、工程建設,到物資采購、特許經營,再到資金給付、資產處置,等等,無論哪一項都是籌辦過程中容易滋生腐敗的環節,任何一個環節稍有疏漏,就會產生廉政風險,造成難以估量的負面影響。
其實,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體育賽事可以對外宣傳城市形象,擴大城市影響,拉動旅游、餐飲、交通等發展,從而為本城市做足“面子工程”。
因此,在慶賀我國體育事業蓬勃發展的同時,思考如何真正實現節儉辦賽、讓賽會回歸體育本源?如何讓賽會更有效地服務于中國體育事業以及經濟社會的發展?才是重中之重。
第一,應該堅持量力而行、量入為出、節儉高效的原則。對于大型綜合性體育運動會的申辦工作需從嚴控制。各地應充分考慮客觀條件,根據自身財力和籌資能力,確定是否申辦大型綜合性體育運動會,不應大包大攬,對納稅人的錢要節約使用、愛惜使用,要用在人民群眾最需要的地方;
第二,應充分利用現有場館設施。舉辦好的運動會并不需要大興土木修建新場館,完全可以利用現有場館進行翻修改造,或對現有的設備進行完善和修繕,這樣不僅節約了成本,避免了浪費,而且活動結束后,其比賽場館也可以成為向市民開放的文體活動中心。
第三,要加強制度建設與監督監管,不要讓一場運動會成為腐敗分子的可乘之機,而關鍵就在于通過民主制度來制約權力。
最新資訊
- 2026年國考申論答題紙模板:6類萬能框架+50個主題金句庫(附格式避坑指南)2025-04-03
- 2025年國考備考資料免費下載:高頻成語辨析早讀講義助你突破語言關2024-12-12
- 2025國考申論范文下載:以創新為翼,翱翔制造強國藍天2024-11-15
- 2025年國考申論范文:教養之光,文明社會的金鑰匙2024-11-14
- 2025國考申論寫作范文:以“中國精神”為筆,繪就民族脊梁新篇章2024-11-14
- 2025年國考行測答題技巧:片段積累小技巧,彎路走的少之疑問句2024-11-02
- 【國考必贏】2025國考申論備考:講解稿的滿分秘籍2024-10-23
- 2025國考常識備考之中國山脈2024-10-10
- 2025年國考申論范文:創新引領未來,奮斗鑄就輝煌2024-09-20
- 2025年國考申論范文:守護綠水青山,共繪金山銀山新畫卷2024-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