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國家公務員面試熱點:與"實"俱


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的經濟奇跡得益于實體經濟的飛速發展,通過大力發展制造業加快工業化進程,以工業化促進城市化,從而帶動大量的勞動力就業,培育了大量的產業形態和成熟的產業工人,提升了國家經濟競爭力。制造業迄今仍然是我們最大最重要的支柱產業。
但是,今天的制造業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窘境,我們看到,一些曾經靠勞動致富、白手起家的企業家不再安心在制造業里穩扎穩打,轉而去炒房、炒大蒜、炒煤礦、炒地皮;企業不再有長遠規劃而更加注意眼前利益,習慣掙快錢、圖小利;中小企業群體始終無法擺脫融資困境導致民間高利貸問題的集中爆發;地方政府土地財政依賴癥久治難愈……我們還聽到“一個千人大廠利潤不如老板炒房所賺的1/3”、“銀行業人均利潤超工業企業12倍”、“一個EMBA班上50多名學生中只有2名做實業”這樣不可思議卻真實存在的故事,所有這些都不能不讓我們對實體經濟的生存狀態表示擔憂。
與虛擬經濟相比,實體經濟往往投入成本較高、產出周期偏長、利潤空間有限,更需要付出無比艱苦的努力,承受失敗與挫折的考驗,是對一個企業家責任與意志的極大挑戰。所以,此次當選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的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感概:“做實業既辛苦又漫長,需要實業家非常執著,拼其一生去堅持”;沈陽機床集團董事長關錫友則將實業比喻為美麗“凍”人的事業:“只有身在實業其中才感到它的美,但同時一旦進入實業,就意味著進入冰冷期,不身在其中不知其難。”
但是,實體經濟的基礎作用和現實價值無可替代。如果沒有實體經濟,經濟發展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從各國在本次金融危機中的表現就能看出,實體經濟比較強的國家“任憑風吹浪打,我自巋然不動”,比如制造業發達的德國;而實體經濟較弱的國家則陷入“四面楚歌”的窘境。同樣,在我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大國,沒有強大的實體經濟,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不可能真正實現現代化,在國際上形成強大競爭力。只有壯大實業,筑牢經濟的根基,才有可能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只有做強實業,提高經濟質量,才有可能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取得新進展,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突破。
考試動態|報考指南|備考資料|歷年試題|在線答疑|在線模考|備考經驗|考試用書|公務員論壇
最新資訊
- 2026年國考申論答題紙模板:6類萬能框架+50個主題金句庫(附格式避坑指南)2025-04-03
- 2025年國考備考資料免費下載:高頻成語辨析早讀講義助你突破語言關2024-12-12
- 2025國考申論范文下載:以創新為翼,翱翔制造強國藍天2024-11-15
- 2025年國考申論范文:教養之光,文明社會的金鑰匙2024-11-14
- 2025國考申論寫作范文:以“中國精神”為筆,繪就民族脊梁新篇章2024-11-14
- 2025年國考行測答題技巧:片段積累小技巧,彎路走的少之疑問句2024-11-02
- 【國考必贏】2025國考申論備考:講解稿的滿分秘籍2024-10-23
- 2025國考常識備考之中國山脈2024-10-10
- 2025年國考申論范文:創新引領未來,奮斗鑄就輝煌2024-09-20
- 2025年國考申論范文:守護綠水青山,共繪金山銀山新畫卷2024-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