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四川選調生考試申論話題:留余文化
更新時間:2013-01-22 09:43:39
來源:|0
瀏覽
收藏


國家公務員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摘要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在中原經濟區的宏大建設中,已明確把建設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作為五大戰略定位之一。所有這些都給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帶來了千載難逢的好機遇、好時
面試熱點話題】
中原文化“深、厚、重、實”。“深”,就是深遠、深刻;“厚”,就是歷史積淀的深厚;“重”,就是內涵厚重、地位重要;“實”,就是中原文化既有傳承也有創新。千百年來,有著極強穿透力、親和力和凝聚力的中原文化與其他文化交融共生、和諧相處,為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成為河南乃至中國與世界溝通的思想方法和思想內核。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在中原經濟區的宏大建設中,已明確把建設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作為五大戰略定位之一。所有這些都給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帶來了千載難逢的好機遇、好時機。乘文化改革的東風,順文化強省的大勢,留余論壇應運而生,恰逢其時。
留余文化是中原傳統文化的結晶。“留余”出自南宋士人王伯大的《四留銘》:“留有余,不盡之巧以還造化;留有余,不盡之祿以還朝廷;留有余,不盡之財以還百姓;留有余,不盡之福以還子孫。”因鐫刻在河南鞏義康百萬莊園留余匾上而廣為人知。已故國學大師南懷瑾對《留余》一書的題詞“一生猶欠詩書債,萬事終須留有余”道出了“留余”的真諦。
留余文化倡導平衡共贏、因時而變、兼濟天下、讓利于民,濃縮了中國傳統文化哲學的精髓。它取儒家“財不可露盡,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等中庸之道,融老莊道家的“無為”與“不爭”等人生旨趣,匯佛家禪宗的“平常”、“無執”等智慧菩提,萃于一爐,深得儒釋道三教之真昧,彰顯了中原文化的獨特風骨和中原人質樸、豁達、厚重、仁愛、慷慨等性格。
留余文化不僅是修心養性,為人處世、修齊治平的道德遵循,更是中華文化在化解矛盾、創造和諧的實踐中形成的寶貴的思想財富。它蘊含“全面、協調、可持續”之意,是道與術的統一、知與行的統一,凝聚著深刻的思想智慧。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2026年國考申論答題紙模板:6類萬能框架+50個主題金句庫(附格式避坑指南)2025-04-03
- 2025年國考備考資料免費下載:高頻成語辨析早讀講義助你突破語言關2024-12-12
- 2025國考申論范文下載:以創新為翼,翱翔制造強國藍天2024-11-15
- 2025年國考申論范文:教養之光,文明社會的金鑰匙2024-11-14
- 2025國考申論寫作范文:以“中國精神”為筆,繪就民族脊梁新篇章2024-11-14
- 2025年國考行測答題技巧:片段積累小技巧,彎路走的少之疑問句2024-11-02
- 【國考必贏】2025國考申論備考:講解稿的滿分秘籍2024-10-23
- 2025國考常識備考之中國山脈2024-10-10
- 2025年國考申論范文:創新引領未來,奮斗鑄就輝煌2024-09-20
- 2025年國考申論范文:守護綠水青山,共繪金山銀山新畫卷2024-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