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浙江省公務員申論《真題》


2012年浙江省公務員申論《真題》
給定材料:
資料1
進入21世紀… …面積、森林和牧場反而在大幅縮減,物種滅絕的速度越來越快。據預測:全世界現有陸地資源量僅可供人類使用500年,如果按消耗資源速度每年遞增2.5%計算的話,則只能使用90年;全球石油生產剩余可采儲量加上尚待發現的石油資源量可用53年;天然氣和煤炭可用分別是63年和90年。我國資源環境的約束更加突出;礦產資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水平的1/2,居世界53位。水資源總量占全球水資源的6&,人均占有水資源量僅為世界人均量的1/4,在世界上名列110位,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量最貧乏的國家之一,現有人均耕地面積1.38畝,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在現有的耕地中,受干旱、陡坡、瘠薄、洪澇、鹽堿等多種因素影響,質量相對較差的中低產田約占2/3.另外,土地沙化、土壤退化、水土流失、“三廢”污染等也導致耕地減少。農業生產在廣泛使用化肥、農藥、農用薄膜等化學品,造成大量有害物質殘留在土壤中,導致土壤板結,農田減產,這又刺激農民使用更多的化肥來提高產量,造成惡性循環。
資料2
我們居住的地球分為大陸和海洋兩部分,海洋面積占了70.8%,陸地面積只占29.2%,所以,宇航員從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個藍色的“水球”,人類居住的陸地像是點綴在汪洋中的幾片“島嶼”。蔚藍的大海是個巨大寶藏。據統計,海底巖層中埋藏的石油可采儲量大約為3000億噸,約占世界時候總儲量的40%。海水中含有大量的軸,氚,氖,它們能為人類提供充足的核燃料資源。海洋中洶涌的波濤、起伏的潮汐、不息的海流都蘊藏著巨大的動能。海洋中的礦產資源更為豐富,最具代表性的錳結核含有76鐘元素,把全世界海底的錳結核冶煉出來,可是煉出來的錳、鎳、銅、鈷四中金屬的儲量分別相當于陸地儲量的200倍、120倍、15倍和1250倍。海洋是一個生物資源寶庫,那里生長著藻類近萬種,魚類1.9萬種,甲殼類2萬多種,可謂人類提供極為豐富的蛋白質。海洋給人類提供食物的能力,約為陸地上所能種植的全部農產品的1000倍,而現在人們對海洋生物的利用還不到1%。
資料3
1405年,明成祖朱棣開始派遺宦臣鄭和率領強大海船隊遠航他國。當時,中國的造船技術相當成熟,建造的鄭和寶船長達137米,寬56米,有9桅12帆,是當時世界上最大、最先進的海船。鄭和在30年內率領船隊七下西洋,足跡踏遍37個國家,遍及東南亞、波斯灣、紅海沿岸及北非一帶海域,最遠到了東非的索馬里,開創了人類航海史上前無古人、規模巨大的遠洋航程。鄭和船隊不畏艱險的遠播華夏“藍色文明”,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的高潮智慧和非凡勇氣;鄭和船隊為文明禮儀之師,既未強行占領別國一寸土地,也未掠奪當地一分一毫的財產,充分體現了中國人民酷愛和平、睦鄰友好的精神;鄭和船隊打通了中西海上航道,將明朝“禮治”外交推向了全盛時代,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威望。
鄭和的航海始于15世紀之初,比葡萄牙人迪亞士1487年發現好望角要早82年,比哥倫布1492年發現美洲要早87年,比達伽馬1498年到達科澤科德要遭93年。鄭和下西洋為中國提供了重要發展機會,然而中國未能把握這一機遇,從明朝宣德之后,統治集團經營海洋意識淡薄。鄭和第七次出使西洋后,遭到一些守舊廷臣的攻訐,指責七下西洋是勞民傷財,得不償失。至此,明朝大規模的航海活動結束了。此后,明清兩朝閉關自守,放棄經營海洋的權利,飽受海上列強的侵略欺凌,割地賠款,甚至淪為半殖民地,這既是輝煌與衰落反差。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評論:當年中國統治者沒有將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轉變為商業化、外交化的貿易和知識國家,留下歷史遺憾,然而現在中國的發展完全有可能彌補這個缺陷。
資料4
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成立了由30多個海洋機構參加的“海洋聯盟”,為聯邦政府通過了海洋法案,成立國家海洋政策委員會,審議、制定美國新的海洋政策。2007年發布《規劃美國今后十年海洋科學事業海洋研究優先計劃和實施戰略》。據報道,美國政府現有海洋研究與開發實驗室700多個,政府每年投資270億美元,有針對性地建設科學研究機構,并根據不同區域的海洋資源興辦不同形式的海洋科技園區。
20世紀80年代初,日本的海洋產業主要是漁業資源開發和海洋運輸。1990年日本制定了一系列推進海洋開發的戰略規劃,將開發海洋納入重點跟蹤項目和振興產業計劃。1992年形成“海洋和日本――21世紀海洋政策建議”。2007年日本通過《海洋基本法》。2008年出臺《海洋基本計劃草案》,將日本海洋經濟發展的規劃通過法律形式予以規范。近年來,日本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形成了以沿海旅游業、港口及海運業、海洋油氣業為支柱的海洋產業。集中地方優勢,開展適合本地特點的海洋開發。形成了海洋土木工程、船舶修造業、海底通訊電纜制造與鋪設、海水淡化等集科技、環保、公共服務為一體的海洋經濟產業。同時,集中高新技術開發的優勢,建立官、產、學一體化的聯合開發體系,把科技研究成果推向市場。
位于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挪威是一個海洋漁業大國,70%的國家財政來自對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1946年挪威建立了部。具體負責漁業活動、海岸安全、海洋科研及漁業資金的具體管理,形成了漁業管理上整套法律、法規;集聚資金建立具有針對性的海洋經濟研究所;積極開展國際海洋經濟開發的合作及國際市場的開拓,注重海洋技術的研發與科研成果的商業化和技術轉讓,設置良好的私營業投資系統,通過一定的激勵政策,鼓勵私營企業投資海洋開發項目。
開發海洋的競爭是科技與人才的競爭,誰擁有人才誰就掌控海洋開發的鑰匙,掌控海洋開發的話語權。世界主要沿海大國都高度重視海洋科技發展與人才建設。澳大利亞在綜合性大學都開設海洋方向的學科,有針對性地進行海洋專業的設置,德國的基爾大學進行海洋人才培養與研究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美國的緬因大學和日本的東北大學等都大力發展海洋類學科專業,培養了大批的海洋類高層次人才,為其海洋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
資料5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省的經濟社會發展一直居全國前列。2011年,全省生產總值突破3萬億大關;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3萬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接近1.3萬元;農業、工業、服務業三次產品結構2010年為5.0:51.9:43.1,城市化率為61.62%,已處于工業化的中后期階段。但浙江省是一個人多地少、陸地資源貧乏、能源短缺的小省,土地面積僅占全國總面積的1.06%,是中國面積最小的省份之一。浙江有“七山一水兩分田”之說,人均耕地僅有0.5畝。浙江省能源總消耗量絕大多數依靠省外調入或進口,從長期看,浙江能源原材料對外依存度還將持續上升。從工業產業內部結構看,浙江傳統工業領域的紡織、化纖、服裝、皮革、造紙等高污染排放的產業比重偏高,高新技術產業所占比重偏低。從總體上看,浙江目前仍屬外延擴張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資源過度消耗,環境污染嚴重。
浙江省有全國最長的海岸線,達6696公里。規劃可建萬噸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線506公里,占全國的30.7%,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島2878個,約占全國的40%,均居全國第一。寧波一舟山港域是我國建設世界級深水港群的首選。舟山漁場是全球四大漁場之一,海洋捕撈量居全國第一。浙江海域海洋生物資源種類多、數量大,近岸海域共有浮游植物394種,浮游動物170種,底棲生物131種。東海石油資源主體部分位于浙江海域,儲量居全國第二。海洋新能源主要包括海洋風能、波浪能、潮汐能,還有海洋生物能等。浙江省可開發潮汐能裝機容量占全國40.8%,潮流能占全國1/2以上,海洋能源十分豐富,利用價值極高。浙江沿海氣候溫和濕潤、地貌形態多樣,人類活動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自然稟賦與人類活動的疊加,形成了豐富多彩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
資料6
舟山是我國唯一的以群島建制的地級市,有1390個島嶼。舟山群島所在西北太平洋地區是東北亞通向太平洋、走向世界的要道。舟山作為祖國前沿要塞和東海前哨,一直承擔著站崗放哨的海防任務,為國防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長期以來,因一水相隔,舟山海島經濟受到極大制約,在國家有關部門和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1999年舟山――大陸連島工程正式啟動。2009年底,由岑港大橋、響礁門大橋、桃夭門大橋、西堠門大橋和金塘大橋五座大橋連接起來的舟山連島跨海大橋正式通車。舟山跨海大橋構筑出一條全天候的舟山――大陸通道,使舟山本島變成與大陸相連的半島,成為大陸通向海洋的港口城市。舟山跨海大橋把發展海島特色經濟與比較完善的基礎設施網絡密切結合起來,把中國最好的深水岸線資源與廣大腹地密切結合起來,對進一步開發舟山海洋資源,推動浙江省、長江三角洲乃至中國經濟發展都具有深遠的意義。
2010年5月,國務院批準實施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提出“建設浙江舟山海洋綜合開發試驗區”。2011年2月,國務院批復了《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規劃》,首次提出“探索設立浙江舟山群島新區”。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再次明確提出推進浙江舟山群島新區發展。2011年3月,在交通運輸部與浙江省人民政府舉行的戰略合作簽約儀式上,浙江“三位一體”港航物流體系建設項目推介手筆巨大,共有26家國內外大型企業,與寧波――舟山港、溫州港集團等簽下20多個項目,投資總金額達650億元。按照“三位一體”港航物流服務體系的戰略定位,浙江將打造亞太地區重要的綜合性國際樞紐港,暨構建大宗商品交易平臺、海路聯動集疏運網絡、金融和信息支撐系統。2011年6月,國務院正視批準設立浙江舟山群島新區,這是繼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和重慶兩江新區后我國設立的又一個國家級新區。2011年7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制定下發了《關于加快海洋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對我省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加快發展海洋經濟做出了全面部署。
資料8
浙江省的民營經濟號稱“五分天下有其四”。2011中國500強民營企業,浙江占了144席,連續13年居全國之首。浙江省的民間資本十分雄厚,但是許多民資因為苦于找不到合適的項目而讓巨額資金“躺”著睡覺。近年來,隨著行業壟斷的打破、開放領域的增多、限制政策的減少,浙江省民間資本進入領域正在日益擴大。民間投資已不再局限于傳統制造業和服務業領域,而開始在基礎設施建設、科教文衛、金融保險及旅游等領域尋找新的發展空間。總投資118億元,全長36公里的杭州灣跨海大橋是我國第一座跨海大橋,也是國務院批準立項的國家特大型基礎建設項目。“跨海大橋”自建設以來一直有個引人注目的話題:跨海大橋的資金,一大半來自浙江的民營企業。在跨海大橋的資金中,由17加民營企業組成的5個投資公司的民間資本占到了資本金投入的50.25%。老師指出,民營大規模進入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不僅解決了建設資金的來源問題,更重要的是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大型基礎設施建設中市場機制的形成和完善,有助于解決基礎設施建設領域長期存在的投資效率低的頑疾。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經濟發展持續強勢,在全國頗為引人注目。在此番局面的背后,是什么樣的文化精神的支撐?是“自強不息、堅忍不拔、勇于創新、講求實效”的浙江精神。浙江人不畏艱險、勇于拼搏、敢于冒險,在浙江大地上書寫了一篇“農民變居民、老鄉變老板、查場邊市場、會場邊工作、集市變城市”的感人歷史畫卷。而全球1000多萬浙商,用生動實踐錘煉“踏盡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吃盡千辛萬苦”的“四千”精神,塑造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創業、特別能創新”的浙商品格。可以說,浙商的奮斗,浙商的成功,淋漓盡致地體現浙江人永不言敗、永不滿足、永不停止的精神,展現了浙江人的智慧和力量。
資料9
中國國家海洋局編制的國家標準《海洋及相關產業分類》對海洋經濟的定義是:開發、利用和保護海洋的各類產業活動,以及與之相關聯活動的總和。同時把海洋產業定義為開發、利用和保護海洋所進行的生產和服務活動。
目前,世界海洋旅游總收入占全球旅游業總收入的一半,全世界40個最大知名旅游目的地中有37個在沿海國家或地區,這37個國家和地區的旅游總收入占全球旅游總收入的80%。就中國而言,濱海旅游業穩居中國海洋經濟總產量前列,占比高達31.2%,可見濱海旅游業是海洋經濟核心產業之一。
浙江省有甬舟、溫臺、杭州灣三大濱海旅游區,與佛音繚繞的普陀山、大名鼎鼎的桃花島同處一隅的舟山市六橫島,雖然在旅游開發上遜色不少,但其得天獨厚的深水良港優勢,為六橫鎮大力發展船舶修造、港口物流等臨港產業插上了翅膀,現在建的有礦石中轉碼頭、PX儲運、新能源燃料乙醇、電廠等項目。然而,島上淡水資源匱乏,已成為嚴重制約六橫鎮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2003年,浙江省在島上啟動了全國最大的10萬噸級反滲透海水淡化項目。目前一期工程已經達到一天2.25萬噸的海水淡化處理能力,即三四天淡化一座小二型水庫的蓄水量。
在海水淡化項目中,提取淡化水后剩余的濃海水,一般都通過濃海水排放管道引至深海區排放,但是大量排放后會改變區域海水濃度,從而影響海洋生物生長。六橫水務有限公司想到了與鹽場聯姻,以邊是海水淡化,一邊是鹽場曬鹽,中間連上一根水管,濃海水直接成為鹽場的原料,從而保護海洋生態環境,達到海水綜合利用的目標。“這只是海水綜合利用的第一步。”六橫水務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除了利用鹽場曬鹽,濃海水還可以用于提取鉀、鎳等元素,今后還能進行鹽化工、特種養殖等深度開發,如條件適合,他們將利用濃海水在附近建設類似“人工死海”的旅游項目,從而使海水淡化與海水綜合利用形成良性發展的產業鏈。
資料10
2011年4月13日上午,國家海洋局聯合沿海有關省、自治區海洋廳(局)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我國首批開發利用無居民海島名錄,入選名錄島將面向社會出讓使用權,最高使用年限為50年。此次國家集中公布的第一批開發利用無居民海島名錄涉及浙江、山東、江蘇、福建、廣東等8個省區,共計176個無居民海島,其中浙江有31個。海島開發利用涉及旅游娛樂、交通運輸、工業、倉儲、漁業、農林牧業、可再生能源、城鄉建設、公共服務等多個領域。2011年11月12日全國無人海島在寧波展開第一拍,浙江象山縣的大羊嶼以2000萬元的價格順利找到“島主”。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先關人士介紹:“我省此次推出的第一批31個無居民海島,相對來說其開發條件較好,與陸地距離比較近,島型島貌比較適合進行開發和利用。海島是海洋開發的前沿陣地,無居民海本身具有很大的發展前景,無居民海島的開發、利用吸引浙江豐厚的民間資本來投資,必將推動我省海洋經濟的發展。”
2011年11月,國家發改委核準批復了黃澤山石油中轉儲運項目。該項目是我國第一個民營企業進入原油(燃料油)中轉儲運的項目。黃澤山項目建成后,不僅能夠為各大煉化企業和油品使用單位提供服務,對降低煉化企業的運輸成本,保障煉化企業的原油供應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對舟山逐步建成大宗商品儲運中轉加工中心、提升我國大宗商品交易中的話語權也有作用。根據舟山海洋經濟的規劃,10年后舟山群島新區將金城全國重要的油品中轉貿易儲存、鐵砂中轉貿易、煤炭中轉加工配送、糧食中轉加工配送等六大基地,為解決國家能源安全提供支撐。
資料11
夏寶龍省長在2012年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推進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舟山群島新區和義務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從全局出發作出的戰略部署,是我省加快經濟轉型升級的終于引擎。要舉全省之力抓落實,先行先試求突破,促進海洋經濟與山區經濟聯動發展,加快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進程,努力形成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新增長極。” 根據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的規則,到2015年示范區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6萬億元,海洋生產總值接近7000億元,三次產業6:41:53,海洋新區產業增加值比重提高到30%以上,科技貢獻率達70%以上,清潔海域面積達15%以上,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9.2億噸,形成較為完善的“三國領先,海洋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海洋經濟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基本實現海洋經濟強省目標。到2020年,全省海洋生產總值力爭突破12000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5:40:55,科技貢獻率達80%左右,全面建成海洋經濟強省。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將有效提升浙江在全國發展中的地位。中央對浙江發展海洋經濟的定位是“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對舟山的定位是“舟山群島新區”。示范就是探索引領,新區就要先行先試。“示范”和“新區”這5個字是中央賦予浙江的大政策,中央期望浙江在發展海洋經濟的征程中出新招、闖新路、攀新高。
作答要求:
第一題:根據給定資料,概括浙江省發展海洋經濟的優勢條件。
要求:準確、全面、有條理。字數不超過500字。
第二題:“推進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是浙江省加快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請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要求:準確、全面、有深度。字數不超過600字。
第三題:圍繞給定資料主旨,聯系浙江實際,自擬題目,自選角度,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1)觀點正確、結構完整;(2)論述深刻、條理清晰;(3)字數1000-1200字
最新資訊
- 國家公務員真題大全:2021-2025年匯總(免費下載)2025-06-12
- 2025年國考稅務面試真題(考生回憶版)2025-02-25
- 2025海關國考面試真題(考生回憶版)2025-02-25
- 各省國考結構化面試試題5000道(免費下載)2025-01-17
- 國考歷年面試真題匯總(2019-2024 年)2025-01-17
- 2024年國考面試題真題匯總(免費下載)2025-01-17
- 2025國家公務員考試真題《申論》完整版已發布,快來對答案2024-12-03
- 2025國家公務員考試真題大放送!行測申論全都有,快來估分2024-12-02
- 2025國考公務員申論真題(行政執法類)答案解析出爐!快來估分啦2024-12-02
- 2025國考申論真題解析(副省級)已更新,助你精準估分2024-12-02